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髓 > 针灸刺激骨髓

针灸刺激骨髓

发布时间:2021-03-21 13:33:02

1、针灸扎完肌肉会产生什么反应?

针灸是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针灸主要通过把针具刺入人的身体里的方法来治疗疾病,针灸是一种针对身体上的穴位进行刺激治疗的方法。针灸是属于中医的一种。针灸能有效的让发生疾病的经络得到疏通。

针灸后肌肉的一些反应:

1、经络有窜感又叫得气,有酥酥的感觉。

2、感觉热能到会阴,这是好的现象,说明对温通子宫功能效果显著,打通任脉。

3、出水泡,出红疹是体内的湿毒,血毒过多,越是这种现象越要灸。

4、做完艾炙后,面色变得红润有光泽,皮肤饱满滋润。

5、寒感,灸后会觉得冒凉风,寒性体质的人多会出现这种现象。

6、热感,腹腔发热到后腰往上走到百会,往下走到涌泉。经络通。

7、沉感,是正常的,比较像压了一块大石头。气血循环不畅经络不通。

8、如果腹部或后腰出油,是血液粘稠,血脂高,血液毒素垃圾过多.

9、针灸的前几次没有什么感觉,只有点热,说明经络不通,身体比较寒。

10、灸时上半身热或只是下半身热,表明不怎么热的那半身的经络不是很通。

11、灸的过程中有出现手心或足心出冷汗,是排寒气的现象然后才出的热汗,说明体内寒气重。

12、做完后口干燥,咽喉难受,说明上焦有虚火,要做到要配合做肩颈灸。

13、开始灸很热,过了一段时间后感觉不热了,那是正常的平台期。

14、肌肉酸痛、疲劳、嗜睡(白天爱困):体质酸性,血液循环差,气血不足,在灸后血液循环加快,所以体质弱的人前二、三次会出现乏力、困倦现象。

15、肾脏部位有酸痛感,(腰酸腰凉)尿量增加,尿色有变化:肾功能不佳,肾气不足,阳虚。

不宜针灸的人群:

1、 糖尿病人群:由于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比较高,一旦形成伤口,即便是小小的针灸针眼,也不容易愈合,如果不注意处理针口或者控制饮食,还有可能引起伤口、针口的感染,所以糖尿病人去不宜实施针灸;


2、凝血功能障碍人群:例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由于这些人群的凝血时间比较长,或者是难以凝血,导致针口容易流血不止,所以凝血功能障碍人群也是不适宜实施针灸的;


3、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适宜针刺;


4、白血病人群不适宜针刺等。


针灸时注意事项


1、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2、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昆仑等禁止针灸。


3、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6、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2、什么东西在人体里造血

正常人体血细胞是在骨髓及淋巴组织内生成。

造血细胞均发生于胚胎的中胚层,随胚胎发育过程,造血中心转移,出生前的造血分为三个阶段:①卵黄囊造血期始于人胚第3周,停止于第9周。卵黄囊壁上的血岛是最初的造血中心。②肝造血期肝脏造血始于人胚第6周,至第4-5个月达高峰,以红、粒细胞造血为主,不生成淋巴细胞。此阶段还有脾、肾、胸腺和淋巴结等参与造血。脾脏自第5个月有淋巴细胞形成,至出生时成为淋巴细胞的器官。6-7周的人胚已有胸腺,并开始有淋巴细胞形成,胸腺中的淋巴干细胞也来源于卵黄囊和骨髓。③骨髓造血期开始于人胚第4个月,第5个月以后始成为造血中心,从此肝脾造血渐减退,骨髓造血功能迅速增加,成为红细胞、粒细胞和巨核细胞的主要生成器官,同时也生成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淋巴结参与红细胞生成时间很短,从人胚第4个月以后成为终生造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器官,其多能干细胞来自胚胎肝脏和骨髓,淋巴干细胞还来自于胸腺。

刚出生时全身骨髓普遍造血,5岁以后由四肢远侧呈向心性退缩,正常成人红骨髓主要见于全身扁平骨,肱骨及股骨近端骨髓中尚残留有红骨髓组织,其余为黄骨髓。黄骨髓平时无造血功能,但在生理需要时,黄骨髓、肝、脾、甚至淋巴结可恢复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extramellary hemopoiesis)。

3、请问一下,骨髓炎可以用针灸治疗吗?

对于针灸疗法治疗骨髓炎我不懂,但是根据你的描述,中药外用保守治疗是理想的选择,请参考。

4、刺激性骨髓是什么意思

刺激性骨髓像是指骨髓在用药或外在因素影响后出现的造血功能活跃,形成的一种特殊的骨髓影像。由于是受外界的刺激产生的,所以叫刺激性骨髓像。一般没有大问题。建议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预防感冒,饮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5、针灸刺血属于什么范围?

针灸刺血疗法,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独特的针刺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不同的疾病,用三棱针或粗而尖的针具,在患者身上一定穴位或浅表血络施以针刺,放出适量血液,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针灸刺血疗法的作用机制及治疗原则

1.针灸刺血疗法的中医理论基础:针灸刺血疗法的中医理论基础主要是依据中医经络学说和气血学说。中医认为;经络具有由里及表,通达内外、联络肢节的作用,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其“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络是沟通人体内外表里的桥梁,具有灌渗气血、濡养全身的作用。而气血是人体活动的根本。气血并行于脉内,充润营养全身,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均依赖气血的正常运行,并通过经络发挥其生理功能。气血与经络既为人体正常的生理基础,也是疾病产生的重要病机转化所在。当人体内脏和经脉功能失调时,机体就会发生疾病,络脉也会相应地表现出充血、扩张,甚至变形等病理变化。针刺放血可以疏通经络中壅滞的气血,调整脏腑的功能紊乱,使气滞血瘀的一系列病变恢复正常,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针灸刺血疗法的治疗作用:刺络放血主要通过泄热解毒、调和气血、活血祛瘀、通经活络、消肿止痛、泻热定惊、清热开窍等途径,来调整人体脏腑,使脏腑和谐、经脉畅通、气血和调、阴阳平衡、治病祛疾。其不仅可以治疗各种急慢性病,也可以治疗急症,对许多疑难病,沉疴痼疾,奇病怪病常有神奇疗效。

3.针灸刺血疗法的现代研究:近年来对针灸刺血疗法作用机制的现代研究颇多,其对机体的治疗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对血液系统有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刺络疗法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使代谢加快,并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作用,改善微循环和血管功能,有利于排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并使机体的有益物质及时补充到血液循环中去,促使机体重新建立内环境稳态而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通过改善微循环,还可以阻止炎症过度反应和促进炎症的恢复。

(2)有很好的镇痛作用。一方面因针具对血管壁的刺激,导致在低级中枢水平对疼痛信息产生抑制;另一方面局部放血后排出致痛物质,减轻疼痛。

(3)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激发体内的防御功能,增强免疫力。

4.常用刺络放血的方法:

根据历代针灸文献记载,针刺疗法包括针刺不出血和针刺出血两种。针刺不出血就是用毫针针刺穴位以治病;针刺出血就是用三棱针刺破下表浅静脉以泻其淤血来治病。前者偏于经脉,后者偏于络脉。《黄帝内经》中把刺血疗法分为络刺、赞刺、豹文刺三种。络刺就是用三棱针刺入络脉,使其自然出血;赞刺是用针在患处直入直出,多次的浅刺,使患处出血,进针和出针都比较快,是消散痈肿的一种针法;豹文刺是一种多针出血法,即在患处的前后、左右多出刺入血络,排除瘀阻血液,是古代治疗“心病”的一种方法。

临床上常用的方法多种多样,入三棱针点刺出血、梅花针叩刺出血、毫针散刺出血或刺络后配合拔罐、割治疗法等,均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代表性的刺络有点刺法、散刺法、挑刺法、丛刺法、顺刺法、逆刺法等。

5.针灸刺血疗法的放血量:

关于出血量的多少,古书记载不尽相同,或“出血如大豆”,或出血盈斗“。现代刺络疗法的放血量,主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而言,新病、实证、热证、体质较强的病人,出血量较大,反之则较少。同样,针刺放血时机的选取,也根据病情和病人的体质强弱酌情而定。

总结:针灸刺血疗法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被广泛应用于民间。此疗法具有操作简便,易学易懂,见效快,疗效高,安全可靠的特点。近年来通过临床实践,其适用范围不断扩大,疗效也较好。但针灸刺血疗法对机体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还需在今后的实践和应用中不断研究总结。

6、请教下老中医针灸能能刺激骨髓造血

您好
再生障碍性贫血确实是一种较为难治疗的病症!
建议是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医药辨证是血热、血虚还是脾虚,然后辨证治疗,要坚持每天吃中药,需要毅力坚持,但可以治本!
西医主要以激素为主,副作用较大,但效果快!
因为,因为我家堂妹也是这个病,十几岁就得了,今年二十四岁,一直在治疗,如今基本上康复了!
希望您要给您的妹妹以信心,相信一定能康复的!
祝您和您家人身体健康!

与针灸刺激骨髓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