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髓 > 骨髓片看细胞

骨髓片看细胞

发布时间:2021-03-02 11:01:58

1、如何计数骨髓片中的巨核细胞数量

目前使用的骨髓涂片中巨核细胞系统参考值与临床实际出入大,而且血小板数无参考值,为此研究巨核细胞系统参考值,以便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收集24例正常骨髓涂片,观察1.5cm×3.0cm的血膜上巨核细胞总数、分类100个巨核细胞,并计数50个油镜视野中血小板数量。结果1.5cm×3.0cm的血膜中巨核细胞数为13~333个,平均为127个,以颗粒型巨核细胞为主;50个油镜视野中血小板总数为170~588个,平均为332个。结论目前使用的正常成人巨核细胞参考值普遍偏低,本次结果为临床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者提供了很实用的数据,并首次提出了我国正常成人骨髓涂片中血小板的参考值。

2、骨髓细胞包括哪些细胞

骨髓的原始细胞包括哪些细胞由于生理变异和不同的调查资料,正常骨髓象各系统各阶段细胞比值变动范围较大,所以正常骨髓象实际含义是正常范围骨髓象,下降数据可做为骨髓涂片中各种血细胞正常值的参考:粒细胞系统占比例最大,约1/2强。一般原始粒细胞<0.02,早幼粒细胞<0.05,以中性杆状核最多,其比值大于分叶核细胞,也多于晚幼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0.05,嗜碱性粒细胞<0.01。红细胞系统占骨髓第二位(有核红细胞),约占1/5左右,以晚幼红细胞居多,中幼红细胞次之,原始红细胞<0.01,早幼红细胞一般<0.05,无巨幼红细胞。淋巴细胞约占1/5左右,小儿偏高,有时可达0.4,单核细胞一般<0.04,浆细胞一般小于0.015。非造血细胞,如网状细胞、吞噬细胞、组织嗜碱性细胞等可少量存在,它们的比值虽然很低,但却骨髓有成份的标志。巨核细胞计数尚没有统一方法,一般全片巨核细胞数7-35个,其中原始巨核细胞占0~0.01,幼稚巨核细胞0~0.05,颗粒性巨核细胞0.1~0.3,产生血小板巨核细胞0.44~0.60,裸核巨核细胞0.08~0.3。由于产生血小板巨核细胞在骨髓中停留时间很短,一旦有血小板产生,立即将血小板释放出去,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正常骨髓中往往以颗粒型巨核细胞为主,裸核巨核细胞次之。附骨髓检查报告(血细胞检查报告)。

3、请懂的帮忙看下骨髓片检查报告

我发现的主要问题有 骨髓片中的 巨核细胞,正常情况是全片可见7-35个巨核细胞,你这个是增生明显活跃了。但是巨核细胞形态特点描述不完整,不太好说,但是有数量问题的。
血片中问题 有成熟粒细胞增多为主。
综合骨髓片和血片所有已知特点,排除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和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初步估计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个人浅见,仅仅供参考!

4、骨髓细胞有丝分裂装片观察时看到的是死细胞吗?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制片的时侯有四个步骤,固定、漂洗、染色、观察,固定过程已将细胞杀死,这样染色时细胞膜已经失去选择透过性,染色体着色利观察。

5、骨髓检查粒:红=0.77:1全片共见8个巨核细胞是啥意思?

粒红比值是指在显微镜下计数骨髓涂片粒细胞与有核红细胞的比值。粒红比例正常值:(3~4):1。你因该是粒细胞减少!
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因很多,根据各种原因作用部位的不同,可归纳为如下3个方面:

1.作用于骨髓(1)骨髓损伤:①药物:包括细胞毒和非细胞毒药物;②放射线;③化学物质:如苯、DDT、二硝基苯酚、砷酸、铋、一氧化氮等;④某些先天性和遗传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如Kostmann综合征、伴先天性白细胞缺乏的网状发育不全、伴粒细胞生成异常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等;⑤免疫性疾患: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⑥感染:细菌性感染,如伤寒、副伤寒、布鲁菌病、粟粒性结核;病毒感染,如肝炎、艾滋病等;⑦血液病:如骨髓转移瘤、骨髓纤维化、淋巴瘤、白细胞减少的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等。

(2)成熟障碍:①获得性:如叶酸缺乏、维生素B12缺乏、恶性贫血、严重的缺铁性贫血等;②恶性和其他克隆性疾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等。

2.作用于外周血(1)中性粒细胞外循环池转换至边缘池(即假性中性粒细胞减少):①遗传性良性假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②获得性:如严重的细菌感染,恶性营养不良病,疟疾等。

(2)血管内扣留:如由补体介导的白细胞凝集素所致的肺内扣留、脾功能亢进所致的脾内扣留等。

3.作用于血管外(1)利用增多:如严重的细菌、真菌、病毒或立克次体感染、过敏性疾患等。

(2)破坏增多:如脾功能亢进等。

6、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片镜下观察有哪些特征

巨幼细胞贫血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以三系细胞出现巨幼变为特征

①红细胞系统:红系明显增生伴显著巨幼样变,粒红比值降低或倒置。

正常形态的幼红细胞减少或不见,各阶段的巨幼红细胞出现,其比例常大于10%。可见核畸形、碎裂和多核巨幼红细胞。由于发育成熟受阻,原巨幼红细胞和早巨幼红细胞比例增高,在有的病例中占幼红细胞的比例可高达50%。和分裂象和豪焦小体易见,胞核的形态和“核幼质老”的改变是识别巨幼样变的两大特点;

②粒细胞系统:略有增生或正常,粒系细胞比例相对降低。中性粒细胞自中幼阶段以后可见巨幼变,以巨晚幼粒和巨杆状核细胞多见,可见巨多核叶中性粒细胞;

③巨核细胞系统:数量正常或减少,可见巨核细胞胞体过大,分叶过多(正常在5叶以下)与核碎裂;胞质内颗粒减少。

骨髓形态学检查对MgA的诊断起决定性作用,特别是发现粒系细胞巨幼变对疾病早期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7、如果骨髓片可见大量骨髓细胞成溶解状态,意味着什么?

4.3.2 超微结构下将坏死细胞分为三级 Ⅰ级(轻度坏死):细胞膜结构不完整,细胞结构部分消失,少部分线粒体脊排列紊乱,可见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核不规则,以异染色质为主。Ⅱ级(中度坏死):细胞膜结构明显破坏,细胞器模糊,仅见少量空泡化的线粒体和一些颗粒样物质,偶见核糖体,核孔增大,以异染色质为主。Ⅲ级(重度坏死):细胞膜完全破坏,细胞器结构不清,胞核固缩。

5 骨髓坏死的组织病理学表现

骨髓坏死累及的范围大小不一,有的仅累及少数细胞,大者可占整个活检标本[15]。坏死表现为嗜伊红染,呈颗粒状,重者表现为嗜伊红均质片状,有的细胞轮廓还隐约可见,严重者支架亦受影响。坏死周围在有些病例可有细胞反应,有的边缘区可见到渐进性坏死表现,对于胶样变性及淀粉样变有混淆可能,可做镍蓝染色及刚果红染色作鉴别,但一般均可从坏死边缘的变化及其分布情况做出诊断。根据坏死的程度及范围可以分为三级:Ⅰ级(轻度坏死),骨髓坏死总范围小于整个骨髓标本的20%,在高倍镜下仅见小区域的坏死灶。Ⅱ级中度坏死),骨髓坏死总范围介于整个骨髓标本的20%~50%,每个坏死灶占据整个高倍镜视野。Ⅲ级(重度坏死),骨髓坏死总范围大于整个骨髓标本的50%。光镜下大量溶解状态的细胞是本病诊断的主要依据,而超微结构及细胞化学染色过氧化物酶阴性脱氧核糖核酸阴性或阳性有助于鉴定坏死细胞的等级和活性。骨髓活检可以看出骨髓坏死范围的大小。

6 诊断标准

目前骨髓坏死无统一的诊断标准,据以往的文献报道,本症应包括:(1)临床上表现骨关节疼痛、发热和急剧进展的贫血症状;(2)体征有肝和(或)脾肿 大、淋巴结肿大、骨关节压痛、高热、贫血等;(3)外周 血中见两系减少并可幼粒幼红细胞;(4)最终诊断应为骨髓检查有典型骨髓坏死细胞学改变;(5)血清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等升高;(6)骨髓呈干抽或抽吸呈果酱样、粉红色、白色或呈脓性者;(7)多次骨穿涂片有“模糊状外貌”、瑞氏染色示每个细胞可辨认的特征消失,细胞边缘不规则且模糊,细胞核成碱性,可见核固缩、破裂、溶解,周围被无定形的嗜酸性物质所填充;(8)放射性核素及核磁共振检查在诊断和确定骨髓坏死的范围时可能较为重要。

与骨髓片看细胞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