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防控措施有哪些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简称CRBSI)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实验室微。
2、如何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
感染预防要点
置管时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2)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3)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4)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5)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皮肤消毒剂消毒穿刺部位皮肤,自穿刺点由内向外以同心圆方式消毒,消毒范围应当符合置管要求。消毒后皮肤穿刺点应当避免再次接触。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管操作。
(6)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
置管后
(1)应当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2)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3)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4)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75%酒精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5)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保护导管,不要把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
(6)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的24小时内或者停止输液后,应当及时更换输液管路。外周及中心静脉置管后,应当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
(7)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
(8)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48小时内尽快拔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新进行置管,并作相应处理。
(9)怀疑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或者患者出现静脉炎、导管故障时,应当及时拔除导管。必要时应当进行导管尖端的微生物培养。
(10)医务人员应当每天对保留导管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不需要时应当尽早拔除导管。
(11)导管不宜常规更换,特别是不应当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
3、如何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感染预防要点 置管时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2)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3)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4)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5)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皮肤消毒剂消毒穿刺部位皮肤,自穿刺点由内向外以同心圆方式消毒,消毒范围应当符合置管要求。消毒后皮肤穿刺点应当避免再次接触。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管操作。 (6)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 置管后 (1)应当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2)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3)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4)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75%酒精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5)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保护导管,不要把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 (6)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的24小时内或者停止输液后,应当及时更换输液管路。外周及中心静脉置管后,应当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 (7)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 (8)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48小时内尽快拔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新进行置管,并作相应处理。 (9)怀疑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或者患者出现静脉炎、导管故障时,应当及时拔除导管。必要时应当进行导管尖端的微生物培养。 (10)医务人员应当每天对保留导管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不需要时应当尽早拔除导管。 (11)导管不宜常规更换,特别是不应当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
4、如何预防导尿感染?
1.洗手,戴口罩。
2.准备用物无菌导尿包、无菌纱布、治疗碗、弯盘、手套、无菌持物钳、消毒液、小橡胶单、治疗巾、便盆及便盆巾、屏风。
3.携用物至床边,告诉病人操作程序。
4.关闭门窗,用布帘或屏风遮挡病人,请无关人员回避。
5.操作者站在病人右侧,帮助脱去对侧裤子,盖在近侧下肢,对侧下肢用盖被遮盖。
6.协助病人取仰卧屈膝位,双下肢略外展,露出外阴。
7.将油布及治疗巾垫于病人臀下,弯盘置于病人外阴旁,治疗碗放在弯盘后。
8.一手戴手套,一手持血管钳夹消毒液棉球,先消毒阴阜、阴茎、阴囊,再用无菌纱布裹住阴茎,将包皮向后推,暴露尿道外口,以消毒液棉球自尿道口向外施转擦拭消毒尿道口、龟头及冠状沟数次。
9在病人两腿间打开导尿包,倒0.1%新洁尔灭(0.05%碘伏)至小药杯内浸湿棉球。
10.戴无菌手套,铺洞巾。
11.润滑导尿管,放置于无菌治疗碗内备用。
12.一手提起阴茎与腹壁呈60度角,将包皮向后推,另一手用血管钳夹消毒液棉球消毒尿道口、龟头、冠状沟。
13.一手用无菌纱布固定阴茎,另一手将盛有导尿管的无菌治疗碗置于洞巾旁,嘱病人张口呼吸,用另一把血管钳持导尿管对准尿道口轻轻插入20~22厘米,见尿液后再插入2厘米,将尿液引流人治疗碗或弯盘内。
14.导尿完毕,拔出导尿管。
15.撤下洞巾,擦净外阴,脱去手套,
16.协助病人穿裤,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尿标本贴标签后送检。
17.洗手、记录。
重要提示: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以防感染;②对膀胱高度充盈且极度虚弱的病人,第一|次放尿不得超过1000ml,以防血压下降而虚脱,或引起膀胱粘膜急剧充血,发生血尿。
5、插管后的预防感染的措施是什么?
(1)用无菌复透明专用贴膜制或无菌纱布敷料覆盖穿刺点; (2)定期更换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无菌纱布为2d,专用贴膜可至7d,但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沾污时应立即更换; (3)接触导管接口或更换敷料时,须进行严格的手卫生,并戴手套,但不能以手套代替洗手; (4)保持三通锁闭清洁,如有血迹等污染应立即更换; (5)病人洗澡或擦身时要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要把导管浸入水中; (6)输液管更换不宜过频,但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或停止输液时应及时更换; (7)对无菌操作不严的紧急置管,应在48h内更换导管,选择另一穿刺点; (8)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除导管,但不要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 (9)由经过培训且经验丰富的人员负责留置导管的日常护理; (10)每天评价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
希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