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髓 > 运河载我华夏植骨髓

运河载我华夏植骨髓

发布时间:2021-05-17 02:28:34

1、介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作文约94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站在这里,我首先想请问你们一个问题:在你们心中,什么最伟大?我想,答案一定是两个字——祖国。  
我们在圆明园里认识了祖国的屈辱和悲愤;在长城岭上,认识了祖国的雄伟和磅礴;在大漠荒原,认识了祖国的广大和辽阔;在丝绸大道上,认识了祖国的悠久和渊博。  
“自古英雄出少年”,穿越祖国历史的长河,在这段悠长的记忆里,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少年英雄。王二小、刘胡兰、赖宁……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兴旺和强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奋斗与拚搏,直至献出自己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他们的事迹,令人肃然起敬;他们的精神永远鼓舞着我们奋发向上。  
面对严峻挑战和困难,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向前推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共克时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新的成就……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革命烈士的血换来的,看到胸前飘飘扬扬的红领巾,在我心里,便有了这样一条信念,祖国就是妈妈,国家重于小家,长大后用双手把她建设的更强大。  
在我国的文化史上那些诗人、文学家是不可缺少的。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是千古绝句;孟郊的《游子吟》歌颂了伟大的母亲;李白的《静夜思》表达了他的思乡之情。还有那些著名的文学家。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绝唱,无韵之离骚’;孙武的《孙子兵法》是古典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孔子写的《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分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孔子的"诗可心怨"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再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打上了这种忧患意识的烙印。从岳飞的"笑谈渴饮匈奴血"到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这种忧患意识就是一种爱国精神,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怀。“独在他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崇高天伦。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仁者爱人”高尚道德。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功业抱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人闲桂花落,月静春山空”,天人共鸣等都是西方文化望尘莫及的。世界文化时代的到来,终将是任何保守力量所难以阻挡的。而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些长处,必将成为世界文化的极其珍贵部分。  
故宫、长城,哪个不是规模宏大、气势辉煌?  
泰山、黄山,哪个不是风景秀丽、雄伟壮观?  
造纸、火药,哪个不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今天,我们应该有“为中华之崛起”而学习的宏伟抱负,应该有为祖国富强而献身的远大志向,让我们用全部的聪明才智和生命热血来建设我们的祖国吧。

2、如何评价康熙盛世?

康熙是清朝第四位君主,《清史稿》中称他:“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他开创了中国封建时代著名的“康乾盛世”。近世以来,对康熙褒贬不一。康熙朝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盛世”?这究竟是不是“一次落日的辉煌”?阎崇年先生在本文中所讲述的康熙的功与过,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回味和思考。
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起兵点燃战火,到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南明最后象征--延平郡王台湾郑克塽归清,时间跨度,整整百年。这一百年间,君王与民众、官员与百姓、贵族与平民、地主与农民、业主与工匠、士绅与商人,他们在痛苦、磨难、战乱、灾荒之后,最需要什么呢?是国家统一,民生富裕,文化融合,天下太平。康熙帝就是在国际与国内既有利又挑战的历史条件下,面临"从打天下到坐天下"的历史与现实的课题。而"坐天下"又经历"乱世"、"治世"、"盛世"的艰难历程。康熙帝驾驶大清帝国的航船,在汹涌波涛的海洋上,从"乱世"--"治世"--"盛世"的过程,经过半个世纪航行,驶向康熙盛世的局面,留下盛世历史的思考。

三种评价

对康熙帝的历史评价,近世以来,众说纷纭。

三种观点 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康熙朝的历史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个黑暗的时期;第二,康熙朝的历史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个盛世的时期;第三,康熙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一次落日的辉煌。

先说第一种观点,界定康熙“黑暗”说的观点,主要论点说康熙朝是“封建专制”。封建君主专制从秦始皇算,到宣统帝,其间300多位君主,不可一概而论,不可不加分析。历史上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洪宣之治”等,也都是“封建专制”。因此,以“封建专制”作为否定“康熙盛世”的观点值得商榷。

次说第三种观点。论者认同康熙朝是“辉煌”,但是落日的辉煌。这个提法很有道理。日出的辉煌与日没的辉煌,就“辉煌”这一点来说,都是辉煌。其实,康熙朝也好,大清朝也好,其他朝也好,都像日出日没,月升月落一样,既要观察其是日出或月升,日没或月落;更要观察日出月升时,是被乌云遮蔽,还是光亮天下。本文讨论的是学术界存在的两种观点。

再说第二种观点。我赞成“康熙盛世”的说法,有什么根据呢?我想,康熙盛世有五种景象。

五种景象

在历史的天平上,康熙朝对中国历史和世界文明的发展都作出了重大贡献。概括说来,主要有五点——中华版图奠定、民族关系稳定、中华文化承续、经济恢复发展、社会秩序安定。

第一,中华版图奠定。我们打开中国地图和东亚地图,看看当时的清朝疆域:

在东南,统一台湾,金瓯一统。明天启四年(1624年)荷兰人侵占台湾。顺治十八年(1661年)十二月十三日,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郑成功死后,儿子郑经奉南明正朔(即承认南明的正统地位)。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帝抓住郑经死后,其子郑克塽年幼、部属内讧、政局不稳的时机,率军统一了台湾。从而加强了中央对台湾的管辖并促进了台湾经济文化的发展。

在东北,抵御外侵,缔结和约。黑龙江地域在皇太极时已经归属清朝。清军入关后,沙俄东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地区。康熙帝统一台湾后,调派军队进行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取得胜利。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同俄国在尼布楚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格尔毕齐河、额尔古纳河以东至海,外兴安岭以南,整个黑龙江流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土地,归中国所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同外国签订的平等条约,表明康熙帝独立自主外交的胜利。

在正北,多伦会盟,善治蒙古。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解决了漠南蒙古问题,康熙帝则进一步解决漠北蒙古、初步解决漠西蒙古的问题。从秦汉匈奴到明朝蒙古两千年古代历史上的北疆难题,到康熙帝时才算真正得解。康熙帝说:“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康熙之后,蒙古是中华各个民族防御沙俄南进的长城。

在西北,三次亲征,败噶尔丹。康熙帝先后三次亲征,遏制噶尔丹势力东犯,不仅稳定漠北喀尔喀蒙古局面,也稳定漠南内蒙古的社会,更有利于中原地区的社会安定。

在西南,进兵高原,安定西藏。清初,顺治帝册封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西藏已经完全归属于清朝。康熙帝又派兵平定西部蒙古势力对西藏的扰犯,维护西藏的社会安定。

第二,民族关系稳定。在东北,打败俄国的侵略,解决并巩固了自辽河到黑龙江流域各民族的问题,东北的广大地域,前代所谓的“边徼”之野,清朝则成为“龙兴之地”。在北方,中国自秦、汉以来,匈奴一直是中央王朝北部的边患。明代的蒙古问题,始终未获彻底解决。己巳与庚戌,蒙古军队两次攻打京师,明英宗甚至成为蒙古瓦剌的俘虏。清朝兴起后对蒙古采取了既完全不同于中原汉族皇帝的做法,也不同于金代女真皇帝的做法。先后绥服了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漠西厄鲁特蒙古。清朝对蒙古的绥服,“抚驭宾贡,敻越汉唐”。在西北,对南北疆统一。在西南,进兵安藏,加强了对西藏的统治。后乾隆《钦定西藏章程》设驻藏大臣、在西藏驻军、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立金奔巴瓶制度,西南云贵川的苗、瑶、彝等,改土归流,加强了对这个地区民族的管理,清朝实现了中国皇朝史上多民族国家新的和谐。

第三,中华文化承续。清朝帝王为了钳制知识分子的思想、镇压异端、打击政敌,实行文字狱。这是应当批评的。在文化方面,康熙帝主要有几件事情:其一,兴文重教,编纂典籍。他重视文化教育,主持纂修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律历渊源》、《全唐诗》、《清文鉴》、《皇舆全览图》等,总计六十余种,两万余卷。其二,移天缩地,兴建园林。康熙帝先后兴建畅春园、避暑山庄、木兰围场等,雍正、乾隆又大兴“三山五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圆、万寿山清漪园(后改名颐和园)和圆明园等,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推向高峰。其三,引进西学,学习科技等。

中华文明在清朝不仅得到传承,而且延续活力。

第四,经济恢复发展。清军入关后,最大的弊政,莫过于圈占土地。跑马占田,任意圈夺。康熙帝颁令,停止圈地,招徕垦荒,重视耕织,恢复生产。治理黄河、淮河、运河、永定河,并兴修水利,培育新的稻种,取得很大成绩。康熙朝强调藏富于民,普免天下钱粮共达545次之多,其中普免全国钱粮三次,计银一亿五千万两。

第五,社会秩序安定。我说康熙朝社会安定,主要是指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统一台湾之后,虽然社会

矛盾也有,民族纠纷也有,但没有大的、严重的社会动荡。康熙帝很有幸,他生命的后40年,中国社会处于由乱到治、由动到静的历史时期。原有的社会冲突已经释放,新的社会冲突还没有积聚起来。康熙朝的社会安定,我举三个例子:

从康熙二十年(1681年)到六十一年(1722年),中原地区41年间,没有大的厮杀争战,没有大的社会动荡,也没有大的社会危机。在中国两千年皇朝史上,统一王朝皇帝在位40年以上的,有汉武帝(天汉民变)、唐玄宗(安史之乱)、明世宗(庚戌之变)、明神宗(萨尔浒大战)、清圣祖和清高宗(王伦起义)六位,而中原地区连续40多年无战争的只有康熙朝。

秋决死刑数字比较少。秋决死刑的案件,康熙十二年(1673年),“死犯共有八十余名”,(《康熙起居注册》康熙十二年三月十一日)。后来“决一年之罪犯,减至二三十人”。(《康熙起居注册》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康熙十六年(1677年),终岁决断死刑,“不过十数人焉”!对于一个上亿人口大国来说,一年死刑十余人,死刑数字,算是很少。这就说明:当时社会,相当安定。

康熙帝多次四方出巡。他三次东巡、六次南巡、五次西巡、三次北征,还48次去木兰秋狝、53次到避暑山庄。试想:如果社会动荡,康熙四方出巡,这是不可能的。

“盛世”的“盛”是指强盛、繁盛、兴盛的意思。康熙朝的后40年,在中国皇朝史上,确是一个相对强、繁、兴的局面——“强”,当时是世界上强大的帝国;“繁”,当时是比欧洲国家繁荣的帝国;“兴”,当时是东亚兴隆的帝国。

3、中国之最的资料在哪有?谢谢了。。

  中国地理之最

1、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最大的湖泊(咸)——青海湖

3、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4、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5、最热的地方——吐鲁番盆地

6、最大的岛屿——台湾岛

7、最低点是新疆吐鲁番盆地中的艾丁湖

8、最长的河流——长江

9、最长最早的运河——京杭大运河

10、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

11、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

12、海拔最高的大河——雅鲁藏布江

13、最长的地下河——坎儿井

14、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

15、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

16、最大的草原——内蒙古大草原

17、最大的城市——上海

18、最大的山城——重庆

19、最北的村庄——漠河

20、最大的自然保护区——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1、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22、最大的海峡——台湾海峡

23、最大的岛群——舟山群岛

24、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珞巴族

25、最深的湖-长白山天池

26、最大的冲积岛-崇明岛

27、我国最大的冰川是新疆帕米尔高原乔戈里峰北坡的音苏盖提冰川,长约40公里。

28、降雨量最大的地方——台湾火烧寮

29、我国最低的冰川是云南梅里雪山的卡瓦格博的明永冰川,海拔为2650m。

30、最大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31、还有一个地球上最北的热带雨林——位于中国西藏的墨脱

32、中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

33、中国最高的盆地——柴达木盆地

34、最南端——曾母暗沙

35、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约有1600万人。

36、中国最早的运河——秦朝的灵渠

37、中国最长也是世界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

38、世界上最早的船闸——灵渠的船闸

39、最西的地方——帕米尔高原

40吐鲁番是中国最热的地方,日平均气温超过35摄氏度的日数达100天以上,极端最高气温曾达49.6摄氏度(1975年7月13日),地表温度曾测得83.3摄氏度,堪称中国“热极”。

41、中国最高的悬河——黄河下游800公里的地上悬河(又简称地上河)不仅是中国之最也是世界之最。

42、我国领土最东端在黑龙江省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73°E),东西跨经度有60多度,跨了5个时区,东西距离约5200公里。

43、辽东半岛是中国最大的半岛,山东半岛是中国第二大半岛。

44、中国土地面积最大的县是新疆若羌县,面积20多万平方公里。

45、乌鲁木齐是中国也是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内陆大城市,它与海岸的最近距离为2,250公里。

47.最平坦的高原-——内蒙古高原

48、最崎岖的高原----云贵高原

48.黄土分布最广的高原——-黄土高原

49.地势最低平的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51.位于外流区的盆地——川盆地

52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53.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54.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广、年径流量最大的河流——长江

55.开凿时间最早、长度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运河

56.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额尔齐斯河

57.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58.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61.降水最多的地方——台湾的火烧寮

62.降水最少的地方——吐鲁番的托克逊

63.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洪涝、干旱

64.国界线最长的省级行政单位——内蒙古自治区

65.位置最南的省级行政单位——海南省

气候之最

△1月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漠河(-30.6℃)

4、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上贡献最大的是什么?

是一种文化,它已经植入到我们的骨髓里。

5、八年级上史地生政复习提纲

主要就是课本,可以看一下胜利一中的首页中的文件共享区,我有份课件你要吗?

6、有七年级上册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生物的复习资料的能帮忙上传一下吗?

八年级的资料 音调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响度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音色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四、热现象
1、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温度计
(1)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 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 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① 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②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 造 量程 分度值 用 法
体温计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35—42℃ 0.1℃ ① 离开人体读数
② 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 无 —20—10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 无 —30 —50℃ 1℃ 同上
5、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6、熔点和凝固点
(1)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 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迷熔点相同
7、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8、蒸发现象
(1) 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2)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9、沸腾现象
(1) 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 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10、升化和凝化现象
(1)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 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11、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五、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7、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对后世影响最大?

秦汉

8、各国文化象征月的有哪些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月亮的渺小是远古的人类所无法想像的。月亮不仅小,而且荒芜冷漠。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的卫星,它对人类的影响是如此巨大而不可抗拒。广袤海洋的潮汐,随月亮的圆缺升沉,或排山倒海般壮阔、或轻抚细纱似温柔;在孤寂漆黑的漫漫长夜,有月便有清辉,便可照亮人们脚下的路;有科学依据证实,它甚至可以在人们不知不觉中,左右了人的情绪。

除了太阳、地球,有哪个星体比月亮更能与我们人类休戚与共?

月亮注定要成为一种神圣的象征,派生出月亮的文化。在中国,太阳的阳刚与月亮的阴柔,造就了阴阳学术,它无孔不入地渗透于五千年古国文明长河的最深处,消融在中国人的血液和骨髓里。当华夏子孙们走过夸父追日的洪荒和野蛮,孔夫子的儒家学术应运而生,它注定了阴柔会盖过阳刚。尽管君权、父权、夫权曾经是那么牢不可破的精神锁链,象征着至高无上的阳刚和权威,但究其实质,本是引导人们去做逆来顺受的阴柔子民,况且我们生存的空间是被比喻为母亲的地球呵。想像不出,中国画怎样可以画出梵高那样个性张扬热烈的向日葵和太阳的金黄。

我生活在有两千五百年建城史的古城扬州。何其有幸,这是一个少有的没有断代历史的城市。因此,我可以徜徉其间,顺着城市发展变迁的脉络,去探访古国文化一脉相承的缩影。

走进古老的陵寝、秀美的园林、神秘的庙宇和典雅的深宅大院,甚或走在扬州日渐现代的街市,竟都不难找到月亮文化的踪迹,想躲那是不可能的。扬州人会自豪地告诉你,这座城市的雅号是月亮城。且不说其是否牵强,但扬州文化与月亮真的分不开。

作为扬州的城标,五亭桥已静卧于瘦西湖的碧波上有几百年。它被当作中国桥梁史上一个艺术的经典,除了兼容并蓄的优美独特造型,或许其原本就是因应月亮而建。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而五亭桥对应有十五个桥孔,《扬州画舫录》中记载,月到中秋的午夜,划一只小船,从桥孔中穿过,十五个桥孔中各倒映衔着一月,与夜空中的一轮朗月遥遥相望,正好幻化出十六个圆圆的月。这月夜的景,听着就已经让人陶醉。

两千多年前,长江还是喇叭状的出海口,由月亮与地形共同在扬州的曲江,创造出西汉著名辞赋家枚乘在其《七发》中体现的壮观无比的广陵潮。而当张若虚在这里写下不朽的《春江花月夜》的时候,“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更引发了人们千古望月的幽思。

月亮注定与美女分不开,也与中国男人的审美情趣分不开。伫立于由二十四娇谐音过来的二十四桥桥头,想像着二十四位姣妍的美女,在月色的清辉下为隋炀帝吹奏,阴柔和谐的美当是到了极致,风流的帝王怎不抛却了阳刚,根本不会对着或圆或缺的月亮想世间的悲欢离合。杜牧则不同,他在遥远蛮荒的地方,孤寂落寞地要想“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也是阴柔的极致,却另是一番光景。

阳刚的东西,在中国的月亮文化面前会怎样?史可法率领扬州城的军民,奋勇抵御清军的势如破竹,是何等的壮怀激越、惊天地泣鬼神,那阳刚不屈的美,却在“史公祠”的楹联上,浓缩成为:“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而平山堂上,欧阳修变革壮志未酬,尽管有对朝廷深怀不满、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却只能避世地待在堂上的千年古刹中,与文人雅士们对着堂前皓月与遍地的荷花,斗酒、吟诗,美不胜收地留下“坐花载月”的许多风流佳话。中国人骨子里传统深厚的阴柔美,自是可见一斑。

说到二分明月,那就是唐代诗人徐凝的“萧娘脸上难胜泪,桃叶眉头易得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不说诗中将月色与女人、忧愁等阴柔的形与无形的联想,单说这独占了天下三分之二月色美景的扬州,何至于就如此的得月色之独厚?

我在浩淼的大海上待过十多个年头,尤其是每逢中秋月圆的夜晚,那“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壮阔豪放的美,尽管难免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伤感情怀,但那大自然的神奇,实在是撞击心灵的震撼。而每每读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想像那荒凉大漠上高悬的一轮明月,是壮美豪迈的澎湃激情。它们在哪里,就输给了扬州小家碧玉似的浮华月色?!

站在不同的视角看月亮,体现在心态,特别是文化上,那是大相径庭的。张若虚与徐凝同为扬州人,也都是唐代的著名诗人,但《春江花月夜》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所以后人尊其孤篇盖过全唐。而徐凝的诗中,硬让扬州占了天下大半的月色,却有其深层次的东西,那就是繁荣经济的影子。

唐代扬州的经济,因长江与大运河交汇的独到运输优势,在中国是排在第一的位置。其繁荣的景象被文化人着意渲染,那就是夜夜笙箫的歌舞升平,又岂止是月色美景?唐代诗人笔下的扬州夜景千姿百态,精彩纷呈。从新乐府的最早创作者李绅的“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和张祜的“月明桥上看神仙”等诗句中,活脱脱是一个不夜城的繁荣画面。

中唐鼎盛时期,长期居住于扬州城中的海外商贾,据说曾高达万人以上,更不必说国内各地的商人。如此繁华之地,当然少不了声色犬马,与阴柔的文化相辅相成。“商人重利轻离别”不错,但孤独的客居异乡,纵有烟花脂粉曼妙的温柔和美景可以流连忘返,却也会有思乡思亲的无奈,遥寄相思的最好方式,当然就是托天边的一轮满月,而中秋的月色则更是最好。文人骚客,也会趋向于经济的繁盛,那么,扬州的月色美景被烘托得漫无边际、美伦美奂,也就不稀奇。

如果徐凝不是扬州人,我倒可以联想到一度国人中颇具有的“外国的月亮也比咱中国月亮圆”的心态。究其根本,不正是经济杠杆的作用在自然体现吗?

扬州,从历史的长河中走来,在经历了清代初、中期更加辉煌的经济鼎盛之后,终于因现代化交通的没有跟上步伐,在洋人的洋玩意登陆上海以后,被十里洋场的繁华渐渐掩盖。但在扬州人的骨子里,依旧有着居住在月亮城中阴柔美的恋旧情结,尽管它显得那么遥远和难以触摸。

当然,扬州在近年来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外表来看,新的现代化大交通的格局正在形成,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仍在,投资者开始再度将目光,投向这个长江三角洲上古老而年轻的区位独特的城市。而变化更多的则来之于内在,虽然,扬州人聪明地继续在阴柔的月亮文化上下功夫,打出“二分明月文化旅游节”的旗号,本质上却是在用月亮文化的文章,打招商引资、振兴经济的牌。于是,保存相对完好、没有断代的扬州历史人文和秀美风光,被自豪地冠上了“东方浪漫之都”的雅号,扬州的月夜还是那样的让人怀想。

沿着这条历史的悠长脉络,慢慢地穿行在古城的过去与现实之间,在月近中秋月半弯的这个宁静夜晚,我在想着月亮、文化、经济之间似有似无的联系。

9、这才是杨广修建大运河的真正目的,为华夏造福,为何却被误会千年呢?

据说隋炀帝是个昏君,浮夸的大工程导致了隋朝的崩溃,就个人而言,我不这么认为,杨广无论在军事上、政治上还是战略上都是一流的,只是他太着急了,要做30到40年的事情必须10年就得完成,然后加上自然灾害,再加上三次大军东征导致了隋朝的灭亡,里面还有被士族阶级和历史因素绑架,身不由己的原因。


说到杨广修京杭大运河的目的,有人是为了他去南北游山玩水这肯定是错误的,这是写隋史的唐人故意贬低杨广,而写历史的时候故意让后人觉得他修京杭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他南北游玩。隋炀帝并不是一位昏君,其实真实目的可以分为两方面来阐述。


1.加强帝国之间的南北联系,实现南粮北运

隋朝杨坚统治时期,虽然中国在其统治下领土是统一的,但南北仍然不和谐。虽然北方经济发展迅速,但北边防军需要大量粮食,需要江淮地区供应。陆路运输速度慢、运载体积小、成本大,不能满足北方的需求。运河的开通,水运的使用,成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政治角度来看,为了加强对东北和江南地区的控制,隋政府也得需要开通一条南北大运河。大运河开通后,南北联系紧密。

隋炀帝也有开通运河和乘龙舟到长江以南巡查游访的目的。当时,隋朝的社会经济发展,政府拥有大量的粮食、布料和财富。这为运河的开通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


2.削弱北方士族的影响,限制他们的发展和影响

当时的中国是一个由世家大族统治的帝国。一个王朝最多只有几百年,一个世家大族可以延续千余年。这些家族长期以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阶层,从朝廷到乡绅(隋文帝本人就是军事贵族集团之后),掌握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陈群创九品中正系统后,家族的力量正处于巅峰,可以说完全掌握了一个朝代的兴衰。

隋炀帝修建运河的原因之一是北朝的势力太强,想要在南方引入经济实力限制北方集团。虽然文帝创立了科举,但是阻力很大,需要一步步渗透到整个帝国,并等待科举制成熟,以便更多平民出身的人才能制约士族力量。科举考试使杨广完全孤立,成为帝国精英的敌人。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唯一贯通南北的河流,比苏伊士运河长10倍,比巴拿马运河长20倍。运河是由许多天然河流和湖泊组成的人工运河。在历史上,大运河是中国南北交流的主要动脉,对中国军事、交通、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这样说,没有杨广的修建大运河等措施,李世民手下的唐朝怎么会这么快繁荣起来呢?我觉得用这八个字评价炀帝修大运河并不为过:弊在当时,功在千秋。

10、中国历史上因女子而亡国的君主有哪些?(具体故事)

妹喜(mò xi),夏桀的宠妃,原为有施氏人,夏桀在征伐有施氏时,有施氏的首领把她献给夏桀。妹喜貌美,夏桀对她十分宠爱,特意为她造了富丽堂皇的琼室、象廊、瑶台和玉床。据《列女传·夏桀妹喜传》载,桀“日夜与妹喜及宫女饮酒,无有休时。置妹喜于膝上,听用其言”。又据《帝王世纪》记载,妹喜喜欢听“裂缯之声”,夏桀就把缯帛撕裂,以博得她的欢笑。就是说妹喜爱听撕裂棉帛的声音,桀马上命令各地每天进贡丝绸一百匹,让人轮流撕开来给妹喜听。如此浪费民脂民膏,时很多老百姓被逼得家破人亡,走投无路,苦不堪言。
这时候,夏朝的一个部落商在汤的领导下日益兴旺了起来,已经对夏王朝构成了威胁。后来,在鸣条之战中, 夏军战败,夏桀带着妹喜逃到南巢(今安徽巢县),后又被商汤追上被俘,放逐在这里。夏桀和妹喜平时养尊处优惯了,在这荒僻的山乡,无人服侍,自己又不会劳动,就活活饿死于山中,夏朝宣告来亡。

妲己(dá jǐ),为中国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商纣王的宠妃,根据《史记》的记载,妲己是有苏氏诸侯之女。商纣王王征服有苏氏(今河南省武陟东),有苏氏献出美女妲己。纣王迷于妲己的美色,对她言听计从。妲己喜欢歌舞,纣王令乐师师涓创作靡靡的音乐,下流的健蹈,在宫中朝夕欢歌。妲己伴着“靡靡之音”起舞,妖艳迷人。于是纣王荒理朝政,日夜宴游。纣王还在卫州(今河南省淇县)设“酒池”,县肉于树为“肉林”,每宴饮者多至三千人,令男女裸体追逐其间,不堪入目。九侯(封地在今河北省临漳)有一位女儿长得十分美丽,应召入宫,因看不惯妲己的淫荡被杀,九侯也遭“醢刑”,剁成肉酱分给诸侯。
有一天,商纣和妲己坐在摘星楼上饮酒,远远望见一老一少在涉渡溪水,老人行动缓慢,而小孩行动灵敏。纣王感到很奇怪,妲己对纣王说,小孩骨髓硬朗,不怕冷,老人骨髓空虚,所以怕冷。纣王不信,竟命人立刻把这无辜的老人和小孩抓来,用斧子砸断他们的腿骨,验证妲己的话是否正确。人们为了记住纣王这一暴行,把这条溪水取名为“折胫河”。
妲己还喜欢观“炮烙之刑”,将铜柱涂油,燃以火炭,令犯人行其上,跌落火红的炭中,脚板被烧伤,不时发出惨叫声。妲已听到犯人的惨叫,就像听到刺激感官的音乐一样发笑。纣王为了博得妲己一笑,滥用重刑。
纣王的无道,激起人民的反抗。周武王乘机发动诸侯伐纣,在牧野(今酒南省淇县南)之战,一举灭商,纣王逃到鹿台自焚,妲己也自缢而死。

褒姒(bāo sì),西周幽王的宠妃,褒人所献,姓姒,故称为褒姒。
公元前779年(周幽王三年),周幽王征伐有褒国(今汉中平川中),褒人献出美女褒姒乞降,据说褒姒长得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幽王爱如掌上明珠,立为妃,宠冠周王宫,翌年,褒姒生子伯服,幽王对她更加宠爱,竟废去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册立褒姒为王后,立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叹气道:“周王室已面临大祸,这是不可避免的了。”
果然不出伯阳所预料,原来褒姒平时很少露出笑容,偶露笑容,更加艳丽迷人,周幽王发出重赏,谁能诱发褒姒一笑,赏以千金,虢国石父献出“烽火戏诸侯”的奇计,周幽王同褒后并驾游骊山,燃起逢火,擂鼓报警诸侯一队队兵马闻警来救,至时发现平安无事,又退兵回去,褒姒看见一队队兵马,像走马灯一样来来往往,人喊马嘶,乱成一团,于是就冷笑了一声。就是这一声冷笑,笑得幽王心花怒放,于是重赏虢国石父千金。从此更加宠爱褒姒,却不知道他已经失信于众诸侯了。
公元前771年,犬戎兵至,幽王再燃烽火,诸侯不再出兵救援,幽王被杀,褒姒被掳,(一说被杀),司马迁说:“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知,”意思是说,褒姒不喜笑,周幽王为了她一人的笑,天下百姓再也笑不起来了。历时280多年的西周王朝正式宣告灭亡。

与运河载我华夏植骨髓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