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99年9月22日台湾李博士为杭州小钱做骨髓移植的新闻
http://www.zjwst.gov.cn/art/2008/7/15/art_177_38834.html
两岸拯救白血病患者陈霞的行动,在六月十三日九点三十分完成了第二阶段“花莲抽髓”,骨髓已离开慈济骨髓捐赠中心飞往台北,将从香港转道上海至苏州。
此时,所有关注陈霞和白血病治疗研究的人都从心底感谢一个人。没有他,陈霞就没有今天的一线生机;没有他,更多的白血病患者将会陷入对生命的绝望。他就是被医学界誉为“血清之父”的李政道博士。
李政道博士是当代国际著名骨髓移植配型专家。李博士一九三五年出生于台湾,一九七二年获美国RUTGERS大学博士学位。李博士在美国骨髓移植配型中心工作时,发现大量患白血病的华人,由于没有合适的骨髓配型,无法得到医治而死亡。为了让那些不幸患上血癌的同胞能够拥有再生的机会,李政道于一九九二年回到台湾,开始致力于建立华裔骨髓资料库。
一九九三年十月,由台湾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的证严法师发起,由李政道着手组建的全球最大的华人骨髓资料库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正式成立。李政道担任了该中心基因和免役实验室主任。
李政道为慈济骨髓捐赠中心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他的指导下,骨髓捐受双方基因分型检验准确率得以迅速提高。目前该捐赠中心已向世界捐赠骨髓二百五十例。其中,海峡两岸联手合作非亲缘骨髓移植手术已经达到了八十五例。
李博士特别想实现的愿望就是,能够看到祖国大陆建立一个庞大的骨髓捐赠中心。他希望将来也有机会把大陆的这些捐赠者的骨髓,送到台湾的这些白血病和医生手上。两岸的这种交流,是他最高的希望。
2、台湾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介绍和资料! 急!!!!!!!!!!!!!!!!!!!
参考资料
白血病俗称“血癌”,是一种恶性血液病。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可以用化疗、放疗等方法遏制病变的白细胞,延长病人的生命。但是这种方法的副作用大,复发率高,不但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对家庭、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国际上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将骨髓移植运用于白血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世纪80年代起,干细胞移植术在临床应用中获得了成功。
骨髓是还没有分化成红、白细胞的母细胞,就像还没有分杈的树干,把它植进白血病患者体内,就可以继续分化、造血。骨髓捐献者捐出的干细胞,约占自有量的5%。目前看来,捐献骨髓对身体没有明显伤害。我国大陆的骨髓库起步较晚,人们对捐献骨髓的知识欠缺,意识淡薄,目前各地捐献志愿者的库存资料有限,这就为寻找配型相符的骨髓带来了很大困难。
慈济医院位于台湾花莲市,1986年正式启用。1993年,成立了台湾地区首座骨髓捐赠中心——慈济骨髓捐赠中心,后发展成为慈济骨髓干细胞医学中心。现登记在册的志愿供髓人数已达20余万,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骨髓捐赠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华人骨髓资料库。
截至目前,慈济医院已向大陆供髓约180例,每一例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文中提到的“李博士”是著名血液病专家李政道教授,他是著名的骨髓移植配型专家,1935年出生于台湾,1972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李博士在美国骨髓移植配型中心工作时,发现大量患白血病的华人由于没有合适的骨髓配型,无法得到医治而死亡,便于1992年回到台湾,开始致力于建立华人骨髓资料库。
3、骨髓李正道 和物理李正道是同一个人吗
此骨髓移植专家李政道博士和我们熟知的诺奖获得者李政道并非同一个人。这个将生命的希望辗转奔波送到大江南北的李政道博士,是我钦敬和学习的对象。
李政道博士,他是著名的骨髓移植配型专家,1935年出生于台湾,1972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李博士在美国骨髓移植配型中心工作时,发现大量患白血病的华人由于没有合适的骨髓配型,无法得到医治而死亡,便于1992年回到台湾,开始致力于建立华人骨髓资料库。
4、在同一时刻,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怎么缩句 急 急
在同一时刻,李博士走进手术室.
5、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是谁
李政道教授,他是著名的骨髓移植配型专家,1935年出生于台湾,1972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李博士在美国骨髓移植配型中心工作时,发现大量患白血病的华人由于没有合适的骨髓配型,无法得到医治而死亡,便于1992年回到台湾,开始致力于建立华人骨髓资料库
6、小学四年级语文作业,要求给下句话来个(大变身)。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求解
是否不改原意?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的是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
7、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缩句)
李博士走进手术室
8、台湾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介绍和资料! 急!!!!!!!!!!!!!!!!!!
李政道教授,他是著名的骨髓移植配型专家,1935年出生于台湾,1972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李博士在美国骨髓移植配型中心工作时,发现大量患白血病的华人由于没有合适的骨髓配型,无法得到医治而死亡,便于1992年回到台湾,开始致力于建立华人骨髓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