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巨幼细胞性贫血为什么会形成老浆幼核的红细胞
骨髓中的红细胞系统包括原始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成熟红细胞,巨幼细胞性贫血时骨髓中正常形态的未成熟红细胞(原始、早幼、中幼、晚幼)减少或不见,由各阶段的巨幼红细胞取而代之,巨幼红细胞胞核、胞质发育不平衡,细胞质较核更成熟,因此称为“核幼浆老”。巨幼红细胞贫血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低,中性粒细胞胞体偏大,分叶核中心粒细胞增多,因此出现“核右移”。简而言之,“核幼浆老”是指红细胞,“核右移”是指白细胞。你可能误认为“核幼浆老”和“核右移”指的是同一种细胞了。
2、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片镜下观察有哪些特征
巨幼细胞贫血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以三系细胞出现巨幼变为特征
①红细胞系统:红系明显增生伴显著巨幼样变,粒红比值降低或倒置。
正常形态的幼红细胞减少或不见,各阶段的巨幼红细胞出现,其比例常大于10%。可见核畸形、碎裂和多核巨幼红细胞。由于发育成熟受阻,原巨幼红细胞和早巨幼红细胞比例增高,在有的病例中占幼红细胞的比例可高达50%。和分裂象和豪焦小体易见,胞核的形态和“核幼质老”的改变是识别巨幼样变的两大特点;
②粒细胞系统:略有增生或正常,粒系细胞比例相对降低。中性粒细胞自中幼阶段以后可见巨幼变,以巨晚幼粒和巨杆状核细胞多见,可见巨多核叶中性粒细胞;
③巨核细胞系统:数量正常或减少,可见巨核细胞胞体过大,分叶过多(正常在5叶以下)与核碎裂;胞质内颗粒减少。
骨髓形态学检查对MgA的诊断起决定性作用,特别是发现粒系细胞巨幼变对疾病早期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3、巨幼细胞贫血合并缺铁性贫血的骨髓像
1.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以后者的减少更为严重。贫血轻微时红细胞形态变化不大。重者则呈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MCVl5%。
2.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一般正常。
3.血小板计数多正常。
4.网织红细胞常轻度增高。
1.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2.红细胞系明显增生,幼红细胞总百分率常>30%,其中以中、晚幼红细胞增多为主,各阶段幼红细胞胞体常较小,胞质量少,边缘不整齐,嗜喊性色调较强,细胞核小而致密。
3.粒系细胞总百分率常因红系增生而相对减低,各阶段百分率及细胞形态染色大致正常。
4.粒、红比值减低。
5.巨核细胞系常无明显变化,血小板形态一般正常。
6.成熟红细胞形态学变化同外周血,嗜多色性红细胞较易见到。
4、红黄骨髓转化不均的原因
为细胞系统的病变。
原始红细胞及早幼红细胞增多,见于红血病及红白血病(M6),并伴有红细胞形态异常,如多核幼红细胞,巨幼红细胞样改变等。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可见巨幼红细胞增多,并伴有粒细胞系统的巨幼变,可见巨中幼粒及巨晚幼粒细胞,巨杆状核粒细胞、分叶核粒细胞分节过多。
见于红白血病(M6),原始粒细胞及早幼粒细胞,原始红细胞及早幼红细胞均增高,粒细胞系统可有核浆发育不平衡现象,胞浆内有时可见Auer小体;红细胞系统幼红细胞有巨幼样改变及多核或分叶核幼红细胞。
(4)骨髓中红系呈幼核老质改变的是扩展资料:
骨髓细胞的作用:
1、红细胞有一定的弹性和可塑性,细胞通过毛细血管时可改变形状。红细胞正常形态的保持需ATP供给能量,由于红细胞缺乏线粒体,ATP由无氧酵解产生;一但缺乏ATP供能,则导致细胞膜结构改变,细胞的形态也随之由圆盘状变为棘球状。
2、白细胞为无色有核的球形细胞,体积比红细胞大,能作变形运动,具有防御和免疫功能。成人白细胞的正常值为4000~10000个/μ1。男女无明显差别。婴幼儿稍高于成人。
3、血小板体积甚小,直径2~4μm,呈双凸扁盘状;当受到机械或化学刺激时,则伸出突起,呈不规则形。在血涂片中,血小板常呈多角形,聚集成群。血小板中央部分有着蓝紫色的颗粒,称颗粒区。
5、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贫血在骨髓象中的特点和异同
缺铁性贫血:为增生性贫血骨髓象,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个别患者减低。
主要以红系增生为主,粒红比值降低。增生的红系细胞以中、晚幼红为主,其体积较正常为小,胞质少而着色偏蓝,边缘不整,呈锯齿状或如破布,显示胞质发育落后,血红蛋白合成不足。胞核小而致密、深染,甚至在核的局部呈浓缩块状;表现为“核老质幼”的核质发育不平衡改变。分裂象易见。粒细胞比例相对降低,各阶段间比例及形态基本正常;巨核细胞系正常;淋巴/单核细胞正常。
巨幼细胞贫血: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以三系细胞出现巨幼变为特征
①红细胞系统:红系明显增生伴显著巨幼样变,粒红比值降低或倒置。正常形态的幼红细胞减少或不见,各阶段的巨幼红细胞出现,其比例常大于10%。可见核畸形、碎裂和多核巨幼红细胞。由于发育成熟受阻,原巨幼红细胞和早巨幼红细胞比例增高,在有的病例中占幼红细胞的比例可高达50%。核分裂象和豪焦小体易见,胞核的形态和“核幼质老”的改变是识别巨幼样变的两大特点;
②粒细胞系统:略有增生或正常,粒系细胞比例相对降低。中性粒细胞自中幼阶段以后可见巨幼变,以巨晚幼粒和巨杆状核细胞多见,可见巨多核叶中性粒细胞;
③巨核细胞系统:数量正常或减少,可见巨核细胞胞体过大,分叶过多(正常在5叶以下)与核碎裂;胞质内颗粒减少。
相同点: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以红系为主,粒红比值降低甚至倒置,核浆发育不平衡(但一个是胞浆发育不良,一个是胞核发育不良)
6、什么是老核幼浆
老核幼浆,即核老浆幼,即骨髓象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幼红细胞增多,红系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其体积小、核染色质密、胞质少,边缘不整齐,有血红蛋白形成不良表现。见于缺铁性贫血。
核老浆幼机制:Fe合成细胞浆,Fe缺乏导致胞浆发育迟缓,胞核相对发育成熟)。
(6)骨髓中红系呈幼核老质改变的是扩展资料:
当发生缺铁性贫血时,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贮存铁耗尽,继之红细胞内铁缺乏而无法合成足够的血红蛋白。此时,骨髓会代偿性合成大量的红细胞以补充外周红细胞的不足,表现为骨髓增生活跃。
此时以红系增生为主,其中又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中、晚幼红细胞体积小、核染色质密、胞质少,在光镜下呈现出“核老浆幼”的现象。
7、骨髓象出现核老质幼的贫血是?
缺铁性贫血,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缺铁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良,血红蛋白是胞浆的成分,所以表现为胞浆发育不良
其骨髓象: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粒系、巨核系无明显异常;红系中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其体积小、核染色质致密、胞浆少、边缘不整齐,有血红蛋白形成不良表现(“核老浆幼”)。
8、原始细胞增多,为什么骨髓粒系,红系,巨核系是减少的
“红系”细胞:大部分指的是成熟红细胞、幼稚红细胞、早幼、中、晚红细胞等;
“粒系”细胞: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及晚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
“巨核系”细胞:巨核细胞是骨髓中的一种从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的细胞,核很大,但数量非常少,研究起来非常困难。
细胞 (英文名:cell)并没有统一的定义,比较普遍的提法是: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细胞所组成,但病毒生命活动也必须在细胞中才能体现。
一般来说,细菌等绝大部分微生物以及原生动物由一个细胞组成,即单细胞生物,高等植物与高等动物则是多细胞生物。细胞可分为原核细胞、真核细胞两类,但也有人提出应分为三类,即把原属于原核细胞的古核细胞独立出来作为与之并列的一类。研究细胞的学科称为细胞生物学。
细胞体形极微,在显微镜下始能窥见,形状多种多样。主要由细胞核与细胞质构成,表面有细胞膜。高等植物细胞膜外有细胞壁,细胞质中常有质体,体内有叶绿体和液泡,还有线粒体。动物细胞无细胞壁,细胞质中常有中心体,而高等植物细胞中则无。细胞有运动、营养和繁殖等机能。
9、骨穿红系巨核系增生活跃粒系有核左移改变巨核细胞有成熟障碍改变是什么意思?
有核红细胞是指尚未脱去细胞核的未成熟的红细胞,有原始红细胞、早幼红版细胞、中幼红权细胞和晚幼红细胞四种类型。
正常成人外周血中没有有核红细胞,如果出现了有核红细胞,均属于病理现象。可见于:
一、增生性贫血,常见于各种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严重的低色素性贫血,以出现晚幼红细胞和中幼红细胞多见,外周血中出现有核红细胞,表示骨髓中红细胞增生明显活跃。
二、红白血病,骨髓中幼稚红细胞异常增生,并释放入血,以原始红细胞、早幼红细胞多见。
三、髓外造血,骨髓纤维化时,脾、肝、淋巴结等组织恢复胚胎时期的造血功能,这些组织因缺乏对血细胞释放的调控能力,幼稚血细胞大量进入外周血,各发育阶段的幼红细胞都可以见到,并且可以见到幼稚的粒细胞及巨核细胞
所以,有核红细胞的计数,可以对好多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