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么区分嗜多染红细胞和正染红细胞
?
2、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 翻译
Micronucleus Test of Mice Bone Marrow Polychromatic Erythrocytes
3、网织红细胞、点彩红细胞、嗜多色性红细胞三者有无关系,其表现形态有何差异?
网织红细胞、点彩红细胞、嗜多色性红细胞的关系
相同:
网织红细胞、点彩红细胞、嗜多色性红细胞都是未发育成熟的红细胞。
不同:
1、三者代表的临床意义不同:
网织红细胞是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存在于正常外周血中,占比约为0.5-1.5%;点彩红细胞、嗜多色性红细胞本身极少见,常表示骨髓造血活跃,或者病态造血。
2、三者形态不同:
网织红细胞经煌焦油蓝染色后,在红细胞内呈现蓝色的点粒状、网状、丝球状等五种形态。嗜多色性红细胞,能被多种染色剂染色;点彩红细胞是指红细胞内出现大小不等、多少不一的深兰色颗粒者。
3、三者的范围互相有交叉。如嗜多色性红细胞是网织红细胞经瑞氏染色的结果。
(3)骨髓嗜多染红细胞特点扩展资料:
网织红细胞是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是晚幼红脱核后残留的RNA,经煌焦油蓝染色后,在红细胞内呈现蓝色的点粒状、网状、丝球状等五种形态的一种细胞。是反映骨髓红系造血功能以及判断贫血和相关疾病疗效的重要指标。
点彩红细胞是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浆内残留的核酸变性后经瑞氏染色出现蓝色或红色颗粒的一种细胞。铅中毒病人此种细胞明显增多,为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嗜多色性红细胞,又叫多色红细胞,是网织红细胞经瑞氏染色的结果。当出现增多时,多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增生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4、归纳总结正常骨髓六种原始细胞特点?
骨髓的原始细胞包括哪些细胞由于生理变异和不同的调查资料,正常骨髓象各系统各阶段细胞比值变动范围较大,所以正常骨髓象实际含义是正常范围骨髓象,下降数据可做为骨髓涂片中各种血细胞正常值的参考:粒细胞系统占比例最大,约1/2强。一般原始粒细胞<0.02,早幼粒细胞<0.05,以中性杆状核最多,其比值大于分叶核细胞,也多于晚幼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0.05,嗜碱性粒细胞<0.01。红细胞系统占骨髓第二位(有核红细胞),约占1/5左右,以晚幼红细胞居多,中幼红细胞次之,原始红细胞<0.01,早幼红细胞一般<0.05,无巨幼红细胞。淋巴细胞约占1/5左右,小儿偏高,有时可达0.4,单核细胞一般<0.04,浆细胞一般小于0.015。非造血细胞,如网状细胞、吞噬细胞、组织嗜碱性细胞等可少量存在,它们的比值虽然很低,但却骨髓有成份的标志。巨核细胞计数尚没有统一方法,一般全片巨核细胞数7-35个,其中原始巨核细胞占0~0.01,幼稚巨核细胞0~0.05,颗粒性巨核细胞0.1~0.3,产生血小板巨核细胞0.44~0.60,裸核巨核细胞0.08~0.3。由于产生血小板巨核细胞在骨髓中停留时间很短,一旦有血小板产生,立即将血小板释放出去,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正常骨髓中往往以颗粒型巨核细胞为主,裸核巨核细胞次之。
5、有核红细胞是多染性红细胞吗?
实验室检查1.重型外周血象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央浅染区扩大,出现异形、靶形、碎片红细胞和有核红细胞、点彩红细胞、嗜多染性红细胞、豪-周氏小体等;网织红细胞正常或增高。骨髓象呈红细胞系统增生明显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占多数,成熟红细胞改变与外周血相同。红细胞渗透脆性明显减低。HbF含量明显增高,大多>0.40,这是诊断重型β地贫的重要依据。颅骨X线片可见颅骨内外板变薄,板障增宽,在骨皮质间出现垂直短发样骨刺。2.轻型实验室检查:成熟红细胞有轻度形态改变,红细胞渗透脆胜正常或减低,血红蛋白电泳显示HbA2含量增高(0.035~0.060),这是本型的特点。HbF含量正常。3.中间型实验室检查:外周血象和骨髓象的改变如重型,红细胞渗透脆性减低,HbF含量约为0.40~0.80,HbA2含量正常或增高。(二)a地中海贫血1.静止型红细胞形态正常,出生时脐带血中HbBart's含量为0.01~0.02,但3个月后即消失。2.轻型红细胞形态有轻度改变,如大小不等、中央浅染、异形等;红纽胞渗透脆性降低;变性珠蛋白小体阳性;HbA2和HbF含量正常或稍低。患儿脐血HbBart's含量为0.034~0.140,于生后6个月时完全消失。3.中间型外周血象和骨髓象的改变类似重型β地贫;红细胞渗透脆性减低;变性珠蛋白小体阳性;HbA2及HbF含量正常。出生时血液中含有约0.25HbBart's及少量HbH;随年龄增长,HbH逐渐取代HbBart's,其含量约为0.024~0.44。包涵体生成试验阳性。4.重型外周血成熟红细胞形态改变如重型β地贫,有核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明显增高。血红蛋白中几乎全是HbBart's或同时有少量HbH,无HbA、HbA2和HbF。
6、红细胞有哪些特征,特点
(1)渗透脆性:
正常状态下红细胞内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大致相等,这对保持红细胞的形态甚为重要。将机体红细胞置于等渗溶液(哺乳动物:0.9%NaCl或5%葡萄糖溶液)中,它能保持正常的大小和形态。但如把红细胞置于高渗NaCl溶液中,水分将逸出胞外,红细胞将因失水而皱缩。相反,若将红细胞置于低渗NaCl溶液中,水分进入细胞,红细胞膨胀变成球形,可因膨胀而破裂,血红蛋白释放入溶液中,这种现象称为溶血。
临床以0.45%nacl到0.3%NaCl溶液为正常人体红细胞的脆性(也称抵抗力)范围。如果红细胞放在高于0.45%NaCl溶液中时即出现破裂,表明红细胞的脆性大,抵抗力小;相反,放在低于0.45%NaCl溶液中时才出现破裂,表明脆性小,抵抗力大。
(2)悬浮稳定性:
悬浮稳定性是指红细胞在血浆中保持悬浮状态而不易下沉的特性。以血沉的快慢作为判断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大小的标准。正常男子第1小时末,血沉不超过3mm,女子不超过10mm。在妊娠期或患有活动性结核病、风湿热及患恶性肿瘤时,血沉加快临床上检查血沉,对疾病的诊断及预后有一定的帮助。
关于维持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的原因,有人认为是由于红细胞表面带有负电荷之故,因为同性电荷相斥,红细胞不易聚集,从而呈现出较好的悬浮稳定性。如果血浆中带正电荷的蛋白质增加,其被红细胞吸附后,使之表面电荷量减少,这样就会促进红细胞的聚集和叠连,使总的外表面积与容积之比减少,摩擦力减小,血沉加快。血沉的快慢主要与血浆蛋白的种类及含量有关。
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能与氧气结合成HbO2,将氧气由肺运送到组织,血中的氧气有98.5%是以HbO2形式被运输的。血红蛋白还能与二氧化碳结合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HbNHCOOH),将二氧化碳由组织运送到肺。另外,红细胞内含有丰富的碳酸酐酶,在碳酸酐酶作用下使红细胞运输的二氧化碳约占血液运输二氧化碳总量的88%。可见,红细胞在氧气和二氧化碳运输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3)吸水性:
红细胞没有细胞壁,内部溶液浓度高,由于渗透压大量吸水,会涨破细胞膜,可使内容物流出。
(4)易变形:
由于红细胞无细胞核,由细胞膜和细胞质(主要是血红蛋白)构成,细胞质中的血红蛋白是晶体,且为液晶,因此,红细胞的变形主要取决于细胞膜的力学性质。红细胞的直径为5~8μm,微循环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2~3μm,但红细胞能够通过毛细血管,就是因为红细胞易变形。
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凸起中间凹陷的圆饼状,平均直径为7um。正常成年男子红细胞个数约为5×102L,女子约为4.2×102/L。红细胞寿命一般为120天。骨骼中的红骨髓可以产生新的红细胞补充衰老或被破坏的红细胞。
血液中的红细胞过少,或者血红蛋白数量过少,叫作贫血。正常成年人血红蛋白量男性为12~16g/100ml,女性为11~15g/100ml;红细胞数正常成年男性为380万-600万个/mm3; 正常指标:4.0-5.5X1012/L,女性为380万-550万个/mm3;正常指标:3.5-5.0X1012个/L。凡低于以上指标的即是贫血。一般的贫血患者应多吃一些蛋白质和含铁丰富的食物。
7、识别嗜多染红细胞中微核的主要标准
首先在细胞内,其光泽,颜色等其他物理性质应该与细胞核一致,大小在细胞核1/3左右,并且观察时应该清晰可见,位置较为在细胞核与细胞膜直接,一般不与两者连接,如果视野模糊的一般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