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髓 > 多发骨髓瘤生化指标

多发骨髓瘤生化指标

发布时间:2021-03-31 17:58:59

1、生化指标是什么?

指的是肝功能(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总胆红素、直接、间接胆红素,转氨酶);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空腹血糖;肾功能(肌酐、尿素氮);尿酸;乳酸脱氢酶;肌酸肌酶等。

红细胞计数(RBC) 

男: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10 12-5.0×10 12个/L(350万-500万个/mm3)。 

儿童: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30万个/mm3)。

(1)多发骨髓瘤生化指标扩展资料

检查生化指标的重要性:

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GP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梗塞、心肌炎及胆道疾病等。

2、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GO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心肌梗塞发病期、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3、血清总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烧伤,失血等。

2、确诊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检查方法是什么?

多发性骨髓瘤起病隐匿,初起时表现往往不典型,如尚不严重的骨痛、体检或因其他疾病而化验时意外发现了轻度贫血、血沉增快、血清球蛋白增高或尿液检查发现有蛋白等异常。只要诊治的医师想到有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能,就应该作进一步的检查,以排除或证实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确诊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方法是骨髓检查,也就是医师为患者进行骨髓穿刺。取得约0.2毫升骨髓液,涂在玻璃片上制成骨髓片。经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正常人骨髓片上浆细胞很少,低于2%。如果浆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增多,少者占5%-10%,多者可达90%以上,特别是这些浆细胞的形态与正常的有显著变化,这时本病的诊断可以肯定。这些肿瘤性的浆细胞在数量增多的同时,形态也有了改变,它们的体积比正常浆细胞大,外形常不规则,比较幼稚(处于浆细胞发育的早期阶段),细胞核不止一个,可见2个、3个甚至多个,核内的核仁明显,似有1-2个“大眼睛”样。胞质内有空泡和染成红色的嗜酸小体。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这类细胞内合成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细胞器很发达。有时也发现某些疾病的病人骨髓中浆细胞也高于正常人,其比例可>3%,但绝不超过10%。其形态都是正常的,一般均是成熟的浆细胞,这些属于相对性的浆细胞增多或反应性浆细胞增多。前者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时,正常造血细胞减少,而浆细胞的比例相对增高。反应性浆细胞增多见于慢性炎症、病毒感染、风湿病、肝病、淋巴瘤和癌肿转移等。此时必须注意与多发性骨髓瘤加以鉴别,以免误诊。由于骨髓瘤细胞在骨髓内的分布不是很均匀的,所以偶尔一次骨髓穿刺有时还不能切中要害,下不了结论,常需更换部位重复检查。骨髓活组织检查可以取出小块骨髓组织,进行切片检查。一般来说阳性率要高于骨髓穿刺涂片检查,因而也常被医师们采用。特殊类型的多发性骨髓瘤,如孤立性骨髓瘤、浆细胞瘤,在骨髓内并无弥散性的浸润,所以一般常用部位的骨髓穿刺不可能获得病变的证据,只有在病变的部位进行穿刺才能得到肯定的结果。尽管这些病人中的大多数最终也会发展为多发性骨髓瘤。

3、骨髓瘤高危低危如何区分?

 根据病人肿瘤负担,目前临床常用两种分期方式:Durie-Salmon分期体系以及国际分期体系(ISS)均可用。Durie-Salmon分期是一直沿用到现在的多发性骨髓瘤的基本分期方法,它把多发性骨髓瘤共分Ⅰ期、Ⅱ期和Ⅲ期。

在第Ⅰ期时,病人往往还没有出现贫血,血色素正常(血红蛋白>100g/L),骨质破坏并不明显。但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已经增高,包括IgG和IgA都增到到一定的数量(M–成分水平IgG<50g/L,IgA<30 g/L,尿轻链<4g/24h)。

第Ⅱ期既不符合Ⅰ期又不达Ⅲ期,属于介于二者之间。

第Ⅲ期时,病人血色素基本小于85g/L,已经出现贫血,有明显的骨质破坏。此外,病人的IgG和IgA的水平更高(M-成分水平:IgG>70 g/L,IgA>50 g/L,尿轻链>12g/24h)。

以上是Durie-Salmon分期,在它的分期内,根据肾功能损害情况每期又分为A组和B组。如果病人血肌酐小于2.0 mg/dL,表明肾功能正常,为A组;如果病人血肌酐超过2.0 mg/dL,表明肾功能不正常,为B组。在B组中,如果肾功能基本丧失,血色素小于85g/L并且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骨质破坏,一般诊断为3B期。

除了Durie-Salmon分期外,国际分期体系(ISS)分期也是多发性骨髓瘤的分期方法。国际分期体系(ISS)分期有两个指标,分别是血清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根据血清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的情况把多发性骨髓瘤分为三期(如下图)。

 目前,临床上通用的分期标准是把Durie-Salmon分期体系以及国际分期体系(ISS)结合起来,其中国际分期体系(ISS)较为侧重病人预后。

4、80岁老太太确诊多发性骨髓瘤,需每天做快速干式生化分析吗

确诊多发性骨髓瘤需要做哪些检查?实验室检查对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分型、临床分期及预后判断都有重要意义。1.外周血 贫血见于绝大多数患者,随病情进展而加重。一般属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但可有大细胞性贫血伴骨髓幼红细胞巨幼样变,也可因有失血而表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常呈缗钱状排列,血沉也明显加快,常达80~100mm/h以上,此因异常球蛋白包裹红细胞表面使红细胞表面负电荷之间排斥力下降而相互聚集的结果。红细胞聚集现象可能给红细胞计数、血型检查造成困难。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白细胞减少与骨髓造血功能受损及白细胞凝集素的存在有关。白细胞分类计数常显示淋巴细胞相对增多至40%~55%。外周血涂片偶可见到个别瘤细胞,若出现大量瘤细胞,应考虑为浆细胞白血病。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减少。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是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和血小板凝集素存在的缘故。当血小板表面被异常球蛋白覆盖时,功能受到影响,可成为出血的原因之一。2.骨髓象 骨髓瘤细胞的出现是MM的主要特征。瘤细胞数量多少不等,一般都占有核细胞5%以上,多者可达80%~95%以上。骨髓一般呈增生性骨髓象,各系统比例与瘤细胞数量有关,当瘤细胞所占比例较小时,粒细胞和红细胞系比例可大致正常,巨核细胞数也可在正常范围;当瘤细胞数量较多,所占比例较大时,粒细胞系、红细胞系及巨核细胞均可明显减少。值得提出的是,在部分患者,特别在病程早期,骨髓瘤细胞可呈灶性分布,单个部位骨髓穿刺不一定检出骨髓瘤细胞,此时应作多部位骨髓穿刺或骨髓活检,方可发现瘤细胞。瘤细胞易位于涂片尾部,应注意检查涂片尾部。3.血清异常单克隆免疫球蛋白 异常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引起的高球蛋白血症是本病的重要特征之一。血清清蛋白减少或正常,A/G比例常倒置。异常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大量增多的同时,正常免疫球蛋白常明显减少。检测血清异常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方法有下述几种:(1)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异常增多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表现为一浓集的窄带,经密度扫描仪绘出的图像表现为一窄底高峰,其峰高度至少较峰底宽度大2倍以上,即M成分(或称M蛋白)。这是由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氨基酸组成、所带电荷完全相同,因而在电场的泳动速度完全相同的缘故。M成分可出现在γ区(IgG,IgM)、β或α2区(IgA),这取决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类型。当M成分显著增多时,其他免疫球蛋白及血清清蛋白常明

5、多发性骨髓瘤的检查

1.生化常规检查
血清异常球蛋白增多,而白蛋白正常或减少。尿凝溶蛋白(又称尿本周氏蛋白)半数阳性。
在患者的蛋白电泳或M蛋白鉴定结果中会出现特征性的高尖的“M峰”或“M蛋白”。故常规生化检查中,若球蛋白总量增多或蛋白电泳中出现异常高尖的“M峰”,应到血液科就诊,除外骨髓瘤的诊断。
2.血常规检查
贫血多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血小板正常或偏低。
3.骨髓检查
浆细胞数目异常增多≥10%,为形态异常的原始或幼稚浆细胞。
4.骨骼X线检查
可见多发性溶骨性穿凿样骨质缺损区或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
对于MM患者的骨损害,一般认为CT、核磁共振(MRI)等发现病变的机会早于X线检查;这些影像学手段检查对骨损害病变的敏感性依次为:PET-CT>MRI>CT>X线。
5.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等生物学检查
骨髓染色体17p13缺失,和/或t(4;14)和/或t(14;16)异常,往往提示高危。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特别是用CD138(在大多数骨髓瘤细胞表达阳性)磁珠纯化后的FISH即iFISH检查,更能提高检验的阳性率。这一检测已被用于2015年新修订的国际预后分期系统(R-ISS分期系统)中。
6.血清游离轻链检查
较普通的血或尿轻链检查敏感性高,已被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专家定义为严格完全缓解(sCR)的疗效标准。若MM患者治疗后,血清游离轻链由阳性转为阴性,其疗效为严格完全缓解。

6、这些指标可以确定是多发性骨髓瘤吗?

是的,基本可以确定。
再拍个全身骨片更能确诊。

7、哪一种指标对肝肾损坏,多发性骨髓瘤有一定的诊断及鉴别意义

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会经常出现恶性浆细胞肝脏浸润,血、尿清链异常增高是诊断该病的主要方法。
MM能产生单株(M)球蛋白,具有一种重链(γ、β、δ、ε)与一种轻链 (light chain,LC)(κ或λ)引起骨骼破坏,贫血、肾功能损害和免疫功能异常。该病好发年龄40岁以上,男多于女,肾脏受累常见。骨髓瘤肾病 (myeloma kidney disease)是MM最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又被称为管型肾病(cast nephrolmthy,CN)。由于大量LC从肾脏排泄,加之高血钙、高尿酸、高粘滞综合征等因素,就诊时50%以上患者已存在肾功能不全。

8、多发性骨髓瘤分几期

根据病人肿瘤负担,目前临床常用两种分期方式:Durie-Salmon分期体系以及国际分期体系(ISS)均可用。Durie-Salmon分期是一直沿用到现在的多发性骨髓瘤的基本分期方法,它把多发性骨髓瘤共分Ⅰ期、Ⅱ期和Ⅲ期。在第Ⅰ期时,病人往往还没有出现贫血,血色素正常(血红蛋白>100g/L),骨质破坏并不明显。但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已经增高,包括IgG和IgA都增到到一定的数量(M–成分水平IgG<50g/L,IgA<30 g/L,尿轻链<4g/24h)。第Ⅱ期既不符合Ⅰ期又不达Ⅲ期,属于介于二者之间。第Ⅲ期时,病人血色素基本小于85g/L,已经出现贫血,有明显的骨质破坏。此外,病人的IgG和IgA的水平更高(M-成分水平:IgG>70 g/L,IgA>50 g/L,尿轻链>12g/24h)。
(1) 以上是Durie-Salmon分期,在它的分期内,根据肾功能损害情况每期又分为A组和B组。如果病人血肌酐小于2.0 mg/dL,表明肾功能正常,为A组;如果病人血肌酐超过2.0 mg/dL,表明肾功能不正常,为B组。在B组中,如果肾功能基本丧失,血色素小于85g/L并且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骨质破坏,一般诊断为3B期。
(2) 除了Durie-Salmon分期外,国际分期体系(ISS)分期也是多发性骨髓瘤的分期方法。国际分期体系(ISS)分期有两个指标,分别是血清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根据血清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的情况把多发性骨髓瘤分为三期。

9、多发性骨髓瘤最易出现的阳性结果

警惕骨痛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几乎每一个人都有过“骨痛”的经历,腰痛、胸痛、背痛、腿痛等等,程度或轻或重,时间或长或短,有疼痛自行缓解的,也有经过医生治疗而好转的。这些疼痛绝大多数都呈良性过程,但有一种骨痛却是我们不容忽视的,那就是多发性骨髓瘤引起的骨骼疼痛。
骨痛,常常是多发性骨髓瘤的首发症状,也是本病的最主要症状之一。约2/3的病人因骨痛而就诊。国内资料统计显示,以骨痛为首发症状者占55.2%-73.9%。这种骨痛无特异性,轻重程度不一,早期的骨痛常常是轻度的、暂时的,可为游走性或间歇性。因此,在疾病的早期不少患者被误诊为风湿症、类风湿性关节炎、肋软骨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骨质疏松症、腰扭伤、骨结核等等,不少病人初始并不到血液科就诊,而是到骨科等其他科室就诊,随着疾病的进展,骨痛可变为持续性、剧烈性,甚至发生病理性骨折等。
那么,多发性骨髓瘤引起的骨痛能不能得到普通人群比较早期的警觉呢?什么特征的骨痛必须要考虑多发性骨髓瘤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多发性骨髓瘤骨痛的特征有哪些。
第一,由于骨髓瘤细胞最初侵犯的是骨髓造血组织,因此,在造血丰富的骨髓组织内骨髓瘤的细胞就较多,骨组织破坏较严重,骨痛就容易发生,这些骨组织主要包括椎体、骨盆、肋骨、颅骨、肩胛骨等扁平骨组织,所以,多发性骨髓瘤的骨痛多发生在此处。
第二,由于骨髓瘤细胞是随骨髓呈弥漫性侵犯,由此导致的骨损害是广泛的,所以骨痛可能不是单一部位而是多处地方都会产生骨痛,或开始骨痛是一处,逐渐地变为多处骨痛。有资料显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骨病发生在单部位者约为18.06%,多部位(大于2处)者为81.94%。
第三,由于扁平骨骨皮质都比较薄,以及骨骼负重或受力等原因,骨痛以腰骶部为最多见,其次为胸肋部,四肢长骨较少。此外常规的对症治疗多无明显疗效,而且某些物理治疗如按摩等往往会加重骨痛。
最后,由于多发性骨髓瘤会产生大量异常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而出现其他临床表现,如贫血、蛋白尿、感染等,因此,如果骨痛同时伴有贫血、感染、肾功能不全等其他临床表现,或实验室检查提示血沉增快、高免疫球蛋白血症时,要十分警惕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
总之,如果出现了不能解释的骨痛,或骨痛伴有其他不良反应时,应尽早来看血液科医生。

与多发骨髓瘤生化指标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