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如何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如何采集
首先让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大量释放到血液中去,这个过程称为“动员”。然后,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分离获得大量造血干细胞用于移植,这种方法称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这样现在捐赠骨髓已不再抽取骨髓,而只是“献血”了。而且,由于技术的进步,现在运用造血干细胞“动员”技术,只需采集分离约50至200毫升外周血即可得到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细胞。采集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细胞后,血液可回输到捐献者体内。
造血干细胞移植与输血有什么不同
不论是骨髓移植还是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说到底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按照造血一元论的观点认识,人体的造血细胞都是来源于一种最原始的血细胞,由它不断地增殖、分化,生生不息产生出多种多样的血细胞,如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既然这样,人们又管它叫种子细胞。把它播到另外的有机体内(受者),在合适的环境下,就能不断地增殖、分化,将有病的细胞取而代之。输血就不一样了,输的都是成熟的成分,只能暂时帮一下忙,慢慢地就被受者破坏分解掉了。
造血干细胞移植会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现在很多人对于造血干细胞捐献不了解,认为捐献出去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影响。其实,通过对全球已实施移植的供者的身体状况进行监测,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对身体有影响的个例。正常人骨髓总量约为3000克,移植时只需10克,相当于采集干细胞10毫升。在采集时,从一处静脉引出血,通过仪器把需要的细胞提取出来用于移植,不需要的成分再“送”回供者的体内。采集过程中,供者只需躺在床上约4个小时,整个过程只需一个星期。由于造血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功能,捐赠造血干细胞后人体将在短时间内恢复原有的造血细胞数量。所以,人不会感到任何不适,对供者很安全。造血干细胞的供给者通常只要请半天假就能完成整个手术,不用作任何额外的休息和调养。 造血干细胞移植有哪些类型
造血干细胞移植按造血干细胞的来源部位可分为骨髓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和脐血干细胞移植。按造血干细胞来自患者自身与否可分为自体移植、同基因移植和异基因移植。其中同基因移植是指患者与移植供体为同卵孪生兄弟或姐妹。对急性白血病无供体者,在治疗完全缓解后,采取其自身造血干细胞用于移植,称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因为缓解期骨髓或外周中恶性细胞极少,可视为正常细胞,但一般复发率较高,因而疗效比异体移植稍差。人们正在研究一些特殊的净化方法,用以去除骨髓中的恶性细胞,可望进一步提高自体移植的疗效。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应用
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治疗多种血液病、实体瘤、免疫缺陷病和重度急性放射病,这已被很多人所熟悉。据介绍,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广泛应用于恶性血液病、非恶性难治性血液病、遗传性疾病和某些实体瘤治疗,并获得了较好的疗效。1990年后这种治疗手段迅速发展,全世界1997年移植例数达到4.7万例以上,自1995年开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例数超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占总数的60%以上。同时移植种类逐渐增多,提高了临床疗效。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三个必要条件
一是移植前的预处理。这是为了使受者能够接受外来的造血干细胞和减少本身肿瘤细胞的负荷采取的措施,经典的方案是环磷酰胺60毫克/公斤体重服3日加上8~12戈瑞的一次或分次的全身照射。这种方案对病人损伤较大,多用于原来身体较好、年龄较轻、病程较短、主要脏器功能良好的患者。为了使儿童和年纪稍大、体质较弱的患者也可以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于是有了对上述经典方案的改良方案,称之为非清髓性骨髓移植预处理方法,通常是减少使用细胞毒药物的数量和剂量,不加或减少全身照射剂量。这对于病人来说相对比较安全。
二是受者和供者应有相匹配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系统。它存在于人类第六对染色体上,医生称其为HLA-A,B,C和DR位点,在移植能否成功上,HLA—DR位点关系尤大,必须相合,这样成功机会大,风险比较小。
三是要有一定量的造血干细胞数。这点不难理解,既然作为种子细胞,就要到适合于它的新的“土壤”环境中去生根、发芽、开花和结果,就不会是一帆风顺,其过程会有损失,没有一定数量是不行的。这些主要是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而言。它带给移植患者以生存的机会,同时又受屏障和条件的限制而埋伏着风险,诸如出血、感染、排斥、抗宿主病和肝静脉栓塞等并发症。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不完善的逐渐完善,没认识到的逐渐被认识,经验越来越丰富,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得到合理的救治重新获得健康。 有排斥反应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本身也可以说是一种器官移植,不过它不是大的组织,大的器官,也是人体的细胞,人体的本身的免疫功能,都有一个认自己,排别人的东西,自己体内的东西都可以和平共处,不是自己身体里面的东西都要千方百计的排斥出去。机体有两个屏障:一个是个体发育屏障,一个是免疫屏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屏障,最重要的理由就是生物的多样性,人和人不同。具体到造血干细胞移植,除了同卵双胎外,其他的都存在着差别,只不过差别有大有小而已。现在已经知道胎儿发育到3个月以后,胎肝便有造血干细胞,胎儿开始自己造血。但这种造血功能还很不完善,各种细胞成分的比例还很不稳定,红细胞系统造血比较旺盛,免疫功能细胞不够完善,抗体数量不足,这时如果作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给别人,则有不易植入而易被排斥的可能,对于受者而言此即个体发育屏障。而成人的造血干细胞,包括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就可因性别、内分泌、免疫功能和基因的内在差别而影响植入,这即谓之免疫屏障。造血干细胞的移植本身也有排斥的过程,这样我们就要在移植造血干细胞之后,大夫要密切观察排斥的现象,根据排斥现象,要用一些药物来进行预防它的排斥。如果说人体本身的一个功能,应该要有,但是由于我们严密的进行分型和配型,我们的配型是全相合,所以排斥的情况也不一定特别严重,我们也要预防,也要注射一些抗排斥的药物。所以采集以后,主要两大问题,一个是排斥问题,一个是抗感染的问题。
2、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好不好
?
3、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肝硬化效果究竟如何?
理论是好的。
但是确实是为达到临床应用。处于临床研究阶段。
4、干细胞移植的过程是什么?
首先让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大量释放到血液中去,这个过程称为“动员”。然后,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分离获得大量造血干细胞用于移植,这种方法称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这样现在捐赠骨髓已不再抽取骨髓,而只是“献血”了。而且,由于技术的进步,现在运用造血干细胞“动员”技术,只需采集分离约50至200毫升外周血即可得到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细胞。采集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细胞后,血液可回输到捐献者体内。
通过干细胞移植过程可以治疗多种疾病,而且效果明显。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治疗多种血液病、实体瘤、免疫缺陷病和重度急性放射病,这已被很多人所熟悉。据介绍,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广泛应用于恶性血液病、非恶性难治性血液病、遗传性疾病和某些实体瘤治疗,并获得了较好的疗效。1990年后这种治疗手段迅速发展,全世界1997年移植例数达到4.7万例以上,自1995年开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例数超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占总数的60%以上。同时移植种类逐渐增多,提高了临床疗效!
干细胞的移植不会对于贡献者造成什么身体的影响!干细胞移植成为现代医学中间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5、造血干细胞移植怎么做 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的具体步骤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通过大剂量放化疗预处理,清除受者体内的肿瘤或异常细胞,再将自体或异体的造血干细胞通过静脉输注到受者体内,并在受者体内重建正常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
6、史上今日:中国第一例自体骨髓移植手术获成功
1964年2月5日,我国成功地为一位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进行了第一例同卵孪生姐妹骨髓移植手术。
再生障碍性贫血(AA,简称再障)是一组由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不同因素所导致的骨髓造血功能减低或衰竭的疾病,以全身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特征。骨髓移植是对其最常见的一种治疗手段。
骨髓移植是指将供者的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给受体(患者),以期望能够恢复患者正常造血功能的一种治疗手段,这一方法的出现为再障、白血病等血液病的治愈带来了希望。一般来说骨髓移植根据其骨髓来源的不同,可分为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HLA相合的同胞或非亲属骨髓)、同基因骨髓移植(遗传上完全相同的单卵孪生子骨髓)及自体骨髓移植等三种。
日常生活中采用最多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即异基因骨髓移植,虽然对治愈再障、白血病有较好的疗效,但是由于缺乏适合的供髓者以及昂贵的移植费用,所以对于病人来说有很大的限制。自体骨髓移植作为异体骨髓移植的一种替代疗法,虽然有移植复发率高等一些缺点,但是它的移植不需要提供者,没有移植之后的排斥反应,对患者年龄要求也相对较宽泛。
一般进行自体骨髓移植的最佳时机应该是在疾病得到完全缓解时,或者在获得缓解的基础上再巩固治疗一段时间之后。虽然自体骨髓移植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且目前也已积累了不少的临床资料,但由于各家报告的疗效相差较远,对自体骨髓移植的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对于骨髓移植这一治疗方法来说,最大的限制还是在于供体不足。随着我国对骨髓移植的不断深入研究,被称为“北京模式”的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愈加完善,有效的解决了供体不足的问题,为缓解,治愈再障、白血病等血液病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碑”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作者: 孔祥宇 [责任编辑: 吕芮光]
7、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疗法的细胞移作用
1、骨髓干细胞是抄肝硬化时袭肝细胞的主要来源。
有证据表明,在人类进展期肝硬化时,可能因肝细胞端粒缩短而导致肝细胞复制活动消失, 处于一种“复制衰退状态,此时产生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卵圆细胞是肝细胞再生的主要来源。目前研究表明在肝细胞转化过程中除了表达肝细胞和胆管组胞标志,卵圆细胞也表达造血干细胞标志。
2、骨髓来源肝细胞,因此提示了造血干细胞可能通过启动了快速高效的内源性肝细胞的增殖,进而改善了内源性肝细胞的损伤。
3、加快了肝组织的恢复、实现肝脏的重建。
临床试验症状将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处理的造血干细胞注入致死量照射的肝脏中,发现肝脏中存在着大比例骨髓来源的肝细胞,而且肝脏的组织学损伤减轻,肝细胞再生增加,生存期得到延长,提示某些刺激因子的介入可能加速了骨髓对肝细胞的诱导过程。研究显示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移入肝组织的潜力,并可能促进了内源性肝细胞的增殖过程,加快了肝组织的恢复。因此,推测选择适当的诱导剂,促进骨髓干细胞移植后向肝细胞的诱导分化,实现肝脏的重建是完全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