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髓中血细胞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血细胞发生过程的形态演变
未知 2004/04/23
血细胞的发生是一连续发展过程,各种血细胞的发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原始阶段、幼稚阶段(又分早、中、晚三期)和成熟阶段。骨髓涂片检查,是血液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血细胞发生过程中形态变化的一般规律如下:①胞体由大变小,而巨核细胞的发生则由小变大。②胞核由大变小,红细胞的核最后消失,粒细胞的核由圆形逐渐变成杆状乃至分叶,巨核细胞的核由小变大呈分叶状;核内染色质由细疏逐渐变粗密,核仁由明显渐至消失;核的着色由浅变深。③胞质的量由少逐渐增多,胞质嗜碱性逐渐变弱,但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仍保持嗜碱性;胞质内的特殊结构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粒细胞中的特殊颗粒均由无到有,并逐渐增多。④细胞分裂能力从有到无,但淋巴细胞仍有很强的潜在分裂能力。
1.红细胞发生 红细胞发生历经原红细胞(Proerythroblast)、早幼红细胞(或称嗜碱性成红细胞,basophilic erthroblast)、中幼红细胞(或称多染性成红细胞,polychromatophilic erythroblast)、晚幼红细胞(或称正成红细胞,normoblast),后者脱去胞核成为网织红细胞,最终成为成熟红细胞。从原红细胞的发育至晚幼红细胞大约需3~4天。巨噬细胞可吞噬晚幼红细胞脱出的胞核和其他代谢产物,并为红细胞的发育提供铁质等营养物。各阶段细胞的一般形态特点见表5-1(图5-11)
表5-1 红细胞发生过程的形态演变
发育阶段和名称胞体
大小 形状
(μm)
胞核
形状 染色质 核仁 核质比
胞 质
嗜碱性 着色 血红蛋白 分裂能力
原始阶段 原红细胞
幼 早幼红细胞
稚 中幼红细胞
阶 晚幼红细胞
段
成
熟 网织红细胞
阶 红细胞
段
14~22 圆
11~19 圆
10~14 圆
9~12 圆
7~9 圆盘状
7 圆盘状
圆 细粒状 2~3 > 3/4
圆 粗粒状 偶见 >1/2
圆 粗块状 消失 约1/2
圆 致密块 消失 更小
无
无
强 墨水蓝 无 有
很强 墨水蓝 开始出现 有
减弱 嗜多染性 增多 弱
红蓝间染
弱 红 大量 无
微 红 大量 无
无 红 大量 无
2.粒细胞发生 粒细胞发生历经原粒细胞(myeloblast)、早幼粒细胞(又称前髓细胞,promyelocyte)、中幼粒细胞(又称髓细胞,myelocyte)、晚幼粒细胞(又称后髓细胞,metamyelocyte)进而分化为成熟的杆状核和分叶核粒细胞。从原粒细胞增殖分化为晚幼粒细胞大约需4~6天。骨髓内的杆核粒细胞和分叶核粒细胞的贮存量很大,在骨髓停留4~5天后释放入血。若骨髓加速释放,外周血中的粒细胞可骤然增多。各阶段细胞的一般形态特点见表5-2(图-11)。
3.单核细胞发生 单核细胞的发生经过原单核细胞(monoblast)和幼单核细胞(promonocyte)变为单核细胞(图5-13)。幼单核细胞增殖力很强,约38%的幼单核细胞处于增殖状态,单核细胞在骨髓中的贮存量不及粒细胞多,当机体出现炎症或免疫功能活跃时,幼单核细胞加速分裂增殖,以提供足量的单核细胞。
4.血小板发生 原巨核细胞(megakaryoblast)经幼巨核细胞(promegakaryocyte)发育为巨核细胞,巨核细胞的胞质块脱落成为血小板(图5-11)。原巨核细胞分化为幼巨核细胞,体积变大,胞核常呈肾形,胞质内出现细小颗粒。幼巨核细胞的核经数次分裂,但胞体不分裂,形成巨核细胞。巨核细胞呈不规则形,直径40~70μm,甚至更大,细胞核分叶状。胞质内有许多血小板颗粒,还有许多由滑面内质网形成的网状小管,将胞质分隔成许多小区,每个小区即是一个未来的血小板,内含颗粒。并可见到巨核细胞伸出细长的胞质突起沿着血窦壁伸入窦腔内,其胞质未端膨大脱落即成血小板(图5-12)。每个巨核细胞可生成约2000个血小板。

图5-12 人巨核细胞电镜像(上图) ×45000
1.细胞核 2.血小板颗粒 3.滑面内质网
(白求恩医科大学尹昕、失秀雄教授供图)
下图示巨噬细胞胞质小块脱落至血窦内
表5-2 粒细胞发生过程的形态演变
发 育
阶段和名称
胞体
大小 形状
(μm)
胞 核
形状 染色质 核仁 核质
比例
胞 质
嗜碱性 着色 嗜天青 特殊 分裂
颗粒 颗粒 能力
原始阶段 原粒细胞
幼 早幼粒细胞
稚 中幼粒细胞
阶 晚幼粒细胞
段
成
熟
2、造血干细胞的分化规律是什么?
多能造血干细胞--定向多能造血干细胞--定向单能干细胞(祖细胞)--成熟非增殖血细胞--骨髓造血
分为红系,粒系,淋巴系,单核细胞,浆细胞,血小板
具体过程大同小异,基本遵循祖细胞——原始细胞——幼稚细胞——成熟细胞的规律
原始红细胞会经过早幼,中幼,晚幼过程分化为普通红细胞,早幼粒会分化为中性,嗜酸性,嗜碱性,血小板由巨核细胞脱落而来
3、简述骨髓细胞细胞质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
骨髓中的造血细胞,随着细胞从原始到成熟,细胞体积越来越小,细胞质自然也就会越来越少,同时细胞质中的颗粒从没有颗粒,到出现非特异性颗粒,再接着根据分化方向的不同出现特异性颗粒,红细胞系统始终没有颗粒。通过瑞氏染色还可以发现细胞质从深染逐渐变成淡染。
4、骨髓干细胞的变化
去借高中生物课本
一下子也写不清楚
5、人体的骨髓细胞的分裂间期细胞内的主要变化
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后到下一次分裂开始的一段时间成为分裂间期。分裂间期以细胞内部DNA合成为依据,又可分为:
一.G1期——DNA合成前期 该期是从上一次细胞周期完成后开始的,刚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其体积较原有的细胞小。该期特点是物质代谢活跃,迅速合成RNA和蛋白质,细胞体积显著增大。这一期的主要意义在于为下阶段S期的DNA复制作好物质和能量的准备。
细胞进入G1期后,并不是毫无例外地都进入下一期继续增殖,在此时可能会出现三种不同前景的细胞:①增殖细胞:这种细胞能及时从G1期进入S期,并保持旺盛的分裂能力。例如消化道上皮细胞及骨髓细胞等; ②暂不增殖细胞或休止细胞:这类细胞进入G1期后不立即转入S期,在需要时,如损伤、手术等,才进入S期继续增殖。例如肝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等;③不增殖细胞:此种细胞进入G1期后,失去分裂能力,终身处于G1期,最后通过分化、衰老直至死亡。例如高度分化的神经细胞、肌细胞及成熟的红细胞等。
二 S期——DNA合成期 S期主要特征是复制DNA,使DNA含量增加一倍,保证将来分裂时两个子细胞的DNA含量不变。从G1期进入S期是细胞周期的关键时刻,只要DNA的复制一开始,细胞增殖活动就会进行下去,直到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为止。该期中,如果受到某些因素干扰,会影响到DNA的复制,而引起\细胞的变异或分裂异常终止。
三G2期——DNA合成后期 此期主要为分裂期做准备。这一期DNA合成终止,但合成少量RNA和蛋白质,可能与构成纺锤体的微管蛋白有关。
6、骨髓形态的一般演变规律?
血细胞发生过程的形态演变
未知 ? 2004/04/23
血细胞的发生是一连续发展过程,各种血细胞的发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原始阶段、幼稚阶段(又分早、中、晚三期)和成熟阶段。骨髓涂片检查,是血液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血细胞发生过程中形态变化的一般规律如下:①胞体由大变小,而巨核细胞的发生则由小变大。②胞核由大变小,红细胞的核最后消失,粒细胞的核由圆形逐渐变成杆状乃至分叶,巨核细胞的核由小变大呈分叶状;核内染色质由细疏逐渐变粗密,核仁由明显渐至消失;核的着色由浅变深。③胞质的量由少逐渐增多,胞质嗜碱性逐渐变弱,但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仍保持嗜碱性;胞质内的特殊结构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粒细胞中的特殊颗粒均由无到有,并逐渐增多。④细胞分裂能力从有到无,但淋巴细胞仍有很强的潜在分裂能力。
1.红细胞发生 红细胞发生历经原红细胞(Proerythroblast)、早幼红细胞(或称嗜碱性成红细胞,basophilic erthroblast)、中幼红细胞(或称多染性成红细胞,polychromatophilic erythroblast)、晚幼红细胞(或称正成红细胞,normoblast),后者脱去胞核成为网织红细胞,最终成为成熟红细胞。从原红细胞的发育至晚幼红细胞大约需3~4天。巨噬细胞可吞噬晚幼红细胞脱出的胞核和其他代谢产物,并为红细胞的发育提供铁质等营养物。各阶段细胞的一般形态特点见表5-1(图5-11)
表5-1 红细胞发生过程的形态演变
发育阶段和名称胞体
大小 形状
(μm)
胞核
形状 染色质 核仁 核质比
胞 质
嗜碱性 着色 血红蛋白 分裂能力
原始阶段 原红细胞
幼 早幼红细胞
稚 中幼红细胞
阶 晚幼红细胞
段
成
熟 网织红细胞
阶 红细胞
段
14~22 圆
11~19 圆
10~14 圆
9~12 圆
7~9 圆盘状
7 圆盘状
圆 细粒状 2~3 > 3/4
圆 粗粒状 偶见 >1/2
圆 粗块状 消失 约1/2
圆 致密块 消失 更小
无
无
强? 墨水蓝???? 无?????? 有
很强 墨水蓝 开始出现?? 有
减弱 嗜多染性 增多???? 弱
???? 红蓝间染?????
弱?? 红????? 大量???????? 无
微??? 红????? 大量?????? 无
无??? 红????? 大量?????? 无
2.粒细胞发生 粒细胞发生历经原粒细胞(myeloblast)、早幼粒细胞(又称前髓细胞,promyelocyte)、中幼粒细胞(又称髓细胞,myelocyte)、晚幼粒细胞(又称后髓细胞,metamyelocyte)进而分化为成熟的杆状核和分叶核粒细胞。从原粒细胞增殖分化为晚幼粒细胞大约需4~6天。骨髓内的杆核粒细胞和分叶核粒细胞的贮存量很大,在骨髓停留4~5天后释放入血。若骨髓加速释放,外周血中的粒细胞可骤然增多。各阶段细胞的一般形态特点见表5-2(图-11)。
3.单核细胞发生 单核细胞的发生经过原单核细胞(monoblast)和幼单核细胞(promonocyte)变为单核细胞(图5-13)。幼单核细胞增殖力很强,约38%的幼单核细胞处于增殖状态,单核细胞在骨髓中的贮存量不及粒细胞多,当机体出现炎症或免疫功能活跃时,幼单核细胞加速分裂增殖,以提供足量的单核细胞。
4.血小板发生 原巨核细胞(megakaryoblast)经幼巨核细胞(promegakaryocyte)发育为巨核细胞,巨核细胞的胞质块脱落成为血小板(图5-11)。原巨核细胞分化为幼巨核细胞,体积变大,胞核常呈肾形,胞质内出现细小颗粒。幼巨核细胞的核经数次分裂,但胞体不分裂,形成巨核细胞。巨核细胞呈不规则形,直径40~70μm,甚至更大,细胞核分叶状。胞质内有许多血小板颗粒,还有许多由滑面内质网形成的网状小管,将胞质分隔成许多小区,每个小区即是一个未来的血小板,内含颗粒。并可见到巨核细胞伸出细长的胞质突起沿着血窦壁伸入窦腔内,其胞质未端膨大脱落即成血小板(图5-12)。每个巨核细胞可生成约2000个血小板。
?
图5-12 人巨核细胞电镜像(上图) ×45000
细胞核 2.血小板颗粒 3.滑面内质网
(白求恩医科大学尹昕、失秀雄教授供图)
下图示巨噬细胞胞质小块脱落至血窦内
表5-2 粒细胞发生过程的形态演变
发 育
阶段和名称
胞体
大小 形状
(μm)
胞 核
形状 染色质 核仁 核质
??????????????? 比例
胞 质
嗜碱性 着色 嗜天青 特殊? 分裂
??????????? 颗粒?? 颗粒 能力
原始阶段 原粒细胞
幼 早幼粒细胞
稚 中幼粒细胞
阶 晚幼粒细胞
段
成
熟
7、简述骨髓细胞细胞质的变化规律
骨髓中的造血细胞,随着细胞从原始到成熟,细胞体积越来越小,知细胞质自然也就会越来越少,同时细胞质中的颗粒从道没有颗粒,到出现非特异性颗粒,再回接着根据分化方向的不同出现特异性颗粒,红细胞系统始终没有颗粒。通过瑞氏染色还答可以发现细胞质从深染逐渐变成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