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髓 >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骨髓象图片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骨髓象图片

发布时间:2021-03-09 22:01:03

1、铁粒幼细胞性贫血为什么外铁增加

简单来说,铁粒幼细胞贫血时,红细胞的铁利用机制有问题,不能很好的利用铁合成血红蛋白,因而体内的铁用不完,所以多余的铁沉积于红细胞内,内铁增加。细胞外铁在骨髓小粒中,反映机体储铁,也是因为铁用不完,储铁也会增加

2、铁粒幼细胞性贫血,这个病能治愈吗?

如果诊断正确的话,激素效果不佳,可以不再使用激素.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容易出现铁过载,可以进行相关检测,如果确实有铁过载,可同时进行去铁治疗,可改善症状.

3、巨幼细胞贫血合并缺铁性贫血的骨髓像

1.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以后者的减少更为严重。贫血轻微时红细胞形态变化不大。重者则呈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MCVl5%。
2.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一般正常。
3.血小板计数多正常。
4.网织红细胞常轻度增高。
1.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2.红细胞系明显增生,幼红细胞总百分率常>30%,其中以中、晚幼红细胞增多为主,各阶段幼红细胞胞体常较小,胞质量少,边缘不整齐,嗜喊性色调较强,细胞核小而致密。
3.粒系细胞总百分率常因红系增生而相对减低,各阶段百分率及细胞形态染色大致正常。
4.粒、红比值减低。
5.巨核细胞系常无明显变化,血小板形态一般正常。
6.成熟红细胞形态学变化同外周血,嗜多色性红细胞较易见到。

4、缺铁性贫血与铁粒幼细胞贫血鉴别主要选择下列哪项检查

正确答案:D
解析:缺铁性贫血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15%
。铁粒幼细胞贫血骨髓铁染色细胞外铁和细胞内铁均明显增加,环形铁粒幼红细胞占15%以上,有时高达30%~90%,并可见含有铁颗粒的成熟红细胞

5、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贫血在骨髓象中的特点和异同

缺铁性贫血:为增生性贫血骨髓象,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个别患者减低。
主要以红系增生为主,粒红比值降低。增生的红系细胞以中、晚幼红为主,其体积较正常为小,胞质少而着色偏蓝,边缘不整,呈锯齿状或如破布,显示胞质发育落后,血红蛋白合成不足。胞核小而致密、深染,甚至在核的局部呈浓缩块状;表现为“核老质幼”的核质发育不平衡改变。分裂象易见。粒细胞比例相对降低,各阶段间比例及形态基本正常;巨核细胞系正常;淋巴/单核细胞正常。

巨幼细胞贫血: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以三系细胞出现巨幼变为特征
①红细胞系统:红系明显增生伴显著巨幼样变,粒红比值降低或倒置。正常形态的幼红细胞减少或不见,各阶段的巨幼红细胞出现,其比例常大于10%。可见核畸形、碎裂和多核巨幼红细胞。由于发育成熟受阻,原巨幼红细胞和早巨幼红细胞比例增高,在有的病例中占幼红细胞的比例可高达50%。核分裂象和豪焦小体易见,胞核的形态和“核幼质老”的改变是识别巨幼样变的两大特点;

②粒细胞系统:略有增生或正常,粒系细胞比例相对降低。中性粒细胞自中幼阶段以后可见巨幼变,以巨晚幼粒和巨杆状核细胞多见,可见巨多核叶中性粒细胞;

③巨核细胞系统:数量正常或减少,可见巨核细胞胞体过大,分叶过多(正常在5叶以下)与核碎裂;胞质内颗粒减少。

相同点: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以红系为主,粒红比值降低甚至倒置,核浆发育不平衡(但一个是胞浆发育不良,一个是胞核发育不良)

6、什么叫遗传性铁粒幼细胞贫血

铁粒幼细胞贫血是多种不同原因引起机体不能利用铁和血红素合成障碍的低色素性贫血,在骨髓内出现较多的“铁粒环”幼红细胞。铁粒幼细胞是胞浆内含有铁小粒的幼红细胞。这些小粒是非血红素铁的集合物,用亚铁氰化钾染色 (普鲁士蓝反应)而显现。在巨幼细胞贫血、海洋性贫血和某些溶血性贫血中也能见到。
铁粒幼细胞贫血发生的机理是血红素合成障碍和红细胞无效性生成。其血液学的共同特点是:①骨髓内铁粒幼细胞含有许多非血红素铁小粒,至少部分铁粒幼细胞的铁小粒在核周围呈环状分布,这种细胞称为“铁粒环”幼红细胞;②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含量减少,表现为低色素型贫血;③血清铁浓度和血清铁饱和度均增高,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许多器官的主质细胞内有过多的铁积聚;④骨髓内红系细胞增生过多,但血液中网织红细胞计数不增高,铁动力学检查显示有红细胞无效性生成。
铁粒幼细胞贫血可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类,两者还可分数种。遗传性铁粒幼细胞贫血分为:①X染色体伴性的;②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获得性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分为:①原发性;②继发性;③药品或毒物伴发的;④恶性病或其他疾病伴发的。上述各种铁粒幼细胞贫血均少见,特别是遗传性、原发性病例更为罕见,继发性者相对多见。

遗传性铁粒幼细胞贫血的遗传形式不尽相同。最多见的是通过X染色体遗传。通常只有半合子男性患病。男性患者可将有关基因传递给他的女儿,此女又将有关基因传给她的儿子。这种缺陷的遗传是伴性隐性的,但不是完全隐性,因为部分女性基因携带者也可有轻度的贫血。极少数病例的遗传是通过常染色体的,常染色体遗传者则亦可有贫血。

遗传性铁粒幼细胞贫血的基本缺陷在于红细胞内血红素的合成发生障碍。电镜检查证明铁粒幼细胞核周围环状分布的铁小粒是充满非血红素铁的线粒体,其中大量铁的积聚与血红素合成发生障碍有关。由于血红素合成过程的第一步和最后一步都发生在线粒体内,当血红素的合成发生障碍时,线粒体中的铁没有很好地被利用,因此便积聚在线粒体内。过多的铁又可以损坏线粒体或细胞内其他微细结构的功能。

在遗传性(伴性)铁粒幼细胞贫血患者中,其血红素合成障碍的生化缺陷在各个家族中并不完全相同。某些家族的缺陷是红细胞内吡哆醇代谢或氨基-γ-酮戊酸(ALA)合成酶有缺陷,另一些家族的缺陷是在粪卟啉氧化酶系统。此型病人常因肠道吸收铁过多,最后导致血色病,其危害比贫血更严重。

患者几乎都是男性。贫血大多出现于青少年时期。少数出现于出生时或婴儿期。早期主要的症状为面色苍白,疲乏无力。由于铁负荷过重,部分病人有肝脾肿大。晚期少数病人可出现色素沉着、糖尿病等血色病的表现。

7、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现在是mds吗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简称SA。)是一组铁利用障碍性疾病。特征为骨髓中出现大量环状铁粒幼红细胞,红细胞无效生成,组织铁储量过多和外周血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幼粒细胞增多(RA with ring sideroblst ,RAS)是MDS的一个分型

8、什么是环形铁幼粒细胞

环形铁幼粒细胞,即环形铁粒幼红细胞,环形铁粒幼红细胞是指幼红红细胞胞质内蓝色颗粒在6颗以上且围绕核周1/2以上者。

环形铁粒幼细胞(RS)的一般标准为胞质中含有铁粒大于等于6颗,围绕核周排列1/3圈以上者。WHO(2008)界定的RS,为沉积于胞质铁粒大于等于10颗,环核周排列大于等于1/3者;MDS形态学国际协作组界定的标准(2008)为铁粒大于等于5颗,围绕核周排列成大于等于1/3或以任何形式比较有规则环绕胞核排列者。

(8)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骨髓象图片扩展资料:

无效造血幼红细胞的形成原因:

电镜观察,铁粒散在于细胞质中,也可沉积于线粒体内。线粒体内铁沉积是一种较少见的病理现象,为粉尘状或斑块状含铁微粒在线粒体嵴间大量沉积,线粒体呈扭曲、肿胀、畸形、线粒体嵴难以辨认、膜结构破坏或模糊不清。

大量铁聚集在线粒体内导致线粒体内各种酶活力和结果的破坏,是无效造血幼红细胞的主要原因之一。

9、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sideroblastic
anemia(简称SA。)是一组铁利用障碍性疾病。特征为骨髓中出现大量环状铁粒幼红细胞,红细胞无效生成,组织铁储量过多和外周血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本病分为获得性和遗传性,还有维生素B6反应性贫血。获得性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铁利用不良,血红素合成障碍和红细胞无效生成是本病发病的主要环节。与血红素合成有关的各种酶和辅酶的缺乏,活性减低和活性受阻是本病的发病机理。任何原因影响这些酶的活性均可导致铁利用不良和血红素合成障碍,结果形成低色素性贫血,铁在红细胞及各组织内大量堆积,使红细胞形态及功能受损,致红细胞过早破坏即无效生成。铁大量沉积于各组织内,形成血色病,影响各组织器官功能。

与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骨髓象图片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