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髓如何抽取?
朋友,详细介绍给你了, 1.骨髓是人体的造血组织,位于人体许多骨骼内.成年人的骨髓分两种: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能制造红细胞、血小板和各种白细胞.血小板有止血作用,白细胞能杀灭与抑制各种病原体,抱括细菌、病毒等;某些淋巴细胞能制造抗体。因此,骨髓不但是制血器官,它还是重要的免疫器官。黄骨髓主要是脂肪组织,当人体贫血时,它可以转化为红骨髓。 2.捐献骨髓会不会影响捐献者的身体健康? 捐款骨髓不会影响人的健康。许多人认为捐献骨髓是抽取脊髓,这完全是一种误解。骨髓移植是需要人体内的红骨髓——造血干细胞。一个成年人的造血干细胞是3公斤,一名捐献者提拱不到10克的骨髓干细胞就能救活一名白血患者、因此不会减尽弱其免疫能力和造血能力。骨髓是在生能力很强的组织,对于健康捐献者,会在10天左右即可补足所捐献的干细胞量。 3.健康者在什么年龄段适合捐献骨髓? 健康者在18~55岁均可捐献骨髓。 4.什么是骨髓移植? 骨髓移植是指把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从一个人体内移植到另一个人体内(一般是通过静脉输入)。确切地说,骨髓移植就是造血干细胞的移植。 5.什么人需要进行骨髓移植? 人体血液系统及免疫系统的严重疾病,如白血病(俗称血癌)。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重病放射病患者,继续生存的希望就是骨髓移植。我国每年约400万名各类疾病的患者等待着骨髓移植。 除了对捐献者的休重、血压等身体健康程度和献血条件一样外,捐献骨髓者一般要求在18周岁以上、45周岁以下,最好有献血或捐献血小板的经历,一旦抽样,配对也要求是身体、心理等都较成熟者,以便于救治患者,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捐髓实际上是捐献造血干细胞,一次性捐献量约20克左右,对身体没有影响,市民可在义务献血的同时填写一张自愿捐髓表,这样医院将有关资料输入信息库后,可随时约请志愿者救死扶伤。 样捐献骨髓 1.如何成为志愿捐献者? 如果您年龄在18至55岁之间、身体健康,可拨打中华骨髓库骨髓捐献热线电话:(北京)010-65126600,(上海)021-62478117,或到区县级以上红十字会报名,并填写志愿捐献书及有关表格。 2.捐献骨髓有哪些步骤? 1)报名后,骨髓库或红十字会安排您验血5毫升,并将化验的HLA分型结果储存在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供患者寻找配对。 2)供者与受者初步配型相同,骨髓库的工作人员会向您详细介绍捐献过程,同时请您接受全身检查。 3.如何抽取骨髓? 抽取骨髓造血干细胞有两种方法:一是医生在供者的髂骨部位穿刺采集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术后一两天内有些疼痛,一周内就可完全恢复。二是用科学的方法有效地动员骨髓和其他部位的造血干细胞大量释放到外周血液中去,从供者的手臂静脉中采集,并通过机器将造血干细胞分离出来,剩余的血液回输到供者体内。 4.捐献骨髓会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许多人认为捐献骨髓是抽取脊髓,这完全是一种误解。骨髓移植需要的是人体内的红骨髓——造血干细胞。一个成年人的骨髓重量为3公斤,一名供髓者提供不足10克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就能挽救一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骨髓是再生能力很强的组织,一般健康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在十天左右即可补足所捐的干细胞量。因此,捐献骨髓不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2、骨髓是怎么采集的
骨髓造血干细胞是直接从红骨髓中采集造血干细胞的方法。红骨髓是造血干细胞存在的主要场所。由于抽取骨髓时骨髓腔内的血液亦会同时被抽取出来,为预防捐赠者损失过多红细胞造成贫血或血压过低。在捐献骨髓前需要捐赠者做自体备血:即在捐献前几周逐步采集自身血液共600毫升,存储在体外在手术时输入。骨髓造血干细胞采集需要在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行外科手术进行。手术时,在麻醉后穿刺针插入臀部两侧的髂骨内抽取骨髓细胞。随抽取骨髓细胞需要可能在髂骨的多点穿刺。抽取骨髓的量依患者体重而定,约须抽出500~1000毫升骨髓液。手术同时向体内回输原自备血,以免贫血发生。骨髓造血干细胞采集不会切开皮肤,只是在皮肤表面留下数个穿刺针孔。术后,需防止伤口部位出血。伤口部位可能感觉疼痛,可对症处理。大多数捐赠者还会感到腰部有酸痛感。另外,由于麻醉剂的作用,有的捐赠者会有恶心呕吐感觉。由于体内白细胞计数暂时底下,可能会有轻度发烧的现象。出现这些情况也可由医生对症进行处理。
虽然是复制的,但......我也用心了。
3、如何采集人的造血干细胞?
自骨髓或外周血中采集造血干细胞。
全麻下对患者或供者的髂 后上棘反复穿刺抽取骨髓,一般根据受者体重采集2〜4 X108/化个 细胞。除了轻度贫血,采集骨髓对供者外周血细胞计数没有明显影 响。通常都能良好耐受。自供者或患者外周血采集造血干细胞的过程称为“白细胞置换 术”。
可事先给予G- CSF、GM- CSF等造血生长因子或化疗,动员 原始造血细胞进入外周血液循环,然后经“白细胞置换”采集和浓缩 造血干细胞。该方法最先用于自体移植,但是目前对异基因外周血 干细胞移植的兴趣却越来越大。
为动员干细胞,可在白细胞置换前 4〜5天给自愿供髓者皮下注射造血生长因子,副作用极小,大多数 仅有轻度骨骼不适。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是疾病复发和GVHD。
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外周血的造血干细胞量极少,不能满足移植的需要。药物动员之后,加速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生成并释放到外周血中,可使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增加20-30倍,以满足移植需要。
(3)骨髓采集体验扩展资料: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指将别人或自体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到体内,担负起造血和免疫作用,包括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巨核细胞系统及免疫功能的重建。其适应证包括恶性血液病如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非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等。
非恶性疾病方面如地中海贫血、再生障碍贫血、先天性代谢病、遗传病、免疫缺陷病、实体肿瘤和急性放射病等。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外周血里也存在造血干细胞,通过打动员剂可以促使骨髓中的干细胞释放到血液中来,从而从外周血中进行采集即可获得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细胞,所以又称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4、怎么样抽取骨髓?为什么要抽很多?
谁说多抽的?又不是血,多抽一点没关系
抽骨髓有两种
第一种是化验用,也就是常说的骨髓穿刺,需要局麻,髓针很粗。一般在在髂骨后上棘。也有在髂前上棘,或是腰椎骨。很少在胸骨上刺。骨髓穿刺还是很痛苦的,但是采集很少,一般用量不超过1ml
第二种是骨髓移植。一般是采外周血。术前几天住入无菌病房,然后注射造血干细胞促进剂,促使短期内大量生成造血干细胞,然后用造血干细胞离心分离机采集干细胞,多余的血回输回体内。一般采集量50ml.痛苦小很多
5、请问骨髓捐献一共需要几天,从抽5毫升血初检开始到采集完造血干细胞回输完成一共需要几天?
1,现在大多做的是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骨髓移植做的较少,但是有的医院是骨髓移植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同时做(主要是有血缘关系的,非血缘的一般不作)。
2,如果只做骨髓穿刺,不需住院,很快的,十几分钟的事,做完直接就能走。
3,骨髓如果配型成功需做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前一般提前一周住院,先做化验检查,然后做动员,动员3~4天就采集干细胞。采集1次或者2次。采完后即可出院,过后按医嘱来复诊就行。
希望我的回答令你满意。
6、骨髓造血干细胞采样注意什么?
如何登记入库:捐献登记其实很简单,到献血车上面献血的时候,采集血样并填写登记表就可以了,或者是集体采血活动的时候采样。
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流程
关于捐献的过程,请看这个帖子:配型成功后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过程
费用问题:志愿者入库和最后捐献整个过程都不需要承担任何费用,当然如果愿意可以捐出检测费用等。
捐献造血干细胞必须献血吗?
我个人理解:为了避免在配型成功以后,志愿者出于担心而选择拒绝,一般要求在登记入库前要有无偿献血的经历,至少在扎针和抽血上面不会产生太多的恐惧。而且公民是有无偿献血的义务的,献次血并不为过。
捐献骨髓需要家属的签字吗?如果志愿者意志坚决,家属的阻挠会对捐献有影响吗?入库最好征求家人的同意,以避免配型成功以后,家人的阻挠,甚至引起家庭矛盾。当然家人的同意不是必须的。如果志愿者意志坚决,当然不会影响捐献,但是会影响自身的家庭关系。所以之前最好是征求好意见。并做好宣传。
捐献骨髓与捐献造血干细胞
以前的捐献骨髓,现在的捐献造血干细胞。其实都是采集的造血干细胞,原来是抽取骨髓血,而骨髓血中富含造血干细胞,所以原来叫捐献骨髓。现在是从外周血中直接采集造血干细胞,过程和普通捐献成分血过程相同。当然开始需要将大量存在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中。所以现在称捐献造血干细胞,目的也是和以往的相区别,避免造成误导。
怎么才能知道是否已经进库?
近来有不少网友采集了5ml的血样以后并没有收到入库的通知,所以无法确定自己是不是已经入库了。对此问题的答案是这样的:一般来讲,采样之后没有通知你说血样有问题不能入库,则表示已经入库。
关于证书,很多分库已经开始发放,但是并不完善,也不是每个入库的人都得到了,比如在献血车上,登记入库,那是不是需要一个分库的工作人员在车上发放证书呢,还是由采血的工作人员来发放,这些都没有解决。所以在献血车上面登记,很多都没有,而有些集体采集的时候才集中发放,还有就是采集地点不是分库所在地,而当地又没有相应的证书,所以也没有发放。这些还都有待解决。
无偿献血以后多久可以成分献血:六个月
动员剂:
在捐献造血干细胞之前几天,会打一种叫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进造血干细胞大量生长释放到外周血中。关于干细胞捐献者术前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问题。对可能产生的并发症存在顾虑。解释见下:
这种药物的全名叫: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rhG-CSF),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它可选择性的作用于粒系造血祖细胞,促进其增殖、分化,并可增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数目和功能。在每个正常人体内都存在,是调节骨髓中粒系造血的主要细胞因子之一。
该药物进入临床应用已十余年,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已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健康成人应用该药24小时后,其在尿中的浓度即已降至检出界限以下。连续多日用药,监测其血清药物浓度,未发现蓄积现象。
在该药的动物试验中,给小鼠一次注射相当于临床剂量近1000倍的药物,未发现有急性中毒反应。长期大量应用(4~13周)可出现ALP升高,脾重增加。但停药后即恢复。
其临床应用中报告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以下:发热(1.3%);骨痛、腰痛(1.2%);肝功能异常(0.5%);皮疹(0.3%)等等。有极少数可发生过敏反应(发生率<1/4000),经积极抗过敏治疗能迅速消失。对于高敏体质者必要时可先做皮试。
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有可能转化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或急性髓性白血病。对于MDS患者有可能促进幼稚细胞增殖,转化为髓性白血病。
需要强调的是:1、其副反应总的发生率约4.9%,并不比我们日常应用的其他药物多或者严重。2、其诱导产生白血病细胞的基础,是患者本身已有血液病。对于我们正常人而言,这种可能性并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