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培养能查出血癌
你好,血培养查的是细菌感染,不能检查白血病;
白血病需要做骨髓穿刺查骨髓象。
2、痰培养和血培养区别
呼吸道感染做痰培养,有细菌入血做血培养
3、血培养细菌!怎么培养!有几种培养发???
培养细菌最好是用培养基,而不是血。培养基是肉类蛋白冻,放在一个圆形的培养皿里。蛋白冻是透明的,这样可以方便在显微镜下观察。随着培养基里的细菌增加和环境的改变,最后细菌都是要死完的。
4、如果血培养结果没有细菌生成,是不是就不存在败血症?
那也不一定,一个要排外实验室误差,另外还是要看临床表现,有没有败血症的症状。
5、血液标本细菌加真菌培养及坚定是查什么
1 标本采集
1.1 采血部位与方法:实验室应按照CLSI的有关文件制定用不同采血管采集血液标本的规范(如:H3-静脉穿刺血液标本采集程序,H4-外周血液标本采集装置和程序,H11-动脉血液标本采集程序,H21-凝血检验血液标本的采集、运输和处理及各种抗凝方法的性能特点)。采血部位通常为肘静脉,以无菌操作方法抽取血液后,直接注入血培养瓶中,轻轻颠倒混匀,以防血液凝固。疑为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以在肘动脉或股动脉处采血为宜。疑为细菌性骨髓炎或伤寒时,在病灶或髂前(后)上棘处严格消毒后抽取骨髓1~2 mL注入培养瓶内。要事先规定好是何种血液标本,是动脉血、静脉血还是毛细血管血;如果需要抗凝血,应选择何种抗凝剂。还应考虑到样品是否应该维持在真空状态(例如钙离子的检测)。分离血清或血浆的真空采血管和硅化注射器能干扰某些测试,甚至可能导致错误的结果[1]。血液采集后应尽快分离红细胞和其他细胞碎片。当采样条件偏离标准状态时,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考虑其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并从已报道的文献中寻找解决方法。
1.2 采血量:一般要求血液量与培养基量之比应为1:5~1:10。采血量每人每份1瓶,成人每瓶8~10mL,儿童每瓶l~5 mL。骨髓采血量每瓶1~2mL。
1.3 采血时间及采集份数:采集血液标本应尽量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进行,于24h内采集2~3份血液标本(抽取1次血做多个培养应视为1份),最好分别于不同部位采集(如左、右肘静脉,颈静脉)。对间歇性寒战或发热的患者,应在寒战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0.5~1h采集血液,或于寒战、发热后1h进行。不宜在发热高峰时采血,因为在高热时血液中可能已没有细菌[2]。特殊感染患者采血培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可疑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在1~2 h内采集3份血液标本,如果24h后阴性,再采集2份。②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先采集2~3份血液标本,24~36h后在体温升高之前再采血2份或以上。③可疑菌血症但血培养持续阴性时,应改变血培养方法,以获得罕见或苛养的微生物。
1.4 标本运送与保存:含血样的培养瓶应立即送往实验室;不能及时送检的标本,应将其放在室温,切忌冰箱存放。
6、双相血培养瓶做细菌培养需要两个胳膊抽血吗
你好!
固体上可抄见袭菌落生长。
即使需要双份血不需要,在手臂同侧抽两瓶就是了,液体中加入批示剂可看颜色变化。有些菌在固体上比液体中生长好。因此达到快速检出细菌的目的,有些菌在液体中比固体上生长好。
双相培养法是根据细菌生长定制的
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7、血液细菌培养几天可出检验报告?
主要要看血液中的细菌数和仪器设备的情况。
如果细菌数多,采用全自动血培养系统24h即可报道有菌生长,加上细菌鉴定、药敏最快需要3天。
如果增菌未发现细菌生长,则继续培养至7天,再盲传后报告无菌生长。
8、血培养是选抽需氧还是厌氧?
血培养除需氧菌外也必做厌氧菌培养。
血培养是将新鲜离体的血液标本接回种于营养培养基上,答在一定温度、湿度等条件下,使对营养要求较高的细菌生长繁殖并对其进行鉴别,从而确定病原菌的一种人工培养法。用于菌血症、败血症及脓毒败血症的病因学诊断。一般需要5-7天,才能出报告。
厌氧菌是人体内主要的正常菌群,类杆菌属在口腔、肠道、泌尿道、女性生殖道最多;梭形杆菌主要存在于上呼吸道和口腔;消化球菌和消化链球菌存在于肠道、口腔、阴道和皮肤;丙酸杆菌常存在于皮肤、上呼吸道和阴道;韦永氏球菌则存在于口腔、上呼吸道、阴道和肠道。
(8)骨髓细菌培养和血培养扩展资料厌氧菌是一类在无氧条件下比在有氧环境中生长好的细菌,而不能在空气(18%氧气)和(或)10%二氧化碳浓度下的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的细菌。
这类细菌缺乏完整的代谢酶体系,其能量代谢以无氧发酵的方式进行。
它能引起人体不同部位的感染,包括阑尾炎、胆囊炎、中耳炎、口腔感染、心内膜炎、子宫内膜炎、脑脓肿、心肌坏死、骨髓炎、腹膜炎、脓毒性关节炎、肝脓肿、鼻窦炎、肠道手术或创伤后伤口感染、盆腔炎以及菌血症等。
9、血培养出现细菌,是不是很严重
血里边培来养出细菌的话说明是败血自症,说明感染很严重,但你都持续低烧4个多月了,不像,估计细菌培养出来的可能性很小。
2楼说的没错,排除免疫系统疾病后,还应该注意肿瘤的可能,建议做骨髓穿刺,另外也需要注意感染性疾病,尤其慢性感染,比如结核感染等,结缔组织疾病还是要注意。
希望能提供更详细的病史和相关的查体和检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