1、脊髓内有肿瘤是怎么回事?
脊髓内有肿瘤简单点说就是脊髓内长了个肿瘤。这个肿瘤会有什么影响呢,它会压迫正常神经组织导致一系列症状他们最常见的初始症状是全身性背痛,临床上很难将背痛与肌肉骨骼疾病区分开来。具体的临床体征和症状是可变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即肿瘤的位置,局部疼痛和邻近神经结构受压的迹象)。大多数脊柱肿瘤引起神经根性疼痛或钝性轴性疼痛,这取决于最初的神经压迫或浸润是否涉及神经根或脊髓。神经症状逐渐出现。由于许多此类肿瘤生长缓慢,诊断前症状平均为2年。恶性或转移性脊髓肿瘤患者在症状出现后几周到几个月出现。
最常见的髓内肿瘤是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和血管母细胞瘤。总的来说,脊髓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占髓内肿瘤的80-90%,其中室管膜瘤的发生频率大约是星形细胞瘤的两倍。在成人中,室管膜瘤是最常见的肿瘤类型。在儿童中,星形细胞瘤是最常见的肿瘤类型。
髓内肿瘤的一线治疗是开放性手术切除。所有有症状的病变都需要手术治疗。由于大多数髓内肿瘤相对良性且生长缓慢,临床上和影像学上可追踪无症状的小病变。然而,这种方法有发展神经系统缺陷的风险,可能无法恢复,以及不确定的诊断带来的不确定性。
大量临床资料表明,髓内肿瘤的手术效果与术前症状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晚期髓内肿瘤病人的脊髓常遭受严重压迫和损害,造成脊髓不可逆性损害,肢体接近瘫痪或完全瘫痪,此时手术会进一步增加脊髓损伤,术后效果不佳,瘫痪的肢体难以恢复。因此髓内肿瘤应早期诊断、及时手术。
手术是治疗大多髓内肿瘤的最有效方法。术前根据肿瘤形态和性质的判断,制定正确合理的个体化手术原则。手术切除肿瘤的范围取决于肿瘤与脊髓之间的界限。如果界限清楚,多为良性肿瘤,应用现代显微外科技术不但能做到全切,而且手术致残率低,常获得满意效果。几乎所有室管膜瘤、分化较好的星形细胞瘤、血管网织细胞瘤等与脊髓都有明显分界,手术应力争全切或次全切。避免那种在脊髓上切一小口获取少量组织进行活检的方法。它对于确定诊断、决定手术方式及术后疗效都是无益的。
对于髓内恶性肿瘤,在充分考虑病人生存质量的前提下,行肿瘤内大部切除术或部分切除术可以缓解病情,减轻症状。但考虑到髓内恶性肿瘤预后差,术后常合并较高的病残率,有人认为此种情况仅做脊髓切开,获得组织学诊断后,即应终止手术。
在脊髓肿瘤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难题。但是脊髓肿瘤手术,还是有很多神经外科医生能够做好的,国内有北京天坛的张俊廷,张力伟等,国外有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的德国巴特朗菲教授和Concezio Di Rocco教授、加拿大James T.Rutka教授在脊髓肿瘤手术上是非常知名的。
2、腰椎管内神经鞘瘤病理诊断报告结果是良性吗?严不严重?
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一般从外表上是没有办法判断的需要做病理检查才能确诊去医院做个穿刺才能明确诊断
3、脊髓肿瘤有哪些类型?
1.根据肿瘤与脊柱水平部位的关系分为:颈段、胸段、腰段及马尾部肿瘤。
2.按肿瘤的性质与组织学来源分为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前者有神经鞘瘤、脊膜瘤、血管瘤、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脂肪瘤及畸胎瘤等。后者有胶质瘤、侵入瘤及转移性肿瘤。
3.根据肿瘤与硬脊膜的关系分为两大类:即硬脊膜外肿瘤和硬脊膜内肿瘤,后者又分为髓内肿瘤和髓外肿瘤。
4、脊髓神经鞘瘤
(一)治疗 良性神经鞘瘤的治疗主要为外科手术切除。绝大多数病例均可通过标准的后路椎板切开,肿瘤全切除,进而达到治愈。如果手术全切除肿瘤,复发一般很少发生。绝大多数神经鞘瘤位于脊髓背侧或背侧方,在硬膜打开后,很容易见到。位于腹侧的肿瘤可能需要切断齿状韧带,获得充分的显露。腰部肿瘤可能被马尾或脊髓圆锥所覆盖,在这些病例,神经根要分离开,提供足够的显露,通常肿瘤将马尾神经或圆锥压向一侧。当获得充分暴露后,肿瘤与神经或脊髓的界面容易辨认。通常有蛛网膜层与肿瘤紧贴,这层蛛网膜为多孔结构,独立的包绕背侧及腹侧神经根。术中进行锐性分离,断开并分离肿瘤,囊壁表面进行电凝缩小肿瘤体积。对于肿瘤近端及远端相连的神经根要切断,这样方能全切除肿瘤。如果肿瘤较大,可以先进行囊内切除,囊内减压,对于肿瘤起源的神经根须行切断。偶尔地对神经根的某些小枝可以作保留,尤其是较小的肿瘤。切断这些神经根,即使在颈椎和腰椎膨大水平也很少引起严重的神经功能缺失,通常这些神经根的功能已被邻近的神经根所代偿。部分肿瘤组织镶嵌入脊髓软膜组织,并压迫脊髓在这些病例肿瘤和脊髓的界面通常很难分离,切除部分节段的软膜组织方可获得肿瘤的全切除。 对于肿瘤通过椎间孔明显侵犯椎旁结构时,手术中应该做特殊处理。术前对硬膜下肿瘤的邻近扩展应该仔细分析,便于手术入路的准确。磁共振检查通常可以仔细了解肿瘤的比邻结构。但对于哑铃状肿瘤,行脊髓造影后CT断层将更加敏感,便于观察椎管及椎旁结构。 颈部椎旁区域的肿瘤经颈前入路通常难以到达,由于颈前血管神经结构丰富,如臂丛神经、后组脑神经及其椎动脉等,下颌骨及其颅底肌肉骨骼附属结构进一步限定了上颈椎的暴露。幸运的是,绝大多数哑铃状肿瘤可以通过扩大后颅暴露,取得肿瘤切除。中线切口加标准的椎板切开可以安全地切除椎管硬膜内外的肿瘤。一侧关节面的全切除,最多达3cm(从硬膜边缘到椎旁),可以增加椎旁暴露,椎动脉通常向前内侧移位,通过骨膜下分离椎动脉及其肿瘤,可以很好地保护椎动脉。虽然一侧颈椎关节面切除后所造成的稳定性影响尚难以判断,单作一侧的椎板切除可以显著降低对脊椎稳定性的破坏。 胸部肿瘤向椎旁扩张通常可以形成巨大肿块侵及胸腔。标准的后路入路很难提供足够的视角处理椎旁前方的病变。前路经胸腔或胸膜外开胸,可以很好地暴露椎前方结构。如果硬膜下暴露必须,则可能会发生术后脑脊液胸腔漏。主要是因为胸腔负压及其术后胸腔闭式引流可能会加重脑脊液流出。前路、后路联合入路增加暴露,可以分阶段进行。侧方胸腔外入路对于同时需要增加椎管内和椎旁暴露的病例极有价值,通常作曲棍球棍样切口,保证牵拉椎旁肌肉。浅表的胸肩胛肌肉在中线处剥离,然后沿着皮瓣向侧方旋转,纵形暴露椎旁肌肉。这些肌肉应剥离脊柱后附属结构与肋骨。肋骨切除和胸腔减压可以增加胸膜外椎旁的暴露。椎管内暴露可以通过椎旁肌肉内侧标准的椎板切开获得。由于未进入胸腔,脑脊液漏很少发生。腰部哑铃状肿瘤亦可以通过侧方入路获得,在这个水平,胸背筋膜可以沿着皮肤切口被切开,并牵向侧方。腰椎椎旁肌肉很深厚,肿瘤往往被包埋在腰大肌内。单纯通过腹膜后入路很难全切除肿瘤,因为腰大肌纤维和肿瘤边缘结缔组织很难相鉴别。腰丛神经根及其分支,包括股神经,通过腰大肌表面,很难辨认,在后腹膜分离过程中很容易受损。侧方腹腔外入路能够保证通过椎间孔追寻肿瘤及腰大肌,所有分离均在肿瘤表面进行,能够从近端辨认神经,从而进一步减少神经的损伤。椎管内硬膜下肿瘤很容易通过椎板切开得到切除。骶部哑铃状肿瘤通常需要前路和后路暴露,保持侧卧位,可以分期手术或一期手术同时进行。 (二)预后 恶性神经鞘瘤预后极差,生存期很少超过1年。这些肿瘤必须和某些少数表现出侵袭性组织学特征施万细胞瘤相鉴别,施万细胞瘤有恶性倾向者相对预后较好。
5、腰椎肿瘤是什么样的病。
应该到医院检查、看医生,有病不能耽搁,只有医院的检查报告和医生的诊察结论才是最准确的,然后方可对症施治。
中医论治腰椎肿瘤(转贴)
在脊柱肿瘤中 ,腰椎是好发部位 ,仅次于胸椎。从其发病部位来分 ,腰椎肿瘤有椎管内和椎骨之分;从其性质分 ,有原发性和转移性之分。临床表现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 ,且部位固定 ,持续加重 ,若影响到相应神经可出现放射痛 ,严重的还可有截瘫。根据临床症状、X 线片、CT 、MRI等检查 ,诊断多无很大困难 ,但要明确肿瘤性质和类型 ,只有依靠病理组织检查。
椎管内肿瘤以肿瘤组织在椎管内而命名 ,分为硬膜内和硬膜外肿瘤 ,其中硬膜内肿瘤又分为髓内和髓外肿瘤。硬膜内肿瘤以原发性肿瘤为多见 ,硬膜外肿瘤以转移性肿瘤多见。
椎管内肿瘤以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多见 ,另外脂肪瘤、脊膜瘤、室管膜瘤、表皮样囊肿等亦可见到。发病年龄多为 20~40 岁中青年 ,病程一般 2~3 年。早期即有根性剌激症状 , 即腰伴下肢的放射痛 ,并在咳嗽、打喷嚏、大便用力、夜晚时加重 ,贯串整个病程 ,逐步加重 ;随后逐渐出现一侧或两侧下肢的感觉、运动障碍 ,排尿、排便困难;最后出现下肢的完全性瘫痪。X 线片上难有明显表现 ,CT 、MRI检查有助明确诊断 ,腰穿、椎管内造影因有一定的损伤性和危险性 ,可有选择应用。
椎管内肿瘤的治疗应以手术为主。手术应尽可能地完全、完整切除肿瘤组织 ,并尽可能地保护好正常组织。当然本病的预后好坏很大程度有赖于肿瘤的性质和肿瘤的位置是否容易完全切除。手术后还应根据肿瘤的性质选择不同的方法继续治疗 ,如放疗、化疗、中药治疗等等。
椎骨肿瘤又称椎体肿瘤 ,是指发生在椎体上的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其中原发性的常见有骨巨细胞瘤、血管瘤、骨样骨瘤、骨髓瘤、脊索瘤、动脉瘤样骨囊肿、嗜酸性肉芽肿等;转移性的有肺癌、肾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等。
(1) 骨巨细胞瘤 : 为低度恶性肿瘤 ,好发于 20~40 岁之间。一般有慢性腰痛病史 ,呈间歇性 ,不影响睡眠 ,常伴有神经、脊髓或邻近器官受压的症状和体征。主要靠 X 线来诊断。X 线表现 : 椎体为泡沫状 ,密度减低 ,骨皮质有膨胀性改变;但 X 线表现不如其他部位骨巨细胞瘤的表现典型。α扫描能显示骨巨细胞瘤的溶骨性、膨胀性、偏心性和多房性的特点。 治疗应彻底手术清除 ,同时根据具体情况行植骨或人工椎体置换术 ,术后复发率较高 ,约 50%~60% 以上。放疗的效果不确定。
(2) 腰椎椎体血管瘤 :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生长缓慢 ,可在生长过程中静止或退化 ,所以可长期不出现症状。早期症状可能是局部疼痛 ,脊柱肌肉痉挛;后期可因压迫神经根而产生腰腿痛 ,严重的也可发生截瘫。 X 线表现 : 椎体呈纵形排列的骨质增粗 ,中间有条状密度减低区 ,颇似“栅栏”或网格状改变;有的在囊状透亮区内 ,出现自中央向四周放射的骨间条纹 阴影。治疗一般以放疗为主 ,效果很好 ,但要注意放射量应以不损伤脊髓为标准 ,并同时辅助应用神经营养剂;如有瘫痪出现 ,应行椎板切除减压 + 放疗。
(3) 骨样骨瘤 : 好发于 15~25 岁的青少年 ,多见于股骨和胫骨 ,发生在脊柱上约占 10% 左右 ,是一种良性肿瘤。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 ,呈进行性加重 ,尤以夜间为甚 ,有时 可见根性症状 ,多有明显局部压痛、叩痛 ,椎旁肌痉挛。 X 线表现 : 椎体内可见直径 1cm 以内的圆形或椭圆形透亮区 ,中间可伴有钙化点或密度增高影的“病巢”,其周围可有硬化骨包 绕。CT 扫描更易明确。治疗原则上应手术切除 ,放疗有一定作用 ,但不明显。
(4) 腰椎骨髓瘤 : 为骨髓原发的恶性肿瘤 ,又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两种 ,多见于35~65 岁之间 ,男性多于女性 ,多见于脊柱。尤以腰椎最多见 ,其他多见于扁平骨 ,如颅骨、胸骨 等 ,目前病因不是很明确。初期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症状 ,疼痛为常见的症状 ,多为持续性钝痛 ,尤以夜间明显 ,不能入眠。 X 线表现 : 椎体广泛的骨质疏松和溶骨性破坏 ,溶 骨性破坏的边缘呈穿凿状 ,锐利而清晰 ,周围无骨膜反应和新骨形成;有时也呈肥皂泡状的扩张;晚期椎体塌陷变扁 ,但椎体间隙正常。另外可见血沉加快 ,不同程度的贫血 ,血清蛋白 增高 ,白球比例倒置 ,尿本周氏蛋白约有 35%~65% 的人出现阳性 ,骨髓穿刺涂片可明确诊断。治疗本病对化疗较为敏感 ,也可用放疗;有脊髓严重压迫者可行椎板减压术 ,然后再进行化疗。
(5) 脊索瘤 : 较为少见 ,生长比较缓慢 ,属低度恶性肿瘤 ,约有 l0% 晚期会发生转移 ,多见于 50 岁以上的患者 ,好发部位以骶尾部最为多见 ,其次为颅底蝶骨。早期常不容易被 发现 ,到中晚期才出现症状 ,多为腰骶部疼痛 ,以钝痛为主 ,可有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当压迫直肠、膀胱和马尾神经时可出现大、小便困难或失禁。X 线表现 : 早期呈磨砂玻璃样阴 影;晚期表现为广泛的溶骨性破坏 ,并在病灶周围可见大而边缘清楚的软组织肿块阴影 ,肿块内可见残存的骨片或钙化斑。CT、MRI 检查可明确肿瘤的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治疗 以手术切除和放疗结合为主。约有 60% 的病例会复发。
(6) 腰椎动脉瘤样骨囊肿 : 属一种肿瘤样病变的独立疾病 ,约 80% 见于 10~20 岁的青少年 ,可独立发病 ,也可在其他骨肿瘤的基础上并发。临床症状轻 ,病程长 ,主要为局部胀痛 ,腰部功能障碍 ,有时可出现马尾神经或脊髓压迫症状。X线表现 : 椎骨呈现偏心性的膨胀性生长 ,境界清晰 ,内可呈分房状 ,似肥皂沫影像 ,囊壁表面为一薄层骨壳。治疗应手术切 除 + 植骨 ,但手术中出血较多;对于手术不易彻底切除者 ,术后宜行放疗。
(7) 腰椎嗜酸性肉芽肿 : 是指局限于骨的、原因不明的、以组织细胞异常增殖为特点的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以 30 岁以下男性多见 ,发病多属隐匿性 ,有的仅局部轻度疼痛 , 功能障碍 ,有时并发脊柱侧弯或后凸畸形;也可波及马尾神经或脊髓而出现相应症状 X 线表现 : 一般为单椎体发病 ,呈孤立的、界限分明的溶骨性改变 ,椎体遭到破坏后可塌陷 ,使椎体上、下骺板合并在一起 ,椎间隙无异常。治疗可行病灶刮除 + 植骨术 ,极少复发;放射治疗对本病亦较敏感 ,可结合手术共同使用。
(8) 转移性肿瘤 : 身体上任何部位的恶性肿瘤均可转移到脊柱上 ,最容易产生脊柱转移的是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转移途径主要为血行转移、直接转移 ,少数为淋巴道转移。临 床诊断要点为 : 早期仅有腰背痛、放射性疼痛 ,夜间则有“刀割样”剧烈疼痛 ,可伴病理性骨折、截瘫;全身情况差 ,消瘦、贫血、低热、胃口差等;化验血沉加快 ,碱性磷酸酶增高; X 线表现 : ①溶骨性 ,即椎体骨质破坏 ,边缘不规则 ,可呈虫咬样 ,早期椎弓根的破坏尤应注意 ,大部分癌的转移多为此型;②成骨性 ,即椎体内见散在的斑点样骨质致密( 密度明显增高 ), 或整个椎体呈灰白色 ,前列腺癌的转移多为成骨性;③混合性 ,即兼有上述两种表现。由于本病的预后多数不良 ,所以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止痛 ,提高生存的生活质量。止痛剂的应用应逐步升级、逐步加量。另外 ,若能找出原发肿瘤 ,针对其进行必要的化疗、放疗或激素治疗 ,可使控制原发病灶 ,同时也可使转移癌的疼痛减轻。对于全身情况尚可的 ,估计生存时间较长的 ,已发生完全性瘫痪时间短的 ,或不完全性瘫痪进展快的 ,有条件的可考虑手术。手术目的主要是解除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 ,保持脊柱稳定性及矫正畸形 ,缓解疼痛 ,便于护理。手术方法可选择减压、内固定、人工椎体置换等。
我国古代两千年前的《内经》著作中对骨肿瘤就已有所认识。认为体质、精神、年龄等等因素是其发病的内因 ,而外感六淫之邪气亦可引发肿瘤 ,并认为其主要的病机是本虚标实。中药治疗骨肿瘤 ,对于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改善全身和各脏腑功能、调补气血、攻伐邪毒等均有良好作用。随着肿瘤发展 ,气血消耗 ,抗病能力低下 ,肿瘤与全身状况呈一消一长之势。肿瘤早期正气尚充者 ,应综合各种抗癌疗法 ,以攻为主 ,攻中有补;中期正盛邪实者 ,应攻、补并重;晚期正虚邪实者 ,应先补后攻 ,即先增强病人体质 ,提高抗病能力 ,然后根据机体恢复情况 ,采取攻补兼施。此外 ,在肿瘤受放射线或化学药物治疗过程中 ,有大量的肿瘤分解产物在机体内堆积 ,若不及时排出 ,势必有害机体。因此 ,又必须配合疏泄药物、解毒药物、大量饮水或输液等 ,希望毒物迅速排出体外。在疏泄解毒的同时 ,亦不能忽视扶正。就肿瘤而言 ,肿瘤病变为本 ,在病变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并发症( 如出血、感染、贫血以及在放疗、化疗期间所出现的白细胞下降等 )则属标。治本固然是重要的 ,但如果不注意治标 ,有时可能发生严重的后果 ,妨碍对肿瘤的治疗 ,甚至危及生命。因此 ,就应该按“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做到标本兼顾。临床实践证明 ,山慈菇、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黄芪、党参、人参、 灵芝、女贞子、水蛭、蜈蚣等对骨肿瘤有一定疗效。
结合现代药理研究 ,从免疫治疗角度出发 ,中医通过调动机体内在功能而达到扶正固本的目的是很有效的。如人参、灵芝能提高淋巴细胞和白细胞的数量;仙灵脾能提高胸腺 T 细胞 的数量;白花蛇舌草、夏枯草、山豆根、杨梅根、鱼腥草、银花、黄芩、黄连、大黄、丹皮等能刺激网状内皮系统的增生;人参、蝮蛇能促进抗体生成;仙灵脾、黄芪、洋金花、夏枯草、山豆根、麻黄、丹皮、防己、枳壳、枳实、牛膝等有抗过敏作用;洋金花可促进溶瘤细胞酶增加。这些均进一步说明中药在骨肿瘤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从免疫学的角度来看 ,中药治疗肿瘤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http://www.yygw.cn/sp/yzb0000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