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髓 > 骨髓浓度高的抗生素

骨髓浓度高的抗生素

发布时间:2020-03-09 21:16:09

1、为什么逐渐提高抗生素的浓度可以得到高抗的细菌

细菌的生命周期短,自然界中遗传物质时刻不停的在突变,基因突变后会产生各种表现型,而你不断的在提高抗生素浓度相当于不断的给细菌更恶劣的环境,环境的恶劣使抗药性不强的细菌被淘汰,存活的是突变而来的抗药性强的细菌,这些细菌通过二分裂繁殖得到的下一代自然也是抗性强的品种,所以你不能总用抗生素,那样总有一天一个简单的病毒感冒会杀死你,因为没有药有效果了

2、骨髓增长了4-5毫米.阻压到神经线怎么医??

骨髓炎是由化脓性细菌所引起的骨膜、骨皮质和骨髓的炎症。理论上讲,在抗菌药物十分发达的今天,该病应当不是什么难治之症。但临床实践却并非如此。许多骨髓炎患者由于疾病形成畸形,关节强直而致残,部分患者由于窦道长期不愈而致皮肤癌变,更重要的是部分患者由于无法疗治需要截肢,甚至死亡。从发病部位上看,多发于四肢,下肢较多,其中胫骨、股骨最多。它的感染途径基本上可分为三种: 1、 血源性骨髓炎 血源性骨髓炎主要是由人体自身免疫功能低下,如有感冒或轻微的皮肤擦伤导致化脓性细菌由血液进入骨内所引起的炎症,感染部位一般无明显的外伤史。本病多见于儿童发病后可见高烧39度以上,血沉加快,白细胞化验多在15000-30000之间,x线视有骨膜反应,局部皮肤温度 过高,并有深压痛。 2、 创伤性骨髓炎 创伤性骨髓炎是由身体创伤所引起骨外露(如开放性骨折等)或皮肤破裂引起的肌肉组织深部感染(如失神经性的骨外露)后,细菌通过血液潜入骨组织所引起的骨感染,本病一般表现为局部有流脓窦道,伤口皮温过高,血化验表现为血沉加快,白细胞增多,X线视有明显骨破坏。 3、 医源性骨髓炎 医源性骨髓炎是一种广义上的创伤性骨髓炎,它是医院在做骨科手术过程中,由于消毒不彻底或无菌意识淡漠所引起的骨感染。它虽然是骨科手术中少见的病历,但是它却是 骨感染的三大途径之一。其症状与创伤性骨髓炎一样。 中医认为骨髓炎是由人体正气不足,肝肾阴亏,邪毒蕴盛,阴液亏损,抗邪能力低下,此时再感外邪的侵犯,蕴滞于内,化热成脓,从而导致骨质的破.骨髓炎在保守治疗无效后,应及时行手术治疗,其中手术的质量是治疗的 前提,而术后护理和术后大量应用中药是治疗的关键,治愈后按期使用抗 复发中药是治疗的保障。如果能够作到以上三点,特别 是抗复发中药的 应用,那么骨髓炎的终身治愈是没有问题的。 慢性骨髓炎的治疗 Osteomyelitis of Treatment of Chrohic 急性骨髓炎治疗不当,多发展为经久不愈的慢性骨髓炎。近年来伴随灾害事故、交通事故的增加,继发于 开放骨折及手术感染的患者正迅速增加。致病菌多为金葡菌,外伤引起的多系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革兰氏阴 性菌。慢性骨髓炎骨营养中断,造成骨坏死,易形成死骨,仅用中药及抗生素多不能治愈,多数应手术治疗。 骨髓内形成脓肿、骨髓内压力增高 ,骨髓内血流中断,骨膜下形成脓肿而致骨坏死、病理骨折、甚至大段骨 坏死造成的骨缺损。临床上多伴有继发瘘孔,反复排脓。如瘘孔闭塞,局部就会发热、肿痛、淋巴结肿大、全 身发热、白血球增高和血沉加快等。如长年瘘孔不闭,极有可能会发生瘘孔区组织癌变,而不得不截肢。 下列情况应积极手术治疗: (一)局部情况: 1、脓肿形成,包括骨膜下脓肿、软组织蜂窝组织炎、骨髓内脓肿; 2、瘘孔; 3、死骨; 4、骨不愈合 及假关节; 5、骨髓内炎性肉芽; 6、畸形; 7、异物如钢板、髓内钉等存留。 (二)全身情况如: 败血病、恶性变、反复发作。 慢性骨髓炎因病情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病灶清除,持续冲洗 是定型的基本方法,在有充分把握治愈炎 症的基础上,可一期植骨,修复骨缺损;一期截骨矫形;一期关节成形术;同时以内外固定,使骨得以修复。 对合并关节病变的应该可以一期同时处理尽可能保留关节功能,中药具有重要治疗价值,可以改善贫血,提高 免疫力,对耐药菌有良好疗效,不能完全依赖抗菌素。 概述 如局部血运良好,即使有感染,机体对细菌具有防御功能,炎症也能迅速消退。投入的抗生素也容易达到 骨 病灶部而发挥效力。慢性骨髓炎的病理特征,就是局部缺乏血运,因此,抗生素不能彻底治疗炎症。虽然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对急性骨髓炎的治疗非常有效,但无论是口服或静脉注射抗生素,对慢性骨髓炎就不那么 明显。由于慢性骨髓炎骨组织病灶破坏,坏死,周围组织瘢痕,局部血运缺乏,抗生素不能到达病灶,这是骨 髓炎难治的原因。因此,必须通过手术清除病灶,改善局部血运,才能使抗生素发挥效力。 首先,从瘘孔或手术创口内组织行细菌培养,确定细菌种类及细菌敏感性.一般用青霉素族、头孢霉素族及氨基 糖甙类抗生素。最近MRSA耐药菌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不得已也选用四环素族 。但致病菌不能确定的病例不少, 如不能培养出细菌,就按照耐药菌用药。值得注意的是,弱毒菌感染也有增加的趋势。多种抗生素并用,及广 谱抗生素大量应用,确有协同作用,但考虑到副作用及耐药菌的增加,尽可能避免多组并用,如要并用最好是 选择具有杀菌作用的抗生素。一般认为抗生素到达骨的浓度低,所以应选择透骨吸收较好的抗生素。 笔者认为术后应用抗生素4-6周,慢性骨髓炎在术后应用抗生素6周后,一般血沉,CRP,血细胞已正常化, 如果反复再发瘘孔持续存在,也不能漫无边际的投入抗生素。应细心研究创口不闭合的原因,决定再次手术。 抗生素的局部使用,必须和手术结合才有效。持续冲洗及庆大霉素、先锋霉素、中药链珠均有效,原因是 局部高浓度的抗生素。术中创面也应撒入抗生素。有时从洗净管间断注入抗生素,但注射时,应注意逆行感染。 手术治疗法 慢性骨髓炎多数有手术适应症,应按照其病理状态制定治疗方针,在抗生素的作用下,积极手术治疗。 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病理特征: 1.死骨;2. 肉芽;3. 死腔、空洞;4.骨包壳;5. 瘘孔; 6. 骨膜下脓肿,软组织脓肿;7. 新骨生成; 8. 骨小梁的变化;9. 关节强直、拘缩;10. 软组织缺损、瘢痕;11.骨缺损等外伤性慢性骨髓炎患者; 12. 骨缺损; 13. 假关节、骨折;14. 畸形;15. 异物及内固定。 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的形成特征: 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急性败血症样发病的少了,而形成为非典型的病例不断增加,大量的新生骨包壳 围住死骨,死骨量小、骨小梁消失,骨硬化。X线片示骨破坏及高密度减低区混杂出现。

3、骨髓炎吃什么药输什么液

骨髓炎吃药是不容易痊愈的,建议你去手术治疗。。。北京【骨髓炎】医院

4、抗生素在肺组织浓度升高是好是坏。

沐舒坦贝莱就是作用于肺部和气管的,浓度高有利于对细菌有害酶活性的竞争性抑制,是抗生素起作用的基本条件,属于正常,至于药物互相作用,这个要看说明书,但是两种抗生素一起吃肯定不好

5、我妈妈,63岁,今年二月查出患多发性骨髓瘤轻琏型二期,已行vad方案化疗5次。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四

病情分析:
多发性骨髓瘤感染一旦发生,应选择强有力的抗生素直接杀灭病原菌,
指导意见:
电药的重点应放在扶正祛邪上,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清热解毒之品远不如抗生素杀菌能力强。

6、我母亲40多年的骨髓炎,有痊愈的方法吗?

我不反对手术,但很大可能手术也不能根治。劝楼主换一个角度考虑问题:所有的疾病都能根治吗?糖尿病、高血压只要控制好,一样有快乐的生活.建议:
1.急性期:消炎(打吊针),制动(卧床)。最少一周。
2.缓解期:加强营养(瘦肉、牛奶、鸡蛋)锻炼身体(有氧运动),体质好=抵抗力强=复发少、不复发
与根治有和不同。

7、骨髓炎的防治

骨髓炎是由化脓性细菌所引起的骨膜、骨皮质和骨髓的炎症。理论上讲,在抗菌药物十分发达的今天,该病应当不是什么难治之症。但临床实践却并非如此。许多骨髓炎患者由于疾病形成畸形,关节强直而致残,部分患者由于窦道长期不愈而致皮肤癌变,更重要的是部分患者由于无法疗治需要截肢,甚至死亡。从发病部位上看,多发于四肢,下肢较多,其中胫骨、股骨最多。它的感染途径基本上可分为三种:

1、 血源性骨髓炎
血源性骨髓炎主要是由人体自身免疫功能低下,如有感冒或轻微的皮肤擦伤导致化脓性细菌由血液进入骨内所引起的炎症,感染部位一般无明显的外伤史。本病多见于儿童发病后可见高烧39度以上,血沉加快,白细胞化验多在15000-30000之间,x线视有骨膜反应,局部皮肤温度 过高,并有深压痛。

2、 创伤性骨髓炎
创伤性骨髓炎是由身体创伤所引起骨外露(如开放性骨折等)或皮肤破裂引起的肌肉组织深部感染(如失神经性的骨外露)后,细菌通过血液潜入骨组织所引起的骨感染,本病一般表现为局部有流脓窦道,伤口皮温过高,血化验表现为血沉加快,白细胞增多,X线视有明显骨破坏。

3、 医源性骨髓炎
医源性骨髓炎是一种广义上的创伤性骨髓炎,它是医院在做骨科手术过程中,由于消毒不彻底或无菌意识淡漠所引起的骨感染。它虽然是骨科手术中少见的病历,但是它却是 骨感染的三大途径之一。其症状与创伤性骨髓炎一样。
中医认为骨髓炎是由人体正气不足,肝肾阴亏,邪毒蕴盛,阴液亏损,抗邪能力低下,此时再感外邪的侵犯,蕴滞于内,化热成脓,从而导致骨质的破.骨髓炎在保守治疗无效后,应及时行手术治疗,其中手术的质量是治疗的 前提,而术后护理和术后大量应用中药是治疗的关键,治愈后按期使用抗 复发中药是治疗的保障。如果能够作到以上三点,特别 是抗复发中药的 应用,那么骨髓炎的终身治愈是没有问题的。

慢性骨髓炎的治疗
Osteomyelitis of Treatment of Chrohic
急性骨髓炎治疗不当,多发展为经久不愈的慢性骨髓炎。近年来伴随灾害事故、交通事故的增加,继发于 开放骨折及手术感染的患者正迅速增加。致病菌多为金葡菌,外伤引起的多系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革兰氏阴 性菌。慢性骨髓炎骨营养中断,造成骨坏死,易形成死骨,仅用中药及抗生素多不能治愈,多数应手术治疗。 骨髓内形成脓肿、骨髓内压力增高 ,骨髓内血流中断,骨膜下形成脓肿而致骨坏死、病理骨折、甚至大段骨 坏死造成的骨缺损。临床上多伴有继发瘘孔,反复排脓。如瘘孔闭塞,局部就会发热、肿痛、淋巴结肿大、全 身发热、白血球增高和血沉加快等。如长年瘘孔不闭,极有可能会发生瘘孔区组织癌变,而不得不截肢。
下列情况应积极手术治疗:
(一)局部情况: 1、脓肿形成,包括骨膜下脓肿、软组织蜂窝组织炎、骨髓内脓肿; 2、瘘孔; 3、死骨; 4、骨不愈合 及假关节; 5、骨髓内炎性肉芽; 6、畸形; 7、异物如钢板、髓内钉等存留。 (二)全身情况如: 败血病、恶性变、反复发作。 慢性骨髓炎因病情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病灶清除,持续冲洗 是定型的基本方法,在有充分把握治愈炎 症的基础上,可一期植骨,修复骨缺损;一期截骨矫形;一期关节成形术;同时以内外固定,使骨得以修复。 对合并关节病变的应该可以一期同时处理尽可能保留关节功能,中药具有重要治疗价值,可以改善贫血,提高 免疫力,对耐药菌有良好疗效,不能完全依赖抗菌素。
概述
如局部血运良好,即使有感染,机体对细菌具有防御功能,炎症也能迅速消退。投入的抗生素也容易达到 骨 病灶部而发挥效力。慢性骨髓炎的病理特征,就是局部缺乏血运,因此,抗生素不能彻底治疗炎症。虽然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对急性骨髓炎的治疗非常有效,但无论是口服或静脉注射抗生素,对慢性骨髓炎就不那么 明显。由于慢性骨髓炎骨组织病灶破坏,坏死,周围组织瘢痕,局部血运缺乏,抗生素不能到达病灶,这是骨 髓炎难治的原因。因此,必须通过手术清除病灶,改善局部血运,才能使抗生素发挥效力。 首先,从瘘孔或手术创口内组织行细菌培养,确定细菌种类及细菌敏感性.一般用青霉素族、头孢霉素族及氨基 糖甙类抗生素。最近MRSA耐药菌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不得已也选用四环素族 。但致病菌不能确定的病例不少, 如不能培养出细菌,就按照耐药菌用药。值得注意的是,弱毒菌感染也有增加的趋势。多种抗生素并用,及广 谱抗生素大量应用,确有协同作用,但考虑到副作用及耐药菌的增加,尽可能避免多组并用,如要并用最好是 选择具有杀菌作用的抗生素。一般认为抗生素到达骨的浓度低,所以应选择透骨吸收较好的抗生素。 笔者认为术后应用抗生素4-6周,慢性骨髓炎在术后应用抗生素6周后,一般血沉,CRP,血细胞已正常化, 如果反复再发瘘孔持续存在,也不能漫无边际的投入抗生素。应细心研究创口不闭合的原因,决定再次手术。 抗生素的局部使用,必须和手术结合才有效。持续冲洗及庆大霉素、先锋霉素、中药链珠均有效,原因是 局部高浓度的抗生素。术中创面也应撒入抗生素。有时从洗净管间断注入抗生素,但注射时,应注意逆行感染。 手术治疗法 慢性骨髓炎多数有手术适应症,应按照其病理状态制定治疗方针,在抗生素的作用下,积极手术治疗。
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病理特征:
1.死骨;2. 肉芽;3. 死腔、空洞;4.骨包壳;5. 瘘孔; 6. 骨膜下脓肿,软组织脓肿;7. 新骨生成; 8. 骨小梁的变化;9. 关节强直、拘缩;10. 软组织缺损、瘢痕;11.骨缺损等外伤性慢性骨髓炎患者; 12. 骨缺损; 13. 假关节、骨折;14. 畸形;15. 异物及内固定。
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的形成特征:
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急性败血症样发病的少了,而形成为非典型的病例不断增加,大量的新生骨包壳 围住死骨,死骨量小、骨小梁消失,骨硬化。X线片示骨破坏及高密度减低区混杂出现。
手术适应症
(一)局部症状 ①.脓肿形成(骨膜下脓肿,软组织蜂窝织炎、骨髓内脓肿)②瘘孔形成; ③死骨; ④骨髓内肉芽 ⑤骨不愈合 ⑥.假关节 ⑦.畸形 ⑧.异物(髓内钉及钢板等内固定材料) (二)全身症状①.败血症 ②.恶性变(瘘孔癌、肉瘤)。 根据不同的病态,制定不同的手术方法。 术前处置及检查呈慢性的病例出现急剧的炎症症状时,按急性 骨髓炎处理,行局部固定,抗生素及中药应用,在短时间内可缓解症状。 但如果长期多处瘘孔反复发作,或炎症复发时应积极手术。笔者认为,不应该等软组织症状消退,体温正常才 手术,而应按急诊手术处理。为了根治,理必须充分阅片,把握骨病灶的范围及软组织病灶范围,设计手术 切口。切口应避开神经、大血管及瘘孔。

8、抗生素效价测定中最高浓度和最低浓度是怎么规定的

抗生素是一种生理活性物质,它对生命现象很敏感,可以用抗生素的生物效能表示它的效价,其最小效价单元就叫做“单位”(U)。经由国际协商规定出来的标准单位,称为“国际单位”(IU)o通常各种抗生素的单位,是根据国家抗生素标准品测定出来的,是衡量药物有效成份的一种尺度。 抗生素的剂量常用重量和效价来表示。化学合成和半合成的抗菌药物都以重量表示,生物合成的抗生素以效价表示,并同时注明与效价相对应的重量。 效价是以抗菌效能(活性部分)作为衡量的标准,因此,效价的高低是衡量抗生素质量的相对标准。
http://blog.sina.com.cn/u/5905070947

9、抗生素的注意事项

氯林可霉素、氨苄青霉素和先锋霉素、青霉素类、红霉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唑、氯霉素和四环素,能改变肠道细菌种类和数量的平衡状态,使某些致病性细菌过度生长繁殖。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难辨梭状芽胞杆菌,能产生两种毒素损伤有保护功能的大肠表面,导致肠腔表面轻度的发炎,引发轻度腹泻到血性腹泻、腹痛和发热。重者其肠壁炎症广泛而严重,还有溃疡形成,典型症状可出现致命性脱水、低血压、中毒性巨结肠和小肠穿孔。同时患者的粪便中有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或毒素。
应停用正在使用的抗生素,口服乳酸杆菌制剂或从肛门直肠给予类杆菌,使肠道正常菌群得以恢复,没有并发症的抗生素所致症状一般在停用抗生素后12左右天即可自行恢复。如果还有轻微的症状持续存在,可用消胆胺与毒素结合而减弱其毒性作用。对大多数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病例,灭滴灵是治疗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的有效药物。病情急而危重,必须住院治疗,接受静脉输液,输入电解质和输血。偶尔作为挽救生命的措施,可作暂时性回肠造瘘术或大肠切除术。 由于肝硬化病人肝功能减退,肝血流量降低,胆汁分泌紊乱及血浆白蛋白与抗生素结合功能改变等,可影响抗生索的代谢过程。
有些抗生素在肝内灭活。氯霉素主要在肝内代谢。肝功能减退时,氯霉素的半衰期延长,代谢后的氯霉素在血中积聚,它对造血系统仍有影响,故可引起一道性骨髓抑制。尤其在腹水和黄疸病人中更易出现。磺胺类也在肝脏中代谢,因此,在肝功能明显减退时最好不用。
多数抗生素由尿中排泄,如青霉素族、氨基糖苷类及头抱菌素类。肾功能轻度减迟时,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半衰期明显延长,但该抗生素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在有腹水时,部分抗生素进入腹水降低血清浓度。不过,在肾功能明显减退时,仍应重视该类抗生素损伤肾脏的副作用。因此,肝硬化出现肾功能衰竭时,应用这类抗生素,必须减少剂量,延长间隔时间,避免与其他有肾脏损害作用的药物联合应用。青霉素族中,其他各种青霉素以及头抱菌素族,在肾功能高度减退时,半衰期也明显延长,但这些抗生素对肝及肾脏毒性较轻微,无需减少剂量。四环素族在肾功能减退时,血清浓度升高,对肝脏毒性增强,因此对有肝肾功能损害的病人,最好少用。

10、可导致抗生素在肺组织浓度升高是指什么意思?

这个的意思是指抗生素可能会在肺组织中积聚,使得肺组织的抗生素浓度升高。这个情况,如果是肺部有感染,那就是有益的,但是如果肺部没有感染,可能导致肺组织受损。

与骨髓浓度高的抗生素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