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髓细胞包括哪些细胞?
粒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非造血细胞如网状细胞、吞噬细胞、组织嗜碱性细胞等、巨核细胞
2、骨髓=干细胞?它和普通细胞有什么不同啊?
骨髓里不总是干细胞,还有其他物质,干细胞不只是在骨髓里。
干细胞(stem cells, SC)
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self-renewing)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
干细胞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根据干细胞所处的发育阶段分为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和成体干细胞(somatic stem cell)。第二种分类方法是根据干细胞的发育潜能分为三类:全能干细胞(totipotent stem cell,TSC)、多能干细胞(pluripotent stem cell)和单能干细胞(unipotent stem cell)。胚胎干细胞的发育等级较高,是全能干细胞,而成体干细胞的发育等级较低,是多能或单能干细胞。
干细胞可以分化,普通细胞不能
干细胞(Stem Cell)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医学界称之为“万用细胞”。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它包括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干细胞的发育受多种内在机制和微环境因素的影响。目前人类胚胎干细胞已可成功地在体外培养。最新研究发现,成体干细胞可以横向分化为其他类型的细胞和组织,为干细胞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基础。
在胚胎的发生发育中,单个受精卵可以分裂发育为多细胞的组织或器官。在成年动物中,正常的生理代谢或病理损伤也会引起组织或器官的修复再生。胚胎的分化形成和成年组织的再生是干细胞进一步分化的结果。胚胎干细胞是全能的,具有分化为几乎全部组织和器官的能力。而成年组织或器官内的干细胞一般认为具有组织特异性,只能分化成特定的细胞或组织。
然而,这个观点目前受到了挑战。
最新的研究表明,组织特异性干细胞同样具有分化成其他细胞或组织的潜能,这为干细胞的应用开创了更广泛的空间。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Self-renewing),能够产生高度分化的功能细胞。干细胞按照生存阶段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3、骨髓基质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区别
骨髓基质细胞是存在于骨髓中的一类多能干细胞,具有分化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和其他几种结缔组织细胞(如腱细胞)。亦可转分化成心肌细胞和骨骼肌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现已被归为结缔组织成体干细胞。事实上,骨髓基质细胞中的间充质干细胞数量是很少的,约占细胞总数的10万分之一,其定向分化也不均一,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初步分化的祖细胞或称前体细胞(precusor, progenitor cells)具有一些特殊的表面蛋白特征;此外,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及自我更新能力,其细胞复制分裂方式是不对称分裂,这明显不同于普通的细胞。通过贴壁法或Percoll等细胞分离介质只能获得混合的骨髓基质细胞,只有应用免疫磁珠、流式细胞仪等将其进一步分离纯化后,才能称为骨髓间质干细胞。(河南省干细胞库)
4、造血干细胞有哪几个特性?
造血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能够多向分化两大特性。所谓自我更新,是指造血干细胞经过无数次有丝分裂后,仍然保持亲代细胞原有的特性;多向分化是指它能产生所有种类的血细胞,如红细胞、粒细胞、无粒细胞和血小板等。处于自我更新与已经分化了的造血干细胞数目各占一半,即半数细胞保存于造血干细胞池内,另半数进行分化而离开造血干细胞池。自我更新不是无限的,一个造血干细胞经约100~500次的增殖分裂后,自我更新能力就明显减弱。由于在正常情况下极少部分造血干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便可维持正常造血,而绝大多数处于静息状态,所以造血干细胞的这种自我更新能力不会衰竭,可以维持在正常机体的全部生命时间。
血细胞生成后,通过骨髓造血组织与血管之间的一道屏障进入血循环,成年男性每天大约有2000亿个红细胞、100亿个粒细胞和4000亿个血小板通过这一屏障进入血循环。衰老伤亡的血细胞则被脾脏、肝脏及骨髓等处的巨噬细胞吞噬,部分白细胞从消道、呼吸道的粘膜排出体外。
5、骨髓有哪些特性?
骨髓是一种海绵状、胶状、含有脂肪的组织。它主要由血管、神经、网状组织及基质细胞等组成,其间充以实质细胞(造血细胞)。正常人骨髓约占体重的3.4%一5.9%,平均为4.6%。骨髓又分为红髓(造血髓)和黄髓(脂肪髓)。当人刚出生时,红髓充满全身的骨骼腔内,随年龄增长,红髓渐变为黄髓,这种变化从身体的远端开始呈向心性发展,至成年时,红髓仅存于四肢长骨的近端及颅骨、胸骨、肋骨、肩胛骨及髂骨等处的骨骼腔内。 99.什么是骨髓移植?骨髓移植可分哪几种?
骨髓移植是指将供者的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给受体(患者),以恢复后者正常造血功能的一种治疗手段。骨髓移植根据其骨髓来源的不同,可分为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HLA相合的同胞或非亲属骨髓)、同基因骨髓移植(遗传上完全相同的单卵孪生子骨髓)及自体骨髓移植等三种。
6、谁能提供下有关骨髓免疫细胞的资料啊?
即胸腺依赖淋巴细胞(thymus dependent lymphocyte)。亦可简称T细胞。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胚胎期则来源于卵黄囊和肝)。目前认为,在人体胚胎期和初生期,骨髓中的一部分多能干细胞或前T细胞迁移到胸腺内,在胸腺激素的诱导下分化成熟,成为具有免疫活性的T细胞。成熟的T细胞经血流分布至外周免疫器官的胸腺依赖区定居,并可经淋巴管、外周血和组织液等进行再循环,发挥细胞免疫及免疫调节等功能。T细胞的再循环有利于广泛接触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加强免疫应答,较长期保持免疫记忆。T细胞的细胞膜上有许多不同的标志,主要是表面抗原和表面受体。这些表面标志都是结合在细胞膜上的巨蛋白分子。
T细胞是相当复杂的不均一体、又不断在体内更新、在同一时间可以存在不同发育阶段或功能的亚群,但目前分类原则和命名比较混乱,尚未统一。按免疫应答中的功能不同,可将T细胞分成若干亚群,一致公认的有:辅助性T细胞(TH),具有协助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功能;抑制性T细胞(TS),具有抑制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的功能;效应T细胞(TE),具有释放淋巴因子的功能;细胞毒T细胞(TC),具有杀伤靶细胞的功能;迟发性变态反应T细胞(TD),有参与Ⅳ型变态反应的作用;放大T细胞(TA),可作用于TH和TS,有扩大免疫效果的作用;记忆T细胞(TM),有记忆特异性抗原刺激的作用。T细胞在体内存活的时间可数月至数年。其记忆细胞存活的时间则更长。
T细胞是淋巴细胞的主要组分,它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直接杀伤靶细胞,辅助或抑制B细胞产生抗体,对特异性抗原和促有丝分裂原的应答反应以及产生细胞因子等,是身体中抵御疾病感染、肿瘤形成的英勇斗士。T细胞产生的免疫应答是细胞免疫,细胞免疫的效应形式主要有两种: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破坏靶细胞膜,直接杀伤靶细胞;另一种是释放淋巴因子,最终使免疫效应扩大和增强。
T细胞,是由胸腺内的淋巴干细胞分化而成,是淋巴细胞中数量最多,功能最复杂的一类细胞。按其功能可分为三个亚群:辅助性T细胞、抑制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它们的正常功能对人类抵御疾病非常重要。到目前为止,有关T细胞的演化以及它与癌症的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造血干细胞又称多能干细胞,是存在于造血组织中的一群原始造血细胞。其最大特点是能自身复制和分化,通常处于静止期,当机体需要时,分裂增殖,一部分分化为定向干细胞,受到一定激素刺激后,进一步分化为各系统的血细胞系。其中淋巴干细胞进一步分化有两条途径。一些干细胞迁移到胸腺内,在胸腺激素影响下,大量增殖分化成为成熟淋巴细胞的一个亚群,被称之为T淋巴细胞。T细胞的“T”字,是采用“胸腺”的拉丁文第一个字母命名的。第二个细胞群在类似法氏囊的器官或组织内受激素作用,成熟并分化为淋巴细胞的另一个亚群,被称为B淋巴细胞。B细胞的“B”字,是采用“囊”的拉丁文第一个字母命名的。法氏囊是鸟类特有的结构,位于泄殖腔后上方,囊壁充满淋巴组织。人和哺乳动物无法氏囊,其类似的结构可能是骨髓或肠道中的淋巴组织(集合淋巴结,阑尾等),亦有法氏囊作用。
T细胞不产生抗体,而是直接起作用。所以T细胞的免疫作用叫作“细胞免疫”。B细胞是通过产生抗体起作用。抗体存在于体液里,所以B细胞的免疫作用叫作“体液免疫”。大多数抗原物质在刺激B细胞形成抗体过程中;需T细胞的协助。在某些情况下,T细胞亦有抑制B细胞的作用。如果抑制性T细胞因受感染、辐射、胸腺功能紊乱等因素的影响而功能降低时,B细胞因失去T细胞的控制而功能亢进,就可能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并引起各种自身免疫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活动性肝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同样,在某些情况下,B细胞也可控制或增强T细胞的功能。由此可见,身体中各类免疫反应,不论是细胞免疫还是体液免液,共同构成了一个极为精细、复杂而完善的防卫体系。
B淋巴细胞 亦可简称B细胞。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在禽类是在法氏囊内发育生成,故又称囊依赖淋巴细胞(bursa dependent lymphocyte)/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是由骨髓中的淋巴干细胞分化而来。与T淋巴细胞相比,它的体积略大。这种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会增殖分化出大量浆细胞。浆细胞可合成和分泌抗体并在血液中循环。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最常见的淋巴细胞白血病,有关这种疾病的研究不断涌现。在哺乳类是在类囊结构的骨髓等组织中发育的。又称骨髓依赖淋巴细胞。从骨髓来的干细胞或前B细胞,在迁入法氏囊或类囊器官后,逐步分化为有免疫潜能的B细胞。成熟的B细胞经外周血迁出,进入脾脏、淋巴结,主要分布于脾小结、脾索及淋巴小结、淋巴索及消化道粘膜下的淋巴小结中,受抗原刺激后,分化增殖为浆细胞,合成抗体,发挥体液免疫的功能。B细胞在骨髓和集合淋巴结中的数量较T细胞多,在血液和淋巴结中的数量比T细胞少,在胸导管中则更少,仅少数参加再循环。B细胞的细胞膜上有许多不同的标志,主要是表面抗原及表面受体。这些表面标志都是结合在细胞膜上的巨蛋白分子。
B1细胞为T细胞非依赖性细胞。B2为T细胞依赖性细胞。B细胞在体内存活的时间较短,仅数天至数周,但其记忆细胞在体内可长期存在。
K淋巴细胞 又称抗体依赖淋巴细胞,直接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衍化而来,表面无抗原标志,但有抗体IgG的受体。发挥杀伤靶细胞的功能时必须有靶细胞的相应抗体存在。靶细胞表面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再结合到K细胞的相应受体上,从而触发K细胞的杀伤作用。凡结合有IgG抗体的靶细胞,均有被K细胞杀伤的可能性。因此,也可以说K细胞本身的杀伤作用是非特异性的,其对靶细胞的识别完全依赖于特异性抗体的识别作用。K细胞约占人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总数的5~10%,但杀伤效应却很高。当体内仅有微量特异性抗体,虽可与抗原结合,但不足以激活补体系统破坏靶细胞时,K细胞即可发挥其杀伤作用。K细胞在腹腔渗出液、脾脏中较多,淋巴结中较少,胸导管淋巴液中没有,表明K细胞不参加淋巴细胞的再循环。但K细胞的杀伤作用在肿瘤免疫、抗病毒免疫、抗寄生虫免疫、移植排斥反应及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均有重要作用,产生的免疫应答有免疫防护及免疫病理两种类型。如靶细胞过大(寄生虫或实体瘤),吞噬细胞不能发挥作用或靶细胞表面被抗体覆盖,T细胞不能接近时,K细胞仍能发挥作用。肾移植中的排斥反应,机体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受累器官或组织的破坏,都可能与K细胞有关。
NK淋巴细胞 NK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自然杀伤细胞)是与T、B细胞并列的第三类群淋巴细胞。NK细胞数量较少,在外周血中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15%,在脾内约有3%~4%,也可出现在肺脏、肝脏和肠粘膜,但在胸腺、淋巴结和胸导管中罕见。
NK细胞较大,含有胞浆颗粒,故称大颗粒淋巴细胞。NK细胞可非特异直接杀伤靶细胞,这种天然杀伤活性既不需要预先由抗原致敏,也不需要抗体参与,且无MHC限制。
NK细胞杀伤的靶细胞主要是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较大的病原体(如真菌和寄生虫)、同种异体移植的器官、组织等。
NK细胞表面受体(NKR)可以识别被病毒感染的细胞表面表达的多糖分子。NK细胞的杀伤效应是由其活化后释放出的毒性分子介导,如穿孔素、颗粒酶和TNFα(肿瘤坏死因子)等。
7、多发性骨髓瘤特征性细胞
浆细胞免疫学检查
随着对MM认识的逐渐深入, 人们越来越重视骨髓瘤细胞免疫表型的相关特征及其对MM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等临床意义。在临床上, 通过检测细胞表面所表达抗原的强弱、异常抗原的出现, 包括有无细胞内免疫球蛋白的轻链限制性, 可以把骨髓瘤细胞和正常浆细胞区别开来。正常浆细胞表面强表达CD38和CD27, 表达CD138, 且无轻链限制性, 与正常成熟B细胞相比, CD45和CD19的表达较弱, 不表达CD56、CD117、CD28, 同时不表达B系抗原如CD20、CD22。典型的骨髓瘤细胞免疫分型特点为:异常表达CD28、CD117、CD20、CD56、CD13、CD33、CD27和弱表达CD38, 不表达CD19和CD45, 并且有轻链限制性。
浆细胞免疫标记对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与克隆性浆细胞增生的鉴别有一定价值, 并可用于微小残留病灶的检测。但在鉴别良、恶性浆细胞病时, 应同时结合其它指标, 如浆细胞形态学、M蛋白鉴定等。
MM骨病标志物
高达90%的MM在初诊时或在病程中出现骨质破坏, 其本质为溶骨性病变, 大多难以痊愈, 表现为骨痛、溶骨性病变、弥漫性骨质疏松[37]。60%以上的患者发生病理性骨折。由于MM患者的破骨细胞活性增强而成骨细胞活性相对受抑, 导致骨质吸收、破坏增强而成骨、骨的重塑减少, 因此临床上除影像学检查外, 反映骨质破坏的标志物也可用于MM骨病检测。
近年来, 关于细胞遗传学异常的相关研究以及对骨髓微环境越来越深的理解, 均为MM的发病机制提供更多的依据; 也为新的联合治疗方案和新药研发奠定了基础[39]。同时实验技术的进步使得临床的诊断得到不断提高。
8、骨髓细胞包括哪些细胞
骨髓的原始细胞包括哪些细胞由于生理变异和不同的调查资料,正常骨髓象各系统各阶段细胞比值变动范围较大,所以正常骨髓象实际含义是正常范围骨髓象,下降数据可做为骨髓涂片中各种血细胞正常值的参考:粒细胞系统占比例最大,约1/2强。一般原始粒细胞<0.02,早幼粒细胞<0.05,以中性杆状核最多,其比值大于分叶核细胞,也多于晚幼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0.05,嗜碱性粒细胞<0.01。红细胞系统占骨髓第二位(有核红细胞),约占1/5左右,以晚幼红细胞居多,中幼红细胞次之,原始红细胞<0.01,早幼红细胞一般<0.05,无巨幼红细胞。淋巴细胞约占1/5左右,小儿偏高,有时可达0.4,单核细胞一般<0.04,浆细胞一般小于0.015。非造血细胞,如网状细胞、吞噬细胞、组织嗜碱性细胞等可少量存在,它们的比值虽然很低,但却骨髓有成份的标志。巨核细胞计数尚没有统一方法,一般全片巨核细胞数7-35个,其中原始巨核细胞占0~0.01,幼稚巨核细胞0~0.05,颗粒性巨核细胞0.1~0.3,产生血小板巨核细胞0.44~0.60,裸核巨核细胞0.08~0.3。由于产生血小板巨核细胞在骨髓中停留时间很短,一旦有血小板产生,立即将血小板释放出去,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正常骨髓中往往以颗粒型巨核细胞为主,裸核巨核细胞次之。附骨髓检查报告(血细胞检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