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常骨髓象有何特点?
?
2、【血液】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的标准,下列哪项错误的
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的标准是:1、骨髓象:原始粒细胞(Ⅰ型+Ⅱ型)或原单+幼单或原淋+幼淋细胞数≤5%,红细胞及巨核细胞系正常。其中M2b中性中幼粒细胞比例在正常范围;M3型中原始粒+早幼粒≤5%;M4型中原粒Ⅰ型+Ⅱ型+原单+幼单≤5%;M6型中原粒Ⅰ型+Ⅱ型≤5%,原红+幼红以及红系比例基本正常;M7中粒、红两系比例正常,原巨及幼巨基本消失。2、血象:血红蛋白(Hb)≥100克/L(男)或≥90克/L(女性及儿童),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9/L,血小板数≥100×109/L,分类中无白血病细胞。3、临床表现:无白血病侵润所致的症状和体征,生活正常或接近生活。因此选E,数值错误。
3、正常骨髓象有何特点?
正常的骨髓象报告单上结论通常是这样写的:三系增生骨髓象。
具体描述就像楼上说的:各系细胞大小、分化、比例合适,没有找到特别多的异常细胞以及非造血细胞。
4、正常骨髓象粒红比值中的粒红具体指的是什么细胞呢?
粒红比是 粒细胞百分率总和 / 有核红细胞百分率总和。其中的红,并不包含成熟红细胞。
5、获得性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下列哪项检查是错误的
正确答案:B
解析:获得性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骨髓象是:增生障碍,但粒红比值增高,红系显著减少,幼红细胞成熟障碍
。
6、骨穿结果出来了,怎么看情况好坏
骨髓穿刺术(bone marrow puncture)是采集骨髓液的一种常用诊断技术,临床上骨髓穿刺液常用于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也可用于造血干细胞培养、细胞遗传学分析及病原生物学检查等,以协助临床诊断血液病、传染病和某些寄生虫病,并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等。血细胞的质和量的异常是血液病的重要病理变化。血液病检查中经常会遇到骨髓象和血象分析等,但是普通人却根本看不懂这些,那么怎样正确看骨穿报告呢,骨髓细胞学检查的正常值又是多少呢?
骨髓检查的报告单较为复杂,一般情况下非专业人员很难看懂。在骨髓化验报告单中,包括红细胞系、粒细胞系、淋巴细胞系、单核细胞系、浆细胞系等各类细胞在各个不同成熟阶段所占百分比;其他细胞如巨核细胞、网状细胞、吞噬细胞、内皮细胞、脂肪细胞等数量;还有经过计算的粒系和红系细胞比值;各类细胞的形态的描述;是否有寄生虫感染和表示骨髓增生情况的说明。
由于正常骨髓内各细胞系及其各阶段百分率范围较大,因此凡分类符合下列情况者均可视为正常骨髓象。
1、骨髓增生活跃;
2、粒细胞系约占有核细胞的40%~60%,其中原粒细胞<2%,早幼粒细胞<5%、中、晚幼粒细胞各<15%,杆状核粒细胞多于分叶核细胞,嗜酸粒细胞一般<5%,嗜碱粒细胞<1%,细胞大小、形态、染色基本正常;
3、幼红细胞总百分率约占有核细胞的20%左右,其中原红细胞<1%,早幼红细胞<5%,中、晚幼红细胞约各占10%,细胞形态、染色基本正常;
4、粒、红比值正常约为2~4:1;
5、淋巴细胞百分率约为20%,小儿较高,可达40%,均为成熟淋巴细胞,原始淋巴和幼稚淋巴细胞极罕见;
6、单核细胞一般<4%,浆细胞<3%,均为成熟阶段者;
7、巨核细胞系通常于1.5×3cm2骨髓片膜上可见巨核细胞7~35个,多为成熟型;
8、可见少量网状细胞、内皮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虽然它们各占百分率很低,但却均为骨髓成分的标志;
9;核分裂细胞不易见到,仅约为1‰。不见异常细胞和寄生虫;
10、成熟红细胞大小、形态、染色大致正常。
只有了解骨髓细胞形态的正常值才能对血液病的病情、疾病程度有所掌握,但血液病的诊断不能仅凭骨髓穿刺,还要结合血常规、骨髓活检及其他相关检查,若有异常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7、骨髓象大致正常,血象变化大,这是什么血液病?
这个相对来说,建议其医院的血液病可进行针对性的诊断治疗。
8、急性髓系白血病(M5b)骨髓象是什么引起的
M5即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约占AML的百分之十,多见于儿童或年轻人。临床上除有一般AML的症状外,浸润症状较为明显,其突出表现为皮肤粘膜的损害,皮肤出现弥漫性丘疹、硬性结节、肿胀、脓疮性或剥脱性皮炎;牙龈增生、肿胀、出血及溃疡、坏死等较多见;鼻粘膜被浸润而引起鼻塞、嗅觉减退,甚至咽喉水肿、窒息等。器官浸润表现为肝脾、淋巴结肿大,肾损害也较其他类型多见。易发生DIC。 特异性染色体异常为11号染色体长臂2区3带的缺失或易位致MLL基因重排。
M5患者血象示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呈中度到重度减少。大多数患者白细胞数偏低,分类可以出现原单和幼单核细胞增多,或占细胞总数的30%-45%,血小板生度减少。 M5患者骨髓像示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原始加幼单细胞大于或等于百分之三十。原始单核细胞大于或等于百分之八十(NEC)可诊断为M5a。原始单核细胞小于百分之八十,原始单核+幼稚单核细胞大于百分之三十(NEC)可诊断为M5b。
M5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但可被氟化钠抑制。a-丁酸萘酚酯酶(a-NBE)染色诊断价值较大。白血病细胞形态特点有:原单及幼单体积较大,形态变化多端;胞核较小,常偏一侧,呈笔架形、马蹄形、S形、肾形或不规则形,核染色质疏松,排列似蜂窝状,着色较淡;胞质量相对较多,常出现内外双层胞质,有明显伪足突出,边缘清晰,颗粒的粗细和数量不一,外层胞质呈淡蓝色,常透明,无颗粒或颗粒甚少,内层胞质呈灰蓝色并带紫色,不透明,似有毛玻璃感。胞质内常有空泡和被吞噬的细胞。
免疫学检验:白血病细胞表面抗原表达CD11、CD13、CD14、CD15、CD33、CD34、HLA-DR。
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验:t/del(11)(q23)约见于22%M5型,其中60%以上病例为M5a,其次为M5b和M4,染色体的缺失和易位均累及11q23带的HRX基因(MLL基因),以t(9;11)易位致MLL-AF9融合基因及t(11;19)易位致MLL-ENL融合基因最多见。婴儿中常见t(4;11)。t(8;16)(p11;p13)已在具有特征的M5b亚型中确认。在16p13断裂点上的CBP(CREB结合蛋白)基因与8p11断裂点上MOZ(单核细胞锌指)基因融合(MOZ-CBP)。此外,还有单染色体受累的9q-/12q-及22p+等,亦可表现为Ph染色体。
患者血和尿中的溶菌酶水平中度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