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髓移植与造血干细胞移植有什么区别?
一、指代不同
1、骨髓移植:是通过静脉输注造血干、祖细胞,重建患者正常造血与免疫系统,从而治疗一系列疾病的治疗方法。
2、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先接受超大剂量放疗或化疗(通常是致死剂量的放化疗),有时联合其他免疫抑制药物,以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异常克隆细胞,然后再回输采自自身或他人的造血干细胞,重建正常造血和免疫功能的一种治疗手段。
二、特点不同
1、骨髓移植:使用预处理方案可以制造空间、免疫抑制以及清除疾病。预处理方案的强度以既可以达到最大限度的防止移植排斥、又可达到患者对其副作用的耐受为目标,故有多种预处理方案可供选择。
2、造血干细胞移植:血缘关系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和无血缘关系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即无关移植);按移植物种类分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骨髓移植和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三、发展不同
1、骨髓移植:随着移植技术的提高,其疗效已经渐趋稳定。移植供者的选择困难成为制约移植的主要障碍。HLA不完全相合的亲属供者、HLA单倍体相合亲属供者及无关供者的应用及相关技术改进成为临床研究的热门课题,非清髓技术也带来了观念上的革命。
2、造血干细胞移植:有很多先进的药物从遗传学水平治疗这些患者,但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仍是治愈这些疾病的惟一治疗手段。
2、什么是骨髓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
骨髓移植比其他器官移植更麻烦,因为我们置入受者体内的是造血干细胞,这种造血干细胞除分化为红、白细胞外,当然也要源源不断地分裂、分化为淋巴细胞。这些淋巴细胞分裂、分化成熟后,发现周围全是别人的抗原HLA,立即继续致敏,对受体产生全面攻击,引起患者全身严重反应,即“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是骨髓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
为了“避免”移植物抗宿主反应,骨髓移植的HLA相容性要求要高得多,除同卵双生的双胞胎外,在兄弟姐妹间移植的可能性较大,在无血缘关系的人群中找到合适的骨髓供者机会较少。
3、发生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必须具备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通常所指的排斥反应是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ost versus graft reaction,HVGR)。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raft versus host reaction,GVHR)是由移植物中的特异性淋巴细胞识别宿主抗原而发生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不仅导致移植失败,还可以给受者造成严重后果。GVHR所引起的疾病称为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往往导致受者多器官功能衰竭。常见于接受骨髓移植的病人,另外也可见于有大量淋巴组织的实质性器官移植受者,如小肠移植。受者的皮肤、肠道、眼是主要的受损器官。
中文名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外文名
GVHR
适应范围
骨髓移植等
发生条件
供、受者间HLA型别不相配合
快速
导航
发生条件临床表现治疗预后
具体内容
若移植物中同种异型反应性T细胞识别宿主同种异型组织抗原而诱发针对受者的排斥反应,此为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GVHR)。GVHR主要见于骨髓移植后,是影响骨髓移植成功的首要因素,也可见于胸腺、小肠和肝移植以及免疫缺陷个体接受大量输血时。
发生条件
(1)宿主与移植物之间的组织相容性不合;
(2)移植物中必需含有足够数量的免疫细胞;
(3)宿主处于免疫无能或免疫功能严重缺损状态。
临床表现
1、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①一般发生于移植后10~30天。必须有:发热、食欲不振、腹泻、腹痛、呕吐和肝脏受损。②皮肤损害:最初为轻微的弥漫性红色斑疹或丘疹,有痒感。多见躯干,逐渐发至面部和四肢。若病情得不到控制,可演变为麻疹样或星红热样损害。甚至剥脱性皮炎或中毒性大疱表皮松解症,尼氏征可阳性。③粘膜损害:表现粘膜红斑、水肿、糜烂、溃疡,伴有疼痛。④内脏病变:内脏损害可与皮肤粘膜损害同时出现或先后独立存在,但程度不一。肝脏病变表现为恶心呕吐、右上腹疼痛和肝功能异常。肠道表现腹泻(水样便)和腹绞痛。
2、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①一般发生于移植后3个月以上(常在100天左右),皮损多种多样,可局限或泛发。②扁平苔癣样疹:初发为紫红色苔癣样丘疹,沿毛囊周围分布,皮肤粗糙。多见四肢远端,特别是面部和躯干,一般无自觉症状。③硬皮病样损害:主要发生上肢,面部和躯干。为弥漫性红斑水肿、硬化、萎缩,呈硬斑病样表现,常伴有网状红斑和皮肤异色病样改变,但无毛细血管扩张。
4、骨髓移植为什么会发生免疫排斥
异体骨髓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後,因病患年龄、移植物来源及配对吻合度、移植前治疗及急性移植物对抗宿主反应的预防药物不同,在移植三个月内,受赠者会有不同机率发生急性移植物对抗宿主反应(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acute GVHD)。发生的时间除上述的时间内,也和移植後免疫抑制药的剂量递减或是否输捐赠者淋巴球有关。
而急性移植物对宿主反应乃因捐赠者的T细胞(移植物)攻击移植病患(宿主)产生的反应,主要影响皮肤、肠胃道及肝脏,在皮肤会造成病患不等程度及面积的红疹,甚至出现水?;在肠胃道则会造成不等严重程度的腹泻,除了腹泻量及次数不一外,可能有严重腹痛及便血情形;而在肝脏,除一部分肝功能指数异常,可进一步造成黄疸,临床上会依这三个部位进行严重度的分级(共4级),并依此作出一整体严重度的判定(共4期),而严重度的差异,则直接影响病患的预後,及临床医师使用免疫抑制药的强度及种类。对第三、四期急性GVHD,其危险度极高,除使用许多甚至多种的免疫抑制剂外,须给予适当的感染预防、水分、电解质及营养的补充,须密切观察後续感染的并发情形,及後续慢性GVHD发生情形。
文中提及腹泻相关情形为急性GVHD常见情形,临床医师会依上述部分症状控制情形进行免疫抑制药的调整,而肠胃道症状从最严重的持续腹痛、便血、大量腹泻,到较缓解时的间断腹泻、腹痛,粪便颜色由红转绿转黄均可作为临床的判断,惟病患须与临床医师密切配合,包括调整饮食、GVHD相关症状纪录、免疫抑制药的规则服药及自我监测感染等情形。
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患而言,急性GVHD虽有致命危险,但仍可藉由药物有效控制,对部分罹患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尚有减少复发的情形。
5、白血病骨髓移植后排异的症状是什么
您好!白血病患者骨髓移植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排异反应,一种为“排斥反应”,另外一种为“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排斥反应
免疫系统对外来异物能分辨出“异己”,并对它进行攻击,将它排挤除去,这个过程就称之为“排斥反应”。如供、受者是亲属关系,排斥反应会弱些,如是非亲属关系,则反应会重一些。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简称GVHD。即供者组织中的免疫细胞对受者(宿主)的作用,宿主组织抗原对供者免疫细胞来说也是异己物质,逐渐生长起来的供者免疫细胞对受者的“攻击”越来越重,并可产生“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GVHD的症状包括:发热、皮肤潮红、皮疹、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全血细胞减少、肝炎、严重腹泻、骨髓硬质和感染,严重时可并发致死性反应。
6、什么是移植物抗宿主病?
移植物抗宿抄主病是异基因袭造血干细胞移植中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它是指供者的免疫活性细胞与免疫功能低下的受者抗原起反应的一种疾病。有急性与慢性之分。
(1)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该病的症状和体征是发热,剥脱性皮炎,伴有高胆红质血症的肝炎,呕吐,腹泻和腹痛,可发展为肠梗阻和消瘦。
(2)慢性类型移植物抗宿主病大约1/3~1/2的骨髓移植受者可发生一种症状更不明显的慢性类型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的皮肤,肝和小肠仍是主要的靶器官,躯体其他部位(如关节、肺)也可被累及。
几乎20%~40%的患者死于与移植物抗宿主病有关的并发症。当供者的骨髓并非取自HLA相同的同胞中,此病症的发生率还要高。在无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患者中,所有的免疫抑制剂可在骨髓移植6个月后停止使用,这可使这些患者后期的并发症明显少于那些需继续使用免疫抑制剂者。
7、准备骨髓移植者移植前为何不能输入家族成员血
从某种程度上讲,亲属间(如父母与子女)输血后,并发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危险性比非亲属间输血大得多。
当供血者和受血者血液的HLA单倍型相同时,受血者由于疾病等原因导致免疫功能缺陷或抑制,输血后把供血者的血液误认为是自身的血液而不予排斥,供血者血液进入受血者体内把受血者的血液淋巴结细胞辨认为非自身的淋巴细胞予以排斥,从而导致致命性的GVHD。
因此,病人的输血治疗应避免使用亲属供者的血液。
移植抗宿主疾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 GVHD)是骨髓移植中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在急性GVHD中,皮肤成为捐赠者骨髓浸润的淋巴细胞主要攻击的靶器官。最近,超量的细胞程序性死亡被认为与这种免疫性疾病中角质形成细胞的严重受损有关。靶细胞被效应T细胞损伤的最后通路现在被认为是一种GVHD中细胞凋亡的通路。
一般地,对于免疫功能缺陷或抑制患者,亲属献血后可由血液中心调剂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