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髓 > 骨髓移植后免疫残留高

骨髓移植后免疫残留高

发布时间:2021-01-22 19:19:17

1、骨髓移植后白血病为什么会复发?

骨髓移植后白血病复发是影响骨髓移植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降低了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的长期生存率, 是危及骨髓移植后病人生命的一大问题。 异基因骨髓移植后白血病的复发率大约在 20%~30%。 发生白血病复发的原因主要是与骨髓移植时白血病细胞的清除不彻底。即体内残留的白血病细胞较多和骨髓移植后移植物抗白血病作用不强有关。 目前通过对骨髓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的检测进行白血病复发预测的研究正在探索之中。改进骨髓移植预处理方案, 加强骨髓移植前白血病病人的强化治疗, 选择最佳的骨髓移植时机, 诱发发生移植物杭白血病效应等手段, 对减少骨髓移植后白血病的复发可能会有帮助。在骨髓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的治疗中, 对于急性白血病一般首先争取通过化疗再次诱导缓解,然后进行第二次骨髓移植, 对某些病例也可不需诱导缓解而直接进行第二次骨髓移植。对一般情况较差, 预计不能耐受第二次骨髓移植的病人, 则只能做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 骨髓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的再次诱导缓解率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 50%, 而急性髓性白血病则还要低些。 在进行第二次骨髓移植治疗的病人中, 长期无病生存率也大约仅为 10%左右。由此可见对骨髓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的治疗是相当困难的。 对于慢性髓性白血病骨髓移植后复发病人的治疗, 采用注射干扰素结合输注供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方法, 已可使部分病人达到“治愈”(恶性克隆消失)。 若此方法治疗效果不佳, 也可用羟基脲等药物控制病情, 但最为积极的有效治疗方法仍是采用第二次骨髓移植治疗。

2、白血病患者做骨髓移植后的治愈率有多少?

白血病俗称“血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血液病,白血病的自然病程只有三个月。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可以用化疗等方法遏制病变的细胞,延长病人的生命。但这种方法副作用大,复发率高,不但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对家庭、社会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国际上从七十年代起就将骨髓移植运用于白血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中国由于骨髓供者的缺乏,使许许多多的白血病患者延误了治疗时机,丧失了宝贵的生命。

1992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受国家卫生部的委托,在北京正式建立“中华骨髓库”,并在上海、北京等全国五个省市红十字会同时开展非血缘关系骨髓移植供者的征求工作。截止1997年底,有5000余名志愿者报名加入“中华骨髓库”,其中上海就有2300多名。但由于在非血缘关系的人群中,配型相符率只有万分之一,仅少数非常幸运的白血病人才可能在库中寻找到合适的供者。但它走出了家庭的小圈子,只要有足够的供者,就可以为大多数白血病患者提供帮助。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是目前国际上先进的根治白血病的医疗手段之一,与骨髓移植相比,具有时间短、见效快的特点,尤其是其干细胞采集的方法更安全,更易被供者接受。以前做骨髓移植,供者需要上局部麻醉,并在骼骨上钻洞多次抽取骨髓混合液;而目前采用的干细胞移植是从供者的外周血中(手臂上采血)采集造血干细胞,并通过机器聚集,将剩余的血液回输人体。只需总量为50毫升的干细胞,就可以使一位白血病患者重建正常的造血机制与免疫功能,并获得新生。

中国有十二亿人口,按每年万分之三的发病率,一年就新增加三万六千名白血病患者,这还不包括以前发病的,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同时,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人也迫切希望早日建成中华骨髓库,为所有的炎黄子孙提供帮助。捐献干细胞无碍健康,只需您付出小小的勇气,一条生命将因您而获得新生。这是一件多么友意义的壮举啊!您获得的不仅仅是病人及家属终生的感激和崇敬,还将得到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凡身体健康,年龄在18~45周岁,无论男女,符合献血条件的市民,欢迎您加入志愿捐献者的行列。

■ 中华骨髓库亟待十万捐献者

白血病又称“血癌”,是多发于青少年的恶性血液病,自然病程只有3个月。骨髓移植即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较有效的医疗手段,治愈率达65%~75%。上海市政协团青界别委员陈靖日前呼吁:应尽快动员10万名志愿者加入骨髓捐献队伍,“献上少许鲜血,为白血病患者点燃生命的希望”。

陈靖是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10日他代表团上海市委和上海市青联在当地政协会议上提出的这个建议,已引起上海市政协和当地青年的强烈关注。据陈靖介绍,我国目前白血病的发病率已达10万分之4,全国平均每年新增约4万白血病患者,主要发病年龄在30岁以下,儿童占50%以上,其中多数可作骨髓移植手术。但由于我国独生子女较多,同胞间寻找骨髓供者的可能性小,所以只有动员尽可能多的志愿者加入非血缘性骨髓移植事业,才能给患者带来再生的福音。

陈靖说,由于社会传统文化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不同地区的骨髓库规模相差很大,例如美国的联邦骨髓库中志愿捐髓者有300万人之多,中国台湾地区骨髓库中志愿捐髓者有近20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但是,目前中华骨髓库志愿捐髓者还不到2万人(包括中华上海骨髓库的志愿捐髓者约13800人),而一般来说,中华骨髓库的骨髓供者资料最低限度应具备10万人份以上才具有实际意义。配型数据的稀缺,导致了我国骨髓移植供者和受者的相配率很低。

陈靖认为,改变上述状况,需要进一步弘扬社会新风,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为此他提出了三条建议:一是要加大科普宣传力度,让公众了解和掌握有关骨髓移植的科学知识,克服惧怕心理;二是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类群众团体的积极性,组织动员公众尤其是青年志愿者加入骨髓捐献队伍;三是要鼓励和倡导社会各界为中华骨髓库建设捐赠,成立有关专项基金,提供必要资金保证。

目前,团上海市委和上海市青联正着手有关科普宣传,希望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首先在上海建成10万人规模的骨髓库。

■ 上海“中华骨髓库”

白血病,俗称“血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血液病。白血病的自然病程只有三个月。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可以用化疗、放疗等方法遏制病变的白细胞,延长病人的生命。但这种方法副作用大,复方率高,不但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对家庭、社会也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国际上从六十年代起就将骨髓移植运用于白血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八十年代起,运用同样原理的干细胞移植术在临床应用中获得了更为显著的疗效,是目前国际上先进的根治白血病的医疗手段。同时骨髓(干细胞)移植除了能根治白血病以外,还可以治疗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遗传性免疫缺陷症、重症放射病、某些恶性肿瘤等多种不治之症。
根据流行病学的统计,白血病的自然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三,全国每年新增4万名白血病患者,其主要发病年龄在30岁以下,儿童占50%以上,其中大多数需做移植手术。我国从60年代起就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在同胞间寻找供髓者的可能性很小,只能依靠非血缘关系的捐髓者提供骨髓。虽然无关人群中配对相符率只有五千至一万分之一,但是它毕竟走出了家庭的小圈子,只要有足够的志愿捐献者,还是能为大多数病人提供治愈的机会。
1992年,中国红十字会正式成立“中华骨髓库”,上海市红十字会也参与了骨髓移植供者的征求工作。96年10月,全国首例由上海市红十字会提供捐献者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在上海获得成功,挽救了一名有5年白血病史患儿的生命。上海市红十字会于1997年7月成立中华上海骨髓库(上海市骨髓捐献者资料检索中心),目前已有志愿捐献者7000名,现正在加快征求更多志愿者的工作。为需要进行移植的患者寻找健康的相配的骨髓,使血液病患者重燃生命之光!

■ 骨髓捐献的条件:

骨髓移植最理想的供者是同卵双生子,因为他们之间的遗传物质是完全相同的。他们之间的骨髓移植,效果好,排异反应少;但双胞胎毕竟少见。

子女的HLA分型来自于父母,如父亲为A和B,母亲为C和D,那么子女有AC、AD、BC、BD四种分型可能,所以同胞间的HLA相配率为25%,因此患者从同胞中寻找供髓者较容易。然而家庭范围正在缩小,绝大多数的患者还是非血缘关系的骨髓捐献者。

适合捐献骨髓的年龄为18~45岁,健康要求如同献血,即不能因献髓影响捐献者的健康,又不能因接受骨髓而使患者增加新的不利因素,重要的是捐献者必须无可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

■ 骨髓捐献的步骤:

填写中国血液在线骨髓捐献志愿者登记表;中国血液在线将把您的资料妥善保管并转交给有关组织机构。
有关组织机构将安排您在适当的时间验血(5毫升),并将化验后HLA分型储存在电脑资料库中,供患者寻找配对;
初步配型相同,骨髓库将通知您作进一步的检测;
如果配型完全相同,骨髓库的工作人员会向您详细介绍捐献过程,同时您必须接受全身检查;
捐献时您完全处于清醒状态,从您的手臂静脉中采集造血细胞(总量为50~100毫升),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富集,将剩余的血液回输人体,完全无碍健康。
■ 小资料:骨髓捐献不可怕

据统计,约有90%的公众对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移植方法、移植安全性和风险性等知识掌握不够,对其过程的了解还停留在对字面含义的简单理解上,普遍认为捐献骨髓需要直接从供者骨内或脊椎内抽取骨髓。正是这种惧怕心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加入志愿捐髓者行列,造成了供者的流失。

实际上,捐献骨髓与普通献血没有本质区别,现代医学的进步使得骨髓移植的技术越来越简单、安全和有效。目前采用的骨髓移植方法类似于一般献血,只需采集50~100毫升含有造血干细胞的血液输给患者。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造血干细胞本身就有50%处于静止状态,供者所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只占人体内造血干细胞总量的0.3%~0.5%,在完成采集后,供者的造血干细胞会迅速增殖,一两周内完全恢复,所以捐献骨髓对供者的健康不会产生不利影响。

骨髓库实质上是通过普通血检而建立的骨髓信息库,即建立骨髓捐献志愿者资料检索中心,而不是抽取志愿者的骨髓储存起来。

■ 小资料:上海骨髓捐献者突破万人

中华上海骨髓库,日前创下了骨髓捐献志愿者入库人数超过1万人的纪录。
根据流行病学的统计,白血病的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三,全国每年新增4万名白血病患者,其主要发病年龄在30岁以下,其中半数以上为儿童,而骨髓移植是目前根治白血病的有效的医疗手段。鉴于我国从六十年代起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在同胞间寻找供髓者的可能性很小,只能依靠非血缘关系的捐髓者提供骨髓,而在非血缘关系的人群中配对相符率只有五千至一万分之一。中华上海骨髓库志愿捐髓者入库人数突破1万人之后,将有望成为白血病患者的福地,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3、骨髓移植后要注意些什么?

骨髓移植过程是使用大量的化学药物治疗或放射线治疗,使身体的细胞与造血功能完全失效。所以要注意。1. 肝脏静脉阻塞性疾病 这与个人的肝功能化疗药物剂量及放射线强度有关。2. 移植失败 移植失败的原因可能有患者曾多次输血,来来 造血及免疫细胞的化学呀我后放射线不够强,输进去的骨髓不够多。药物对骨髓的伤害及 等等。3. 感染 患者在白细胞极低的时期是几乎完全没有抵抗力的。所以较容易有各种细菌,真菌,及病毒感染。为保证手术效果,手术前后可以口服今幸(Rh2)护命素作为辅助治疗,有利于增加免疫力和耐受力,促进创口愈合,抑制癌细胞复发及转移。

4、骨髓移植后能活多少时间?

我爱人做完移植已经10年了。现在身体比我都好。得的是急性淋巴白血病L3。科学在发展,医疗也在发展。主要是有一个好的心态。祝大家好运

5、骨髓移植后仍有残留怎么办

你好,来骨髓移植后是有自一定的免疫排斥反应的,还有就是一般来说骨髓嵌合度是在百分之九十的,你的情况有97.7%考虑是比较好的。
指导意见:
你好,对于这种情况,随着时间的延长,自身免疫抵抗力是逐渐增强的,是会帮助清除病毒的,在接受医院消炎等治疗的同时是可以注意饮食上适当的增加一些瘦肉,牛奶来帮助恢复的,就是可以的,同时注意勤复查就是可以的。

6、请问白血病骨髓移植后一年内是免疫重建期?这段时间免疫力会低到什么程度?

免疫力会低到什么程度?是彻底摧毁自己已有的免疫力,肯定比大化疗骨髓抑制期的免疫力更低,因为大化疗后十天半月白细胞慢慢涨上来还是有免疫力的,但移植不同,白细胞涨上来,因为吃着抗排异药是在压制你自有的免疫力,所以不会有免疫力,这一年要一定要避免感染,但有时防不胜防,所以少接触人,在家独处一室是有必要的,饮食新鲜有营养切不可乱吃否则会要命的.

7、我儿子做了骨髓移植后,CMV病毒有反复,怎么才能根治?

你咨询一下医生啊!
这是什么是CMV你先了解一下啊
cmv
CMV是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性病毒,对免疫机能不全患者可以导致严重的后果
巨细胞病毒(CMV)属于疱疹病毒家族中的一员。CMV表面具有脂质包膜,为229kb的双链DANN染色体。CMV感染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的组织或体液(如唾液、血液或尿液)。传播的途径非常广泛,最常见的为子宫内、宫颈分泌物或乳汁传播;与监护室的幼儿密切接触;性接触。 CMV 感染也常见于器官移植、骨髓移植和艾滋病患者。
CMV 感染的发生率与年龄相关,儿童约为 10-40% ,成人约为 50-90% (50% 的成人感染患者年龄高于 50 岁 ) 。在感染 HIV 的高危人群中(如同性恋男性或静脉毒品注射者) CMV 的感染发生率高达 90% 以上。
健康人体感染 CMV 初期没有症状或仅有轻微不适(类似 E-B 病毒感染)。之后, CMV 进入潜伏期,直至再次被激活。器官或骨髓移植后应用免疫抑制剂或者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状态低下,导致 CMV 被再次激活。
有症状的 CMV 疾病由于免疫抑制而发生。对于实体器官移植的受者, CMV 是移植术后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它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从无症状到病情严重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CMV 感染的间接作用包括缩短移植物和受者的长期存活。对于艾滋病患者, CMV 是严重机会性病毒感染最常见的病毒。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视网膜炎,这可以导致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CMV 感染是实体器官移植受者最常见的感染,致病率和致死率很高
尽管免疫抑制的治疗方案不断改善,但 CMV 感染的发生率仍非常高。对于实体器官移植受者而言, CMV 感染是最常见的临床感染,尤其是对那些高危人群(如儿童、老年或过度免疫抑制的受者)致病率、致死率更高。
移植术后发展成 CMV 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供者和受者先前对于 CMV 暴露的状态。受者 CMV 阴性 / 供者 CMV 阳性( D+/R- ), CMV 疾病的发生率较高( 50-75% );因激素抵抗性排斥而使用抗淋巴细胞抗体或抗 T 细胞抗体的 CMV 阳性受者,其 CMV 疾病的发生率也较高。某些伴随的细菌或病毒感染(如 HHV-6 )也会导致 CMV 疾病的发生,这或许是由于细胞免疫受到抑制的结果。 CMV 感染的也与不同器官移植所采用的免疫抑制剂不同和免疫抑制程度有关。此外,还与供受者间 HLA 配型有关,无 HLA 错配的受者接受 CMV 阳性的供体, CMV 疾病的发生率非常高。
CMV 可通过供体器官或血制品(少数)感染受者。感染通常发生于移植后 1~4 个月内。 有症状的 CMV 感染在肾移植、肝移植、心脏移植以及心 - 肺联合移植中的发生率分别为 8% 、 29% 、 25% 和 39% 。
作为疱疹病毒的一种, CMV 具有的 2 种特性决定了其在器官移植中的作用:潜伏和细胞交联。移植受者的诸多因素可诱导 CMV 从潜伏状态被激活,这些因素包括: 抗淋巴细胞抗体和细胞毒性药物的治疗、排斥反应、全身感染和炎症 等。器官移植中不同的免疫抑制剂对 CMV 的影响不同,抗淋巴细胞抗体和细胞毒性药物增强病毒从潜伏状态的激活,而环孢素、他克莫司和糖皮质激素则通过宿主抗病毒免疫反应促进病毒感染的持续和病毒扩增。全身性炎症通常伴有肿瘤坏死因子( TNF )和其他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刺激一系列细胞内信使(如核转录因子 NF- κ B ),导致 CMV 的激活,引起病毒复制,复制中的 CMV 通过宿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MHC )与病毒特异的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呈高度细胞交联。
目前对 CMV 感染的诊断方法多种多样。 tube cell 和 shell vial 培养技术用于检测体液和组织中正在复制的 CMV ;血液中的 CMV (病毒血症)或组织活检中的 CMV 与临床上存在活动性的 CMV 感染高度相关;从尿液或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到病毒通常为无症状感染的标志;从移植受者血液中性粒白细胞中直接检测 PP65 抗原血症较 shell vial 技术更敏感,而且快速,是检测早期活动性 CMV 感染的指标;多聚酶链式反应( PCR )可用于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血清、血浆或其他临床样本中的 CMV DNA 和 外周血白细胞 CMV RNA 。 在器官移植时,血清学检测是确定 CMV 临床风险的重要检测手段 (血清学阴性的受者接受血清学阳性供者的器官,超过 50% 的人会出现 CMV 病症状) 。

与骨髓移植后免疫残留高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