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取小鼠骨髓细胞
1、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C57型小鼠),放在75%酒精中侵泡3-5分钟后,拎出后将小鼠铺于超净台上一个消毒托盘上。
2、无菌提取小鼠的四肢骨,用眼科镊小心捏起小鼠两髋关节之间的腹部皮肤,用眼科剪小心剪开皮肤,并分离两下肢的皮肤,往下在脚踝处剪断,往上在髋关节处剪断,这样可以游离出小鼠的两条下肢。
3、小心剥离肌肉,分别剪下Femurs(大腿骨)and Tibias(胫骨),剪去两端软骨,露出红色的骨髓腔。注意尽可能少的剪走骨髓腔。用纱布将骨头上的肌肉用纱布擦拭干净。
4、拿一支1ml的无菌注射器,每支吸取1mlHBSS液,并用无菌的针头套管将之轻轻拧弯。轻轻插入骨髓腔,冲洗骨髓腔以获得骨髓,一般用2-3ml培养基冲洗两次,可冲出绝大部分细胞。
5、过滤:用2OO目的滤网过滤,将滤网的中央插入到离心管里面25px处,然后用注射器吸取骨髓液,慢慢将骨髓液经滤网注入离心管中,去除残渣。
6、离心:将离心管放置离心机中离心10分钟(1350r/min)
7、去上清,加入1ml红细胞裂解液ACK,静置3分钟,再加9ml HBSS溶液,进行离心10分钟,弃上清。
8、用HBSS液洗涤骨髓细胞2次,室温,1350r/min离心10分钟。计数活细胞,用培养基调整细胞浓度至1X106个细胞/ml.
9、在试管中加入RPMI-1640培养基,然后再加入20ng/ml的细胞因子GM-CSF、5%FBS、0.1%的2-巯基乙醇,
10、吸取培养基加入到沉淀中混匀,24孔板铺板培养,每个孔1ml.
2、人体骨髓是怎样形成的?吃什么长骨髓
1、红骨髓造血 2、黄骨髓营养 骨髓是存在于长骨(如肱骨、股骨)的骨髓腔和扁平骨(如骼骨)的稀松骨质间的网眼中,是一种海绵状的组织。能产生血细胞的骨髓略呈红色,称为红骨髓。人出生时,红骨髓充满全身骨髓腔,随着年龄增大,脂肪细胞增多,相当部分红骨髓被黄骨髓取代,最后几乎只有扁平骨骨髓腔中有红骨髓。此种变化可能是由于成人不需全部骨髓腔造血,部分骨髓腔造血已足够补充所需血细胞。当机体严重缺血时,部分黄骨髓可被红骨髓替代,骨髓的造血能力显著提高.近30年来,血细胞生成的研究发展很快,现已证明人类骨髓中存在造血多能干细胞,数量不到骨髓总细胞数的百分之一,它们具有高度自我更新的能力;并且能分化为各血细胞系统的祖细胞(如淋巴系干细胞、粒系干细胞),在大量分化,增殖为各种原始和成熟血细胞,最后,这些成熟的血细胞通过骨髓进入血液中,发挥各自的生理作用。人体造血干细胞由于存在的部位不同,产生不同效能。一部分存在于干细胞池,是人体造 血细胞再生的储备库,以适应和满足各种状态下造血的需要:另一部分存在于增殖池,这些细胞不断增殖更新,以弥补因细胞衰老或丢失所致的血细胞不足,维持人体血流平衡. 骨髓的造血能力极强,骨髓最高的造血能力可达到正常造血情况的9倍,如果只保留骨髓的十分之一,就能完成正常的造血功能,所以少量骨髓捐献对人体没有什么影响。人体的造血组织有很强的代偿功能,当抽取部分骨髓后,造血干细胞会加快增殖,在一、二周内完全恢复原来的水平。因此,捐献者不仅不会影响自身的造血功能,反而使自身的造血系统得到了锻炼,更具备了生命的活力。
满意请采纳
3、动物骨骼标本怎样做?
制作动物骨骼标本的主要步骤是
1)去肉 掏掉内脏,分离肢体上的大块肌肉,剜去眼睛和脑髓。附着的细部肌肉可以用氢氧化钠腐烂掉,或者在水中煮熟后分离也可;
2)脱脂 把粗略的骨架放到汽油中浸泡,除去骨髓腔中的油脂;
3)漂白 通常采用双氧水作为漂白剂
4)穿架 在骨骼的几个主要部位如脊椎,四肢穿扎金属丝,对骨骼形状进行固定
5)整理 在骨骼标本上涂布一层液态石蜡,起到保护的作用。
4、动物骨髓
骨骼里主要的金属元素就是钙! 骨髓是动物器官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造血干细胞就由骨髓供应,俗话说骨髓补血,骨髓不仅味道好,营养价值确实不错,以后碰到长骨,最好将骨髓也吃了。尤其是骨髓化到汤里后变白的汤最有营养,最香,是动物当中最有营养的 动物的骨头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营养、滋补和保健功能的物质,具有添骨髓、增血液、减缓衰老、延年益寿的保健功效。 将猪骨头与鲜猪肉的营养成份加以比较,你会发现,其蛋白质、铁、钙和磷等含量,远远高于鲜猪肉。 动物骨髓中富含有利于智力发育的磷脂质、磷蛋白等,骨头中含有丰富的钙质,都是很有营养的食物,一般人都可以食用,骨髓中脂肪含量较高,肥胖、高脂血症等病人不宜过多食用。骨头中的钙需要长时间的熬制,使钙质充分溶出,才容易被人体利用 在熬制的过程中最好加些醋,可以促进钙的溶出哦~
5、如何提取小鼠骨髓细胞?
1、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C57型小鼠),放在75%酒精中侵泡3-5分钟后,拎出后将小鼠铺于超净台上一个消毒托盘上。
2、无菌提取小鼠的四肢骨,用眼科镊小心捏起小鼠两髋关节之间的腹部皮肤,用眼科剪小心剪开皮肤,并分离两下肢的皮肤,往下在脚踝处剪断,往上在髋关节处剪断,这样可以游离出小鼠的两条下肢。
3、小心剥离肌肉,分别剪下Femurs(大腿骨)and Tibias(胫骨),剪去两端软骨,露出红色的骨髓腔。注意尽可能少的剪走骨髓腔。用纱布将骨头上的肌肉用纱布擦拭干净。
4、拿一支1ml的无菌注射器,每支吸取1mlHBSS液,并用无菌的针头套管将之轻轻拧弯。轻轻插入骨髓腔,冲洗骨髓腔以获得骨髓,一般用2-3ml培养基冲洗两次,可冲出绝大部分细胞。
5、过滤:用2OO目的滤网过滤,将滤网的中央插入到离心管里面25px处,然后用注射器吸取骨髓液,慢慢将骨髓液经滤网注入离心管中,去除残渣。
6、离心:将离心管放置离心机中离心10分钟(1350r/min)
7、去上清,加入1ml红细胞裂解液ACK,静置3分钟,再加9ml HBSS溶液,进行离心10分钟,弃上清。
8、用HBSS液洗涤骨髓细胞2次,室温,1350r/min离心10分钟。计数活细胞,用培养基调整细胞浓度至1X106个细胞/ml.
9、在试管中加入RPMI-1640培养基,然后再加入20ng/ml的细胞因子GM-CSF、5%FBS、0.1%的2-巯基乙醇,
10、吸取培养基加入到沉淀中混匀,24孔板铺板培养,每个孔1ml.
6、人体骨髓造血功能是怎样被发现的?
尽管显微镜是研究血液的重要工具,但标志着现代血液学发展的里程碑事件是骨髓造血功能的发现和血细胞染色方法的建立。
几千年来,无论是诗人、哲学家,还是医生都将血液与生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推测血液或是由于呼吸了大自然中的灵气形成,或是由食物中的精华转变而来,然而,他们并没有弄清楚血液的真正来源。
应当说人类在很久以前就认识到骨髓的重要性。在古代,人们吃动物的骨髓,认为它含有丰富的营养。中医认为骨髓是由饮食水谷的精液与肾气和合,渗入骨空后转化而成,骨髓充足可以上升补益脑髓。在西方,骨髓被认为是产生人体天然热和能量的源泉。莎士比亚说:“你的骨无髓,所以你的血是冷的。”
人们似乎意识到骨髓与血液之间有某种联系。在19世纪初,已有医生要患血液病的病人吃骨髓补血,但收效不大。直到19世纪中叶,骨髓产生血液的奥秘才分别由德国医学家纽曼和意大利医学家比佐泽罗揭开。
纽曼曾在1868年10月10日出版的《医学科学通报》上发表题为《关于骨髓在血液形成中的作用》的论文中,报道了骨髓中有大量的有核红细胞,而有核红细胞是血液中红细胞,的前身,因此他推断骨髓是红细胞的生产基地。几乎与此同时,意大利医学家比佐泽罗也证实了有核红细胞是无核红细胞的前身,此外他还指出白细胞也是由骨髓细胞生成的。纽曼和比佐泽罗的发现立即引起了医学界的极大兴趣,许多医学家开始进一步深入研究血液细胞的起源问题,并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理论。例如有人认为红细胞是白细胞核瓦解的产物,也有人提出红细胞是由原始细胞吞噬了血红蛋白后形成的,还有人坚持红细胞是在肝脏中形成的观点。尽管这些认识现在看来都是不正确的,但是,在当时正是这些不同观点之间的争论,有力地推动了血液学研究的深入。
既然成熟的无核红细胞是由幼稚的有核红细胞转变而来,那么这种转变是如何发生的呢?也就是说有核红细胞是怎样变成无核红细胞的呢?有人认为,实际上核并没有消失,只不过变换了形式,而不再可见。而支持核消失的学者又分成两派:以纽曼为代表的一派认为,红细胞在成长过程中核被细胞自己再吸收;比佐泽罗支持的一派则主张,核是在成熟过程中被逐出细胞。由于研究手段的限制,当时两派都很难拿出足够的证据驳倒对方,加之他们各有更重要的工作需要去做,不久这个争论便不了了之。直到20世纪中期,随着显微照相技术的发展以及后来电子显微镜的应用,人们才对这个问题有了进一步了解。现在的研究结果支持比佐泽罗等人核在成熟过程中被逐出细胞的观点。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骨髓是制造血液细胞的大本营。骨髓每天可产生2000亿个红细胞;100亿个白细胞和4000亿个血小板。如同深藏在地下岩层中的石油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本保证一样,骨髓是人体一系列重要的生命活动的基本保证。
7、如何制作动物骨骼标本
步骤一:剥皮、去内脏:用剪刀剪开腹部皮肤,注意不要剪坏剑胸软骨。然后向两侧剪开,分别向前后四肢各方向拉下皮肤,要小心不要拉断指、趾骨。剪开体壁,取出全部内脏。
步骤二:剔除肌肉:将体壁及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按顺序逐步剔除。
步骤三:腐蚀及脱脂:把骨骼浸泡在0.5%~0.8%氢氧化钠溶液中1~3天,去除一些难以除去的肌肉,脱去骨骼中的油脂。在浸泡过程中应经常检查,以防骨骼脱散。后取出在清水中漂洗干净。
步骤四:漂白:用0.5%~1%的过氧化氢漂白30min,或用1%~3%的漂白粉水溶液浸泡1~3天。浸泡时间应灵活掌握,主要看骨骼是否已变白,变白后马上捞出,否则,骨面会被腐蚀而变得粗糙,失去骨骼的光泽。捞出的骨骼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晾干。
步骤五:整形和装架:取一块泡沫塑料板,将骨骼放在上面。整形时,把躯体和四肢的姿态整理好并按骨骼相应的位置用大头针固定,以免在干燥过程中变形。离散的骨骼可用乳胶将其粘连起来。
两块上肩胛骨应附着在第二、三椎骨横突的两侧,头部略抬起呈倾斜状,前肢的腕骨和后肢的趾骨可用乳胶粘在泡沫板上。骨骼标本制成后,最好装入标本盒中保存。
(7)动物骨髓是怎样生成的扩展资料:
①剥皮、去内脏时要小心不要拉断指、趾骨。
②剔除肌肉时要注意:不要将各关节 间相连的韧带破坏掉。
两侧前肢带骨与脊柱间无韧带相连,可把左、右上肩胛骨的肌肉从第2、3脊椎骨横突上剥离,左右前肢与肩带之间不要分开,仍借助韧带保持相连。
应保留四肢指趾骨关节的完整性。
剔除荐椎椎骨横突与髂骨相关节处肌肉时应保留些肌肉和韧带,避免中轴骨与腰带的脱离。
③骨骼标本要防止震动和撞散,用后盖好。受潮脱胶,关节容易掉落。阳光久射要发黄变色。骨骼断裂或脱落时,可用聚醋酸乙烯胶帖(用线固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生物标本
8、鸟类有骨髓吗?是怎样造血的?
鸟虽然小巧玲珑,但是她们都还是有骨头的,不然它们如何能够在天空中飞翔呢?既然鸟有骨头是否也有骨髓呢?毫无疑问是有的。
首先我们来说一说骨髓,骨髓分为两种,一种是红骨髓,里面含有造血干细胞;另一种是黄骨髓,主要由脂肪构成。身为人类的我们的身体中的骨髓是这两种,而且人的骨头中间充满了骨髓,其中只有红骨髓有造血功能,但是当贫血的时候黄骨髓也会转化成红骨髓,提供血细胞。
然后再说一说鸟,由于鸟的骨头是中间网状的结构,鸟骨这样的结构是为了减轻身体的重量,让鸟能够更好的飞翔。人类的红细胞是由骨髓中的原始红细胞经过四次细胞有丝分裂发展成的,而鸟类没有骨髓,也没有造血干细胞。
当寒冬到来时,我们就见不到青蛙、蟾蜍、蜥蜴及蛇类了!可是麻雀仍旧在雪地里蹦跳觅食;鸽群仍旧在高空中盘旋高飞;在冰天雪地的南极,各种企鹅都能很好地生活。
原来,蛙、蟾蜍、蜥蜴和蛇类是变温动物。它们的血液循环系统构造比鸟类简单,如拿心脏的构造来说罢,虽然它们都有两个心房,但蛙类只有一个心室,蜥蜴和蛇的心室里虽有一个不完全的隔膜将心室分为两腔,但中间还有一个小孔可以相通。因此,这些动物的动脉血与静脉血不能完全分开,输氧能力不强,再加上没有羽毛等保温构造,所以体温低,而且还会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象这样的动物,我们就称它为变温动物,或冷血动物。变温动物到了冬季,就要躲起来进行冬眠。
鸟类就不同了。鸟类的心脏较大,其相对大小在脊椎动物中是第一位,心室已经完全分隔开成为左心室和右心室,因此动脉血和静脉血也就完全分开了。
鸟类血液中的红细胞也比较多,每立方毫米的血液中可以达到2,000,000个一7,645,000个,而青蛙只有400,000个。马的红细胞中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因此能很好执行输送氧气及二氧化碳的机能。
心脏发达,心脏的跳动就跳得快而有力,根据研究,鸽子每分钟的心搏为135—244次,金丝雀每分钟的心搏为514次,蜂鸟每分钟的心搏竟高达615次,而青蛙每分钟的心搏仅为22次。
心脏跳动快了,血液循环就比较迅速。又由于动、静脉血完全分开及红细胞含量较高,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就强。这样,各器官就能得到充足的氧,产生较多的热量。再由于有羽毛的保温作用,鸟类的体温就比爬行动物高得多,平均温度约达42℃,而且能够恒定,所以鸟类就成为恒温动物,也叫温血动物了。
体温比较高,体温能恒定,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大变化。这是鸟类在亿万年的发展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因为鸟类的飞行是一种极为激烈的运动,要比任何一种动物的运动方式要化费更大的力气,所以鸟在飞行时心脏、呼吸以及其他有关的生理功能都相应加强了。
恒温也使鸟类能很好适应多种多样的环境条件,使鸟类能广泛的分布在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