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了救命骨髓这篇文章有什么感想
这个故事讲的是乐山市的一个学生的故事。
这个学生很不幸,他患上了传说中的血癌——白血病。为了能保住他的生命,医生们从全国各地的骨髓库中找和他相匹配的骨髓。最终,在台湾花莲市找到了一个和他骨髓相匹配的健康的小伙子。时间就是生命。医生们抽完骨髓后立即带着那个装满了两岸同胞爱心的箱子飞回大陆,挽回了这个学生的生命。
这篇文章里的那个台湾省小伙子最令我感动。因为他们虽然隔着一片海,但他却用自己的爱架起了一座爱心桥,把自己滚烫的骨髓捐献给了那个学生。现实生活中,自己明明可以帮得上忙,他却不去做。打个比方吧。我妈妈叫我去拖地,我在那里看电视。妈妈叫了我5次,我还不去。直到妈妈打着嚷着让我去时,我才从沙发上起来,去拖地。这就说明,我没有主动帮助别人的自觉性和爱心,光顾着自己,不顾别人。而那天,我看见一辆献血车上写着“急需A型血”的字。而那时正好是献血淡季,很少有人去献血。已经快到晚上8点了。这时,有一位叔叔走进去献了血。正是这位叔叔,那个病人才得救了。我上回读过一个名叫《爱心圆》的故事。上面讲了一个名叫韦利的小男孩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他有一次清晨正在散步,忽然看见了一个喝醉酒躺在身边的路人。韦利不顾一切的扶起那个路人,把他抬到了医院。自己却由于心脏病,倒下了。当他醒来时,发现自己身边坐着一个人,他满脸歉意。当韦利看清楚时,发现那个陌生人竟然是那天喝醉酒躺在路边的人!数年过去了。终于,心脏病在一个寒冬击倒了韦利。当他再次醒来时,发现了一个小男孩。这个小男孩说;那天我要去看爷爷。我走过路边时,发现了你。然后我想起爷爷曾经被一个小男孩救过的故事,就把你抬到这里来了。爱,就是一个爱心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爱能产生一切人间的美德与奇迹。
2、谁有四年级语文22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教案
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一、教材解读
1
3、三年级下册二十课救命骨髓的观后感两百字
创造一个轻松的阅读环境便已足够、感触最深的事日记很简单,善于分辨、有意义之事,好像每天生活里处处有趣事.不要非把当天的事放到以后再去写,及时记载,既然是日记.开始先写短一些,关键是要记录重要的事件、散文,写法也不要拘于一种形式.只要连贯,有条理.当然记两三件事也可以,经过回忆思考再写下来,一篇日记最好是写一件你认为最重要,语名要写得明白,主要是写上日期,甚至一句话也不妨.不过日记比作文灵活得多. 【写法】 日记顾名思义就是一日一记?不是的、想法:一个是要勤于观察.写日记还要注意两个问题.从表面上看.写日记的形式要活泼一些,养成习惯.二是持之于恒,还是当天的事当天写好、大事,有重点,所谓日记就是每日所记,也要有中心.随心所欲--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日记一般不要太长.当然. 日记的写法跟作文差不多,不必勉强凑数,都可以在以后的时间里.可以有题目,或是以前发生的事未及时去写,或是当天无事可写,几句话可以几百字也可以,也可不写.那么日记是不是只能写当天的事呢,书写要工整.也可以是流水帐、天气情况.写的内容不需要用很好的词组来修饰、通顺,最好每天必写,以及当时的感慨,你就会觉得越写越有意思,体裁不限,记叙、诗歌都可以,如果单篇幅的日记,让人读起来有一种很舒服的感觉. 虽然日记不一定只写当天的事.应该也可以写以前的事,时间长了,这毕竟只是个人在一天内把所做的事情用文字来表达并保存下来,也可分段
4、语文 四年级上册 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后问题
1
5、读了救命骨髓一课使我感动万分病句错在哪里
精 缺主语,删去“读了”或者“使”
读了救命骨髓一课,我感动万分。锐
6、小学语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竹林的哪一本书中的内容?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二是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词句解析。
(1)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凋零”指草木凋谢零落。这句话把年轻人的生命比作含苞的花朵,不曾开放就将凋零,让我们痛心地看到,正值如花年华的年轻人,如果不进行骨髓移植,就将结束短暂的生命,这也让我们清楚地意识到骨髓移植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2)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
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同样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身患重病的小钱是因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苍白”“红润”这一组反义词足以说明这一点。而台湾青年却并非因为缺乏生气而不得已躺在病床上。他在持续不断的余震中,不顾自己的安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因为他知道大陆18岁的小钱正期待着他的骨髓。这里的“静静地”是他内心坚定沉着的反映,他为了海峡彼岸的小钱不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而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文中前后两个“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将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跃然纸上。
(3)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宝岛台湾与大陆虽然被台湾海峡所隔,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座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一定会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这种血脉亲情是生命的火种,必将愈燃愈烈,经久不熄,世代相传。
二、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师生搜集有关台湾、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为理解课文有关内容做好准备。
2?在初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然后画出使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或段落,在空白处写上感受,并与同学交流读书感受。
课文的第3至6自然段是帮助学生体会海峡两岸骨肉亲情的重点段落,应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仔细研读,认真感悟。从大地震刚过,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没有考虑家人是否平安无事,没有考虑是否延期手术,没有选择空旷安全的地方等细节,体会台湾青年一心只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从李博士抽取骨髓时的镇定沉着,运送骨髓中的刻不容缓,植入骨髓时的不分昼夜,体会其不顾个人安危、急他人之所急的高尚医德。
体会这部分内容,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展开交流,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交流的情况,引导学生由课文内容想开去,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心情。同时相机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这一部分,将地震危机仍旧存在的紧张与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从容镇定进行对比朗读,使学生在读中进一步提高认识,升华情感,引发共鸣。
3?学生读懂课文之后,可以请学生谈一谈:“生命桥”是什么意思?现在体会到的“生命桥”的含义与看到题目时的想法是否一致?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动情朗读作者直抒胸臆的最后一段,并联系全文理解这一段话的深刻含义。
学文之后,还可以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里练习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评议。
4?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致淳厚感人,应引导学生认真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可以让学生画出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反复朗读,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原因,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评价能力和表达能力。
5?本课生字较多,应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将“血、髓、暂、脉”等字的字音读准确。要求会写的12个生字,可以让学生自己练习书写,并通过写词语、写句子等形式进行巩固,教师重点指导“袭”“暂”等字的书写。
6?学习本课后,教师可以建议有兴趣的学生搜集有关骨髓捐献的资料。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彼岸、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梳理文章结构,品词析句,感悟作者的叙述特点和表达感情的方法,内化、积累课文中的经典语言和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台湾青年及李博士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生命桥”的含义。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总体设计:
教学分成四个实践板块: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交流初读感受;二、细读重点语句,提升感受,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表达感受;三、梳理文章结构,拓展口语交际,积累内化语言;四、书面表达、交流,运用语言,升华情感。第一课时基本完成前两个板块,初步完成教学目标1、2;(注:生字词语只认不写,第二课时写字。)第二课时完成第三、四个实践板块,完成全部目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质疑导入
1.揭示课题,质疑: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2.导入: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把握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屏幕出示词语。引导学生自主提示需要注意的词语。
A提示凋零、含苞、绽放,读通句子“这个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理解这三个词语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B提示辗转,都是翘舌音。训练学生用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的方法理解词语,从而读通难读的句子。
C提示暂停,训练学生读准生词,把句子读通顺:“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3.把整篇课文连起来读一遍,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训练学生抓住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关键词语概括课文内容。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指导朗读
1.过渡:课文讲的就是这样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这个故事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2.引导默读课文的第3、4、5自然段,画出台湾青年和李博士令人感动的做法,读给同桌听,抓住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感动。
3.默读画语句,同桌间交流。
4.引导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随机引导交流以下重点语句。
A 交流第四自然段表现台湾青年博大爱心的语句。“在这场灾难中……他的亲人……期待着他的骨髓。”
1)指名先朗读画出来的语句,再谈感受。
2)看录像,体会当时的台湾是一种什么情形,练读“就在昨天,一场历史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还在余震中摇晃。”
联系自己谈感受。
3)结合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感悟、想象,走进台湾青年的内心世界,深入体会台湾青年博大的爱心。策略:首先教师范读,让学生感受到小钱的不幸,激发学生的同情心;然后情感迁移,让学生运用文中词语练习说话“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小钱
。”,从而感受到台湾青年那善良的、博大的爱心。
4)带着敬佩之情朗读第4自然段的语句。
B交流表现李博士高尚品质的语句。
1)朗读描写李博士的语句,说说李博士的哪些做法让你感动?
2)抓住“沉着”“突如其来”“空旷”“一次又一次”“涓涓”等词语体会李博士博大的爱心。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
3)出示李博士送骨髓的时刻表,体会“奔波”和“连夜”等词语表达出的李博士的爱心,引读第六自然段。
5.体会生命桥的含义,版画爱心,回扣课题。
四.朗读结束,布置作业
1.课件出示第七自然段后两句话,师生配乐朗读“也许,小钱和台湾青年……传下去。”
2.结束语:同学们,如果有一天,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见面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下节课你们可以在班级里交流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