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髓 > 骨髓细胞形态特点

骨髓细胞形态特点

发布时间:2021-02-18 22:02:30

1、造血干细胞的主要特征是

b

解释:
骨髓中的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能分化为各种血细胞前体细胞,最终生成各种血细胞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造血干细胞有两个重要特征:其一,高度的自我更新或自我复制能力;其二,可分化成所有类型的血细胞。造血干细胞采用不对称的分裂方式:由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其中一个细胞仍然保持干细胞的一切生物特性,从而保持身体内干细胞数量相对稳定,这就是干细胞自我更新。而另一个则进一步增殖分化为各类血细胞、前体细胞和成熟血细胞,释放到外周血中,执行各自任务,直至衰老死亡,这一过程是不停地进行着的。

2、骨髓形态的一般演变规律?

血细胞发生过程的形态演变


未知 ? 2004/04/23


血细胞的发生是一连续发展过程,各种血细胞的发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原始阶段、幼稚阶段(又分早、中、晚三期)和成熟阶段。骨髓涂片检查,是血液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血细胞发生过程中形态变化的一般规律如下:①胞体由大变小,而巨核细胞的发生则由小变大。②胞核由大变小,红细胞的核最后消失,粒细胞的核由圆形逐渐变成杆状乃至分叶,巨核细胞的核由小变大呈分叶状;核内染色质由细疏逐渐变粗密,核仁由明显渐至消失;核的着色由浅变深。③胞质的量由少逐渐增多,胞质嗜碱性逐渐变弱,但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仍保持嗜碱性;胞质内的特殊结构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粒细胞中的特殊颗粒均由无到有,并逐渐增多。④细胞分裂能力从有到无,但淋巴细胞仍有很强的潜在分裂能力。


1.红细胞发生 红细胞发生历经原红细胞(Proerythroblast)、早幼红细胞(或称嗜碱性成红细胞,basophilic erthroblast)、中幼红细胞(或称多染性成红细胞,polychromatophilic erythroblast)、晚幼红细胞(或称正成红细胞,normoblast),后者脱去胞核成为网织红细胞,最终成为成熟红细胞。从原红细胞的发育至晚幼红细胞大约需3~4天。巨噬细胞可吞噬晚幼红细胞脱出的胞核和其他代谢产物,并为红细胞的发育提供铁质等营养物。各阶段细胞的一般形态特点见表5-1(图5-11)


表5-1 红细胞发生过程的形态演变


发育阶段和名称胞体


大小 形状


(μm)


胞核


形状 染色质 核仁 核质比


胞 质


嗜碱性 着色 血红蛋白 分裂能力


原始阶段 原红细胞


幼 早幼红细胞


稚 中幼红细胞


阶 晚幼红细胞




熟 网织红细胞


阶 红细胞



14~22 圆


11~19 圆


10~14 圆


9~12 圆


7~9 圆盘状


7 圆盘状


圆 细粒状 2~3 > 3/4


圆 粗粒状 偶见 >1/2


圆 粗块状 消失 约1/2


圆 致密块 消失 更小




强? 墨水蓝???? 无?????? 有


很强 墨水蓝 开始出现?? 有


减弱 嗜多染性 增多???? 弱

???? 红蓝间染?????


弱?? 红????? 大量???????? 无


微??? 红????? 大量?????? 无


无??? 红????? 大量?????? 无


2.粒细胞发生 粒细胞发生历经原粒细胞(myeloblast)、早幼粒细胞(又称前髓细胞,promyelocyte)、中幼粒细胞(又称髓细胞,myelocyte)、晚幼粒细胞(又称后髓细胞,metamyelocyte)进而分化为成熟的杆状核和分叶核粒细胞。从原粒细胞增殖分化为晚幼粒细胞大约需4~6天。骨髓内的杆核粒细胞和分叶核粒细胞的贮存量很大,在骨髓停留4~5天后释放入血。若骨髓加速释放,外周血中的粒细胞可骤然增多。各阶段细胞的一般形态特点见表5-2(图-11)。


3.单核细胞发生 单核细胞的发生经过原单核细胞(monoblast)和幼单核细胞(promonocyte)变为单核细胞(图5-13)。幼单核细胞增殖力很强,约38%的幼单核细胞处于增殖状态,单核细胞在骨髓中的贮存量不及粒细胞多,当机体出现炎症或免疫功能活跃时,幼单核细胞加速分裂增殖,以提供足量的单核细胞。


4.血小板发生 原巨核细胞(megakaryoblast)经幼巨核细胞(promegakaryocyte)发育为巨核细胞,巨核细胞的胞质块脱落成为血小板(图5-11)。原巨核细胞分化为幼巨核细胞,体积变大,胞核常呈肾形,胞质内出现细小颗粒。幼巨核细胞的核经数次分裂,但胞体不分裂,形成巨核细胞。巨核细胞呈不规则形,直径40~70μm,甚至更大,细胞核分叶状。胞质内有许多血小板颗粒,还有许多由滑面内质网形成的网状小管,将胞质分隔成许多小区,每个小区即是一个未来的血小板,内含颗粒。并可见到巨核细胞伸出细长的胞质突起沿着血窦壁伸入窦腔内,其胞质未端膨大脱落即成血小板(图5-12)。每个巨核细胞可生成约2000个血小板。


?


图5-12 人巨核细胞电镜像(上图) ×45000


细胞核 2.血小板颗粒 3.滑面内质网

(白求恩医科大学尹昕、失秀雄教授供图)


下图示巨噬细胞胞质小块脱落至血窦内


表5-2 粒细胞发生过程的形态演变


发 育


阶段和名称


胞体


大小 形状


(μm)


胞 核


形状 染色质 核仁 核质

??????????????? 比例


胞 质


嗜碱性 着色 嗜天青 特殊? 分裂

??????????? 颗粒?? 颗粒 能力


原始阶段 原粒细胞


幼 早幼粒细胞


稚 中幼粒细胞


阶 晚幼粒细胞




3、归纳总结正常骨髓六种原始细胞特点?

骨髓的原始细胞包括哪些细胞由于生理变异和不同的调查资料,正常骨髓象各系统各阶段细胞比值变动范围较大,所以正常骨髓象实际含义是正常范围骨髓象,下降数据可做为骨髓涂片中各种血细胞正常值的参考:粒细胞系统占比例最大,约1/2强。一般原始粒细胞<0.02,早幼粒细胞<0.05,以中性杆状核最多,其比值大于分叶核细胞,也多于晚幼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0.05,嗜碱性粒细胞<0.01。红细胞系统占骨髓第二位(有核红细胞),约占1/5左右,以晚幼红细胞居多,中幼红细胞次之,原始红细胞<0.01,早幼红细胞一般<0.05,无巨幼红细胞。淋巴细胞约占1/5左右,小儿偏高,有时可达0.4,单核细胞一般<0.04,浆细胞一般小于0.015。非造血细胞,如网状细胞、吞噬细胞、组织嗜碱性细胞等可少量存在,它们的比值虽然很低,但却骨髓有成份的标志。巨核细胞计数尚没有统一方法,一般全片巨核细胞数7-35个,其中原始巨核细胞占0~0.01,幼稚巨核细胞0~0.05,颗粒性巨核细胞0.1~0.3,产生血小板巨核细胞0.44~0.60,裸核巨核细胞0.08~0.3。由于产生血小板巨核细胞在骨髓中停留时间很短,一旦有血小板产生,立即将血小板释放出去,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正常骨髓中往往以颗粒型巨核细胞为主,裸核巨核细胞次之。附骨髓检查报告(血细胞检查报告)。

4、简述骨髓细胞细胞质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

骨髓中的造血细胞,随着细胞从原始到成熟,细胞体积越来越小,细胞质自然也就会越来越少,同时细胞质中的颗粒从没有颗粒,到出现非特异性颗粒,再接着根据分化方向的不同出现特异性颗粒,红细胞系统始终没有颗粒。通过瑞氏染色还可以发现细胞质从深染逐渐变成淡染。

5、骨髓中血细胞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血细胞发生过程的形态演变

未知   2004/04/23

血细胞的发生是一连续发展过程,各种血细胞的发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原始阶段、幼稚阶段(又分早、中、晚三期)和成熟阶段。骨髓涂片检查,是血液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血细胞发生过程中形态变化的一般规律如下:①胞体由大变小,而巨核细胞的发生则由小变大。②胞核由大变小,红细胞的核最后消失,粒细胞的核由圆形逐渐变成杆状乃至分叶,巨核细胞的核由小变大呈分叶状;核内染色质由细疏逐渐变粗密,核仁由明显渐至消失;核的着色由浅变深。③胞质的量由少逐渐增多,胞质嗜碱性逐渐变弱,但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仍保持嗜碱性;胞质内的特殊结构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粒细胞中的特殊颗粒均由无到有,并逐渐增多。④细胞分裂能力从有到无,但淋巴细胞仍有很强的潜在分裂能力。

1.红细胞发生 红细胞发生历经原红细胞(Proerythroblast)、早幼红细胞(或称嗜碱性成红细胞,basophilic erthroblast)、中幼红细胞(或称多染性成红细胞,polychromatophilic erythroblast)、晚幼红细胞(或称正成红细胞,normoblast),后者脱去胞核成为网织红细胞,最终成为成熟红细胞。从原红细胞的发育至晚幼红细胞大约需3~4天。巨噬细胞可吞噬晚幼红细胞脱出的胞核和其他代谢产物,并为红细胞的发育提供铁质等营养物。各阶段细胞的一般形态特点见表5-1(图5-11)

 表5-1 红细胞发生过程的形态演变

发育阶段和名称胞体

大小 形状

(μm)

胞核

形状 染色质 核仁 核质比

胞 质

嗜碱性 着色 血红蛋白 分裂能力

原始阶段 原红细胞

幼 早幼红细胞

稚 中幼红细胞

阶 晚幼红细胞





熟 网织红细胞

阶 红细胞



14~22 圆

11~19 圆

10~14 圆

9~12 圆

7~9 圆盘状

7 圆盘状

圆 细粒状 2~3 > 3/4

圆 粗粒状 偶见 >1/2

圆 粗块状 消失 约1/2

圆 致密块 消失 更小





强  墨水蓝     无       有

很强 墨水蓝 开始出现   有

减弱 嗜多染性 增多     弱
     红蓝间染     

弱   红      大量         无

微    红      大量       无

无    红      大量       无

2.粒细胞发生 粒细胞发生历经原粒细胞(myeloblast)、早幼粒细胞(又称前髓细胞,promyelocyte)、中幼粒细胞(又称髓细胞,myelocyte)、晚幼粒细胞(又称后髓细胞,metamyelocyte)进而分化为成熟的杆状核和分叶核粒细胞。从原粒细胞增殖分化为晚幼粒细胞大约需4~6天。骨髓内的杆核粒细胞和分叶核粒细胞的贮存量很大,在骨髓停留4~5天后释放入血。若骨髓加速释放,外周血中的粒细胞可骤然增多。各阶段细胞的一般形态特点见表5-2(图-11)。

3.单核细胞发生 单核细胞的发生经过原单核细胞(monoblast)和幼单核细胞(promonocyte)变为单核细胞(图5-13)。幼单核细胞增殖力很强,约38%的幼单核细胞处于增殖状态,单核细胞在骨髓中的贮存量不及粒细胞多,当机体出现炎症或免疫功能活跃时,幼单核细胞加速分裂增殖,以提供足量的单核细胞。

4.血小板发生 原巨核细胞(megakaryoblast)经幼巨核细胞(promegakaryocyte)发育为巨核细胞,巨核细胞的胞质块脱落成为血小板(图5-11)。原巨核细胞分化为幼巨核细胞,体积变大,胞核常呈肾形,胞质内出现细小颗粒。幼巨核细胞的核经数次分裂,但胞体不分裂,形成巨核细胞。巨核细胞呈不规则形,直径40~70μm,甚至更大,细胞核分叶状。胞质内有许多血小板颗粒,还有许多由滑面内质网形成的网状小管,将胞质分隔成许多小区,每个小区即是一个未来的血小板,内含颗粒。并可见到巨核细胞伸出细长的胞质突起沿着血窦壁伸入窦腔内,其胞质未端膨大脱落即成血小板(图5-12)。每个巨核细胞可生成约2000个血小板。



 图5-12 人巨核细胞电镜像(上图) ×45000

1.细胞核 2.血小板颗粒 3.滑面内质网

(白求恩医科大学尹昕、失秀雄教授供图)

下图示巨噬细胞胞质小块脱落至血窦内

表5-2 粒细胞发生过程的形态演变

发 育

阶段和名称

胞体

大小 形状

(μm)

胞 核

形状 染色质 核仁 核质
                比例

胞 质

嗜碱性 着色 嗜天青 特殊  分裂
            颗粒   颗粒 能力

原始阶段 原粒细胞

幼 早幼粒细胞

稚 中幼粒细胞

阶 晚幼粒细胞





6、怎样看懂化验单--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血型检验

上期本刊介绍了出凝血的检验,本期接着介绍骨髓细胞形态学及血型的检验。骨髓检验对白血病、贫血和出血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是一种最基本的骨髓检验方法,因此,其检验质量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血型检验则在急救输血中有重要意义。一、参考值 骨髓中各系列细胞及其各发育阶段细胞的比值一般符合下列参考值的大致认为正常骨髓像。 1、粒细胞系占有核细胞的30%~50%,其中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及中幼粒细胞之和占粒细胞总数的1/5;晚幼粒细胞、杆状核细胞及分叶核细胞占4/5。 2、红细胞系约占有核细胞的20%。 3、淋巴细胞约占有核细胞的20%,幼儿可达40%。 4、单核细胞系<4%,为成熟单核细胞 5、浆细胞系<2%,以成熟浆细胞为主。 6、巨核细胞系。全片巨核细胞数多在7~35个之间。血型检验 结果判定: A型:红细胞上具有A抗原,与标准抗A(B型)血清凝集。 B型:红细胞上具有B抗原,与标准抗B(A型)血清凝集。 O型:红细胞上不具有A、B两种抗原,与标准抗A、抗B(B型、A型)血清都不凝集。 AB型:红细胞上具有A、B两种抗原,与标准抗A、抗B(B型、A型)血清都凝集。 二、Rh血型检查 参考值:中国人Rh阳性>99%,阴性<1%。 结果判定: 1、溶血性输血反应。Rh阴性者接受Rh阳性者血液,因Rh阳性血液中的抗原刺激Rh阴性,人体内产生抗Rh抗体,如果再次输入Rh阳性血液,即可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 2、新生儿溶血症。Rh阴性孕妇的胎儿为Rh阳性,母体受胎儿抗原刺激产生抗体,第一胎时抗体效价较低,一般可安全分娩。但若第二胎仍为Rh阳性,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会引起新生儿溶血症。Rh阴性母亲在孕前如曾接受Rh阳性者血液输入,则第一胎就可引起Rh阳性的新生儿溶血症。 3、Rh血型系统是红细胞血型中最复杂的一个系统,其重要性仅次于ABO血型系统。人类红细胞表面的Rh抗原主要有D、C、E、c、e等,其中D抗原抗原性最强。一般医院只能做D抗原的鉴定,受检者与抗D血清发生凝集为阳性,反之为阴性。

与骨髓细胞形态特点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