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造血干细胞与有核细胞的关系
造血干细胞属于总有核细胞一种
巨核细胞是生成血小板的一种细胞。巨核细胞虽然在骨髓的造血细胞中为数最少,仅占骨髓有核细胞总数的0.05%,但其产生的血小板却对机体的止血功能极为重要。每个巨核细胞均可产生1000-6000个血小板。巨核细胞增殖、分化的调节机制类似于红细胞系生成的调节,至少受两种调节因子分别对两个分化阶段进行调节。这两种调节因子是:巨核系集落刺激因子(Meg-CSF)和促血小板生成素意见建议:巨核细胞是骨髓中的一种从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的细胞,核很大,但数量非常少.
2、如何计数骨髓片中的巨核细胞数量
目前使用的骨髓涂片中巨核细胞系统参考值与临床实际出入大,而且血小板数无参考值,为此研究巨核细胞系统参考值,以便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收集24例正常骨髓涂片,观察1.5cm×3.0cm的血膜上巨核细胞总数、分类100个巨核细胞,并计数50个油镜视野中血小板数量。结果1.5cm×3.0cm的血膜中巨核细胞数为13~333个,平均为127个,以颗粒型巨核细胞为主;50个油镜视野中血小板总数为170~588个,平均为332个。结论目前使用的正常成人巨核细胞参考值普遍偏低,本次结果为临床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者提供了很实用的数据,并首次提出了我国正常成人骨髓涂片中血小板的参考值。
3、骨髓中有核细胞少见什么意思
骨髓有核细胞总数
在正常情况下,血细胞从原始到成熟阶段的整个发育演变过程有一定的规律性。 ①胞体大小随着血细胞的发育成熟,胞体逐渐由大变小(巨核细胞相反),发育越成熟,胞体越大。 ②胞核从大到小,成熟红细胞无核,核形从圆形到不规则,粒系最后为分叶,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系变化不大,染色质从细致疏松到粗糙密集,核膜从不明显到明显,核仁从有到无。 ③胞质量由少到多,淋巴细胞变化不明显,瑞氏染色和姬姆萨染色示胞质由深蓝到浅蓝,成熟粒细胞和红细胞可转为粉红和淡红色,颗粒由无到有。 ④胞核与胞质体积之比从大到小。在病理情况下,以上演变规律可发生紊乱。
正常值
(10~180)×109/L(1~18万/mm3)。
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
(1)增多示骨髓增生,如白血病、溶血性贫血、脾功能亢进等。
(2)减少示造血组织功能减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需要检查的人群发病早期有突发性发热、进行性贫血、显著的出血倾向或骨关节疼痛等症状的儿童或青少年;发病缓慢的进行性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劳累后心慌气短,食欲缺乏,体重减轻或不明原因发热等症状的老年及部分青年病人;有贫血症状的人群等。
4、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是按什么分类
判断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几种方法的比较
目的探讨和比较判断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几种方法的准确性.方法对临床206份抗凝骨髓标本采用直接定量计数法和涂片染色后高倍镜视野观察有核细胞数;比较低倍镜法、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比值法、高倍镜视野法和直接定量计数法,对骨髓有核细胞高、中、低值标本的测试精度.结果 206份EDTA-K2抗凝的骨髓标本有核细胞直接定量计数,结果介于(5.0~770.0)×109/L之间,-x83.86×109/L;其中男性骨髓标本120例,有核细胞介于(5.0~388)×109/L之间,-x79.4×109/L,女性患者86例有核细胞介于(8.0~770)×109/L之间,(-x)94.2×109/L;高、中、低值骨髓标本有核细胞直接定量计数法,变异系数(CV)分别为0.061,0.061和0.096(平均CV0.073).4种方法,除方法1只能按五级增生法大体估计外,其它二种方法高、中、低值骨髓标本的平均CV分别为0.424,0.186.结论选用EDTA-K2抗凝骨髓并进行骨髓有核细胞直接定量计数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该法较目前国内传统方法准确性高、重复性好、便于操作,能满足现代临床血液学诊断、治疗和预后的需要.
5、请问什么叫骨髓非红系有核细胞(NEC)
(一)急性非淋细胞白血病(ANL)
1、微小分化急性髓系白血病(M0型)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较轻,原始细胞大于30%,可达90%以上,核圆形,核仁明显。胞质小,嗜碱性,无颗粒,无Auer小体。
2、急性原始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 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少数病例可增生减低,骨髓中I型加II型原始粒细胞大于90%(NEC),可见小原粒细胞(胞体小,与淋巴细胞相似,胞似圆形,核染色质呈细颗粒状,较正常原粒细胞密集,核仁1-2个,有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