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髓 > 骨髓气功

骨髓气功

发布时间:2020-04-08 23:04:28

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可以练习八段锦气功吗

这种疾患的病人是可以练习八段锦气功的

2、道教气功,法术?

我大道崇尚道经师三宝,没有师父,自己根本不会有多大的进展。但是,师父的遇见有时要一定机缘的,我们道家不是说你想学就学的,也不是说你学就能成的。如果你有那个使命,你就会有机缘。
你现在,只是感兴趣,而不是把道家思想深入到骨髓。你现在可以看看道家经典,老子庄子之类,然后自己学习了解一下道家道教的基本常识。日后机缘到了,自然有所分晓。

3、内功、气功、是如何去修炼的…

外练筋皮骨,内练精气神。内功,气功练得就是精气神,如内家拳:太极,八卦掌,形意拳。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版性的练习,最好有个好老师指导下。无条件可以站桩,也是种气功修炼方式,在家就可以,权不过要注意方式得当!习武贵在坚持!

4、怎样运行真气,气通骨髓?

什么是气通骨髓?简单的说就是真气在骨骼里面运行。要达到气通骨髓的境界,必须建立在自身穴位、经络、皮肤、肌肉等相继被疏通基础上,当这些组织器官真气相继饱和之后,真气才能走骨髓,是有次序的,练功最好不要违反这种自然规律,这是练气功 的一条重要原则——道法自然。 那么,气通骨髓真气是怎样走的呢?真气首先从关节开始进入,其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关节咯咯作响,记得是在6年以前,当练完功后,突然感到四肢的各个关节咯咯的响,当身体轻微的运动时关节也响声不断,现在想起来,这种现象是真气在关节部位聚集,当能量大到一定程度后,所引起的一种自然反应,这种现象持续了大概一星期后,气通关节即告结束,再用力活动关节时也不响了。现在看来,关节响动是气通骨髓的一个重要标志。(我想气功达到每一个层次,都有一定的标志,这是很自然的。) 当气通关节过后,真气的进一步畅通就很快了,几乎遇不到太大的阻力,通过一段时间的加紧练功,气通骨髓依次完成。之后,真气在骨骼内运行无阻,渐渐积聚,并逐步达到饱和状态,最后整个骨骼充满能量。 气通骨髓的整个过程如下: 真气先走关节,然后直接进入骨骼中心部位,再由中心向周围扩散,最后充满整个骨骼。这种运行过程和气走皮肤肌肉是完全不同的,气走皮肤肌肉是由外向内运行,而气走骨骼是由内向外运行,过程正好相反。 气通骨髓之后,对于气功 治疗疾病,有了一个深切地感受,就是自己达到什么层次,能治疗什么层次的疾病,你达不到这个层次,是绝对治不好这个层次的疾病的,这是气功治病的基础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基础,当然气功治病还要求有其它方面的能力,就是说这不是唯一基础,不是达到这个层次后就一定能够治好这个层次的疾病,不能迷信。气功能治疗疾病,但决不包治百病,更不包治百人,因人而异。 “透体金光骨髓香,金筋玉骨尽纯阳。”我要朝这个境界进发。

5、(武术)有没有不怕冷的气功(内功)功法?

这个是比较不现实的,但也可以说是存在的。这要看个人对这个的看法。因为每一个会内功的高手身体素质由于长年的习武已经锻炼得很强健了,本身就有很强的抗寒能力,加上内功的辅助就更强了。而单练一种内功是不可能成功的,现实不是电视,不存在光内功,真正的内功都是内外同修的,都能拥有强健的体魄,不存在弱不禁风而怀有强大内功的。易筋经是很强悍,但那是佛宗一脉的高深功法,佛法不到一定程度是很难有什么造诣的,而且要同时练习基本的外门功法,任何人都不可能只练习易筋经就能成功的,都有极强的武学造诣。你要想不怕冷,就先习练出过的去的外功,这时你就有比较可以的抗寒能力了,如此继续,拥有一定的武学造诣后,你就可以习练易筋经了,算是能入门了,但要达到极高的程度那就要有时间及经验来成就了。

6、练气功或内功的高手,有谁打通过中脉。

我学习通中脉一年多了,中脉打通了。这个功法顺序是先通中脉,然后大小周天,七轮。我练的功法是内力打通中脉,关键用内力。
下面我简单介绍下这个功法的其中一个方法:
1)
练功前要全身放松,由上至下、由内至外全部放松。站、坐、盘皆可。2)
使劲踩地,找到向上的顶力。把所有的意念和力都用到百会上。3) 从下向上有一股展劲,这个劲展开了上去就不能泄掉,这个劲始终向上顶着。4)

只要用上内力向上拔着你身体,真气自然就会上来了,真气一上来会逼着浊气往上走,你就可以用嘴把浊气呼出去,只要是内力源源不断的给上劲,精就会通过下丹田(气海)化成气,真气会像泵一样源源不断的往上走(启动胎息),所以你是不缺气的。5)

接着再往上给力,向上挺胸,胸要给上向上的力。通过中丹田(膻中穴)把气往上送,到了泥丸宫就完成气化成神了,从泥丸宫再往上给力,在空中也能给上向上的力,这就是神化光的过程,这时你已经破了小我这个壳了。6)

此时你不需要再吸外面的空气了,只要你不吸外面的空气,呼气时小腹会自然往里收的,收着收着这个内力就往上走了。这个内力源源不断往上走,海底轮就有感觉了,这时你的中脉就通了!
!!注意:内力上来后,要先吹出一口气。在吹气时,要像吹很多生日蜡烛一样,这样腰才能给上劲,不会因为吹气而泄“力”。每次吹气时舌头自然放下,吹完气就合上嘴同时舌顶上颚,下一次再张嘴吹气时,舌头还是自然放下,以此类推,期间内力要一直给上劲不能松懈掉。
这个内力要始终向上顶,可以顶出身体外,顶到宇宙中,越高越好。
越到上面越可以用上内力 ,相由心生。你心生什么你就是什么,就能用上什么的力。
你顶到这层天,这层天整个就可以用上内力了,只要你认为这层天是你就行,相由心生。

7、多发性骨髓瘤能做郭林气功吗

气功又保健养生的作用,但那是对正常人,得了骨髓瘤因尽早选择正规的治疗手段,而不是听信这些不靠谱的东西。

8、突然出现强力丹田呼吸 气功

中医所说的血虚指血量不足或血质失常或血液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一般认为,引起血虚的病因有脾胃虚弱、饮食不足、失血过多、肾气亏虚、劳作过度等。这些病因引起血虚的机理,分述如下:
(1)脾胃虚弱
生成血液的基本物质主要来源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内经》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证治准绳》说:“脾胃者,气血之父也”。脾胃功能强健,可将摄入的水谷精微转化为气血。如饮食不节或肝胆之病横犯脾胃,致脾胃功能减弱,精微不足,生化无源,久则出现血虚。血虚则可进一步引起其他脏腑功能失常。
(2)饮食不足
人体脏腑靠气血津液滋养,气血津液靠水谷精微来化生。清代喻昌《医门法律》说:“饮食多自能生血,饮食少则血不生”。如饮食数量不足,长期饥饿,气血生化无源,势必导致血虚。另外,饮食量虽然充足,但嗜欲偏食,亦同样出现造血原料的缺乏,使生化之源不足,而出现血虚,并导致其他病证。
(3)失血过多
外伤失血过多,月经过多,或其他慢性失血证皆可造成血虚证。另外,由于出血,日久则导致瘀血内阻,脉络不通,一方面造成再出血,另一方面也影响新血的生成,继而加重血虚。
(4)肾气亏虚
肾藏精,精生髓,精髓可以化血。若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及房劳过度等均可引起肾虚,而肾虚则精少,精亏则血虚。
(5)劳作过度
大病、久病消耗精气,或大汗、吐利、出血损伤阳气阴液;强力劳作能耗伤气血,久之则气虚血亏;劳心太过,易使阴血暗耗,心血亏虚等,均可导致血虚。
中医的血虚证有哪些临床表现?
血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它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在心肺之气共同作用之下,内至脏腑,外达筋骨,对全身各脏腑组织起着营养作用。但如果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气血亏虚则可出现一系列的病证。主要可归纳为脏腑失于濡养、血不载气两方面引起的病证。
(1)脏腑失于濡养
脏腑失于濡养一般表现为面色苍白,唇色爪甲淡白无华,头晕目眩,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皮肤干燥,头发枯焦,以及大便燥结,小便不利等。
由于心主血,肝藏血,所以临床上血虚主要表现在心肝二脏。心血不足表现为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神志不安等。肝血不足,不能上荣则面色无华,眩晕耳鸣,两目干涩,视物不清或雀目;不能濡养筋脉,则肢体麻木,筋脉拘急,肌肉

9、气功的气功的分类

古称气功为“性命”之学,内容可分为:
性功
性指心性、神意活动,《坛经》曰:“心为地,性为王,王居心地上。”性功主要从炼神入手,完全集中于意识活动的锻炼。开始多从上丹田练起(但守上丹田者并非都属于性功),或不搞意守,任其自然。佛家的参禅,意念意守法的“以一念代万念”等法属此。涵养道德、陶冶性情也属性功范畴。脑力劳动者宜练此功。
命功
命指肾精以及身躯有形之物与气。命功从炼精入手,有聚津生精、炼精化气、炼气化神阶段。开始多守下丹田。周天功、强壮功多属此。欲健壮体格者宜练此功。
性命双修功
性命双修功(任何一种功法之高级阶段都双修):有先修性功、而后修命功以完性命双修者;有先修命功、后修性功以完性命双修者;有开始就上炼神慧以修性、下炼元精以修命而行双修者(性命双修之方法随门派而异)。现在很少真双修者(这是因为性与命是人体生命的两个互相联系、相互依存的侧面,两者不可能截然分开,只是每一种功法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罢了)。 站功
以站式练功,又称站庄。站功对增力、壮体、发动真气、提高身体健康素质效果明显。近人王芗斋、秦重三所传是也。站庄不仅是一种气功锻炼方法,而且是武术的基本功,是达到武术上乘功夫的重要途径。古语云:“要把骨髓洗,先从站庄起”。练武术,尤其练内家拳的都注重站庄,如太极拳的小马步庄、川水庄、形意拳的三才式、通臂拳的罗汉庄,长拳的童子拜佛庄……故站庄不仅适于体质较弱的病人,而且适于健康人以及体育爱好者。
坐功
以坐式练功,是练清静法门、周天搬运法门的重要方法。此法易启动真气而不外散。坐功的姿势,一般分为座具坐(坐在椅、凳上)、盘膝坐和跪坐三种。盘膝坐又分三种,即散盘——自然盘膝;单盘——一足抵于会阴部,一足置于另一大腿根部;双盘——两足分别压于两腿上,俗称“五心朝天坐”。
卧功
以卧式练功,有仰卧与侧卧之分。作用与坐功相似,启动真气稍慢。但身体极度衰弱和不能坐者或高度倦劳时,以卧姿练功,气机发动却较其他方式明显。对行动不便的患者,卧功是唯一可行的好方法。对一般练功者来说,卧功只作为睡前、醒后辅助的练功方法。
行功
古人未设行功,只是练功到一定程度后,要求走路也保持练功状态。所谓“行、站、坐、卧,不离这个”,“这个”就是内在的练功状态。武术很注重步法的锻炼。现在所传的行功就是从武术中某些基本步法脱胎演绎而来,它与太极拳的狮子滚球丹法、少林拳的逍遥步、五禽戏的熊形步……很相似。此法易学、易练,有和畅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宜于慢性病人的锻炼。 静功
练功时形体不动。上述的坐、站、卧功即是。
动功
通过各种动作,内练气,外练筋骨,达到壮骨强筋、神气合一的目的。可以用之强身,可以用之制敌……内家拳均属动功范畴,如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
动静相兼
一指既练动功又练静功而言,一指某些功法具有动静两重特点,要求外动内静、由动归静。如达摩易筋经、峨嵋十二庄、蛤蟆气,以及智能动功各功法。 硬气功
此功多系武术、杂技中的功夫,如“裂金碎石”、“刀枪不入”、“寒暑不侵”、“力托千斤”……等各种特殊功能。
软气功(顺气)
软气功(又称顺气)用于养生、防治疾病的各种功法。
“硬气功”、“软气功是人们习惯的但非科学的称呼。所谓硬气功者,是气功师把真气运到身体某一部分,使局部组织发生暂时性的变化,从而呈现出超人的机能。实际上也是真气功能的表现。 医家功
与中医理论紧密相连,对人体内之经络、脏腑气化反应观察较为细腻。目的在于延年祛病,探索人体生命奥秘,是中医学的基础与精华。如周天功中的经脉周天即是。
道家功
其理论较中医理论更博大渊深,以“修心炼性”为主,目的在于“葆性全真”、“长生久视”,是我国传统功法中最丰富多彩的部分,分内丹功、清静功、存思功(又叫存想功)、导引功、吐纳服气功等。
儒家功
着重于心性的陶冶、锻炼,以“存心养性”为主,主张在日常生活中砥砺意志、正心诚意,养浩然之气,以求“豁然贯通”。
佛家功
以虚无为宗旨,“明心见性”为主。目的在于“断惑证真”、“妙契佛性”。在探讨生命奥秘方面不如医、道两家深刻。如“参禅”、“六妙法门”、“止观”等均是。
武术气功
自明清以来,武术和气功结合,形成了技击与养生兼而有之的武术气功。有武当派、少林派、峨嵋派、昆仑派、南宫派等,主张动静双修,内外兼顾。现在流行的硬气功多是武术气功的一种功用,轻功也是由此而生,尚可练出隔空点穴的绝技。 防治疾病功
中医认为,人体患病无非是气血乖乱,阴阳失衡,五脏失调所致,因而疾病的治疗则以和畅气血、疏通经脉、平秘阴阳为要,而这正是气功最基本的功能,即练每一种气功都有防病治病的作用。如果某一功法防病治病效果明显,其他功能较差,则称为防病治病功。如松静功、行功……
强壮功
如果说治病保健是气功的初级效果,那么练气功的第二阶段就是富力强身。通过练功,培益真气,使脏腑、经络、皮、肉、筋、骨的真气充沛,宣畅通达,从而强化人体各部分的功能。这种以壮体为主要功效的功法,可称为强壮功。如站庄功、蛤蟆气、动功、硬气功等。
周天功
练功后产生周天(沿身体一定的路线)气脉运行的功法。可分为卦爻周天(内丹功)、经脉周天、意念导引周天等等。此类功法是道家传统功法的核心,也是医家气功的重要内容。
智能功
指擅长于开发常态智能与超常智能的功法。我国很多传统功法都有这方面的作用,但囿于传统功法名称,未被称作智能功。现在这一名称已成智能气功科学的专用名词。

与骨髓气功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