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的方法有几种
目前常用的分离MSC的方法主要有全骨髓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全骨髓法即根据干细胞在低血清培养基中有贴壁优势特性,定期换液除去不贴壁细胞,从而达到纯化及扩增MSC的目的。密度梯度离心法即根据骨髓中各细胞成分比重的不同,分离单核细胞进行贴壁培养。二者本质上无多大区别。随着对MSC表面抗原认识的深入,又有人利用免疫方法如流式细胞仪法、免疫磁珠法等对其进行分离纯化。但经过流式或磁珠分选后的细胞出现了增殖缓慢等一些问题,加之成本较高和技术的难度,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这些方法的广泛应用。
2、脐带各种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中含有多种肽类物质
方法: 无菌条件下截取流产胎儿双侧四肢骨,PBS冲洗髓腔,离心去脂肪及上清液,L-DMEM重悬细胞,沿管壁缓慢滴加至底部有等量1.073 g/mL Percoll分离液的离心管中,离心后吸取中间界面白膜层,加入含体积分数为10%的胎牛血清、青霉素钠、链霉素的L-DMEM完全培养基,接种后置于37℃、体积分数为5%的CO2饱和湿度孵箱内培养.48 h后换液,去除未贴壁细胞,以后每2d换液一次.待细胞达到80%~90%融合时,胰酶-EDTA消化传代. 主要观察指标: 倒置显微镜及Giemsa染色观察细胞形态;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其表面标记物;碱性磷酸酶染色检测成骨分化能力;Ⅱ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成软骨分化能力.结果:原代及传代培养的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梭形外观,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胞体较小,细胞核/浆比例大,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胞浆少,染色质较疏松,表现出早期细胞的特点,传至第20代细胞超微结构仍无明显改变.细胞表面抗原CD29,CD44,CD105呈阳性表达,CD34,CD45呈阴性表达.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后,碱性磷酸酶染色及Ⅱ型胶原均呈阳性. 结论: 利用密度梯度离心+贴壁筛选法可成功分离培养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所获细胞能够向成骨细胞及软骨细胞分化,该方法为体外培养扩增胎儿骨髓...
3、各位大侠,naive T 细胞的分离
GVHD是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影响预后的 重要并发症。受者预处理造成组织损伤并释放炎性因子(如IFN-γ、IL-2等)引 起GVHD。最近的研究发现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不仅可以分化为 多种间充质组织,而且具有支持造血和免疫调节作用,但其机制尚不清楚。目前 的研究认为供者来源的Naive T细胞识别受者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启动了 GVHD。我们将体外新生的Naive T细胞接种于异基因MSCs上,观察MSCs对 Naive 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直接研究它对Naive T细胞的作用,将更深入 地揭示其预防GVHD的机制。 材料和方法:
1、 MSCs体外分离培养:将肝素抗凝的骨髓用密度梯度离心 法(过percoll细胞分离液)分离出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贴壁细胞,传3代后得 到纯度和数量均较高的MSCs,经60Co照射后作为实验细胞。
2、 脐血CD34+细 胞体外分化为Naive T细胞:将胎儿胸腺组织贴壁培养建立胸腺基质细胞培养 (TSC)体系;用单克隆抗体-磁珠分离系统分离纯化脐血CD34+细胞;将CD34+ 细胞植入TSC并添加IL-12、 FL、IL-2,共孵育5周后获取Naive T细胞并通过 流式细胞术鉴定其表型。
3、 MSCs与Naive T细胞共孵育:将体外培养获取的 Naive T细胞种入经照射近融合的MSCs中,对照组为单独MSCs培养和单独Naive T细胞培养。孵育7天后,取上清用ELISA定量检测IL-2、 IFN-γ、IL-4和IL-10, 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共孵育前后T淋巴细胞表型变化 结果:1、 人骨髓来源的MSCs可以在体外培养扩增,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传3 代以后的细胞发现它们具有共同的表型CD166+,CD105+, CD45-和CD34-,2、 CD34+细胞可在TSC体系中分化出Naive T细胞,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与体内 胸腺生成T细胞类似,依次出现CD4/8双阴性,双阳性,单阳性细胞。培养第5 周细胞表型测定:CD4+65. 2%,CD8+52. 7%,CD3+78. 8%,CD45RA表达88. 9%。3、 中文摘要 MSCS与NaiveT细胞共孵育七天,镜下观察可见共孵育组T细胞数量轻度增加, 流式细胞仪检测共孵育前后T淋巴细胞表型显示CDS+细胞相对增加。ELISA检 测上清发现共孵育组IFN一Y分泌减少(p0 .05),IL一2分泌增加(p0.05)。另 外,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均未检测到IL一4、IL一10。 结论:MSCs具有一定的异基因反应性,能刺激NaiveT细胞增生,且MSCs 和NaiveT细胞共孵育组上清中的IL一2分泌增加而IFN一Y分泌减少,提示MSCs 可能借CDS+调节T细胞增生抑制异基因反应性T细胞分泌IFN一Y来发挥免疫调 节作用,本文结果将为进一步阐明MSCs免疫调节机制提供新的线索。
4、美国生产的干细胞营养液是从什么东西里提取的
干细胞营养液是采集新生婴儿的脐带血,患者的外周血或患者骨髓血,通过专用的干细胞分离液、提娶纯化后得到临床治疗所需要的干细胞。
干细胞是具有增殖和分化来潜能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复制的能力(Self-renewing),能够产生高度分化的功能细胞。
它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自我复制能力的原始的未分化细胞,是形成哺乳类动物的各自组织器官的原始细胞。干细胞在形态上具有共性,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体积小,核相对较大,细胞核多为常染色质,并具有较高的端粒酶活性。干细胞可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4)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液扩展资料
干细胞按照发育阶段分类:
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1、胚胎干细胞包括ES细胞。
2、成体干细胞包括神经干细胞、血液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皮干细胞等。
按分化潜能,干细胞可分为,全能干细胞,亚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单能干细胞。
全能干细胞:具有形成完整个体的分化潜能,如受精卵。
亚全能干细胞:为人类体内存在为数不多的三胚层分化潜能干细胞。
多能干细胞:具有分化出多种细胞组织的潜能。如胚胎干细胞。
单能干细胞:只能向一种或两种密切相关的细胞类型分化。如神经干细胞、造血干细胞。
5、造血干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什么不用骨髓干细胞
探讨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BMSCs)定向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实验条件。 方法:取成人弃骨骨髓,通过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hBMSCs。在传至第三代时,筛选具有心肌特异性分化潜能的c-kit~+的hBMSCs细胞克隆,用含20%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培养液继续克隆培养。当细胞达到70%融合时,分别用10μmol/l5-氮胞苷(5-azacytidine crystalline,5-aza),100mg/l参麦注射液,10μmol/l5-氮胞苷和100mg/l参麦注射液3组诱导剂诱导hBMSCs。24小时后,更换为含10%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培养液继续培养。在诱导3周后,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变化。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心肌特异性标记抗原Desmin和肌钙蛋白T的表达;用RT-PCR方法检测心肌特异基因心房利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和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表达。 结果:骨髓中含有多种hBMSCs细胞克隆,其中成纤维细胞样克隆表达c-kit~+。分别用3组诱导剂诱导c-kit~+细胞15天后,部分细胞胞体明显增粗,可见有些细胞间有融合样现象发生。诱导3周后,3组都有类似肌管样细胞出现,细胞短粗,呈不规则的圆柱形,有分支,互相连成网。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后,3组细胞都排列规则,类似于心肌细胞的形态,可见部分细胞有排列规则的横纹样结构。免疫细胞化学显示诱导3周后的hBMSCs,Desmin阳性细胞数目分别是:5-aza组(65.3±4.7%),参麦注射液组(62.3±3.9%),5-aza和参麦注射液组(68.5±2.1%),3组Desmin阳性细胞表达率无显著差异; cTnT阳性细胞数目分别是:5-aza组(62.2±4.1%),参麦注射液组(63.8±3.4%), 5-aza和参麦注射液组(66.0±6.2%),3组Desmin阳性细胞表达率无显著差异。阴性对照组和未分化的hBMSCs均无Desmin和cTnT的表达。RT-PCR显示3种不同的诱导剂诱导hBMSCs3周后都有ANP,BNP的表达,未分化的hBMSCs无ANP,BNP的表达。 结论:5-aza和中药可以诱导c-kit~+的hBMSCs细胞克隆分化为心肌样细胞。体外诱导成的心肌样细胞表现为未成熟心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特征。证明骨髓中含有多种干细胞克隆,c-kit可作为筛选hB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一项检测指标。筛选具有心肌特异性分化潜能的hMSCs可提高诱导分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