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髓里面幼稚细胞不造血了是什么意思
可能是再生障碍性贫血。
1987年第四届全国再障学术会议修订的再障诊断标准如下:①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②一般无脾肿大。③骨髓检查显示至少一部位增生抄减低或重度减低(如增生活跃,巨核细胞应明显减少,骨髓小粒成份中应见非造血细胞增多。有条件者应作骨髓活检等检查)。④能除外其他引起全血细胞袭减少的疾病,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难治性贫血、急性造血功能停滞、骨髓纤维化、急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等。⑤一般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
治疗:
包括病因治疗、支持疗法和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各种措施。慢性型一般以雄激素为主,辅以其他综合治疗,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满意疗效,不少病例血红蛋白恢复正常,但血小板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临床无出血表现,可恢复轻工作。急性型预后差,上述治疗常无效,诊断一旦确立宜及早选用骨髓移植或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等治疗。
2、骨髓不造血怎么办
建议:你好!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吗?1987年第四届全国再障学术会议修订的再障诊断标准如下:①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②一般无脾肿大。③骨髓检查显示至少一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如增生活跃,巨核细胞应明显减少,骨髓小粒成份中应见非造血细胞增多。有条件者应作骨髓活检等检查)。④能除外其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难治性贫血、急性造血功能停滞、骨髓纤维化、急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等。⑤一般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包括病因治疗、支持疗法和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各种措施。慢性型一般以雄激素为主,辅以其他综合治疗,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满意疗效,不少病例血红蛋白恢复正常,但血小板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临床无出血表现,可恢复轻工作。急性型预后差,上述治疗常无效,诊断一旦确立宜及早选用骨髓移植或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等治疗。
3、骨髓穿刺化验结果说,红系却如,成熟红细胞正常,医生说不会造红细胞。想问会是感染引起的吗,怎么治,
?
4、骨髓是成人生成红细胞的唯一场所,那髓外造血怎么解释
病情分析:
人的血液在哪里制造在哪里生成,这是让许多人感到神秘又陌生的问题.其实人的造血器官和造血功能在胚胎时期就已逐步形成,随着人体的发育和成长造血器官又在不断变化.?
(一)血细胞的生成
血细胞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多能干细胞(Multipotential stem cell).干细胞除具有增殖能力外,在一定的情况下尚能从骨髓造血组织中迁出,随着血流到达髓外组织形成造血细胞小结,称为集落形成单位.每一个小结由许多同类型分化的细胞组成,这些细胞是由一个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干细胞虽有自身复制和分化为各种血细胞的能力,但在一般情况下,并不处于增殖状态,而是处于休止的G? 0 期.?
原始干细胞可分化为两大分支:一支是集落形成单位细胞(CFU—C),又称骨髓干细胞,它是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细胞和血小板等系的多能干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细胞主要来源于骨髓,在发育为红细胞,粒细胞与巨核细胞之前,要经过各系的定向干细胞阶段.另一支为淋巴样干细胞,又称淋巴干细胞,是高等动物免疫系统的发源地,其分化和发育过程与抗原的刺激作用密切相关.淋巴干细胞亦是多能干细胞,可分化为两种不同的定向干细胞,一为胸腺衍生的T淋巴细胞或称T细胞,一为骨髓依赖的B淋巴细胞或称B细胞,这两种细胞经过相应抗原的再刺激分别转化为原淋细胞和原浆细胞,然后逐步发育成熟,分别称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总之,血细胞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多能干细胞,首先由多能干细胞分化为集落形成单位细胞(骨髓干细胞)与淋巴样干细胞,再由骨髓干细胞分化为各系的定向干细胞,经过原始,幼稚等阶段,发育,增殖最后成熟为红细胞,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及血小板.淋巴样干细胞则经过原始,幼稚二阶段,发育增殖而成熟;在抗原的刺激下,再分别转化原淋细胞和原浆细胞,并增殖,成熟为具有免疫活性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血细胞的增殖是以分裂的方式进行的,但只有幼稚细胞才有分裂能力,一旦发育成熟到一定阶段后,增殖便告停止.一般细胞分裂的形式有两种:?
一是有丝分裂(间接分裂)
在细胞分裂时,有特殊的丝体出现,故称为有丝分裂.有丝分裂是血细胞增殖的主要形式.正常人循环血中不出现有丝分裂细胞.有丝分裂细胞在造血组织中的数量,反映其增殖的程度和状态.分裂过程可分为4期,主要表现在核的变化上.?
(1)前期(又称单丝球期):细胞开始分裂时,胞体变成球形,胞核膨大,核染色质聚集成单个柱状的染色体,核膜及核小体消失,形如丝球.细胞浆染色变浅,细胞器及包涵物暂时隐匿,中心体显示.?
(2)中期(又称单星状期):中心体开始分裂,逐渐向两极,其间连有丝状体,形为纺锤,称纺锤体.细胞核染色体排列似星状或菊花状,在纺锤中部的平面一赤道板上.?
(3)后期(又称双星状期):每染色体均匀分裂为二,丝状体收缩,使分裂后的染色体随中心体趋向细胞两端,分别排列为两个星状.细胞浆开始收缩.?
(4)末期(又称丝球期):趋于细胞两端的染色体开始聚集为丝球状,进而分散为染色质,构成两个新核的小细胞核,此时胞浆可形成哑铃状,最后胞浆分开,细胞分裂为二.?
二是无丝分裂(直接分裂)
该分裂过程的表现形式较简单,通常是细胞的核小体首先开始分开,然后胞核表面出现收缩,随之逐渐加深而分解为二,继之胞浆分开,从而直接形成2个子细胞.?
(二)造血器官
血细胞生成于造血器官,在胚胎期及出生后的不同发育时期,其主要的造血器官并不相同.?
一是胚胎期的造血器官
(1)中胚叶造血期:发生于胚胎的1—2个月.卵黄囊是最先出现的造血地点.卵黄囊壁上的中胚层间质细胞是造血系统的始基,最初血细胞产生于卵黄囊的血岛,血岛外周的细胞分化发育成原始血细胞,原始血细胞进一步分化为胞浆内具有血红蛋白的初级原始红细胞,即胚胎的血细胞.?
(2)肝脏造血期:发生于胚胎的2—5个月.卵黄囊萎缩退化,由肝脏取代其造血功能.它不但能分化初级的原始红细胞,而且能分化为次级原始红细胞,这些细胞逐渐发育成熟为红细胞,经血窦进入血液.此时,肝脏的造血活动甚为活跃.脾脏在胎儿第3个月左右,亦参与造血,主要生成红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至第5个月,脾脏造血机能逐渐减退,仅制造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而这一造血活动则维持终生.?
(3)骨髓造血期:此期始于胚胎的第4个月.胎儿开始出现骨髓造血组织,最初仅制造粒细胞,继之还制造红细胞和巨核细胞.在骨髓造血的同时,胸腺及淋巴结亦开始造血活动.胸腺生成淋巴细胞,至出生后仍保持此功能;淋巴结则主要生成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早期也参与制造红细胞.?
以上3个阶段,彼此相互交错,实际上很难截然分开.?
指导意见:
二是出生后的造血器官
(1)骨髓:骨髓是人体出生后唯一生成红细胞,粒细胞和巨核细胞的造血器官,同时也生成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从新生儿到4岁的幼儿,全身骨髓具有活跃的造血功能.5—7岁时,在管状骨的造血细胞之间开始出现脂肪细胞.随着年龄的增长,管状骨中红髓的范围逐渐减少,脂肪组织逐渐增多,骨髓变黄色,称为黄骨髓.黄髓中虽已不再造血,但仍保留有潜在的造血功能.大约在18—20岁左右,红髓仅局限于颅骨,胸骨,脊椎,髂骨等扁平骨以及肱骨与股骨的近端.红髓约占骨髓总量的一半.以后红髓的造血活动持续终身,但其活跃程度可随年龄的增长而稍有减少.?
肉眼观察骨髓是一种海绵状,胶状或脂肪性的组织,封闭在坚硬的骨髓腔内.分为红髓(造血细胞)和黄髓(脂肪细胞)两部分,正常成人骨髓重量为1600克—3700克,约合体重的3.4%—5.9%,其中红髓的重量约1000克.?
骨髓有复杂和丰富的血管系统.人的骨髓中主要靠营养动脉供应整个骨髓腔的毛细血管.骨髓的全部动脉都有神经束伴行,神经纤维来源于脊神经,和动脉共同自营养孔进入骨髓腔,与营养动脉平行分布于骨髓腔,并终止于动脉壁的平滑肌纤维.骨髓的血窦之间充满实质细胞,即造血细胞,骨髓造血多能干细胞向红系,粒系及巨核系的分化和造血微环境有关,造血微环境应可能由血管,巨噬细胞,神经及基质等组成.若从其功能考虑,造血微环境应包括影响造血作用的全部因素,其中血管因素是很重要的,因为各种造血物质及其刺激物质都要通过血管进入骨髓,才能造血.造血部位和血液循环之间存在屏障,即骨髓血液屏障,它具有控制血细胞进出骨髓的作用.?
(2)胸腺:出生后至老年,胸腺经历了一定的变化.到青春期后造血活动逐渐消失,为脂肪组织所代替.?
胸腺不但是胚胎时期的重要造血器官之一,而且出生后仍具有活跃的造血功能,特别在出生后两年内,腺体组织的生长较为迅速,造血活动也很旺盛.胸腺被结缔组织分隔成许多不完全的小叶.小叶的周围部分称皮质,中央部分称髓质.皮质充满密集的淋巴细胞,最浅层为较原始的淋巴细胞,中层为中等大小的淋巴细胞,深层为小淋巴细胞,从浅层到深层呈干细胞增殖分化成为胸腺依赖淋巴细胞(T细胞)的过程.成年胸腺虽然萎缩,但由于T细胞已在周围淋巴组织中定居,自己能够繁殖.胸腺除向周围淋巴组织输送T淋巴细胞外,还由上皮性网状分泌胸腺素,干细胞在胸腺激素的作用下,被诱导分化成熟为免疫活性T淋巴细胞.?
(3)脾脏: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其实质分为红髓和白髓两部分.白髓包括中央动脉周围淋巴鞘与脾小结.在中央动脉周围的是脾脏的胸腺依赖区,区内主要是T淋巴细胞.而脾小结即脾内的淋巴小结,小结内有生发中心,主要是B淋巴细胞.脾脏除能产生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以外,尚具有贮血和破坏衰老红细胞的功能.?
(4)阑尾及回肠的淋巴集结,骨髓的干细胞在此集结,能诱导增殖的干细胞分化为骨髓依赖淋巴细胞(B细胞),并播散于周围淋巴器官中.?
(5)淋巴结:分为周围部分的皮质和中央部分的髓质.皮质浅层淋巴滤泡的中央为B细胞增殖的场所,称为生发中心或反应中心;皮质深层主要是由胸腺迁来的T细胞构成,称胸腺依赖区;在抗原的刺激下,T淋巴细胞可以增殖,产生大量致敏的小淋巴细胞,经血流直接作用于抗原.髓质主要由髓索(淋巴索)和淋巴窦构成.髓索的主要成分是B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巨噬细胞等.?
以上(2),(3),(4),(5)部位属淋巴器官造血.淋巴器官,分为中枢淋巴器官和周围淋巴器官.胸腺及骨髓中的淋巴组织属中枢淋巴器官,为淋巴系定向干细胞聚焦的场所;淋巴结,脾脏及其它淋巴组织为周围淋巴器官,是分化了的T细胞及B细胞所在的场所.?
(6)网状内皮系统(RES):包括脾脏和淋巴结的网状细胞,覆盖在肝脏,骨髓,肾上腺皮质,脑垂体前叶的窦状隙上的内皮细胞以及其它器官内的游离组织细胞.其主要细胞成分为网状细胞,网状细胞能分化为吞噬性网状细胞.血中单核细胞,自髓生成后进入网状组织,则为组织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具吞噬功能的游离吞噬细胞,形成所谓的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
在正常情况下,出生2个月后的婴儿绝不会有骨髓外造血.在病理状态下,骨髓以外的组织官如脾,肝,淋巴结等都可出现造血灶,此即髓外造血,这是由于这些部位保留具有造血能力的间质细胞,恢复其胚胎时期的造血功能.?
5、骨髓不造血,白细胞较少,心脏跳的慢 是什么病
白血病是白细胞过少
缺少红细胞就是贫血啦
6、红血细胞和骨髓有什么不同?
普通的鲜血中有三种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在所有的脊椎动物及若干无脊椎动物,其血红素(无脊椎动物也有时是蚯蚓红血朊)包含在特定的细胞中来进行其机能活动,这种血球称为红细胞,或称红血球,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同时也是脊椎动物体内通过血液运送氧气的最主要的媒介。
人类的红细胞是双面凹的圆饼状。边缘较厚,而中间较薄,就好像是一个甜甜圈一样,只是当中没有一个洞而已。这种形状可以最大限度的从周围摄取氧气。同时它还具有柔韧性,这使得它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并释放氧分子,直径通常是6μm~8μm。
由于这种特别的形状而且体积比较小,所以表面积对体积的比值较大,使氧气以及二氧化碳能够快速地渗透细胞内外。红细胞的细胞膜含有特别的多醣类以及蛋白质,但是这种结构因人而异,这些结构是构成血型的基本要素。
成人体内大约有2~3×1013个红细胞(女性大约为4~5百万/立方毫米血液,男性为5~6百万/立方毫米血液)。女性比男性少的原因,是因为生理出血造成的现象。另外睾丸酮也具有刺激红细胞生成激素制造红细胞的功能。
在人的红细胞内所含的血红蛋白占血球总量的30%以上,是血液中最通常的一种血细胞,在干重9%时,占94%,随着氧分压的变化与氧结合或游离,但它的解离曲线和纯血红素的溶液不同,在氧分压低的组织,红细胞具有放出多量氧的能力。另外,在红细胞内,存在有碳酸脱氢酶,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氢离子的可逆反应中起触媒作用。因此红细胞运送血液二氧化碳的能力很强。
在人及其他哺乳动物中,成熟的红细胞是无核的。这意味着它们失去了DNA。红细胞也没有线粒体,它们通过葡萄糖合成能量。成熟的哺乳类红细胞是双凹盘状,如此可增加其表面积,使物质更容易通过其细胞膜。
骨髓是人体的造血组织,位于身体的许多骨骼内。成年人的骨髓分两种: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能制造红细胞、血小板和各种白细胞。血小板有止血作用,白细胞能杀灭与抑制各种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等;某些淋巴细胞能制造抗体。因此,骨髓不但是造血器官,它还是重要的免疫器官。黄骨髓主要是脂肪组织,当人体贫血时,它可以转化为红骨髓。
人体内的血液成分处于一种不断的新陈代谢中,老的细胞被清除,生成新的细胞,骨髓的重要功能就是产生生成各种细胞的干细胞,这些干细胞通过分化再生成各种血细胞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等,简单的说骨髓的作用就是造血功能。因此,骨髓对于维持机体的生命和免疫力非常重要。
通常我们献血时,就是为相同血型的病患捐献红细胞,当他们在大量失血时保持他们体内的红细胞浓度以保障呼吸供氧。而骨髓主要是为了治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病。
献血时需要验血型,而捐献骨髓时要检测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在非亲属关系的人群中,HLA配型相近率极低。
个人建议,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三个月到半年去献一次血(400CC),利人利己。如果你想捐献骨髓,可以和相关机构联系,检测一下你的HLA,并在骨髓库留下记录。然后如果有配型相同的病人需要你救命,那就上吧。
献血和骨髓的具体信息可向当地血液中心咨询。
还有中华骨髓库http://www.cmdp.com.cn/
谢谢你的好心,好人一生平安。
7、骨髓不造血的病人为何需要输血小板
认真看完就懂了!血小板是哺乳动物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形状不规则,比红细胞和白细胞小得多,无细胞核,成年人血液中血小板数量为100~300×1000000000个/L,它有质膜,没有细胞核结构,一般呈圆形,体积小于红细胞和白细胞。血小板在长期内被看作是血液中的无功能的细胞碎片。血小板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生化组成,在正常血液中有较恒定的数量(如人的血小板数为每立方毫米10~30万),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有形成份,既不属于红细胞也不属于白细胞,它的体积很小,直径只有红细胞的1/3~1/2,没有颜色,形状又不规则,在血液中是很不起眼的小个子。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但是它却是我们身体内部的“止血专家”。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血小板对毛细血管的内皮有营养和支持的作用,它就像“泥瓦匠”一样,时刻在修补血管壁,始终保持血管内壁的完整性和光滑度,防止血管内的血液丢失。当人体血管破损发生创伤出血时,血小板立即发挥“堵漏专家”的专长,成群结队奔赴现场,迅速抱紧粘附成团,在十几秒钟内形成血栓,堵塞在创口的毛细血管或小静脉,堵住伤口。如果有比较大的血管破裂,这个“止血能手”还能携带具有止血能力的生物活性物质,随血小板来到血管损伤处,并立即被释放出来,让局部的血管收缩,促进止血。血小板身体内有一些“凝血因子”,当血液流到血管外时,血小板遇到比较“粗糙”的环境,它便会破裂,释放出“凝血因子”———收缩性蛋白质,促使血液向“凝聚”方面发展,成为血凝块,这就是我们看到伤口流出的血很快就由稀薄转为粘稠的状态,并堵塞血管,也堵塞整个伤口,防止继续出血的原因了。如果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出现异常,会导致小伤口出血不止、牙龈出血、碰撞后出现明显的青紫肿胀,甚至会引起内脏或颅内出血,危及生命。正常成年人血小板每立方毫米10万~30万个,寿命大约是7~10天。临床上与血小板有关的常见疾病有血小板减少症以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小板应用十分广泛,涉及急救、外科、内科、妇产科等多个临床科室。某些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无力症、尿毒症、严重肝病等诸多原因可造成血液中血小板过低或血小板功能异常,引起严重出血而危及生命,就须输注血小板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