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轻度感染性血髓象,老婆贫血,抽骨髓化验。
1.感染性骨髓象是指血液中有感染,并不是细菌病毒就在骨髓里。
2.骨髓象粒细胞增生活跃,说明有感染。我觉的该骨髓象似乎更像是溶血性贫血(如地贫),也不排除缺铁。
3.建议把血常规发上,我才给你更好的参考意见。
2、如何治疗“增加性贫血骨髓象”
缺铁性贫血是因为铁摄入不足或者铁排除过多,找出具体原因才能有效控制,单纯补铁效果并不是太好。白细胞减少也有个程度,要看白细胞数量的多少来分析病情的严重程度,白细胞减少时,一旦感染就很难控制
3、有一病人长从事塑料加工工作,现在出现严重贪血。做骨穿检查得到一个感染性骨髓象结果。请问这个是什么病
中度偏重度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但血小板、白细胞计分类计数均正常,不应该是恶性贫血,我觉得要做就是查血铁(血清铁、铁蛋白等),必要再做血红蛋白电泳,以查贫血原因,不需要骨穿,个人经验,供参考。7713
4、增生性骨髓象是正常的吗?
你好!这位朋友,下面是有关增生性骨髓象的详细说明供你参考: 一、骨髓增生程度意义按增生程度分5级: Ⅰ级:增生极度活跃,主要见于急性和慢性白血病,偶见某些增生性贫血。 Ⅱ级:增生明显活跃,常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或某些白血病。 Ⅲ级:增生活跃,见于正常人骨髓象,某些代偿增生较差的贫血,也见于因骨髓取材时受部分血液稀释。 Ⅳ级:增生减低,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及骨髓被部分血液稀释。 Ⅴ级:增生极度减低,见于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二、粒细胞与幼红细胞比例(粒/红比例)意义比例增加见于: ⑴粒系细胞增多,如急性或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感染尤其是化脓性感染、类白血病反应等 ⑵红系细胞生成抑制,如纯红再障。 比例正常见于: ⑴正常人骨髓; ⑵两系细胞同时或成比例增多或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内髓瘤、骨髓转移癌等。 比例减低见于: ⑴粒系细胞减少,如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症、化疗、放射病等; ⑵红系细胞增多,如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脾功能亢进等。 三、粒系细胞改变粒系细胞增多意义 1.以原粒细胞增多为主,见于: ⑴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常伴有早幼粒细胞增多, ⑵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变,常伴有粒系的细胞核和细胞质发育不平衡及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2.以早幼粒细胞增多为主,见于: ⑴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⑵粒细胞缺乏的恢复期。 3.以中性中幼粒细胞增多为主,见于: ⑴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可伴核、质发育不平衡及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⑵粒细胞性类白血病反应,病因解除后恢复正常。 4.以中性晚幼粒、杆状核粒细胞增多为主,见于: ⑴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常伴嗜酸、嗜碱粒细胞增多; ⑵类白血病反应; ⑶代谢障碍,如尿毒症、糖尿病酮症; ⑷中毒,包括药物、毒物及异种蛋白注射; ⑸其他,如严重创伤、急性失血、大手术后等。 5.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 ⑴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等; ⑵寄生虫感染; ⑶某些变态反应性疾病及皮肤病; ⑷家族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6.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 ⑴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⑵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 ⑶放射反应。 粒系细胞减少见于: 1.粒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症。 2.再生障碍性贫血。 3.急性造血停滞。 粒系细胞形态异常 1.胞核异常: ⑴分叶过多见于严重感染、肿瘤、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 ⑵Pelger-Huet畸形,见于先天性或继发于造血异常综合征(MDS)、白血病等。 2.胞质异常: ⑴中毒颗粒、空泡、吞噬异常; ⑵胞质中出现Chediak-Higashi颗粒或D?hle包涵体。前者见于Chediak-Higashi综合征,偶见于淋巴瘤及白血病;后者见于急性感染、严重代谢障碍、中毒等。 四、红系细胞改变意义红系细胞真性增多 1.小幼红细胞增多: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及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等。 2.正幼红细胞增多: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各阶段幼红细胞仍保持正常比例。 3.正幼红细胞增多伴成熟受阻:见于脾功能亢进及增生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4.巨幼红细胞增多: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可见多核巨幼红细胞。 5.巨幼红样细胞增多:见于白血病、急性红血病。 6.大幼红细胞增多:见于溶血性贫血、某些难治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性贫血经治疗未完全恢复者。 7.铁粒幼细胞增多:见于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红系细胞相对性增多见于粒细胞减少症、放射病等。 红系细胞绝对性减少及淋巴细胞相对性增多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及转移癌等。 单纯红细胞系减少意义见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五.淋巴细胞系改变意义恶性增生 1.以原淋巴细胞及幼淋巴细胞增多为主,见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2.以成熟淋巴细胞增多为主,见于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良性增生 1.形态异常,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出血热。 2.形态正常,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百日咳及淋巴细胞性类白血病反应。 六、单核细胞系增多意义恶性增生:见于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有三种类型: ⑴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⑵急性粒-单细胞性白血病; ⑶慢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良性增多:见于粒细胞缺乏症、病毒感染、结核病、疟疾等。 七、巨核细胞系改变意义巨核细胞增多 1.巨核细胞增多呈现左移,见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癜、脾功能亢进。 2.以产板型巨核细胞增多为主,见于急性失血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过敏性紫癜等。3.巨核细胞增多呈现左移伴有形态异常、畸形,见于巨核细胞性白血病。 4.巨核细胞数正常或稍增多,形态异常,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及白血病。 巨核细胞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八、浆细胞系改变意义浆细胞恶性增生:见于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性白血病。 浆细胞反应性增多:见于疱疹、风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梅毒、肝炎、结缔组织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及粒细胞缺乏症(浆细胞相对性增多)。 九、组织细胞增多意义恶性增生:组织细胞呈不同程度增生伴形态异常,可见淋巴样组织细胞、单核样组织细胞、吞噬型组织细胞、多核巨型组织细胞、怪异的异常组织细胞,后两种异形组织细胞常见于恶性组织细胞病。 反应性增多:见于伤寒、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败血症等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及其他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 十、骨髓内特殊病理细胞和病原体癌细胞:如腺癌、鳞癌、未分化癌细胞等,多自血行播散转移至骨髓,原发部位多见于前列腺、乳腺、甲状腺、肺、肾、胃、结肠、胰腺及子宫等。 其他如Reed-sternberg细胞,见于霍奇金病。淋巴肉瘤细胞、网状肉瘤细胞,见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等,较少见如高雪细胞、尼曼-匹克细胞、海蓝组织细胞等。 寄生虫:骨髓中发现疟原虫、黑热病小体、蚴丝虫等,可帮助确诊疟疾、黑热病、丝虫病等寄生虫病。 十一、骨髓象与血象的关系检查骨髓象时,必须同时检查血象,常见有以下情况:某些疾病骨髓象变化相似,但血象变化有明显差别,如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等。 某些疾病血象变化相似,但骨髓象变化有明显差别,如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 某些疾病血象变化不明显,但骨髓象有明显变化,如多发性骨髓瘤、高雪病、尼曼-匹克病、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症等。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血象中出现较多的异形淋巴细胞为本病诊断的主要依据,而骨髓象变化不明显。 急性白血病,尤其在细胞分化不良时,确定细胞类型有时困难,若将骨髓片和血片结合对比检查,有助对细胞类型的认定。 十二、骨髓象检查在临床诊断的价值肯定性诊断:骨髓中具有特异性病理性细胞时,如白血病细胞、巨幼红细胞、骨髓瘤细胞、异形组织细胞、癌细胞等,根据骨髓象即可肯定诊断。 符合性诊断:骨髓象表现异常变化,结合临床病史可符合诊断。如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类白血病反应等。提示性诊断:骨髓象可提供进一步诊断线索。如溶血性贫血需结合病史作溶血检查才能明确诊断。 除外性诊断:骨髓象的检查能排除临床上被怀疑的疾病。如全白细胞减少,疑患急性白血病而骨髓检查无相应改变时,可作出排除性诊断
5、感染性骨髓象怎么引起的
感染性骨髓象是临床骨髓细胞学检查中一常见现象,主要是针对骨髓中粒系存在感染中毒性变化而言,其主要表现为骨髓中粒系增生活跃至明显活跃,各阶段细胞均见,以晚幼粒、杆状核细胞、分叶核细胞比例增高为主,中性粒细胞可见中毒性改变,如胞浆内变性空泡,胞浆破碎,胞浆内毒性颗粒,核固缩,核溶解等改变。而红、巨两系增生良好,可伴有浆细胞增多。 感染性骨髓象表明机体内存在感染灶或其他疾病。感染性骨髓象的发生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细胞摄取细菌等引起的血清蛋白变性,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的组织破坏作用,机体代谢毒物或恶性肿瘤细胞增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活性等。 剖腹产伤口感染可引起感染性骨髓象。
6、急性髓系白血病(M5b)骨髓象是什么引起的
M5即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约占AML的百分之十,多见于儿童或年轻人。临床上除有一般AML的症状外,浸润症状较为明显,其突出表现为皮肤粘膜的损害,皮肤出现弥漫性丘疹、硬性结节、肿胀、脓疮性或剥脱性皮炎;牙龈增生、肿胀、出血及溃疡、坏死等较多见;鼻粘膜被浸润而引起鼻塞、嗅觉减退,甚至咽喉水肿、窒息等。器官浸润表现为肝脾、淋巴结肿大,肾损害也较其他类型多见。易发生DIC。 特异性染色体异常为11号染色体长臂2区3带的缺失或易位致MLL基因重排。
M5患者血象示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呈中度到重度减少。大多数患者白细胞数偏低,分类可以出现原单和幼单核细胞增多,或占细胞总数的30%-45%,血小板生度减少。 M5患者骨髓像示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原始加幼单细胞大于或等于百分之三十。原始单核细胞大于或等于百分之八十(NEC)可诊断为M5a。原始单核细胞小于百分之八十,原始单核+幼稚单核细胞大于百分之三十(NEC)可诊断为M5b。
M5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但可被氟化钠抑制。a-丁酸萘酚酯酶(a-NBE)染色诊断价值较大。白血病细胞形态特点有:原单及幼单体积较大,形态变化多端;胞核较小,常偏一侧,呈笔架形、马蹄形、S形、肾形或不规则形,核染色质疏松,排列似蜂窝状,着色较淡;胞质量相对较多,常出现内外双层胞质,有明显伪足突出,边缘清晰,颗粒的粗细和数量不一,外层胞质呈淡蓝色,常透明,无颗粒或颗粒甚少,内层胞质呈灰蓝色并带紫色,不透明,似有毛玻璃感。胞质内常有空泡和被吞噬的细胞。
免疫学检验:白血病细胞表面抗原表达CD11、CD13、CD14、CD15、CD33、CD34、HLA-DR。
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验:t/del(11)(q23)约见于22%M5型,其中60%以上病例为M5a,其次为M5b和M4,染色体的缺失和易位均累及11q23带的HRX基因(MLL基因),以t(9;11)易位致MLL-AF9融合基因及t(11;19)易位致MLL-ENL融合基因最多见。婴儿中常见t(4;11)。t(8;16)(p11;p13)已在具有特征的M5b亚型中确认。在16p13断裂点上的CBP(CREB结合蛋白)基因与8p11断裂点上MOZ(单核细胞锌指)基因融合(MOZ-CBP)。此外,还有单染色体受累的9q-/12q-及22p+等,亦可表现为Ph染色体。
患者血和尿中的溶菌酶水平中度增高。
7、什么是骨髓象?
这个是:
正常范围
骨髓增生活跃,各系统、各阶段造血细胞比例正常,无各种异常细胞和寄生虫。
检查介绍
指综合分析骨髓细胞增生程度、骨髓细胞计数、粒红比例等项检查后,得出的最后的骨髓象报告及结论。
临床意义
原始细胞比例超过30%,通常被认为是急性白血病的主要诊断标准。如果这些细胞过氧化物酶染色(POX)阳性,则考虑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包括粒细胞、单核细胞和粒一单核细胞白血病;如果这些原始细胞POX阴性,而糖原染色(PAS)阳性,则考虑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红白血病或巨核细胞白血病。
粒细胞异常增多,以成熟阶段为主,如果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染色阳性值高的考虑感染引起的类白血病反应(是一种强烈的炎症反应,而不是白血病),而阳性值低的或阴性的被认为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红细胞系统 增生明显,多为增生性贫血。其中红细胞颜色变浅、体积变小的往往提示缺铁性贫血;而体积增大、早期红细胞增多的可能是巨幼细胞贫血;红细胞大小不等且伴有各种异常形态的往往是溶血性贫血。
粒细胞、红细胞均减少,巨核细胞也减少,而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可能是再生障碍性贫血;而单纯某一个系统的血细胞减少往往是单纯性单个血细胞系统的再生障碍
8、什么叫骨髓象检查
骨髓象检查是指综合分析骨髓细胞增生程度、骨髓细胞计数、粒红比例等项检查后,得出的最后的骨髓象报告及结论。
临床意义
原始细胞比例超过30%,通常被认为是急性白血病的主要诊断标准。如果这些细胞过氧化物酶染色(POX)阳性,则考虑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包括粒细胞、单核细胞和粒一单核细胞白血病;如果这些原始细胞POX阴性,而糖原染色(PAS)阳性,则考虑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红白血病或巨核细胞白血病。 粒细胞异常增多,以成熟阶段为主,如果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染色阳性值高的考虑感染引起的类白血病反应(是一种强烈的炎症反应,而不是白血病),而阳性值低的或阴性的被认为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红细胞系统 增生明显,多为增生性贫血。其中红细胞颜色变浅、体积变小的往往提示缺铁性贫血;而体积增大、早期红细胞增多的可能是巨幼细胞贫血;红细胞大小不等且伴有各种异常形态的往往是溶血性贫血。 粒细胞、红细胞均减少,巨核细胞也减少,而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可能是再生障碍性贫血;而单纯某一个系统的血细胞减少往往是单纯性单个血细胞系统的再生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