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细胞的造血器官
前言
血细胞生成于造血器官,在胚胎期及出生后的不同发育时期,其主要的造血器官并不相同。
胚胎期的造血器官
(1)中胚叶造血期:发生于胚胎的1—2个月。卵黄囊是最先出现的造血地点。卵黄囊壁上的中胚层间质细胞是造血系统的始基,最初血细胞产生于卵黄囊的血岛,血岛外周的细胞分化发育成原始血细胞,原始血细胞进一步分化为胞浆内具有血红蛋白的初级原始红细胞,即胚胎的血细胞。
(2)肝脏造血期:发生于胚胎的2—5个月。卵黄囊萎缩退化,由肝脏取代其造血功能。它不但能分化初级的原始红细胞,而且能分化为次级原始红细胞,这些细胞逐渐发育成熟为红细胞,经血窦进入血液。此时,肝脏的造血活动甚为活跃。脾脏在胎儿第3个月左右,亦参与造血,主要生成红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至第5个月,脾脏造血机能逐渐减退,仅制造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而这一造血活动则维持终生。
(3)骨髓造血期:此期始于胚胎的第4个月。胎儿开始出现骨髓造血组织,最初仅制造粒细胞,继之还制造红细胞和巨核细胞。在骨髓造血的同时,胸腺及淋巴结亦开始造血活动。胸腺生成淋巴细胞,至出生后仍保持此功能;淋巴结则主要生成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早期也参与制造红细胞。
以上3个阶段,彼此相互交错,实际上很难截然分开。
出生后的造血器官
(1)骨髓:骨髓是人体出生后唯一生成红细胞、粒细胞和巨核细胞的造血器官,同时也生成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从新生儿到4岁的幼儿,全身骨髓具有活跃的造血功能。5—7岁时,在管状骨的造血细胞之间开始出现脂肪细胞。随着年龄的增长,管状骨中红髓的范围逐渐减少,脂肪组织逐渐增多,骨髓变黄色,称为黄骨髓。黄髓中虽已不再造血,但仍保留有潜在的造血功能。大约在18—20岁左右,红髓仅局限于颅骨、胸骨、脊椎、髂骨等扁平骨以及肱骨与股骨的近端。红髓约占骨髓总量的一半。以后红髓的造血活动持续终身,但其活跃程度可随年龄的增长而稍有减少。
肉眼观察骨髓是一种海绵状、胶状或脂肪性的组织,封闭在坚硬的骨髓腔内。分为红髓(造血细胞)和黄髓(脂肪细胞)两部分,正常成人骨髓重量为1600克—3700克,约合体重的3.4%—5.9%,其中红髓的重量约1000克。
骨髓有复杂和丰富的血管系统。人的骨髓中主要靠营养动脉供应整个骨髓腔的毛细血管。骨髓的全部动脉都有神经束伴行,神经纤维来源于脊神经,和动脉共同自营养孔进入骨髓腔,与营养动脉平行分布于骨髓腔,并终止于动脉壁的平滑肌纤维。骨髓的血窦之间充满实质细胞,即造血细胞,骨髓造血多能干细胞向红系、粒系及巨核系的分化和造血微环境有关,造血微环境应可能由血管、巨噬细胞、神经及基质等组成。若从其功能考虑,造血微环境应包括影响造血作用的全部因素,其中血管因素是很重要的,因为各种造血物质及其刺激物质都要通过血管进入骨髓,才能造血。造血部位和血液循环之间存在屏障,即骨髓血液屏障,它具有控制血细胞进出骨髓的作用。
(2)胸腺:出生后至老年,胸腺经历了一定的变化。到青春期后造血活动逐渐消失,为脂肪组织所代替。
胸腺不但是胚胎时期的重要造血器官之一,而且出生后仍具有活跃的造血功能,特别在出生后两年内,腺体组织的生长较为迅速,造血活动也很旺盛。胸腺被结缔组织分隔成许多不完全的小叶。小叶的周围部分称皮质,中央部分称髓质。皮质充满密集的淋巴细胞,最浅层为较原始的淋巴细胞,中层为中等大小的淋巴细胞,深层为小淋巴细胞,从浅层到深层呈干细胞增殖分化成为胸腺依赖淋巴细胞(T细胞)的过程。成年胸腺虽然萎缩,但由于T细胞已在周围淋巴组织中定居,自己能够繁殖。胸腺除向周围淋巴组织输送T淋巴细胞外,还由上皮性网状分泌胸腺素,干细胞在胸腺激素的作用下,被诱导分化成熟为免疫活性T淋巴细胞。
(3)脾脏: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其实质分为红髓和白髓两部分。白髓包括中央动脉周围淋巴鞘与脾小结。在中央动脉周围的是脾脏的胸腺依赖区,区内主要是T淋巴细胞。而脾小结即脾内的淋巴小结,小结内有生发中心,主要是B淋巴细胞。脾脏除能产生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以外,尚具有贮血和破坏衰老红细胞的功能。
(4)阑尾及回肠的淋巴集结,骨髓的干细胞在此集结,能诱导增殖的干细胞分化为骨髓依赖淋巴细胞(B细胞),并播散于周围淋巴器官中。
(5)淋巴结:分为周围部分的皮质和中央部分的髓质。皮质浅层淋巴滤泡的中央为B细胞增殖的场所,称为生发中心或反应中心;皮质深层主要是由胸腺迁来的T细胞构成,称胸腺依赖区;在抗原的刺激下,T淋巴细胞可以增殖,产生大量致敏的小淋巴细胞,经血流直接作用于抗原。髓质主要由髓索(淋巴索)和淋巴窦构成。髓索的主要成分是B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巨噬细胞等。
以上(2)、(3)、(4)、(5)部位属淋巴器官造血。淋巴器官,分为中枢淋巴器官和周围淋巴器官。胸腺及骨髓中的淋巴组织属中枢淋巴器官,为淋巴系定向干细胞聚焦的场所;淋巴结、脾脏及其它淋巴组织为周围淋巴器官,是分化了的T细胞及B细胞所在的场所。
(6)网状内皮系统(RES):包括脾脏和淋巴结的网状细胞,覆盖在肝脏、骨髓、肾上腺皮质、脑垂体前叶的窦状隙上的内皮细胞以及其它器官内的游离组织细胞。其主要细胞成分为网状细胞,网状细胞能分化为吞噬性网状细胞。血中单核细胞,自髓生成后进入网状组织,则为组织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具吞噬功能的游离吞噬细胞,形成所谓的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
在正常情况下,出生2个月后的婴儿绝不会有骨髓外造血。在病理状态下,骨髓以外的组织官如脾、肝、淋巴结等都可出现造血灶,此即髓外造血,这是由于这些部位保留具有造血能力的间质细胞,恢复其胚胎时期的造血功能。
2、哪个器官具备造血功能?
造血器官:骨髓、胸腺、淋巴结、肝脏以及脾脏。
骨髓造血:出生后在正常情况下,骨髓是唯一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的场所,也产生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红骨髓是有活跃造血功能的骨髓。从出生至4岁,全身骨髓的髓腔内均为红骨髓。5岁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红骨髓脂肪化由远心端向近心端发展。至18岁时,红骨髓仅存在于扁平骨、短骨及长管状骨的近心端,如颅骨、胸骨、脊椎骨、肋骨、髂骨以及肱骨和股骨的近心端。
(2)骨髓内的造血器官扩展资料;
出生前的造血分为三个阶段:
1、卵黄囊造血期始于人胚第3周,停止于第9周。卵黄囊壁上的血岛是最初的造血中心。
2、肝造血期肝脏造血始于人胚第6周,至第4-5个月达高峰,以红、粒细胞造血为主,不生成淋巴细胞。
此阶段还有脾、肾、胸腺和淋巴结等参与造血。脾脏自第5个月有淋巴细胞形成,至出生时成为淋巴细胞的器官。6-7周的人胚已有胸腺,并开始有淋巴细胞形成,胸腺中的淋巴干细胞也来源于卵黄囊和骨髓。
3、骨髓造血期开始于人胚第4个月,第5个月以后始成为造血中心,从此肝脾造血渐减退,骨髓造血功能迅速增加,成为红细胞、粒细胞和巨核细胞的主要生成器官,
同时也生成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淋巴结参与红细胞生成时间很短,从人胚第4个月以后成为终生造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器官,其多能干细胞来自胚胎肝脏和骨髓,淋巴干细胞还来自于胸腺。
3、人的哪个部位能造血
人体不同时期,造血器官有所不同:1-2个月的胎儿,造血细胞来源于卵黄囊内,卵黄囊为造血器官。2-5个月,肝、脾、淋巴结开始造血,产生红、白细胞、血小板,取代了卵黄囊的造血作用。第五个月开始,主要由骨髓造血,婴儿出生后主要是骨髓造血,它能制造红、白细胞、血小板等各种血细胞,脾脏、淋巴结及淋巴组织也造血,但只产生少量单核、淋巴细胞。
开始,全身骨骼骨髓均可造血,以后逐渐局限在颅骨、肋骨、胸骨、脊柱、髂骨以及肱骨的一部分,其他部位骨骼骨髓逐渐由黄骨髓(脂肪组织)代替,而黄骨髓是不能造血的。
骨髓是人体内的造血“工厂”,到18岁左右,只有脊椎骨、髂骨、肋骨、胸骨以及长骨(股骨、肱骨等)近端骨骺处才有造血的骨髓,称红骨髓,它能不断产生许多造血干细胞,是形成多种血细胞的“祖先”。这种多能造血干细胞在不同环境及条件的影响下,可发生分化,形成原始红细胞、原始粒细胞、原始淋巴细胞、原始单核细胞和原始巨核细胞。再由这些原始细胞发育分裂成各自的后代,即红细胞和各种白细胞。
肾脏能分泌一种促红细胞生成素,这种促红素能刺激骨髓加快制造红细胞。由于各种血细胞有其自身的寿命,因此人体血液中各种血细胞的动态平衡靠各个造血器官不断制造新生血细胞来维持,发挥血液的生理功能。
人体内80%的血液在动脉和静脉血管里流动,大约有20%的血液贮存在人体内的“血库”里。脾脏是人体最大的“血库”,肝脏里面也充满了血,皮肤里的毛细血管和静脉中,也贮存了一部分血液。当人体失血或剧烈运动时,这些血液就会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4、血细胞起源于造血器官内的什么细胞?
由造血干细胞分化出来的淋巴细胞有两个发育途径,一个受胸腺的作用,在胸腺素的催化下分化成熟为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即T细胞;另一个不受胸腺,而受腔上囊(鸟类)或类囊器官(哺乳动物)的影响,分化成熟为囊依赖性淋巴细胞或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即B细胞。
P.S 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概念上的问题,可以去网络查,一般都很准确~
像我们上生物奥赛时~有些不懂的名词(动植物生理上很多),连老师都是去网络查的~
5、人体什么地方造血?
人体不同时期,造血器官有所不同:1-2个月的胎儿,造血细胞来源于卵黄囊内,卵黄囊为造血器官。2-5个月,肝、脾、淋巴结开始造血,产生红、白细胞、血小板,取代了卵黄囊的造血作用。第五个月开始,主要由骨髓造血,婴儿出生后主要是骨髓造血,它能制造红、白细胞、血小板等各种血细胞,脾脏、淋巴结及淋巴组织也造血,但只产生少量单核、淋巴细胞。开始,全身骨骼骨髓均可造血,以后逐渐局限在颅骨、肋骨、胸骨、脊柱、髂骨以及肱骨的一部分,其他部位骨骼骨髓逐渐由黄骨髓(脂肪组织)代替,而黄骨髓是不能造血的。骨髓是人体内的造血“工厂”,到18岁左右,只有脊椎骨、髂骨、肋骨、胸骨以及长骨(股骨、肱骨等)近端骨骺处才有造血的骨髓,称红骨髓,它能不断产生许多造血干细胞,是形成多种血细胞的“祖先”。这种多能造血干细胞在不同环境及条件的影响下,可发生分化,形成原始红细胞、原始粒细胞、原始淋巴细胞、原始单核细胞和原始巨核细胞。再由这些原始细胞发育分裂成各自的后代,即红细胞和各种白细胞。肾脏能分泌一种促红细胞生成素,这种促红素能刺激骨髓加快制造红细胞。由于各种血细胞有其自身的寿命,因此人体血液中各种血细胞的动态平衡靠各个造血器官不断制造新生血细胞来维持,发挥血液的生理功能。人体内80%的血液在动脉和静脉血管里流动,大约有20%的血液贮存在人体内的“血库”里。脾脏是人体最大的“血库”,肝脏里面也充满了血,皮肤里的毛细血管和静脉中,也贮存了一部分血液。当人体失血或剧烈运动时,这些血液就会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6、什么是骨髓?
7、人体内的造血系统是什么?
人体造血器官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肝脏以及脾脏。
骨髓、胸腺、淋巴结及脾脏又称淋巴器官。
人体处于不同的时期,其造血器官有所不同。
l一2个月的胎儿,其造血细胞来源于卵黄囊,故卵黄囊为其造血器官。
2—5个月的胎儿,肝脏、脾脏、淋巴结开始造血,产生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取代了卵黄囊的造血作用。胎儿从第5个月开始出现骨髓造血,胎儿后期出现胸腺造血。
婴儿出生后主要是骨髓造血,它能制造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各种血细胞;脾脏、淋巴结及淋巴组织也造血,但只产生少量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成人的造血器官就是骨髓。骨髓是一种海绵样、胶状的脂肪性组织,封闭在坚硬的骨髓腔内。骨髓分红髓(造血细胞)和黄髓(脂肪细胞)两部分。骨髓造血在开始时分布在全身骨路,以后逐渐局限于颅骨、肋骨、胸骨、脊柱、髂骨以及肱骨和股骨的一部分,其他部位逐渐由黄髓所替代。黄髓不能造血。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8、骨髓的成分
9、什么内脏是造血的
2.出生后造血器官 (1)骨髓造血:出生后在正常情况下,骨髓是唯一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的场所,也产生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红骨髓是有活跃造血功能的骨髓。从出生至4岁,全身骨髓的髓腔内均为红骨髓。5岁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红骨髓脂肪化由远心端向近心端发展。至18岁时,红骨髓仅存在于扁平骨、短骨及长管状骨的近心端,如颅骨、胸骨、脊椎骨、肋骨、髂骨以及肱骨和股骨的近心端。 黄骨髓:脂肪化的骨髓称为黄骨髓,主要由脂肪细胞组成。健康成人黄骨髓约占骨髓总量的50%。黄骨髓仍然保持有造血的潜能,当机体需要时,又可重新转变为红骨髓参与造血,因此正常情况下,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较强。 (2)淋巴器官造血:在骨髓内,造血干细胞分化出淋巴干细胞,其再分化成T、B淋巴祖细胞。B淋巴祖细胞在骨髓内发育;T淋巴祖细胞随血流迁移至胸腺、脾和淋巴结内发育成熟。 (3)髓外造血:生理情况下,出生2个月后,婴儿的肝、脾、淋巴结等已不再制造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骨髓纤维化、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某些恶性贫血时,这些组织又可重新恢复其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髓外造血部位也可累及胸腺、肾上腺、腹腔的脂肪、胃肠道等。 3.造血微环境:造血微环境是指造血器官实质细胞四周的支架细胞、组织。它包括微血管系统、末梢神经、网状细胞、基质以及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http://ke.baidu.com/view/378083.htm
10、骨髓造血的问题
人的血液在哪里制造在哪里生成,这是让许多人感到神秘又陌生的问题。其实人的造血器官和造血功能在胚胎时期就已逐步形成,随着人体的发育和成长造血器官又在不断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