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髓 > 山西平遥骨髓妹妹

山西平遥骨髓妹妹

发布时间:2021-02-27 17:00:52

1、临近手术俩哥哥为什么反悔拒给妹妹移植骨髓

丈夫称亲哥哥放弃捐献骨髓救妹妹哥哥则表示并非放弃担心骨髓移植对身体有伤害

近日,一则“患病妻子骨髓移植当天,配型成功的俩哥哥突然反悔,丈夫跪求岳父”的消息引发网络热议。昨天,北京青年报记者在航天中心医院见到了患者王爱的丈夫范林俊,范林俊称目前他患白血病的妻子病情较为稳定,仍希望妻子的两个哥哥能够捐献骨髓。王爱的三哥则表示,此前的网络消息不实,自己也要为了妻子和孩子考虑。

妻子患病等待骨髓移植

近日,范林俊和妻子的遭遇引发广泛关注,在热传的一篇文章中,范林俊妻子王爱身患重病,配型成功可以进行骨髓移植的王爱的两个哥哥,却在关键时刻放弃捐献。

据范林俊介绍,他和妻子王爱都来自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王爱今年27岁,两人已经结婚6年,目前育有一个5岁的孩子。

今年3月份,妻子王爱再次怀孕。本应是一件喜事,但令两人没想到的是,今年7月,怀孕3个月的妻子开始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随后,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诊断下,王爱被查出患有白血病。

为更好治疗,范林俊带着妻子来到了北京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治疗。在化疗时发现,王爱的抵抗力有所下降。范林俊称,“医生说还是要进行骨髓移植才能更好地活下来。”就这样,带着一丝希望,妻子的二哥和三哥做了骨髓配型。“比较好的是,配型非常成功,应该是有10个点都对得上,而且血型也一样。”

配型成功后,范林俊又带着妻子到了航天中心医院,准备接受骨髓移植手术。范林俊称,没想到的是,就在准备做手术前,王爱的二哥和三哥却突然改变主意不愿意给亲妹妹捐献骨髓。“如果是我病了他们不捐我完全理解,但是这是他们亲妹妹。”

哥哥:担心自己身体受影响

王爱的二哥和三哥为何放弃捐献骨髓,范林俊对北青报记者讲出了他的分析,两个人除了担心骨髓移植的成功率,“医生说有20%、30%的成功率,他们可能觉得没有太大希望,想要回家找中医治疗”。还有就是,范林俊认为,俩哥哥不愿意捐献骨髓也是担心对自己身体有影响,“医生也跟他们沟通过,但他们还是担心会出现意外。”

对于范林俊的说法,昨天,王爱的三哥王先生告诉北青报记者,他现在对于网上的种种评论感到又气愤又委屈,他说,自己是不可能狠心不管亲妹妹的,“从我妹妹确诊,我们一家人就跟着照顾,直到化疗以后,医院不让留那么多人了,我才离开,我家里也有两个孩子需要照顾。”

王先生称,妹妹头两次化疗都失败了,大家都把希望放在骨髓移植上,“我们没什么文化,医生说的一些术语也听不懂,只知道骨髓移植是最后的救命稻草,但是九死一生,二哥和我都去北京做了匹配。但后来医生告诉我们,骨髓移植的成功几率非常小,只有25-30%,而且以后可能还会复发。因为我和大哥的孩子还很小,二哥没有成家,担心我们捐献骨髓以后身体会出现问题,妹妹骨髓移植的成功几率比较低,甚至都不能出舱,就放弃了骨髓移植。”

此外,范林俊和王先生均否认两家之前存在过节,两人表示,尽管生活中有些磕磕绊绊,但并没有大的不可化解的矛盾。

范林俊称,目前仍希望两位哥哥能够转变想法,为妹妹捐献骨髓,如果实在不行,范林俊会考虑寻找其他的配型。

当事人否认借此事炒作

就在近日,一篇名为《妻子骨髓移植俩哥哥反悔丈夫跪求岳父》的文章在网络热传,让范林俊的经历引发了诸多网友的关注。文中称,两位哥哥反悔是在骨髓移植当天。对此有网友觉得他们是在炒作,并质疑,移植当天要进行“清髓”,如果此时放弃移植,则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

对此,范林俊否认了炒作的说法,并回应称事件发生确实不是手术当天,“如果他们愿意接受捐献,到最后移植,可能还得等两三个月的时间。”

在热传的网文底部还附有一个捐款的链接,北青报记者看到,范林俊目标筹款60万元为妻子做手术,截至昨晚8时许,范林俊已经筹到了45万余元。

范林俊和家人是否为了筹钱而故意争执?范林俊坚决否认,“我说的都是真实的,之前我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捐款,而且我也去做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登记,如果以后有机会,也想回馈社会。”

此前,网上有照片显示,范林俊给岳父下跪,引发大量关注。王爱的三哥回应称,由于不在场,当时自己并不清楚具体情况,但据他了解是范林俊的表哥拍了照片和视频,并找到了媒体。

对于患者王爱的身体状况,北京航天中心医院血液科的一名医生昨天告诉北青报记者,王爱还不能做移植手术,需要等骨髓移植匹配的捐献者同意后才能安排接下来的手术。“王爱还在化疗中,还没有到骨髓移植手术的阶段,因为捐献者一直不同意,没法安排接下来的手术。”

2、平遥的习俗有什么?

平遥既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源远流长,又为世界文化遗产。千百年来,平遥人杰地灵、文风昌盛,其文化内涵之源广、涉及渗透在各个方面。民间风俗作为平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它的形成而变为约定俗成之规,到代代传承至今日,年代久远。

平遥的民间风俗很多,下面我们择其要者做一介绍:

一、婚嫁礼仪

  平遥婚礼表现的形式和手段非常隐喻,简单而深刻,鲁拙而不俗,风趣而文明,形成了一道亮丽的文化现象。

平遥婚礼,多行“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采:俗称提亲。男家请媒人向女方提亲,如女方同意议婚,男家则以礼物相赠。古代以活雁为纳采物,雄雌雁永随相伴,择一而终,故取其象征忠贞不二,白头偕老之意。后来则以鸡鹅等代替,再后来演变为钱财物品。女家如接受,则可进行第二步“问名”。

问名:男家请媒人询问女方性名及出生年、月、日、时命相八字取庚贴,再请星相士占卜双方生辰八字,如得吉兆,则可定婚。如双方生辰八字相克,则将女方庚退还。

  纳吉:俗称订婚、定聘。问名后男方托媒人到女家通知定婚并赠送定婚物品,如戒指、玉镯、衣料等,一般以四件为宜,俗称“四色礼”,取意“四喜”。男方长辈女亲还可随媒人到女家相亲。现媒人只起牵线搭桥和往来传话及协商办事作用,男女一同至政府履行法律手续,是日男方设席祝贺成婚。

  纳征:也称纳币,俗称彩礼。即根据女方家提出的条件、要求,媒人从中通说撮合,男方送女方一定数量的钱币或各种礼物。之后,双方家长就可以亲家关系往来了。

请期:俗称送日子。纳征后男方家人选吉日,由媒人携往女家征求意见,双方一致同意后即娶嫁之日确定。将择好的“完婚”日期“婚帖”送上女方。

亲迎或迎娶:俗称娶媳妇,即择良辰吉时,新郎亲往女家迎娶新娘。迎亲前日女方要派人送嫁妆,以奁具布置婚室,以示女方的排场。正日,上媒人陪新郎前往“娶亲”。过去多用花轿、马匹,现在多用汽车。旧时,亲迎的形式和程度较为繁琐。迎亲之日,新郎以羊羔美酒为礼,乘坐花轿,轿前有绫旗、红纱灯笼、吹鼓手,最前面有鸣放鞭炮等人,红旗挑大铜锣,鸣之以开通,后又加“状元及第”出巡仪伏,即华盖伞一,回避惮二,金瓜、铖斧、朝天蹬各一对,龙凤扇一双分列两旁,以示“排场”。路遇婚嫁者遮之以避。新郎穿状元及第之帽服,还有盛妆打扮的男女各二人相随“叫娶客”,气派万千。明洪武皇帝曾传谕朝野:“文武百官路遇民间还亲之伍,应避于侧”。亲迎之日,女家奉待迎娶一行,以“茶食”、“宴席”不定。女家要宴请亲友,至黄昏时,给新婚胸佩红花,肩披红绸。新娘着凤冠霞帔之诰命夫人服,同样盛妆打扮男女各二人,叫做“送客”。并带赠送婆婆的礼物,其中手绢必须有,意在堵住婆婆的嘴,少讲闲话。新娘的父亲或哥哥抱新娘上轿,有“哥哥抱妹妹好活一辈子”之说。新娘上轿后向外抛撒嵌有硬币的馒头(下轿时亦然)。轿至新郎家门时,燃鞭放炮,两女人头顶红绸迎媳妇,礼房人员一边向轿上方抛撒五谷,一边口中的吉庆语言念念有词,如“头撒天门开、二撒地门开、三撒新人下轿来,五子登科新郎官,苗条淑女是新娘……”。大门旁放置两把谷草,上面包上红绸,点燃草束以消除不祥之气。新娘背挂小镜,踏着口袋往回走,意为代代相传。新郎手执木制弓箭至院中央。新郎的父母跪拜先祖牌位,新郎新娘站定不拜。先拜天地,继入洞房。第二日认亲族,后渐改为一日完成。晚上备“合婚席”一桌,有新人、介绍人、亲族若干共食,之后“闹洞房”至深夜。洞房门槛上平放马鞍,以祈求平安。床头预先放一柳条斗,新郎新娘进洞房后,把手抓之物都放进去。新郎新娘入睡前要喝拌汤,整夜不熄灯。三日内忌打扫。次日早晨新娘要拜见全家及村堂邻居。婚后第二日新娘回娘家探望父母,婚式才算结束。

平遥婚礼规矩颇多,烦不胜烦,但总体来说都是一些吉庆良好的祝愿活动。

平遥婚礼注重婚礼食品:媒人馒头俗称媒人馍子,也称合婚馍子:迎亲前一日下午,女方送嫁妆到男方家。同时,要带上一个媒人馒头交付男方家,礼房人员将男方预先准备好的一个媒人馒头与女方带来的用红绳捆在一起,用红布包好,赠送予媒人带回家食用。意在感恩媒人撮合配对。媒人馒头个大,一般0、7公斤白面粉一个,中间放入一小块石头,即有心有意,实心实意。顶上模压一个红双喜字。

二、过满月

平遥地区居民称生男孩为大喜,生女孩为小喜。第一个孩子无论男女都要祝满月以示庆贺。满月日期,男孩为29天,女孩为30天。

当小孩生下足一个月的时候,至亲厚友都要亲往祝贺。过满月就是这种庆贺的方式。过满月,是在庆祝“家有后人”、“添丁之喜”、“足月之喜”。孩子满月之日,做姥姥的要送银首饰及衣物、被褥,其他亲戚多送布。去“做满月”,实则并不在正日,而于半月时则举办,取之偕音“伴”,意在长命。本族、亲族、亲戚一般制做蒸食“ ”(面圈,上嵌系红绳、铜币做成的面制“锁日”,中有“石榴”),迭童衣、童帽,三尺衣料叠成的“壁枷”(山字形)。外婆要特殊赠一些银制手饰。主家对赠物全留,以高梁、枕巾或背心回送。待午时,在院内面向“娘娘庙”方向供奉烧香,燃放鞭炮,之后设席款待众位亲朋。

此俗虽沿习至今,但规模从简者为多。一般情况是由亲朋好友们给孩子带上礼品,到家里作客,吃一顿“满月宴”,然后离去。给孩子所带礼品,有小儿衣物、食品、或是小银锁在过满月时,颇有讲究,要有许多家互相有亲戚关系的人联合起来,给过满月的主家买好三百尺的布料,再把各家买好的小孩衣服:上衣、裤子用别针或是用线简单地缝在上面后,客人中的妇女,往往到房中看望一下过满月的孩子及其母亲,还要把事先准备好的红线挂在孩子的脖子上,红线上拴着送送给孩子的零花钱,并问长问短,心示祝贺。

平遥人在孩子出生后,还有以下一些风俗:

送“模头馍子”:媳妇生孩子了,对于一家人来说是一件欢天喜地的大好事,把这一喜讯告知给娘家就有了一定之规,要在出生后的第三天,由父亲拿上特制的“模头馍子”送往孩子的姥姥、舅舅、姨姨家,并告知“做满月”的时间,娘家人会准时到达。“模头馍子”,较一般馒头大三倍,好似小孩子头大的馒头,顶部压有一个喜红字。

奶葫芦:孩子出生三天,在给娘舅家送“模头馍子”的同时,还要带上一对蒸食“奶葫芦”和“饼子”。设供于小孩外婆家,在水瓮上,放置一把“擦子”(做面食的专用厨具,一个长方形木头架子上嵌着椭圆孔的铁皮),上面摆上模头馍子、奶葫芦、饼子、铺灯燃香火,祈求让孩子的奶水通达、充足。奶葫芦,用发酵的白面团,捏成上小下大的葫芦状,蒸制而成满月仪式:生孩子即为一家之大喜事,旧的传统观念一般称女孩为小喜、男孩为大喜。做满月的日期,并不是下个月的今天,一般都要在半个月的时候举办,取之谐音“绊”住,意在长命。届时,以娘家人为主的亲戚、本族,都要制做蒸食“括篮”(面圈),送童衣、童帽、三尺布料叠成的“壁枷”(山字形),外婆还要特殊赠一件银制手饰。待中午时,面向娘娘庙设供桌于院内,桌上以外婆的“括篮”垫底,层层叠上,供奉烧香,燃放鞭炮。之后,设席款待众位亲朋。

  “括篮”是平遥人家庭主妇都能制作的蒸食工艺,它的主料以白面为主,配以红枣,工艺别致、讲究,造型是圆形,一般直径1、5尺左右,它的每一个造型,每一朵枣花花都含有吉祥、富贵、长寿创意

“括篮”是平遥做满月过生日(1—13岁)的必备品,它的制作和花样男女有别,男的做满月过生日应制作九朵石榴花、一个福手,民间流传“九石榴一福手,守住他妈常不走”;女的做满月过生日应制作九朵莲花一个藕,民间流传“九朵莲花一个藕,能活九十九”。她们像艺术大师巧思构想,在莲花和石榴中间捏了两个一男一女面人,面人中间加了一把面锁,民间流传叫“成人人,长大大,一把锁子锁住他”,总指让孩子健康成长,一切邪气、病魔不能近身。过生日那天中午时面向娘娘庙方向供香,为孩子打枷儿(色纸条包谷草杆成三角架),把“括篮”顶在孩子头上掰开,民间流传“‘括篮‘破了孩子大了”,这种面食文化,究竟何时起源,目前尚无定论,但从内涵来看,这与明清经济繁荣是离不开的。

回送:主人家对所有亲戚、朋友送来的面圈、衣料等全部收下,表示谢意并回送。对面圈以一升高粱,其他以枕巾或背心回之。

三、贺生日(包括过三岁、完十三、祝寿)

平遥人对于生日非常重视,虽然生日年年过,但习俗上特别注重的是过三岁和完十三。

(一)过三岁

亲戚朋友届时纷纷登门道贺,贺礼多为面蒸“括篮”,上系锁,用红绳与铜钱串结而成、三尺喜幛。外婆家来戚为上宾。待午时面向娘娘庙方向设供桌于院内,摆放供品及,外婆家垫底,其他叠上。点灯烧香、燃放鞭炮、由奶奶为孙子“折枷儿”用粉红、黄、绿纸条缠绕四根谷草杆,三根扎成三角形,一只手拿着套在脖颈处,另一只手持一根谷草杆,边打三个角,边口中吉祥语言念念有词,以祈祷孩儿健康成长。打毕将枷儿与娘娘花、娘娘娃一同着燃。之后,设席款待全体亲戚朋友。对亲友所贺“括篮”,留下一节,回以馒头与枕巾。

(二)完十三

过去,一过十三岁,即意味着童年生活的结束,进入成年阶段,从各个方面都要逐渐地以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旧时有一个习俗,当头一胎生下男孩时,要在门里边的铁制门搭上锁一把锁,到这个孩子十三岁生日那一天让其亲自将锁打开。虽然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仪式,但在他的心中会产生很深的印象,从这一刻开始,不应该贪玩了,肩上有了一定的担子和责任。完十三岁与做三岁的礼仪形式基本一致,只是所送喜幛应为六尺。

(三)祝寿

  过寿老人过生日俗称呼“过寿”。有男过女不过之俗。繁简因家境、主人兴致而各异。过寿多从六十岁开始,人们以十天干、十二地支排序,认为六十岁为一辈子,活到一辈子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过寿也有一定讲究,一旦开始了祝寿礼仪、就必须岁岁举行,只不过规模大小而已,七十岁要讲究、八十岁为大寿,最为隆重热闹。寿诞之日,亲戚、本族及知己好友登门道贺,献寿礼以面制寿桃、生日蛋糕、寿幛、寿联、匾额花篮等,祝“福如东海常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午时,将寿礼摆于堂屋或大厅、燃寿灯,燃佛香。“寿星”之人正面端坐,晚辈依序行跪拜礼。礼毕设丰盛酒席款待,欢度一日。敬送寿桃,必须送一对,不能单一。宴席主食均食用面蒸寿桃,意在让众人“咬扎”,咬去灾星,留得福禄寿三星高照。

寿桃,有蒸制、烤制。蒸制时将发酵的面团做成扁形桃状,内包入红糖或红枣,蒸熟后将桃嘴处喷洒真红水。烤制如月饼一样,只是形状成寿状。

四、暖房

  平遥人入住自己修建或置灵的新房子后,要择日举行“暖房”仪式。中午时在主房设供桌,燃灯烧香,鸣放鞭炮。供品“九鱼一兔”必须要有,意在“九鱼一兔,越住越富”。用发酵好的白面团,捏成九个金鱼状和一个兔状,蒸熟后点缀真红水。暖房时有亲戚、本族、朋友携白酒、鞭炮前往庆祝。 

五、迁居

俗称搬家。平遥人对于搬迁入住新居十分重视,要先择吉日。迁往新居时,先要“填主”,杀一只“银红公鸡”,以鸡血喷淋房院内四周。搬迁时,主人要在拂晓时就携玻璃瓶子、案板、筷子、蜡烛、发面等先放在新居,意在“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家运发达”。中午要设供桌于院内,摆“五供五菜”和时令水果等,祈求天地保佑。春节

除上之外,平遥还有以下民俗:

六、丧礼

平遥县古今皆土葬。贫者薄葬,礼仪式从简;富者厚葬,礼仪繁杂。丧礼分丧服与丧祭。丧服、分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等。高祖以外不成服,谓之出五服。丧祭分小殓,大殓(入殓)、行魂、出殡,服二、尺七、百日、周年。人故后一般五、七、九天出殡、不能出殡者,则借寄它处,另择葬期。出殡之日,所有亲族、世友均参加。亲戚备有祭食、纸制冥物、礼钱、挽幛。灵前供祭品,家供在先,亲戚在后。亲戚中以“人主”家(娘舅家)在先,亲翁次之。祭奠时亦然。祭食有“八八”、“十大碗”、“白板”等,置“食盒”、“拜盒”前往,每份供品留部分而回(返回祭者)之。场面视贫富而定,富者鼓乐祭;中等家鼓乐送殡,祭礼稍简;贫寒之家则薄棺蔽衣,简单办理。出殡时,孝子“拉灵”,孝女、儿媳在后“扶灵”。有幡儿雪柳、名旌楼子、神主轿、棺罩等壮场面,纸制活侍“金祭童”、“玉女”随官而入墓。引魂“柳枝”、“哭棍”插入坟丘。其后丧祭时,要做各式“纸活”。有宅院、金山、银山、花幡、摇钱树、五七花、金银斗等。尺七只过六次,祭食为“头七馍馍,二七糕,三七肉火烧,四七塔日,五七角日(饺子),六七饼子,吃了不用等戴黑纱,但沿用旧俗语者较为普遍。

七、祭礼

平遥县祭礼可分为神祭、祖祭两大类。过去崇拜神者居多,有“无庙不成村”之说。一般家庭均设有神坛,有灶王、张弓、家神、财神、门神、天地、土地等,专业艺术人又将本业最信仰的如鲁班、吕祖、窑神、药王等供奉于突出位置。逢年过节,也有初一、十五设供烧香,以示虔诚。于迷信之中反映了人们祈祭五谷丰登、家业兴旺、平安度日的愿望。建国后,随着人们科学文化水平年高和观念的改变,对此日趋淡化,只是清明扫墓“上坟”祭祖,仍很隆重,有“千里赶上坟”之说。

八、平遥鼓书

平遥鼓书又称平遥盲书,源于平遥弦子书。流行于山西省平遥、汾阳、介休、孝义等县。明末清初时就有不少盲人以说书为业谋生,当时只限于单人坐唱,乐器也比较简单,以三弦(定弦为515)、曲笛为主,将一檀木腿板绑于左小腿前方,一面小钗绑于右膝盖上,右手在弹拨三弦的同时兼敲击小腹,左腿不停地带动腿板打着节拍。当时,只是自编一些收集的小故事、小笑话,逐步到说唱章回小说、连本古书,随后,在实践演唱中逐渐加进了四弦、月弦(定弦都为15),演唱者由单人扩大到四人以上,分一节生、旦、净、丑,说唱完全用平遥方言,通俗易懂,乐器配合得当,曲调优美动听,很受群众欢迎,常于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生日满月之时,或农闲季节为活跃民间文化生活而请盲艺人演唱,其内容如《小八义》、《大八义》、《五女兴唐传》、《刘胡兰》、《买卖婚姻气煞人》等。

此外,过年在平遥也很有特色。农历一年的第一天,也是全年的第一个重大的节日。平遥民间俗称“过年”或“过大年”。民间传统的过年,时间拉得很长,从头一年的腊八节以后就算开始了。春节前为准备阶段,春节后为庆贺阶段,要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日,甚至二月初二日。民俗有“忙腊月、闹正月,拖拖拉拉到二月”的说法。节中套节,节日不断,喜庆祥和是过年期间最大的特征。从正月初一日零点开始,正式进入春节。

民间庆贺活动的第一项为接神。原意是迎接天地诸神下界与民同乐,今天已经成为迎新辞旧的主要象征了。内容首先是点旺火、燃年草和响鞭炮等等。旺火位于当院,年草置于门外,要由家长亲自点燃。起床后不能贸然出门,须先点一个爆竹,从门缝伸出室外爆响,称为开路炮。点旺火要称发旺火,取意发财、旺盛、红火。在家长发旺火时,孩子们穿上新衣服,围着旺火燃放鞭炮。妇女们则收拾家务,整理祭祀天地方诸神、列祖列宗的供品。旧俗女孩在旺火未烧通红时,不出家门。现在男女平等,女孩子一样式和男孩子响鞭炮、放礼花。此时此刻,村村户户,鞭炮齐鸣,万里长空响成一片。硝烟中夹杂着旺火、年草燃烧松枝、柏叶的芬芳气味,天上人间全部沉浸在热烈欢乐的气氛之中。

祭祀天地诸神是旧俗接神以后的隆重活动。家长要率领全家,依次给各个神位点灯、敬香、摆拱、奠酒,三跪九叩。设在当院上方的天地神位前供品最为丰富另外,家庭主妇特别注重在灶君位前隆重供上“枣山馍”。“枣山馍”用面粉嵌红枣蒸成三角形状,取意米面如山。上面饰以面塑的龙、凤、如意、福寿、瓜果等等。大者有十几斤重,往往是女主人灵巧手艺的代表佳作,已经演化成了室内灶前陈列的面塑工艺品了。

祭祀列祖列宗,是与祭神同样隆重的大事,祭神的所有仪程都要在祭神中重演。祖与神已经成了同一概念。不少上年纪的老人,在祭祖时,要面对列祖列宗的牌位,逐项禀报家中一年来发生的喜庆事件,大到起房盖屋、娶媳、聘女、生锈增丁,小到粮收多少,生活怎样。神情庄重,态度严肃,充分反映了传统的尊祖孝先风范。

拜年是春节活动的高潮。大体上分为家拜、近拜、远拜以及团拜等形式。家拜是自家人中小辈给长辈磕头。民间有“大年下的头,马虎不得”的说法。小辈磕头时,口中要高呼被拜人的尊称,如说:“爷爷,我给你磕头了!”一人一拜,即不能一次呼两次长者的尊称,给两位长者同时磕头,也不能两人同时给一位长者磕头。对此,民间亦有“大年下的头,一个磕了一个磕”的说法。旧俗讲究三跪九叩,如今多项式数地方是恭恭敬敬地鞠躬躬行礼,也有的是只磕一个头。小辈给长辈拜年时,长辈面带笑容,欣然受礼。拜完年后,长辈给小辈压岁钱。用意在护持后代,健康多福。如果家中有新娶的媳妇,则长辈须给新媳妇很可观的压岁钱,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视自家经济情况而定。婆母还要另外赐给新媳妇一块上等的布料,希望媳妇继承针。近拜是给本村未出五服的长辈拜年。进院要先拜神祖,然后再给长辈磕头。远拜则是本村亲朋好友之间互相拜年。只拜人、不拜祖。无论近拜还是远拜,主人家都要盛情款待,招待客人到家里喝茶抽烟,品尝糖果。对于前来拜年的孩童,要赠给礼品,或糖果一类零吃,或鞭炮一类玩物,或零钱作为压岁钱。小孩子拜年,总是满载而归。拜年活动,子孙尊敬老人,长者慈爱幼小、平辈互相尊重、人与人真诚祝愿,和谐了人际关系,加深了感情联络。

春节这一天,家家习惯吃饺子。饺子谐间角子,角子是古代一种钱币。饺子的形制又好像元宝。元宝是古代一种较大金银锭。大年吃饺子,取意一年四季抬财进宝。民间煮饺子时讲究忌讳吹冷风,所以不拉风匣,全凭柴烧。民间有“人家发旺、全凭烧上”的俗语,指斥是这件事。烧柴讲究要烧芝麻秸杆。一方面芝麻杆燃烧时悦耳的响声,好像一连串发财扫、发、发声音,另一方面又取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喻义。饺子煮破了要说成是挣了,不能说破了。吃饭前要求鸣炮示知。第一碗饭要敬供祖宗神灵。全家人入席要请家长坐首位。第一盅酒要由家长至祝酒辞。盛饭时,不能让锅里空了,要留有看锅的饭菜,意喻取之不尽。有人吃着

包有莲子的饺子,表示莲年有馀;吃着包有红枣的饺子,表示早交好运;吃着包钱的饺子,表示钱财两旺,不管谁吃着,大家都要表示祝贺。如故是小孩吃着,全家人格外高兴,祖、父辈还要特殊增送礼物予以祝贺。素有“荤年素腊八”的说法,春节,家家以肉做席。多为猪、羊肉。如今生活好了,鸡、鸭、鱼已经是常见的春节食品了。

春节这一天,民间忌扫院,忌洗衣,忌使针。嫁出去的姑娘忌在娘家过年。特别忌说有碍吉利的话。除夕晚上,大人们就一再叮咛孩子,年初一要特别欢乐,不要使小性子,说话要尽说好话。春节,大人禁忌打骂孩子。家庭主妇特别小心谨慎,防止打碎盘碗,万一失手,打碎盘碗,不要说话将碎片拣起来,仍到井里或窑里。春节鸡、鸭不出窝,喂以上等饲料。

春节的下午开始,村里兴办的传统社火或秧歌,便开始正式表演。首先在本村娱乐,挨家挨户拜年贺喜。住人家要用烟糖招待。上一年曾发生死伤灾病的人家,要邀请社火对进院表演,称为冲喜。上一年曾娶媳妇、生小孩的人家,也要邀请社火队进院表演,称为贺喜。冲喜与贺喜,住人的招待费特别大方。本村拜年结束后,还要到临进的村庄活动,一直到元宵节掀起高潮。

平遥人腊八节也过得很有特色。腊月初八要泡制“腊八蒜”。做法是:把剥得干干净净的紫皮蒜放在一个大瓶子里,然后倒进满满一瓶醋,用纸糊住瓶口,密封起来,等到除夕时再把这“腊八蒜”的瓶打开、食用。“腊八蒜”,也称“腊八醋”,这中醋,酸中带辣,辣中带酸。这中蒜醋,常常用来蘸饺子,味道相当鲜美,而且蒜的色泽逞青绿色,分外好看。吃在嘴里,并不很辣,脆而且香,实际上成为蜡月初八腌制的一种食品佐料。

3、清代300年山西唯一的榜眼《王庚荣》这人人的详细资料啊!

整个清代将近300年,殿试112科,全国出了114个状元,其中江浙两省69人,山西没有,与云南、甘肃相同专。山西只有一个榜属眼,是朔州的王庚荣,还有探花3人,他们是闻喜县的乔晋芳,太谷县的温忠翰,稷山县的王文在。

可以参考一下《晋人为什么走西口?考场失意地穷不养人》http://www.cb-h.com/news/zgsr/2008/414/.html

4、平遥的习俗

平遥既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源远流长,又为世界文化遗产。千百年来,平遥人杰地灵、文风昌盛,其文化内涵之源广、涉及渗透在各个方面。民间风俗作为平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它的形成而变为约定俗成之规,到代代传承至今日,年代久远。

平遥的民间风俗很多,下面我们择其要者做一介绍:

一、婚嫁礼仪

  平遥婚礼表现的形式和手段非常隐喻,简单而深刻,鲁拙而不俗,风趣而文明,形成了一道亮丽的文化现象。

平遥婚礼,多行“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采:俗称提亲。男家请媒人向女方提亲,如女方同意议婚,男家则以礼物相赠。古代以活雁为纳采物,雄雌雁永随相伴,择一而终,故取其象征忠贞不二,白头偕老之意。后来则以鸡鹅等代替,再后来演变为钱财物品。女家如接受,则可进行第二步“问名”。

问名:男家请媒人询问女方性名及出生年、月、日、时命相八字取庚贴,再请星相士占卜双方生辰八字,如得吉兆,则可定婚。如双方生辰八字相克,则将女方庚退还。

  纳吉:俗称订婚、定聘。问名后男方托媒人到女家通知定婚并赠送定婚物品,如戒指、玉镯、衣料等,一般以四件为宜,俗称“四色礼”,取意“四喜”。男方长辈女亲还可随媒人到女家相亲。现媒人只起牵线搭桥和往来传话及协商办事作用,男女一同至政府履行法律手续,是日男方设席祝贺成婚。

  纳征:也称纳币,俗称彩礼。即根据女方家提出的条件、要求,媒人从中通说撮合,男方送女方一定数量的钱币或各种礼物。之后,双方家长就可以亲家关系往来了。

请期:俗称送日子。纳征后男方家人选吉日,由媒人携往女家征求意见,双方一致同意后即娶嫁之日确定。将择好的“完婚”日期“婚帖”送上女方。

亲迎或迎娶:俗称娶媳妇,即择良辰吉时,新郎亲往女家迎娶新娘。迎亲前日女方要派人送嫁妆,以奁具布置婚室,以示女方的排场。正日,上媒人陪新郎前往“娶亲”。过去多用花轿、马匹,现在多用汽车。旧时,亲迎的形式和程度较为繁琐。迎亲之日,新郎以羊羔美酒为礼,乘坐花轿,轿前有绫旗、红纱灯笼、吹鼓手,最前面有鸣放鞭炮等人,红旗挑大铜锣,鸣之以开通,后又加“状元及第”出巡仪伏,即华盖伞一,回避惮二,金瓜、铖斧、朝天蹬各一对,龙凤扇一双分列两旁,以示“排场”。路遇婚嫁者遮之以避。新郎穿状元及第之帽服,还有盛妆打扮的男女各二人相随“叫娶客”,气派万千。明洪武皇帝曾传谕朝野:“文武百官路遇民间还亲之伍,应避于侧”。亲迎之日,女家奉待迎娶一行,以“茶食”、“宴席”不定。女家要宴请亲友,至黄昏时,给新婚胸佩红花,肩披红绸。新娘着凤冠霞帔之诰命夫人服,同样盛妆打扮男女各二人,叫做“送客”。并带赠送婆婆的礼物,其中手绢必须有,意在堵住婆婆的嘴,少讲闲话。新娘的父亲或哥哥抱新娘上轿,有“哥哥抱妹妹好活一辈子”之说。新娘上轿后向外抛撒嵌有硬币的馒头(下轿时亦然)。轿至新郎家门时,燃鞭放炮,两女人头顶红绸迎媳妇,礼房人员一边向轿上方抛撒五谷,一边口中的吉庆语言念念有词,如“头撒天门开、二撒地门开、三撒新人下轿来,五子登科新郎官,苗条淑女是新娘……”。大门旁放置两把谷草,上面包上红绸,点燃草束以消除不祥之气。新娘背挂小镜,踏着口袋往回走,意为代代相传。新郎手执木制弓箭至院中央。新郎的父母跪拜先祖牌位,新郎新娘站定不拜。先拜天地,继入洞房。第二日认亲族,后渐改为一日完成。晚上备“合婚席”一桌,有新人、介绍人、亲族若干共食,之后“闹洞房”至深夜。洞房门槛上平放马鞍,以祈求平安。床头预先放一柳条斗,新郎新娘进洞房后,把手抓之物都放进去。新郎新娘入睡前要喝拌汤,整夜不熄灯。三日内忌打扫。次日早晨新娘要拜见全家及村堂邻居。婚后第二日新娘回娘家探望父母,婚式才算结束。

平遥婚礼规矩颇多,烦不胜烦,但总体来说都是一些吉庆良好的祝愿活动。

平遥婚礼注重婚礼食品:媒人馒头俗称媒人馍子,也称合婚馍子:迎亲前一日下午,女方送嫁妆到男方家。同时,要带上一个媒人馒头交付男方家,礼房人员将男方预先准备好的一个媒人馒头与女方带来的用红绳捆在一起,用红布包好,赠送予媒人带回家食用。意在感恩媒人撮合配对。媒人馒头个大,一般0、7公斤白面粉一个,中间放入一小块石头,即有心有意,实心实意。顶上模压一个红双喜字。

二、过满月

平遥地区居民称生男孩为大喜,生女孩为小喜。第一个孩子无论男女都要祝满月以示庆贺。满月日期,男孩为29天,女孩为30天。

当小孩生下足一个月的时候,至亲厚友都要亲往祝贺。过满月就是这种庆贺的方式。过满月,是在庆祝“家有后人”、“添丁之喜”、“足月之喜”。孩子满月之日,做姥姥的要送银首饰及衣物、被褥,其他亲戚多送布。去“做满月”,实则并不在正日,而于半月时则举办,取之偕音“伴”,意在长命。本族、亲族、亲戚一般制做蒸食“ ”(面圈,上嵌系红绳、铜币做成的面制“锁日”,中有“石榴”),迭童衣、童帽,三尺衣料叠成的“壁枷”(山字形)。外婆要特殊赠一些银制手饰。主家对赠物全留,以高梁、枕巾或背心回送。待午时,在院内面向“娘娘庙”方向供奉烧香,燃放鞭炮,之后设席款待众位亲朋。

此俗虽沿习至今,但规模从简者为多。一般情况是由亲朋好友们给孩子带上礼品,到家里作客,吃一顿“满月宴”,然后离去。给孩子所带礼品,有小儿衣物、食品、或是小银锁在过满月时,颇有讲究,要有许多家互相有亲戚关系的人联合起来,给过满月的主家买好三百尺的布料,再把各家买好的小孩衣服:上衣、裤子用别针或是用线简单地缝在上面后,客人中的妇女,往往到房中看望一下过满月的孩子及其母亲,还要把事先准备好的红线挂在孩子的脖子上,红线上拴着送送给孩子的零花钱,并问长问短,心示祝贺。

平遥人在孩子出生后,还有以下一些风俗:

送“模头馍子”:媳妇生孩子了,对于一家人来说是一件欢天喜地的大好事,把这一喜讯告知给娘家就有了一定之规,要在出生后的第三天,由父亲拿上特制的“模头馍子”送往孩子的姥姥、舅舅、姨姨家,并告知“做满月”的时间,娘家人会准时到达。“模头馍子”,较一般馒头大三倍,好似小孩子头大的馒头,顶部压有一个喜红字。

奶葫芦:孩子出生三天,在给娘舅家送“模头馍子”的同时,还要带上一对蒸食“奶葫芦”和“饼子”。设供于小孩外婆家,在水瓮上,放置一把“擦子”(做面食的专用厨具,一个长方形木头架子上嵌着椭圆孔的铁皮),上面摆上模头馍子、奶葫芦、饼子、铺灯燃香火,祈求让孩子的奶水通达、充足。奶葫芦,用发酵的白面团,捏成上小下大的葫芦状,蒸制而成满月仪式:生孩子即为一家之大喜事,旧的传统观念一般称女孩为小喜、男孩为大喜。做满月的日期,并不是下个月的今天,一般都要在半个月的时候举办,取之谐音“绊”住,意在长命。届时,以娘家人为主的亲戚、本族,都要制做蒸食“括篮”(面圈),送童衣、童帽、三尺布料叠成的“壁枷”(山字形),外婆还要特殊赠一件银制手饰。待中午时,面向娘娘庙设供桌于院内,桌上以外婆的“括篮”垫底,层层叠上,供奉烧香,燃放鞭炮。之后,设席款待众位亲朋。

  “括篮”是平遥人家庭主妇都能制作的蒸食工艺,它的主料以白面为主,配以红枣,工艺别致、讲究,造型是圆形,一般直径1、5尺左右,它的每一个造型,每一朵枣花花都含有吉祥、富贵、长寿创意

“括篮”是平遥做满月过生日(1—13岁)的必备品,它的制作和花样男女有别,男的做满月过生日应制作九朵石榴花、一个福手,民间流传“九石榴一福手,守住他妈常不走”;女的做满月过生日应制作九朵莲花一个藕,民间流传“九朵莲花一个藕,能活九十九”。她们像艺术大师巧思构想,在莲花和石榴中间捏了两个一男一女面人,面人中间加了一把面锁,民间流传叫“成人人,长大大,一把锁子锁住他”,总指让孩子健康成长,一切邪气、病魔不能近身。过生日那天中午时面向娘娘庙方向供香,为孩子打枷儿(色纸条包谷草杆成三角架),把“括篮”顶在孩子头上掰开,民间流传“‘括篮‘破了孩子大了”,这种面食文化,究竟何时起源,目前尚无定论,但从内涵来看,这与明清经济繁荣是离不开的。

回送:主人家对所有亲戚、朋友送来的面圈、衣料等全部收下,表示谢意并回送。对面圈以一升高粱,其他以枕巾或背心回之。

三、贺生日(包括过三岁、完十三、祝寿)

平遥人对于生日非常重视,虽然生日年年过,但习俗上特别注重的是过三岁和完十三。

(一)过三岁

亲戚朋友届时纷纷登门道贺,贺礼多为面蒸“括篮”,上系锁,用红绳与铜钱串结而成、三尺喜幛。外婆家来戚为上宾。待午时面向娘娘庙方向设供桌于院内,摆放供品及,外婆家垫底,其他叠上。点灯烧香、燃放鞭炮、由奶奶为孙子“折枷儿”用粉红、黄、绿纸条缠绕四根谷草杆,三根扎成三角形,一只手拿着套在脖颈处,另一只手持一根谷草杆,边打三个角,边口中吉祥语言念念有词,以祈祷孩儿健康成长。打毕将枷儿与娘娘花、娘娘娃一同着燃。之后,设席款待全体亲戚朋友。对亲友所贺“括篮”,留下一节,回以馒头与枕巾。

(二)完十三

过去,一过十三岁,即意味着童年生活的结束,进入成年阶段,从各个方面都要逐渐地以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旧时有一个习俗,当头一胎生下男孩时,要在门里边的铁制门搭上锁一把锁,到这个孩子十三岁生日那一天让其亲自将锁打开。虽然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仪式,但在他的心中会产生很深的印象,从这一刻开始,不应该贪玩了,肩上有了一定的担子和责任。完十三岁与做三岁的礼仪形式基本一致,只是所送喜幛应为六尺。

(三)祝寿

  过寿老人过生日俗称呼“过寿”。有男过女不过之俗。繁简因家境、主人兴致而各异。过寿多从六十岁开始,人们以十天干、十二地支排序,认为六十岁为一辈子,活到一辈子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过寿也有一定讲究,一旦开始了祝寿礼仪、就必须岁岁举行,只不过规模大小而已,七十岁要讲究、八十岁为大寿,最为隆重热闹。寿诞之日,亲戚、本族及知己好友登门道贺,献寿礼以面制寿桃、生日蛋糕、寿幛、寿联、匾额花篮等,祝“福如东海常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午时,将寿礼摆于堂屋或大厅、燃寿灯,燃佛香。“寿星”之人正面端坐,晚辈依序行跪拜礼。礼毕设丰盛酒席款待,欢度一日。敬送寿桃,必须送一对,不能单一。宴席主食均食用面蒸寿桃,意在让众人“咬扎”,咬去灾星,留得福禄寿三星高照。

寿桃,有蒸制、烤制。蒸制时将发酵的面团做成扁形桃状,内包入红糖或红枣,蒸熟后将桃嘴处喷洒真红水。烤制如月饼一样,只是形状成寿状。

四、暖房

  平遥人入住自己修建或置灵的新房子后,要择日举行“暖房”仪式。中午时在主房设供桌,燃灯烧香,鸣放鞭炮。供品“九鱼一兔”必须要有,意在“九鱼一兔,越住越富”。用发酵好的白面团,捏成九个金鱼状和一个兔状,蒸熟后点缀真红水。暖房时有亲戚、本族、朋友携白酒、鞭炮前往庆祝。 

五、迁居

俗称搬家。平遥人对于搬迁入住新居十分重视,要先择吉日。迁往新居时,先要“填主”,杀一只“银红公鸡”,以鸡血喷淋房院内四周。搬迁时,主人要在拂晓时就携玻璃瓶子、案板、筷子、蜡烛、发面等先放在新居,意在“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家运发达”。中午要设供桌于院内,摆“五供五菜”和时令水果等,祈求天地保佑。春节

除上之外,平遥还有以下民俗:

六、丧礼

平遥县古今皆土葬。贫者薄葬,礼仪式从简;富者厚葬,礼仪繁杂。丧礼分丧服与丧祭。丧服、分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等。高祖以外不成服,谓之出五服。丧祭分小殓,大殓(入殓)、行魂、出殡,服二、尺七、百日、周年。人故后一般五、七、九天出殡、不能出殡者,则借寄它处,另择葬期。出殡之日,所有亲族、世友均参加。亲戚备有祭食、纸制冥物、礼钱、挽幛。灵前供祭品,家供在先,亲戚在后。亲戚中以“人主”家(娘舅家)在先,亲翁次之。祭奠时亦然。祭食有“八八”、“十大碗”、“白板”等,置“食盒”、“拜盒”前往,每份供品留部分而回(返回祭者)之。场面视贫富而定,富者鼓乐祭;中等家鼓乐送殡,祭礼稍简;贫寒之家则薄棺蔽衣,简单办理。出殡时,孝子“拉灵”,孝女、儿媳在后“扶灵”。有幡儿雪柳、名旌楼子、神主轿、棺罩等壮场面,纸制活侍“金祭童”、“玉女”随官而入墓。引魂“柳枝”、“哭棍”插入坟丘。其后丧祭时,要做各式“纸活”。有宅院、金山、银山、花幡、摇钱树、五七花、金银斗等。尺七只过六次,祭食为“头七馍馍,二七糕,三七肉火烧,四七塔日,五七角日(饺子),六七饼子,吃了不用等戴黑纱,但沿用旧俗语者较为普遍。

七、祭礼

平遥县祭礼可分为神祭、祖祭两大类。过去崇拜神者居多,有“无庙不成村”之说。一般家庭均设有神坛,有灶王、张弓、家神、财神、门神、天地、土地等,专业艺术人又将本业最信仰的如鲁班、吕祖、窑神、药王等供奉于突出位置。逢年过节,也有初一、十五设供烧香,以示虔诚。于迷信之中反映了人们祈祭五谷丰登、家业兴旺、平安度日的愿望。建国后,随着人们科学文化水平年高和观念的改变,对此日趋淡化,只是清明扫墓“上坟”祭祖,仍很隆重,有“千里赶上坟”之说。

八、平遥鼓书

平遥鼓书又称平遥盲书,源于平遥弦子书。流行于山西省平遥、汾阳、介休、孝义等县。明末清初时就有不少盲人以说书为业谋生,当时只限于单人坐唱,乐器也比较简单,以三弦(定弦为515)、曲笛为主,将一檀木腿板绑于左小腿前方,一面小钗绑于右膝盖上,右手在弹拨三弦的同时兼敲击小腹,左腿不停地带动腿板打着节拍。当时,只是自编一些收集的小故事、小笑话,逐步到说唱章回小说、连本古书,随后,在实践演唱中逐渐加进了四弦、月弦(定弦都为15),演唱者由单人扩大到四人以上,分一节生、旦、净、丑,说唱完全用平遥方言,通俗易懂,乐器配合得当,曲调优美动听,很受群众欢迎,常于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生日满月之时,或农闲季节为活跃民间文化生活而请盲艺人演唱,其内容如《小八义》、《大八义》、《五女兴唐传》、《刘胡兰》、《买卖婚姻气煞人》等。

此外,过年在平遥也很有特色。农历一年的第一天,也是全年的第一个重大的节日。平遥民间俗称“过年”或“过大年”。民间传统的过年,时间拉得很长,从头一年的腊八节以后就算开始了。春节前为准备阶段,春节后为庆贺阶段,要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日,甚至二月初二日。民俗有“忙腊月、闹正月,拖拖拉拉到二月”的说法。节中套节,节日不断,喜庆祥和是过年期间最大的特征。从正月初一日零点开始,正式进入春节。

民间庆贺活动的第一项为接神。原意是迎接天地诸神下界与民同乐,今天已经成为迎新辞旧的主要象征了。内容首先是点旺火、燃年草和响鞭炮等等。旺火位于当院,年草置于门外,要由家长亲自点燃。起床后不能贸然出门,须先点一个爆竹,从门缝伸出室外爆响,称为开路炮。点旺火要称发旺火,取意发财、旺盛、红火。在家长发旺火时,孩子们穿上新衣服,围着旺火燃放鞭炮。妇女们则收拾家务,整理祭祀天地方诸神、列祖列宗的供品。旧俗女孩在旺火未烧通红时,不出家门。现在男女平等,女孩子一样式和男孩子响鞭炮、放礼花。此时此刻,村村户户,鞭炮齐鸣,万里长空响成一片。硝烟中夹杂着旺火、年草燃烧松枝、柏叶的芬芳气味,天上人间全部沉浸在热烈欢乐的气氛之中。

祭祀天地诸神是旧俗接神以后的隆重活动。家长要率领全家,依次给各个神位点灯、敬香、摆拱、奠酒,三跪九叩。设在当院上方的天地神位前供品最为丰富另外,家庭主妇特别注重在灶君位前隆重供上“枣山馍”。“枣山馍”用面粉嵌红枣蒸成三角形状,取意米面如山。上面饰以面塑的龙、凤、如意、福寿、瓜果等等。大者有十几斤重,往往是女主人灵巧手艺的代表佳作,已经演化成了室内灶前陈列的面塑工艺品了。

祭祀列祖列宗,是与祭神同样隆重的大事,祭神的所有仪程都要在祭神中重演。祖与神已经成了同一概念。不少上年纪的老人,在祭祖时,要面对列祖列宗的牌位,逐项禀报家中一年来发生的喜庆事件,大到起房盖屋、娶媳、聘女、生锈增丁,小到粮收多少,生活怎样。神情庄重,态度严肃,充分反映了传统的尊祖孝先风范。

拜年是春节活动的高潮。大体上分为家拜、近拜、远拜以及团拜等形式。家拜是自家人中小辈给长辈磕头。民间有“大年下的头,马虎不得”的说法。小辈磕头时,口中要高呼被拜人的尊称,如说:“爷爷,我给你磕头了!”一人一拜,即不能一次呼两次长者的尊称,给两位长者同时磕头,也不能两人同时给一位长者磕头。对此,民间亦有“大年下的头,一个磕了一个磕”的说法。旧俗讲究三跪九叩,如今多项式数地方是恭恭敬敬地鞠躬躬行礼,也有的是只磕一个头。小辈给长辈拜年时,长辈面带笑容,欣然受礼。拜完年后,长辈给小辈压岁钱。用意在护持后代,健康多福。如果家中有新娶的媳妇,则长辈须给新媳妇很可观的压岁钱,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视自家经济情况而定。婆母还要另外赐给新媳妇一块上等的布料,希望媳妇继承针。近拜是给本村未出五服的长辈拜年。进院要先拜神祖,然后再给长辈磕头。远拜则是本村亲朋好友之间互相拜年。只拜人、不拜祖。无论近拜还是远拜,主人家都要盛情款待,招待客人到家里喝茶抽烟,品尝糖果。对于前来拜年的孩童,要赠给礼品,或糖果一类零吃,或鞭炮一类玩物,或零钱作为压岁钱。小孩子拜年,总是满载而归。拜年活动,子孙尊敬老人,长者慈爱幼小、平辈互相尊重、人与人真诚祝愿,和谐了人际关系,加深了感情联络。

春节这一天,家家习惯吃饺子。饺子谐间角子,角子是古代一种钱币。饺子的形制又好像元宝。元宝是古代一种较大金银锭。大年吃饺子,取意一年四季抬财进宝。民间煮饺子时讲究忌讳吹冷风,所以不拉风匣,全凭柴烧。民间有“人家发旺、全凭烧上”的俗语,指斥是这件事。烧柴讲究要烧芝麻秸杆。一方面芝麻杆燃烧时悦耳的响声,好像一连串发财扫、发、发声音,另一方面又取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喻义。饺子煮破了要说成是挣了,不能说破了。吃饭前要求鸣炮示知。第一碗饭要敬供祖宗神灵。全家人入席要请家长坐首位。第一盅酒要由家长至祝酒辞。盛饭时,不能让锅里空了,要留有看锅的饭菜,意喻取之不尽。有人吃着

包有莲子的饺子,表示莲年有馀;吃着包有红枣的饺子,表示早交好运;吃着包钱的饺子,表示钱财两旺,不管谁吃着,大家都要表示祝贺。如故是小孩吃着,全家人格外高兴,祖、父辈还要特殊增送礼物予以祝贺。素有“荤年素腊八”的说法,春节,家家以肉做席。多为猪、羊肉。如今生活好了,鸡、鸭、鱼已经是常见的春节食品了。

春节这一天,民间忌扫院,忌洗衣,忌使针。嫁出去的姑娘忌在娘家过年。特别忌说有碍吉利的话。除夕晚上,大人们就一再叮咛孩子,年初一要特别欢乐,不要使小性子,说话要尽说好话。春节,大人禁忌打骂孩子。家庭主妇特别小心谨慎,防止打碎盘碗,万一失手,打碎盘碗,不要说话将碎片拣起来,仍到井里或窑里。春节鸡、鸭不出窝,喂以上等饲料。

春节的下午开始,村里兴办的传统社火或秧歌,便开始正式表演。首先在本村娱乐,挨家挨户拜年贺喜。住人家要用烟糖招待。上一年曾发生死伤灾病的人家,要邀请社火对进院表演,称为冲喜。上一年曾娶媳妇、生小孩的人家,也要邀请社火队进院表演,称为贺喜。冲喜与贺喜,住人的招待费特别大方。本村拜年结束后,还要到临进的村庄活动,一直到元宵节掀起高潮。

平遥人腊八节也过得很有特色。腊月初八要泡制“腊八蒜”。做法是:把剥得干干净净的紫皮蒜放在一个大瓶子里,然后倒进满满一瓶醋,用纸糊住瓶口,密封起来,等到除夕时再把这“腊八蒜”的瓶打开、食用。“腊八蒜”,也称“腊八醋”,这中醋,酸中带辣,辣中带酸。这中蒜醋,常常用来蘸饺子,味道相当鲜美,而且蒜的色泽逞青绿色,分外好看。吃在嘴里,并不很辣,脆而且香,实际上成为蜡月初八腌制的一种食品佐料。

5、山西省省级太原伤残定权威机构在哪家???

山西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

是根据司法部《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经山西省司法厅批准设立的首家面向社会服务的中立性司法鉴定机构。

该中心依托法医学院,技术力量雄厚,仪器设备先进,拥有遗传分析系统、气质联用仪、气相色谱仪、液质联用仪、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等大型仪器设备所有鉴定人员均持有山西省司法厅颁发的《司法鉴定人执业证》,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或博士、硕士学位。

中心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遵循科学、客观、独立、公正的原则,接受各地公、检、法、司机关、仲裁机构或当事人的委托,恪守职业道德,为社会提供科学的法医学咨询、检验、鉴定服务。

(5)山西平遥骨髓妹妹扩展资料:

关于山西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检验鉴定项目:

1、法医病理检验鉴定

主要确定死亡原因、死亡方式、推测死亡时间,判定损伤与疾病的关系,包括交通损伤、暴力性人身伤、疑为暴力性死亡的自然性猝死、涉及医疗诉讼的死亡及其它可能涉及法律问题的伤亡。

开展的项目有尸体检验、法医病理组织学检验(切片和阅片)及硅藻检验等。

2、法医物证检验鉴定

亲子鉴定、血<液>痕、精<液>斑、组织块的DNA分析(STR、SNP)和常规血型测定、骨髓移植监测等。

3、法医毒物检验鉴定

体内外常见毒(药)物的检验。包括氰化物、甲醇、乙醇、一氧化碳、亚硝酸盐、农药、杀鼠药、砷、汞、生物碱类药(毒)物、常见毒品、强酸、强碱及安定类、巴比妥类、吩噻嗪类等安眠镇静药物。

4、临床法医检验鉴定

包括各种案件的损伤程度鉴定及伤残鉴定。损伤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山西医科大学官网——司法鉴定中心简介

6、山西民歌名字大全

传统民歌:抄会哥哥、夸女婿、卖高低、开花调想情哥、有了心思慢慢来
雁北民歌:观 灯、苦相思、三十三颗莜麦
襄汾民歌:买 菜、梦 梦
河曲民歌:拜大年、挂红灯、五哥放羊、菜园小曲、三天路程两天到
晋中民歌:看秧歌、绣花灯、采棉花、送樱桃
交城民歌:交城山
忻州民歌:打酸枣
神池民歌:割莜麦
左权民歌:摘花椒
宁武民歌:东山上点灯西山上明

改编民歌:剪窗花
河曲民歌:牧 歌、走西口、想亲亲、送情郎、推船号子、黄河水长流
 听见哥哥一声唱、难活不过人想人、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
晋北民歌:绣荷包、牧羊山歌
左权民歌:杨柳青、桃花红 杏花白、亲圪蛋下河洗衣裳
晋中民歌:死活也要跟着你

新民歌:人说山西好风光、汾河流水哗啦啦、幸福不会从天降
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
新民歌:姐姐妹妹两朵花、河边修起高灌站、山西地名歌

华艺版山西民歌
山西民歌:樱桃好吃树难栽
晋南民歌:走绛州
左权民歌:一铺滩滩杨柳树(土地还家)、开花调
河曲民歌:挣不下银钱过不了年、打金钱、送情郎
太原民歌:五头赶车、姐妹俩
平遥民歌:夸土产
保德民歌:那是个谁
沁源民歌:梳妆台
定襄民歌:大红公鸡毛毛腿

7、咋平遥有啥歇后语 报上来

杂货铺卸货——没进步(布)灶门前拿竹筒——吹了灶王爷打跟头——砸锅了灶王爷上尺——神气来了灶旁的凤箱——扇风点火灶台上的抹布——沾油水灶坑插杨柳——死不死,活不活近视眼瞧卒——不象个事(士)炸油饼的卖冰棍…一冷热结合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枣核儿解板——没有几句(锯)整筐丢西瓜——大处不算小处算醉汉的嘴——没遮拦葬瓶里的骨灰——是不自由的鬼珠穆朗玛峰上听鸡叫——高调砸锅卖铁——豁出来了砧板上的鱼——任人解剖桌子板凳一样高——平起平坐钻子头上加钢针——好厉害脏拖布擦地板——不干不净脏水罐子掉到茅坑里——越闹越臭脏水倒阴沟——同流合污债主找到了负债的——清了吧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诸葛亮挥泪斩马谩——顾全大局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诸葛亮唱空城计——急办法蚱蜢碰上鸡——在劫难逃炸蠕斗公鸡——玩命啄木鸟修房子——斗嘴劲啄木鸟治树——嘴上功夫啄未鸟下油锅——嘴硬骨头酥啄木鸟找食——全凭嘴猪八戒进屠场——自己贡献自己猪八戒进了女儿国——看花了眼猪八戒的武艺——倒打一耙猪八戒不成仙——坏在嘴上猪八戒拱帘子——嘴先进猪八戒掉进万花筒——丑态百出猪八戒买猪肝——难得心肠猪八戒卖炒肝——这是哪道肺猪八戒吃人参果——苦了大嘴的猪嘴里挖泥鳅——死也挖不出来猪向前拱,鸡住后刨一——各有各的门道做梦变蝴蝶——想人非(飞)非(飞)做贼的不用化装——贼眉贼眼粥锅里煮蚯蚓——糊涂虫蜘蛛拉网——自私(积丝)藏民穿皮袄——露一手,留一手站在云头吊嗓子——唱高调站在河边撒屎——随大流(比喻跟着多数人说话或行事。)站在山上看马斗——踢不着,咬不着(比喻不参与一些事,只站在旁边观望。)战场上用兵——虚虚实实蘸了汽油的柴未——一点就着张天师被鬼迷——瞒不了人张生跳粉墙——偷花贼张生的病——吃药没用张生碰着崔鸳鸯——一见钟情张飞卖铁锤——人硬货了当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张飞绣花——粗人有股细劲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张飞卖肉——光说不割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张飞穿针——粗中有细张飞绣花——粗中有细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张飞抓耪子——大眼瞪小眼张果老骑驴——倒着走张果佬倒骑毛驴——越走越远张果佬倒骑毛驴——向后看张家的儿子李家荞——大有名堂丈二宽的长袍——大摇(腰)大摆丈夫不打妻子——好福气(夫妻)丈八房子,丈九菩萨——出了头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丈母娘遇亲家母——婆婆妈妈钟旭开饭店——鬼不上门钟旭找饱嗝——肚里有鬼钟旭受骗——被鬼迷往钟旭嫁妹——鬼混(婚)钟鼓搂上百灵鸟——惊不出来照葫芦画瓢——按老样子做(比喻单纯模仿,不加改变。)针挑手中刺一——个更比一个尖针尖对麦芒——尖对尖针尖上落芝麻——难得针尖上擦油——又尖又滑织布机上的梭子——两头窜织布不用梭子——就靠吹(比喻人既有心眼,又极油滑不老实J芝麻地里的黄豆——数它最大(比喻显示自己有能耐J芝庶地里的老鼠——吃香(比喻肥欢迎J珍珠没眼儿——瞎宝贝蜘蛛结网——独霸一方只尝不买——光占便宜纸糊的房子——不能容人纸补裤裆——越补越烂纸马店的货——等着烧纸老虎——一戳就穿纸糊的人过河——衣烂架不到纸糊的大鼓——不堪一击纸糊的墙——靠不住纸上画刀——无关痛痒纸船出海————经不起风浪直性人发言——一有啥说啥纸糊的背墙——靠不住纸糊的房子——不是安身之处纸糊的窗户———点就破(比喻一经指点就明白J纸糊的大炮——一辈子也打不晌终身当会计——一长期打算中秋的天气——不冷不热中国的功夫——名不虚传种庄稼的杀猪——靠吹大气吃饭种下碗豆收荞麦——长出棱角来了种地不出苗——坏种种黄连的和尚——苦师傅周瑜打黄盖——个愿打,一个愿挨周喻打黄盖——装样子周扒皮学鸡叫——自找挨打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诸葛亮要丑奏——为事业着想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诸葛亮草舶借箭——有把握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诸八戒的法名——··一无(、悟)能猪八戒背媳妇——·舍得花力气猪八戒肖媳妇——心甘情愿猪八戒想娶媳妇一——厢情愿猪八戒发眸气——又丑又恶猪八戒照镜子——自找难堪竹篮打水——一场空竹筒倒豆子——来个痛快珠峰上的猎户——高人珠峰上站岗——高瞻远瞩祖坟上插烟卷——缺德带冒烟祖坟上长棵酸枣树——尽出带刺子货祖传的被单——破烂不堪祖孙回家——返老还童煮过的花生——熟人(仁)煮破的饺子——·露了馅煮熟的猪头——死不开口抓住芝麻丢掉西瓜——主次不分抓住荷叶摸到藕——追根到底砖墙上钉图钉——挤不进去状元打更——屈才了状元打更——出于无亲锥子扎皮球——消消气锥子上抹油——又尖又猾啄木鸟找食——全凭嘴啄木鸟的嘴巴——又硬又尖自己说的听不见——梦话自己挖坑埋自己——找死自己讲的不知道——胡话自行车下坡——不睬(踩)自行车走田坝——得过且过自大一点——臭自由市场的买卖——讨价还价自己跟自己下棋——输也是你赢总统府的客人——有来头妹妹们出嫁——各人忙各人的(比喻自己顾自己。)走夜路吹口哨——壮自己的腥走了和尚捉道士——有辩子抓了走了和尚有庙在——尽管放心走过的路上不长草——太毒了来俊臣审酷使——请君入瓮来了花轿去了姑娘——先喜后忧帐房的算盘——个子几不差走一步思三思——考虑周到什匕喻想问题很全面J走近鬼门关——离死不运了走廊上耳铺——不留余地卒子过河——难以回头卒子过河——有进无退卒子过河——永不回头卒子过河——舅往直前嘴巴上拴油瓶——油嘴滑舌(比喻说话油滑,善于狡辩。)嘴巴上贴封条——开不了口(比喻不好意思说。)嘴边没毛——办事不牢嘴里含冰棒——尽讲风凉话坐飞机钓鱼——够(钩)不着坐轿子喊拦环——福享尽了坐在轿里翻跟头——不识拾举坐汽车拿鞭子——老赶坐在飞机上钧鱼——差得远坐飞机写文章——高论坐马打电话——奇(骑)闻坐电梯上楼——不怕(爬)坐轿闷得慌——骑马嫌摇晃——有福不会享秃子捡梳子——无用秃大姐掉了假发——没摲了秃妮子戴花——前不是后不是秀才偷笔——文明人不做文明事秀才哭哥——凶(兄)啊秀才推磨——不得已秀才遇到虎——再吟诗也跑不脱秀才看榜——又惊又喜秀才做诗——有两手(首、秀才人情——纸一张针尖上削铁——有也没多少坐飞机钓鱼——差远了坐家女裁尿布——闲时备下忙时用坐火箭上月球——远走高飞坐电梯上九宵——步登天坐轿子上山——越拾越高坐船去坐车回——不走老路坐卫星上天——远走高飞坐着吃甘蔗——节一节来坐着飞机想上月球——心比天高坐飞机旅游——日千里坐飞机抒豪情——壮志凌云

8、求又见平遥里的桃花红杏花白合唱歌词 跪求

桃花红杏花白
演唱:石copy占明
啊格呀呀呆,啊格呀呀呆…
桃花来你就红来
杏花来你就白
爬山越岭我寻你来呀
啊格呀呀呔
玻璃来你就开花
里呀吗里外明
远远就照见俺圪旦亲呀
啊格呀呀呔
锅熬你这涔涔
下不上你这米
不想旁人光想你呀
啊格呀呀呔
山丹丹你这开花
满坡坡你就红
一村里挑下你一人
啊格呀呀呔
梧桐树你这开花
招呀吗招凤凰
俺跟呀妹妹你结成了双呀
啊格呀呀呔
俺跟呀妹妹你结成了双呀
啊格呀呀呔

与山西平遥骨髓妹妹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