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是按什么分类
判断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几种方法的比较
目的探讨和比较判断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几种方法的准确性.方法对临床206份抗凝骨髓标本采用直接定量计数法和涂片染色后高倍镜视野观察有核细胞数;比较低倍镜法、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比值法、高倍镜视野法和直接定量计数法,对骨髓有核细胞高、中、低值标本的测试精度.结果 206份EDTA-K2抗凝的骨髓标本有核细胞直接定量计数,结果介于(5.0~770.0)×109/L之间,-x83.86×109/L;其中男性骨髓标本120例,有核细胞介于(5.0~388)×109/L之间,-x79.4×109/L,女性患者86例有核细胞介于(8.0~770)×109/L之间,(-x)94.2×109/L;高、中、低值骨髓标本有核细胞直接定量计数法,变异系数(CV)分别为0.061,0.061和0.096(平均CV0.073).4种方法,除方法1只能按五级增生法大体估计外,其它二种方法高、中、低值骨髓标本的平均CV分别为0.424,0.186.结论选用EDTA-K2抗凝骨髓并进行骨髓有核细胞直接定量计数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该法较目前国内传统方法准确性高、重复性好、便于操作,能满足现代临床血液学诊断、治疗和预后的需要.
2、骨髓涂片镜检中低倍镜检验的内容包括哪些
取材、涂片、染色情况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
巨核细胞计数(分类需要油镜)
有无特殊细胞
3、诊断骨髓坏死的指标
骨髓坏死诊断指标
【血常规检查】
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和血小板数减少,白细胞数减少或增多,血涂片分类时常可见幼粒及幼红细胞。
【骨髓常规检查】
骨髓检查是确诊本症的最重要的依据之一。多部位骨髓穿刺涂片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部分则需要骨髓活检。骨髓穿刺常“干抽”,骨髓液外观呈深棕色、灰暗色或果酱样等,可有臭味。骨髓增生程度不一,一般为增生减低或增生极度减低,白血病伴有骨髓坏死者呈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
骨髓涂片中有核细胞轮廓均不清,胞膜及胞核呈崩解状或溶解状,胞核嗜碱性增强,细胞问布满嗜酸性物质(大小不等的颗粒),有的细胞可见核固缩、核破裂、核溶解,细胞周围由无定形的嗜酸性物质所填充,见彩图23-3。严重时仅见模糊不清的细胞及大量颗粒状物质沉淀,其细胞结构无法辨认,因此无法判定细胞系列。若能见到形态较完整的细胞多数为中性成熟粒细胞和中幼红细胞,有时还可见粒细胞毒性改变。
由于骨髓坏死出现在多个部位,且与正常骨髓相互交错,故有时需多部位穿刺才能明确诊断。对于骨髓坏死病例应动态观察病情,当出现血象异常时,应及时进行骨髓检查,以除外是否发生白血病。该机理可能与骨髓坏死后髓内发生强烈反应导致克隆突变有关。有文献报道骨髓坏死修复后发生白血病的病例。
【骨髓活检】
确诊本症最重要的依据之一,骨髓活检还可以判断骨髓坏死范围,典型者呈现大量胶状物质并包绕着变形、坏死的细胞。骨髓坏死累及的范围大小不一,有的仅累及少数细胞,大者可占整个活检标本。坏死表现为嗜伊红染色,呈颗粒状,重者表现为嗜伊红均质片状,有的细胞轮廓还隐约可见,严重者支架亦受影响。有些病例在坏死周围可有细胞反应,有的边缘区可见到渐进性坏死表现。根据坏死的程度及范围可以分为三级,详见下表。
【细胞超微结构检查】
镜下完整的有核细胞极度减少,仅见少数成熟的红细胞及无结构细胞。根据细胞破坏的程度将它分为两种:①完全溶解破坏的细胞:细胞结构不清晰,胞膜破坏,胞核固缩;②部分溶解破坏的细胞:胞膜结构不完整,细胞器部分消失,少数分布的线粒体中嵴排列紊乱,甚至泡化,颗粒较多,可见少数粗面内质网及核糖体,核不规则,以染色质为主,在核周边有板块形成,核孔增多。坏死细胞也有三级分类法,洋见下表。光镜下大量溶解状态的细胞是本病诊断的主要依据,而超微结构及细胞化学染色过氧化物酶阴性、脱氧核糖核酸阴性或阳性有助于鉴定坏死细胞的等级和活性。
呈木僵、脱水状态。腹部膨胀伴多数痛性癌性肿块,出现贫血及血小板减少。血液学分类星红白母细胞血象,毒性颗粒,Doh-le小体,多染性 细胞增多,红细胞碎片及泪滴状红细胞。有尿毒症及肝功不佳,LDH显著升高。胸骨穿刺得黄棕色抽出物,MGG染色涂片示坏死物质伴一些单核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