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细胞低到多少有可能患白血病
所谓白血病,抄就是造血系统的“肿瘤”袭,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快速大量增殖,那个系统快速增殖,就是那个系统白血病。如粒系、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等,急性增殖明显,慢性增殖不明显或略高。
减低一般不考虑为白血病。
白细胞低一般见于病毒感染、结核等,也见于粒细胞减少症
OK?
2、白细胞低到多少要做骨髓穿刺
有必要做骨穿检查诊断出白细胞低下的原因,好对症下药。
3、白细胞过低有必要做骨髓穿刺麼?
血常规检查的正常值及意义 正常范围:白细胞计数(WBC):(4~10)×109/L; 红细胞计数(RBC):(3.8~5.5)×1012/L; 血红蛋白量(Hb):(110~170)×g/L; 血细胞比容(Hct):36%~50%;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100。 一 血小板计数(PLT) 正常范围:(100~300)×109/L。 检查介绍:血小板计数,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血小板数目。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可保护毛细血管的完整性。 临床意义:血小板计数有助于临床上止血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增多: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恶性肿瘤、感染、缺氧、创伤、骨折等。 减少:见于以下情况: 1.血小板生成减少(见于急性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2.血小板破坏过多(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等疾病) 3.血小板消耗增加(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二 白细胞计数 正常范围:成人 (4.0~10.0)×109/L; 儿童 (5.0~12.0 )×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检查介绍:白细胞计数,是指计数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白细胞数目。旧称白血球,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临床意义:白细胞计数值的高低可提示累及白细胞系统的疾病。 白细胞计数增多,见于急性感染、尿毒症、严重烧伤、急性出血、组织损伤、大手术后、白血病等。 白细胞计数减少,见于伤寒及副伤寒、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缺乏症、脾功能亢进,X线、放射性核素照射,使用某些抗癌药物等。 建议你最好还是做一个骨髓穿刺确诊来一下究竟是什么病, 这样才好对症用药, 祝您早日康复!
4、化疗骨髓抑制白细胞低于多少会出现危险
?
5、半年来多次感染,白细胞减少,血小板低,脾厚,骨髓穿刺已排除血液病,是免疫系统疾病还是免疫力差。
有没有大面积的皮下出血?血小板低和百脾脏大是紫癜的表现度,不要轻易排除血液病,建议再查查,以免耽误治疗。
呃……不好意思问,只看到标题没有注意下面的内容。白细胞是低了点,这应该答是导致感染的直接原因专。血小板不是很低,30以上基本不会有生命危险,属血液病可能不大,还是查免疫系统其他的疾病吧
6、白细胞低,怎么回事,需要做骨髓检查吗?
从检验报告来看你的白细胞数只是稍微偏离了正常范围少许,不建议做骨髓穿刺。低热,36.7左右;经常性腹泻;无力只是你身体比较虚弱引起的,和白细胞减少没有直接的关系,建议:加强营养,治疗腹泻,放下思想包袱,不要胡思乱想。
7、我的白细胞减少要做骨髓穿刺吗_白细胞减少
女性病人,单纯白细胞减少,而没有贫血或血小板减少,一般为免疫因素所致可能性大。而骨髓检查一般是正常的。平时,你的白细胞减少,但都属于轻度减少,可以不进行治疗,只要定期复查就可以了。近来你的白细胞减少明显,属于中度减少,应该做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普通骨髓穿刺并没有大的痛苦的,有经验的血液科医生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的。骨髓检查的目的是排除血液系统本身的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但是临床工作中这种情况确实很少见。更多的情况是,由于患了其它疾病而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如系统性经斑狼、干燥综合征等结缔组织病,所以如果你对骨髓检查有顾虑,也可以先做免疫指标的检查。还有,病毒感染、某些药物也可以引起白细胞减少。
8、哪些原因可引起白细胞减少?
一般来说,常引起白细胞减少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下面我们分别来看一看。
1.骨髓损伤导致中性粒细胞生成减少
在前面章节中我们曾提到,血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都是由骨髓产生的,那么一旦骨髓造血功能受损,则必然会影响白细胞的生成。引起骨髓造血功能异常的因素主要有以下6种。
(1)药物这是最常见的因素之一。影响骨髓造血的药物包括抗肿瘤药物、解热镇痛药、抗甲状腺药(如他巴唑)、磺胺药、抗惊厥药及一些抗菌素等。
(2)物理、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包括放射X射线、γ射线和中子,它们能直接损伤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微环境,造成急性或慢性放射损害,使人体出现粒细胞减少。化学因素中的苯及其衍生物、二硝基酚、砷、铋等对造血干细胞有毒性作用。
(3)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粒细胞减少是自身抗体、T淋巴细胞或自然杀伤细胞作用于粒系分化的不同阶段,导致骨髓损伤从而阻碍粒细胞生成。常见于同时罹患风湿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
(4)全身感染当人体发生细菌感染,如分支杆菌(特别是结核杆菌)及病毒感染如肝炎病毒时,也可同时出现白细胞减少的现象。
(5)异常细胞浸润骨髓当癌肿发生骨髓转移、罹患造血系统恶性病及骨髓纤维化等疾病时,可同时造成患者骨髓造血功能的衰竭。
(6)细胞成熟障碍—无效造血如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将影响DNA合成。此时,虽然骨髓造血活跃,但细胞成熟停滞并被破坏于骨髓内。另外,当患者罹患某些先天性粒细胞缺乏症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时,其也存在着成熟障碍,而致粒细胞减少。
2.周围循环粒细胞分布异常
进入血管内的中性粒细胞仅有1/2在循环池内,循环池是个医学术语,即是说这些细胞随血流循环在我们体内。另外1/2的中性粒细胞则紧贴于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后小静脉的内皮细胞(即在边缘池)上,它们不随血流循环,故不能在白细胞计数时被检测到。
循环池与边缘池之间的粒细胞可相互转换。在注射肾上腺素或应激状态下,粒细胞可由边缘池转入循环池,从而使粒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如果,边缘池内粒细胞量相对大量增加时可造成假性粒细胞减少,此时粒细胞的生成和利用其实是正常的。
3.血管外组织内的粒细胞需求增加、消耗加速
粒细胞在血管内一般仅停留数小时(半数逗留期为6小时)便会移游至血管外而进入组织,执行其防御及清除“废物”的功能,约1~2天后,这些粒细胞就会死亡。
在细菌、真菌、病毒或立克次体感染、过敏反应等情况下,受粒细胞生成因子GM-CSF和G-CSF的调节,粒细胞的生成率增加,从骨髓释放至外周血及进入组织的粒细胞增多,且吞噬作用和杀菌活性增强。然而,严重感染时,机体对于正常的体液刺激缺乏足够的反应,同时中性粒细胞上的一些白细胞黏附分子(CD11/CD18等)与血管内皮细胞上的黏附分子(ICAM-1)被炎症介质所激活,这些物质使得白细胞易于黏附于血管壁并穿越内皮细胞迁移至组织。最终血液内可出现短暂的粒细胞减少。
4.混合因素
如慢性特发性粒细胞减少症、周期性粒细胞减少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