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髓 > 骨髓涂片的标准涂法

骨髓涂片的标准涂法

发布时间:2021-04-22 07:58:07

1、骨髓涂片是什么意思

成年人的造血细胞起源在骨髓里面,通过检查骨髓里面的原始及幼稚细胞,可以判断是否出现了血液系统的疾病(紊乱,停滞,障碍等等)。

成人的含有骨髓的骨骼(有的骨骼带腔隙,有的几乎不带),一般选择髂骨 和胸骨柄 的部分 穿刺,此部位骨髓含量丰富,易于穿刺采集。

穿刺采集的骨髓通过一定的技术均匀的涂布在玻片上,制成骨髓涂片,染色后,观察结果。

2、一张良好的骨髓涂片有什么要求

制血骨髓涂片应结合实际情况,若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可涂厚些,涂片要求头、体、尾分明,回髓小体丰答富,脂肪滴可见。骨髓涂片是判断有核细胞增生程度,骨髓涂片采用铁染色及不同的组化染色等可为缺铁性贫血及各类白血病提供诊断依据。低倍镜下选择细胞分布均匀部位观察骨髓片有核细胞增生情况,根据骨髓片中有核细胞的密度或有核细胞与成熟红细胞的比例来估计有核细胞的增生程度。分类记数100-200个白细胞,计算各类白细胞的百分率,描述红细胞形态,血小板数量和分布情况。如见到幼红细胞按分类100个白细胞中幼红细胞的数量来报告,并说明其阶段性有核细胞分类计数;计算粒、红比值;观察有无其他特殊细胞及寄生虫。

3、骨髓穿刺涂片 请分析一下 谢谢

根据患者病史及辅助检查结果,目前认为考虑继发性粒细胞减少可能性。首先患者有“全身游走痛, 全身酸痛及肌肉不定部位跳”的风湿免疫系统症状,建议请风湿科会诊;另外骨髓形态涂片中可以见到中毒颗粒,考虑与感染有关。
患者所提供病史及资料有限,上述描述不能代表准确观点。为取得更好诊疗效果,建议患者亲临我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诊治。

4、骨髓穿刺术的操作方法

1.穿刺部位选择 ①髂前上棘:常取髂前上棘后上方1~2cm处作为穿刺点,此处骨面较平,容易固定,操作方便安全;②髂后上棘:位于骶椎两侧、臀部上方骨性突出部位;③胸骨柄:此处骨髓含量丰富,当上述部位穿刺失败时,可作胸骨柄穿刺,但此处骨质较薄,其后有心房及大血管,严防穿透发生危险,较少选用;④腰椎棘突:位于腰椎棘突突出处,极少选用。
2.体位 胸骨及髂前上棘穿刺时取仰卧位,前者还需用枕头垫于背后,以使胸部稍突出。髂后上棘穿刺时应取侧卧位。腰椎棘突穿刺时取坐位或侧卧位。
3.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铺消毒洞巾,用2%利多卡因作局部浸润麻醉直至骨膜。
4.将骨髓穿刺针固定器固定在适当长度上(髂骨穿刺约1.5cm,肥胖者可适当放长,胸骨柄穿刺约1.0cm),以左手拇、食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针于骨面垂直刺入(若为胸骨柄穿刺,穿刺针与骨面成30~40°角斜行刺入),当穿刺针接触到骨质后则左右旋转,缓缓钻刺骨质,当感到阻力消失,且穿刺针已固定在骨内时,表示已进入骨髓腔。
5.用干燥的20ml注射器,将内栓退出1cm,拔出针芯,接上注射器,用适当力度缓慢抽吸,可见少量红色骨髓液进入注射器内,骨髓液抽吸量以0.1~0.2ml为宜,取下注射器,将骨髓液推于玻片上,由助手迅速制作涂片5~6张,送检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检查。
6.如需作骨髓培养,再接上注射器,抽吸骨髓液2~3ml注入培养液内。
7.如未能抽得骨髓液,可能是针腔被皮肤、皮下组织或骨片填塞,也可能是进针太深或太浅,针尖未在髓腔内,此时应重新插上针芯,稍加旋转或再钻入少许或再退出少许,拔出针芯,如见针芯上带有血迹,再行抽吸可望获得骨髓液。
8.抽吸完毕,插入针芯,轻微转动拔出穿刺针,随将消毒纱布盖在针孔上,稍加按压,用胶布加压固定。

5、骨髓检查的配图

(一)骨髓涂片检查
⒈低倍镜检查
⑴ 判断标本是否满意 满意的骨髓涂片应薄厚适宜,细胞分布均匀、有核细胞着色清晰。
⑵ 判断骨髓增生程度 通常借助骨髓涂片中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之比来判断骨髓增生情况,并将其分为五级,见下表。
骨髓增生程度的分级。
骨髓增生程度,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之比,常见原因。
增生极度活跃 1:1 白血病、红白血病等。
增生明显活跃 10:1 白血病、增生性贫血。
增生活跃 20:1 正常骨髓或某些贫血。
增生减低 50:1 造血功能低下。
增生严重减低 300:1 典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⑶ 估计巨核细胞系增生情况 于低倍镜下逐一视野浏览计数全部片膜内的巨核细胞数。
⑷ 注意涂片上、下两缘及片尾处有无体积较大或成堆出现的特殊细胞,如Gaucher细胞、Niemann-Pick细胞及转移癌细胞等。
⒉油浸镜检查 选有核细胞丰富、分布均匀处,油镜下分类计数至少2 00个有核细胞,同时注意有无质的变化。
⑴ 计算粒系细胞总百分率及各阶段细胞所占百分率,并描述其细胞形态。
⑵ 计算红系细胞总百分率及各阶段细胞所占百分率,并描述其细胞形态。
⑶ 计算粒、红比值 粒细胞系各阶段细胞总和与红系各阶段细胞总和之比。
⑷ 分别计算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浆细胞等的百分率。
⑸ 写出全片所见巨核细胞数。
⑹ 有无寄生虫及特殊细胞。
⑺ 描述成熟红细胞形态学。
(二)血涂片观察
⒈低倍镜观察涂血染色是否满意。
⒉油镜下分类计数至少100个白细胞,分别报告各类白细胞所占百分率,描述其形态染色情况及注意有无幼稚细胞出现。
⒊如外周血涂片出现幼红细胞则按分类100个白细胞过程中见到多少个来报告,并注明其属于何阶段。
⒋描述成熟红细胞大小、形态、染色情况。
⒌估计血小板数量并描述其形态大小和分布情况.
⒍注意有无寄生虫。
(三) 正常骨髓象
由于正常骨髓内各细胞系及其各阶段百分率范围较大,因此凡分类符合下列情况者均可视为正常骨髓象。
⒈骨髓增生活跃。
⒉粒细胞系约占有核细胞的40%~60%,其中原粒细胞<2%,早幼粒细胞 <5%、中、晚幼粒细胞各<15%,杆状核粒细胞多于分叶核细胞,嗜酸粒细胞一般<5%,嗜碱粒细胞<1%,细胞大小、形态、染色基本正常。
⒊幼红细胞总百分率约占有核细胞的20%左右,其中原红细胞<1%,早幼红细胞<5%,中、晚助红细胞约各占10%,细胞形态、染色基本正常。
⒋粒、红比值 正常约为2~4:1。
⒌淋巴细胞百分率约为20%(小儿可达40%),均为成熟淋巴细胞。
⒍单核细胞一般<4%,浆细胞<3%,均为成熟阶段者。
⒎巨核细胞系通常于1.5×3cm2骨髓片膜上可见巨核细胞7~35个,多为成熟型。
⒏可见少量网状细胞、内皮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虽然它们各占百分率很低,但却均为骨髓成分的标志.
⒐核分裂细胞不易见到,仅约为1‰。
⒑成熟红细胞大小、形态、染色大致正常。
(四) 填写报告单及提出诊断意见 根据检验结果,按要求逐项详细填写并加以描述,综合骨髓象、血象所见结合临床资料提出具体意见供临床参考。
⒈作出肯定性诊断 如骨髓、血象细胞学特征和临床表现均典型即可作出肯定性诊断.如各型白血病、巨幼细胞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恶性组织细胞病、骨髓转移瘤等。
⒉作出支持性诊断 如骨髓、血象改变可以解释临床表现时即可提出支持性意见.如支持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诊断。
⒊作出排除性诊断 如骨髓、血象所见与临床诊断不符时可提出否定性意见以排除某些诊断。
⒋骨髓、血象确有某些改变,但对临床表现提不出支持或否定性意见时,可描述其特点、并尽可能地提出进一步检查的建议供临床参考,必要时迫踪观察。
骨髓、血象报告单一式两份,其中一份发给临床,另一份随同骨髓检查申请单及检验标本一并存档妥善保存以供复查、总结、研究及教学使用。

6、求涂片免疫组化的具体步骤

112 方法: 抽取013ml 骨髓用涂有蛋
白甘油的硅化玻片涂片5~7 张, 同时
用EDTA 抗凝的试管抽取2ml 静脉血行
流式细胞(FCM) 检查。
113 免疫组化试剂来源: 来自福州迈
新公司即用型第二代免疫组化Elivision
TMplus 广谱试剂盒。
114 免疫组化步骤: ①石蜡涂片脱蜡
和水化后, 用PBS (PH714) 冲洗3 次,
每次3min。②根据每一种抗体的要求,
对组织抗原进行相应的修复。③每张涂
片加50ul3 %过氧化氢溶液, 室温下孵
育10min , 以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
活性。PBS 冲洗3 次, 每次3min。④每
张涂片根椐需要加50ul 的第一抗体
( 如CD20 , CD3 , CD45RO , CD45RB ,
TdT, MPO , CD5 , CD79 , CD56 , CD79a ,
CD43 , CD5 , CD10 ) , 室温下孵育
60min。⑤除去PBS 液, 每张涂片加
50ul 聚合物( Polymer Enhancer) , 室温
下孵育20min , PBS 冲洗3 次, 每次
3min。⑥除去PBS 液, 每张涂片加50ul
酶标抗鼠/ 兔聚合物(Polymerized HRP -
Anti Ms/ Rb IgG) , 室温下孵育30min。
PBS 冲洗3 次, 每次3min。⑦除去PBS
液, 每张涂片加50ul 新鲜配制的DAB
或AEC 溶液, 显微镜下观察3~10min。
⑧自来水冲洗, 苏木紫复染, 011 %盐
酸分化, 自来水冲洗, PBS 返蓝。⑨涂
片经过梯度酒精脱水干燥, 用DAE 显
色, 中性树胶封固。

7、急求骨髓涂片铁染色法技术流程

1)4%的盐酸溶液.:40ml(38%浓盐酸)+340ml蒸馏水
2)40g/L亚铁氰化钾液
3)碱性复红:1g复红+10ml无水乙醇+90ml(5%石碳酸溶液),用时取3ml加100ML水.
4)37%甲醛

8、手机上的骨髓涂片号是代表什么?

成年人的造血细胞起源在骨髓里面,通过检查骨髓里面的原始及幼稚细胞,可以判断是否出现了血液系统的疾病(紊乱,停滞,障碍等等)。 成人的含有骨髓的骨骼(有的

与骨髓涂片的标准涂法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