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都偏高,骨髓穿刺JAK2V617F为完全突变型,医生说是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
很抱歉您不幸患了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这个病目前治疗难度还是很大,我也么有 什么好的办法,作为学过医的我推荐你看一下这个文献,也许对你有点帮助。
下面是文献的一部分,完整文献在回答的附件里
第三节 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的治疗
常规治疗方法在此不再阐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本书第十二章节介绍,本节重点介绍新药物、新方法在该类疾病的治疗进展情况。
一、PV的治疗
PV的治疗策略建议:PV确诊后首先采用放血疗法使红细胞容量<0.45,若存在放血的不利因素、骨髓增生进展快或存在血栓形成的危险高,可根据年龄选用以下方案。
年龄<50岁:干扰素a治疗,300万单位,每周3次,根据反应和耐受情况可调整剂量;若患者不能耐受或疗效不佳,依次选用羟基脲、马利兰、32P治疗;血小板>1000´109/L时,加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若血小板持续高(>1 500´109/L),尤其伴有出血、血栓或微血管症状,可考虑应用氯咪喹酮(anagrelide);脾大伴持续性疼痛可考虑脾切除加全身治疗。
年龄50~70岁:干扰素或羟基脲,加小剂量阿司匹林;疗效不佳,依次换用马利兰、32P治疗;若血小板持续高,尤其伴有出血、血栓或微血管症状,可考虑应用氯咪喹酮。
年龄>70岁:可不考虑干扰素治疗,其它同年龄50~70岁组。
1.干扰素治疗 现已证明干扰素对造血起到全面抑制的作用,抑制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并且能拮抗血小板源的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其它因子等(这些因子可能参与了骨髓纤维化的生成),从而抑制骨髓纤维化的发展。尤其重要的是,目前尚未发现干扰素能导致白血病的发生。干扰素治疗PV的疗效已经明确,Silver等报道16例PV患者进行了干扰素治疗,随访6年,无一例发展为恶性肿瘤,并且在治疗期间未发现出血及凝血异常情况,尽管例数少,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其疗效。来自于16个研究中心的279例患者治疗的结果显示,尽管无放血疗法应用,约50%的患者红细胞容量控制在0.45以下,77%的患者脾脏缩小。其他报道也有同样的结果。从我们的资料来看,单纯用干扰素治疗的病例中已有超过10年无疾病进展者。终止干扰素治疗的主要原因是其副作用,希望通过长效干扰素的应用得到改善。
2. 氯咪喹酮 氯咪喹酮为核苷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能选择性降低血小板数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红细胞数,而对白细胞无影响。它的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巨核细胞的成熟,而其它可能的机制尚不清楚。氯咪喹酮在PV患者中已经被用于降低血小板数量,且疗效比较明显。Pettit等报道用于113例PV患者,血小板降低到600´109/L或血小板比治疗前降低50%的病例数达66%,且观察到起效的时间基本上都在1周内,完全缓解在17~25 d,但停药后5~7 d血小板回升到原来的水平。氯咪喹酮每天的平均用量为2.4 mg,15%~20%的患者因其非骨髓抑制的副作用而停药,包括神经毒性、心脏毒性和胃肠道反应等。氯咪喹酮能降低PV患者的血小板数,但是否能减少血栓发生的危险,临床上尚无明确的资料报道,所以目前尚不能确定氯咪喹酮在PV治疗中的意义。
3.造血干细胞移植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疗效有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有望治愈该病症,但移植的时机目前尚不确定。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多数报道选择处于进展期的PV作为移植对象,包括脾大伴骨髓纤维化、全血细胞减少或MDS/AML转化。Deeg等的报道显示,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异常、骨髓纤维化的程度是移植后死亡的高危险因素;Platzbecker也有类似的结果。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用于早期PV的治疗还有异议。
4.其他 近日Silver 报道应用格列卫(Gleevec)治疗干扰素、羟基脲不能耐受的PV患者2例,发现尽管BCR/ABL阴性,但临床疗效相当明显。体外实验也发现格列卫能显著地抑制BFU-E的形成。此令人鼓舞的结果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观察。
二、CIMF的治疗
CIMF的中位生存时间在3.5~5.5年之间,2年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8%和40%。常规的治疗方法有一定的疗效(包括雄性激素、糖皮质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干扰素、羟基脲、马利兰和马法兰等),但作用甚微,主要作用是能部分改善临床症状,而对延长病程无明显作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CIMF
124
的报道不多,一组17例患者的结果显示,移植后中位时间3个月,可评价的8例患者中5例出现网硬蛋白和胶原纤维减少,11例移植前红细胞输注依赖者移植后脱离了红细胞的输注,另有部分病人脾脏明显缩小、骨痛缓解,但随访观察,疗效维持最长的时间为39个月,可见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CIMF的疗效也是有限的。目前认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是惟一能根治本病或延长该病患者生存期的方法。最近,陆续有报道沙利度胺(反应停thalidomide)、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治疗CIMF的资料,初步结果显示疗效比较明显,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1.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CIMF的报道越来越多,并且该方法有望根治本病,但何时进行移植,仍有不同的看法。Fred Hutchinson癌症研究中心的临床经验、Guardiola的55例患者的报道和加拿大25例患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具有较好预后因素的患者(Hb>100 g /L,无或轻微的全身症状,无白细胞>30×109/L,外周血无幼稚细胞,无高危的细胞学异常如8三体或12p-)移植后5年存活率均>50%,而预后差的患者5年存活率<20%,从而得出结论认为,到疾病出现进展时再做移植就失去了移植的最佳时期。在Cervantes的报道中,具有较好预后因素的患者即使不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其5年存活率也超过了70%,加上无移植后的并发症及相关的生活质量问题,所以有人认为早期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减毒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是近几年发展出来的技术,目的是通过降低预处理方案的剂量既保证供者细胞的植入,又能减低对患者机体的毒性,从而降低移植相关的死亡率。目前报道的病例数尚不多,在EBMT登记的有27例,初步的结果显示,78%的患者中性粒细胞恢复到0.5×109/L以上的时间为21 d,67%的患者血小板恢复到20×109/L以上的时间为30 d,可见该方法用于CIMF的治疗是可行的,但目前的病例数尚不能与常规方法治疗的疗效相比较,所以仍需进一步的研究观察。
2.沙利度胺(反应停) 反应停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而表现为抗血管新生的特性,它已被成功地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并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到今天为止,估计有近100例的CIMF患者采用递增的方法服用反应停治疗(每天100~800 mg)。反应停单药治疗约有20%的患者贫血改善,25%~80%的血小板有反应,但对于脾大作用甚微。目前认为该药是治疗CIMF较有希望的药物之一,但由于其无法耐受的副作用,大部分患者最终停止用药(3个月内50%以上,最终约91%)。近日,Mesa报道用小剂量的反应停联合泼尼松治疗21例患者。具体用药方案是头3个月每天服用反应停50 mg,同时口服泼尼松,第1个月0.5 mg/(kg·d),第2个月0.25 mg/(kg·d),第3个月0.125 mg/(kg·d)。3个月后治疗有效者继续服用反应停3个月。结果显示,20例(95%)患者完成了该治疗方案,13例(62%)治疗有反应。在10例依赖红细胞输注的患者中,治疗后7例有改善,4例脱离了输血。在8例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中,治疗后血小板提高在50%以上的有6例(75%)。21例中脾脏缩小50%以上的有4例(19%)。由此可见,Mesa所用的治疗方案是安全的,是患者可以耐受的,而且通过对比,疗效与常规单用反应停相似。反应停的疗效、副作用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与常规治疗方法(如羟基脲、干扰素等)相比,有何优缺点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3.伊马替尼(格列卫Imatinib mesylate,STI571) 格列卫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c-kit(CD117)(CIMF患者的CD34+细胞高)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PDGF-R)对于纤维化的生成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所以抑制此两种酶可能就抑制了纤维化的发展。在Ⅱ期临床试验中,Tefferi报道了23例CIMF患者接受了每天400 mg的格列卫治疗,由于其副作用,16例(70%)分别在1~12周停止了继续用药(中性粒细胞减少6例,肌肉疼痛5例,血小板减少4例,水肿3例,腹泻和高胆红素血症1例)。包括减量后用药,11例(48%)患者完成了3个月以上的治疗。疗效显示无一例贫血改善,11例血小板增高在50%以上(无原血小板低于100×109/L者),2例脾脏有所缩小,结果令人失望。同样的结果也见于其它的报道。可见C-kit 和PDGF-R的高表达并不能预示CIMF对格列卫有治疗反应。在CIMF的早期应用格列卫或联合其它药物应用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4 .其它 用于临床研究的药物还有R115777和SU5416等。MD Anderson癌症研究中心用R115777治疗8例患者,初步结果显示2例贫血有改善,4例脾大有反应,2例因毒副作用而退出。在Giles报道中,SU5416治疗CIMF也显示了一定的疗效。由于病例数太少,目前尚不能得出肯定的结论。
三、ET的治疗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治疗目前尚未确定最理想的方法。大多数患者病程发展缓慢,若无血栓和出血的发生,一般不影响生命,只有少数患者发展为其它骨髓增殖性疾病,所以目前的治疗主要集中在控制血小板的数量。对于具有出血、血栓病史的患者,血小板控制的目标值为<400×109/L;其他患者血小板控制在<600×109/L即可。
成人ET的治疗策略可参考图13-1
图13-1 成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治疗策略
1.羟基脲 从1980年羟基脲开始用于ET的治疗,已经证明羟基脲能有效控制血小板数。Cortelazzo等报道开始每天用15 mg/kg羟基脲治疗,然后改为维持浓度使血小板控制在600×109/L以下,无白细胞低于4.0×109/L,随访中位时间27个月,此效果能维持整个治疗过程而且不需要调整药物浓度。另一组Finazzi等报道开始应用羟基脲每天30 mg/kg,随后减量,80%的患者在8周内血小板控制在500×109/L以下,随访8年没有患者因其副作用而必须停药。另外,羟基脲能有效地控制ET患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Cortelazzo和Finazzi的随访结果显示羟基脲治疗组血栓发生率为3.6%,而对照组为24%,二者差别具有显著意义。羟基脲是否能促进ET向白血病转化目前尚不能得出肯定的答案。大多数结果显示,并未增加ET向白血病转化的发生率,但羟基脲治疗后改为烷化剂(如马利兰)治疗则明显增加ET向白血病的转化。
2.干扰素 干扰素不仅能直接抑制巨核细胞克隆的形成,还能通过抑制巨核细胞的正调控因子(GM-CSF、G-CSF、IL-3及IL-11)以及刺激巨核细胞的负调控因子(IL-1ra和MIP-1a等)间接影响巨核细胞的生长。重要的一点是,目前尚未发现IFN-a能诱发白血病的发生。一个来源于多中心292例病人的报道结果显示,维持血液学反应的干扰素用量每周用3 MU占15%,每周用9 MU占64%,每周21MU占24%。所有的研究中心均肯定干扰素对降低血小板有效,有54.3%的患者血小板恢复正常,部分患者脾脏缩小(有的报道66%的患者脾脏缩小,脾大完全恢复的占17%),停用干扰素后血小板再度回升。另有来源于11个中心212例的分析,大约90%的患者对治疗有反应,开始每天3 MU的干扰素在2个月内可
PLT>1500×109/L
2、白血病怎么治?基因突变型的
有骨髓源的,最好的方法是骨髓移植,白血病有以下治疗办法,都比较花钱,需要家人或朋友或社会捐助
一、化疗
1946年6月国外第1例化疗药物治疗白血病获得缓解,开辟了白血病治疗的新纪元。70年代后联合化疗、维持、巩固治疗等策略逐渐完善,近年来随着新的抗白血病药物的应用,白血病的治疗疗效有了长足的进步,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儿童ALL完全缓解(CR)率已达85%-95%。5年无病存活≥50%-70%。成人ALL的CR率接近75%-85%。5年无病存活期≥40%-50%,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的CR率65%-85%。60岁以下长期无病存活可达40%-50%。随着白血病治疗研究的进展,疗效还在不断提高。为根治白血病带来了希望。为达此目的,必须根据每个病人的不同特点,综合现代化治疗手段,充分认识到白血病的治疗是一个整体,特别要分析、认识每例病人自身的特点,如年龄、性别、白血病类型、血液学特征、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白血病细胞的细胞动力学等。在此基础上为病人设计最佳的治疗方案,合理利用现代化治疗手段,如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生物及基因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多种手段互相配合、相互协调,最大可能的避免各种毒副作用。杀灭白血病细胞,使病人达到长期存活乃至治愈的目的。
化疗一般分为诱导缓解治疗(白血病初治为达CR所进行的化疗);巩固治疗(CR后采用类似诱导治疗方案所进行的化疗);维持治疗(是指用比诱导化疗强度更弱,而且骨髓抑制较轻的化疗);强化治疗(是指比诱导治疗方案更强的方案进行的化疗)分早期强化和晚期强化。
化疗的重要原则是早期、足量、联合、个体化治疗。化疗剂量和强度的增加是白血病人CR率和长期存活率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当白血病人CR时骨髓形态学分类白血病细胞虽然<5%,但机体内的白血病细胞总数仍可高达106-9,如不尽早进行CR后的早期强化,白血病细胞会很快增殖、生长、导致复发并产生耐药性,故白血病人应尽早进行足量有效的CR后治疗。
80年代以来白血病的化疗多采取联合化疗、联合化疗注重细胞周期和序贯用药,一般选择作用于不同细胞周期,并可相互促进、加强杀灭白血病细胞能力但毒付作用不同或能互相减轻毒副作用及相对选择性杀灭白血病细胞的多种药物联合化疗。
白血病化疗的个体化原则是白血病治疗研究的需要发展,其原则强调四个方面①对不同的白血病类型应选择不同的化疗方案,对ALL应选择和AML不同的药物、剂量、疗程。②对具有不同预后因素的白血病个体其治疗方案应有所侧重和不同,如对T-ALL和B-ALL除常规方案治疗外,加用CTX或MTX及Ara-C可明显改善其CR率和生存期。③病人化疗前的健康状况亦是化疗个体化要考虑的问题。对肝肾心脏功能不全者化疗药物应减量。④严密观察化疗中病人的血象骨髓像变化、区别不同情况及时增加或减少化疗剂量。
白血病化疗失败的原因:化疗失败主要是化疗期内因感染和出血引起早期死亡,或白血病细胞耐药而无效果。一般失败有以下几种情况:①白血病细胞完全耐药,表现为化疗后骨髓增生抑制但白血病细胞不减少;②白血病细胞部分耐药,表现为化疗后白血病细胞部分减少,但不理想而随之白血病细胞又再增生;③骨髓增生不良,化疗后四周骨髓造血未恢复;④骨髓增生不良并在四周内死亡;⑤化疗中因出血、感染等不能控制早期死亡;⑥化疗后CR但髓外白血病存在。尚有少数病人,化疗后白血病细胞迅速减少,骨髓、血象亦迅速抑制,但不久白血病细胞及WBC再度快速倍增,病情迅速恶化,此类病人处理困难、预后差、缺乏有效治疗方法。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取长补短,中医中药能弥补西医化疗不分敌我一味杀的不足,又能解决对化疗药耐药的问题,同时一些低增生性白血病,本来白血胞、血小板很低,经不住强力的化疗药,可用中医中药来治疗,既避免了西药的毒副作用,又能缓解病情,中西医结合治疗有以下形式。
1.单纯中医中药治疗,适用于低增生性的白血病,不能耐受化疗,可用中药。再是患病之初始终未用化疗药,尚未产生耐药性者,可用中医中药,中医药治疗适于幼稚细胞不是很高的患者。坚持每日服药,经过一段时间(一般在3-4个月)可达到CR。我院治疗本病,提出"细胞逆转法"治疗白血病的新方法,"细胞逆转"雷同于西医的诱导分化。其内容是以祛瘀,清血、扶正、解毒一系列药物组合,有效地控制白血病细胞的增长,逐渐使之转化分解,同时杀死部分白血病细胞,再是通过调节人体免疫、提高人体新陈代谢、使毒素排出体外。通过如上对人体整体调节和针对性、综合性作用,达到治愈白血病的目的。传统中医给我们治疗白血病带来了曙光。我们在此方面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寻找更安全有效治疗白血病的方法。
2.中西药结合,即化疗期后配合扶正中药。以升提白细胞、血小板、增强人体的免疫机能及抗感染。止血的功能,在化疗缓解期仍可使用中医药,一是促进人体的恢复,二是巩固化疗的效果,延缓下一次化疗时间。
三、生物调节剂治疗
随着免疫学和基因技术的发展生物调节剂治疗已被用于临床,其中白介素Ⅱ、多种造血刺激因子如GM-CSF、G-CSF、M-GCSF红细胞生成素,肿痛坏死因子,干扰素等,经临床验证,白介素Ⅱ,LAK细胞等对白血病有一定疗效,G-CSF、GM-CSF等用于化疗后骨髓抑制病人,可明显缩短骨髓和血象的抑制,加速缓解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四、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就是向靶细胞(组织)导入外源基因,以纠正补偿或抑制某些异常或缺陷基因,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其治疗方式可分成四类:①基因补偿:把有正常功能基因转入靶细胞以补偿缺失或失活。②基因纠正:消除原药异常基因,以外源基因取代之。③基因代偿:外源正常基因表达水平超过原药的异常基因表达水平。④反义技术:用人工合成或生物体合成的特定互补的DNA或RNA片段或其化学修饰产物抑制或封闭异常或缺失的基因表达。
基因治疗白血病作为一个新的方法正逐步从理论研究向临床试验过渡,在美国已通过Ⅱ期临床试验阶段,目前基因治疗主要是应用反义寡核基酸封闭原癌基因的研究。反义技术因不需改变基因结构能对目的基本及其产物进行治疗。故是基因治疗方法中最简单明了的手段。CML是目前应用反义核酸技术研究最多的白血病,通过现有技术的改进,使用递转杀病毒公导包括BCR/ABL融合基因在内的多种反义DNA/RNA和辅助基因系统,有望不久CML基因治疗取得突破。
五、骨髓移植(BMT)
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是对病人进行超大剂量放疗,化疗预处理后,将健康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植入病人体内,使其造血及免疫功能获得重建的治疗方法。
采用骨髓治疗疾病始于1891年Brown-Sequard给病人口服骨髓治疗贫血,1939年Osgood首次静脉输注骨髓,1951年Lorenz等首次成功进行了骨髓移植试验,20世纪70年代来内HLA组织配型技术的发展,移植免疫学等基础医学研究的深入,使BMT的临床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世界各地相继建立了一批BTM中心。我国的BMT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近几年来我国异基因BMT病例已达300多例,疗效也基本达到了国际同等水平。
3、骨髓细胞 基因突变
可以发生,骨髓细胞全能型比较低,可分化成血细胞等,因为有细胞核就含有基因可发生基因突变,且概率较高.
4、白血病是白细胞变异还是白细胞增多?如果白血病出现,红细胞会增多吗?
红细胞肯定会减少。因为大量的幼稚细胞,病态细胞侵犯了骨髓,抑制了红细胞的生成。白血病有的白细胞会增高比如慢粒、慢淋。有的会减少,比如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就有可能减少。
5、MDS骨髓变异综合症
去北京协和或上海瑞金,天津血液病研究所。
6、白血病是血液中什么成分变异了?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病,病人先天缺乏凝血因子,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不易止血。绝大部分患者为男性。
正常的血液凝结是血液中血小板,与部分血浆蛋白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与凝血功能相关的血浆蛋白,即是凝血因子。由於凝血因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具有加速以及加强反应的效果,缺乏凝血因子的协助,就可能发生凝血功能异常,导致出血时间延长。血友病患者的凝血因子比正常人要少,因此血管破裂后,血液不容易凝固,导致出血难止。
白血病是造血细胞的癌症亦称作血癌。
白血病的病源是由于细胞内脱氧核糖核酸的变异形成的骨髓中造血组织的不正常工作。骨髓中的干细胞每天可以制造成千上万的红血球和白血球。白血病病人过分生产不成熟的白血球,妨害骨髓的其他工作,这使得骨髓生产其它血细胞的功能降低。白血病可以扩散到淋巴结、脾、肝、中枢神经系统和其它器官。
7、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raeb-2基因没有突变什么意思
这是个原癌基因,突变后将极大增加你癌症的风险,没突变就是让你宽心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