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髓移植与造血干细胞移植有什么区别?
一、指代不同
1、骨髓移植:是通过静脉输注造血干、祖细胞,重建患者正常造血与免疫系统,从而治疗一系列疾病的治疗方法。
2、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先接受超大剂量放疗或化疗(通常是致死剂量的放化疗),有时联合其他免疫抑制药物,以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异常克隆细胞,然后再回输采自自身或他人的造血干细胞,重建正常造血和免疫功能的一种治疗手段。
二、特点不同
1、骨髓移植:使用预处理方案可以制造空间、免疫抑制以及清除疾病。预处理方案的强度以既可以达到最大限度的防止移植排斥、又可达到患者对其副作用的耐受为目标,故有多种预处理方案可供选择。
2、造血干细胞移植:血缘关系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和无血缘关系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即无关移植);按移植物种类分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骨髓移植和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三、发展不同
1、骨髓移植:随着移植技术的提高,其疗效已经渐趋稳定。移植供者的选择困难成为制约移植的主要障碍。HLA不完全相合的亲属供者、HLA单倍体相合亲属供者及无关供者的应用及相关技术改进成为临床研究的热门课题,非清髓技术也带来了观念上的革命。
2、造血干细胞移植:有很多先进的药物从遗传学水平治疗这些患者,但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仍是治愈这些疾病的惟一治疗手段。
2、捐献骨髓也就是造血干细胞有哪些危害
捐献造血干细胞是不会影响健康的。骨髓移植需要的是人体内的骨髓造血干细胞。一个成年人的骨髓重量为3公斤左右,一名供髓着提供不足十克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就能挽救一名白血病患者。因此,捐献骨髓造血干细胞不会减弱其免疫功能和造学血能力。骨髓是再生能力很强的组织,健康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后一般10天左右即可补足所捐献的干细胞量。
3、捐献骨髓有什么坏处么
理论上是没有对身体有健康影响,但实际上是有副作用的。这个作用是存在手术和抽血过程中。根据国外对完成大约51,024例造血干细胞异源移植,其中27,770例是进行骨髓移植,23,254例进行了外周血移植。在这些51,024名捐赠者中,5名捐赠者死亡,其中1例是在骨髓捐赠后死亡,4例则在外周血捐赠中死亡,死亡几率约为0.98/1万人。共有37例严重不良反应,致病几率约为7.25/1万人,其中12名在骨髓移植后(4.32/1万人),25名在外周血移植后(10.76/1万人)。此外,大约有20名捐赠者出现恶性血液瘤(3.92/1万人),其中8名捐赠者在骨髓移植后,12名捐赠者在捐献外周血干细胞后。恶性血液瘤的出现几率并没有高出正常年龄和性别相关的致病几率普查结果。
结论:造血干细胞的捐赠可能存在致死或者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这个风险虽然小但是确实存在。人体是非常复杂和奇妙的有机体,目前的科学对许多功能和机制都不清楚。造血干细胞是最神秘的细胞,白血病的发作就是各种因素干扰它造成的后果。采集造血干细胞目前需要人为干扰,所以,除非以后科技发达,采集时静悄悄,一点也不会干扰造血功能,而从身上采集极小部分,这才会消除副作用。
4、造血干细胞的作用是什么
造血干细胞是血液系统中的成体干细胞,是一个异质性的群体,具有长期自我更新的能力和分化成各类成熟血细胞的潜能。它是研究历史最长且最为深入的一类成体干细胞,对研究各类干细胞,包括肿瘤干细胞,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血液系统中的成熟细胞寿命极短,因此在人的一生中,造血干细胞需要根据机体的生理需求适时的补充血液系统各个成熟细胞组分。同时在损伤、炎症等应激状态下,造血干细胞也扮演着调节和维持体内血液系统各个细胞组分的生理平衡的角色。
(4)骨髓血扩展资料:
1961年Till JE, McCulloch EA用小鼠体内脾结节方法第一次证实了造血干细胞的存在。八十年代后,Weissman等多个实验室相继通过细胞表面标记分离出高度纯化的不同阶段的造血干祖细胞。在小鼠造血干细胞的研究中,造血干细胞的分离是通过细胞表面标记Lineage Sca-1c-kit或者细胞代谢方面的特性(侧群细胞)借助于流式细胞仪实现的。
九十年代通过引入CD34这个细胞表面标记区分小鼠中长期造血干细胞和短期造血干细胞。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基于SLAM家族分子(CD41,CD48和CD150)进一步富集造血干细胞,SLAM分子在造血干细胞的表达比较稳定,并且能够广泛的应用于各品系的实验小鼠。
5、骨髓血管瘤是不是疑难病症
血管瘤危险不危险取决长的位置,长在主要脏器上,如果破裂对人体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还是需要及时治疗,考虑是内脏血管瘤,如果比较小的不需要特殊治疗,直径大于五厘米,可以考虑手术或者介入治疗。
治疗血管瘤之前需要根据个人的发病部位、类型以及血管瘤的深浅和年龄等因素进行统计,然后针对不同的身体情况和病情,采取手术治疗,或者是放射治疗,也或者是使用冷冻外科等方式进行治疗,更可采取激光照射等方式进行治疗。治疗之前务必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然后才能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
6、血液是怎么制造出来的
人体血液中所有不同的血细胞,都是来自于肝脏、骨髓和胸腺里的始祖细胞——多能干细胞及由此移行的定向干细胞。这就是人体血液产生的基本道理。
人胚第6周,人体器官形成,肝脏接着造血。人胚第3个月,脾是主要的造血器官。人胚第4个月后,骨髓开始造血,这是人体最重要的造血组织。出生后,肝、脾造血停止,骨髓负起造血的全部责任。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它们各司其职,但都来自同一种细胞——多功能干细胞。由这种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熟,才变为在血管里流动的各种终末血细胞。
每个人体内的血液,都是自己体内产生的,不是由母体血液流入胎儿血管先天带来的。
胎儿早期发育时,在其胚胎体内部,就逐步产生了自己的造血中心。
当胚胎发育到第三周时,卵黄囊壁上的血岛就是第一个造血的中心,这个中心的造血期到第九周为止。胚胎发育到第六周时,肝脏开始造血,9-24周的胎儿,肝脏是主要的造血场所。
肝脏造血以红细胞为主,同时也少量生成粒细胞和巨核细胞,但不生成淋巴细胞。在这期间,脾、肾、胸腺和淋巴结等处也参与造血。脾脏产生于胚胎第三个月,开始以生成红细胞为优势,以后也生成一定数量的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胸腺为人体周围淋巴组织提供前T细胞,这就是为身体生成具有免疫功能的T淋巴细胞的来源。淋巴结参与早期生成红细胞,但到胚胎发育进入第四个月后,就成为终身造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器官。
当胚胎发育进入第四个月以后,骨髓开始造血,到第五个月以后,肝、脾造血功能逐步减退,骨髓造血功能迅速增加,成为红细胞、粒细胞和巨核细胞的主要生成器官,同时也产生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胎儿出生以后,肝脏造血功能很快停止,但脾脏仍是终身造淋巴细胞的器官,而骨髓则是人体最重要的造血器官。在正常情况下它不仅生成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同时也生成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骨髓每秒钟可造出1700万个血细胞。
(6)骨髓血扩展资料:
造血的物质指的是制造红细胞的物质,主要有蛋白质、铁、维生素B12、B6、叶酸等。蛋白质来源自肉类及豆类;铁来源自蛋黄、牛肉、肝、肾、豆类、叶绿素、海带及波菜等。
另一个重要来源为铁锅所游离出来的少量铁;B12及B6来源较多的是肉、肝、肾、蔬菜等;叶酸的主要来源为蔬菜、酵母及动物内肝。
在诸多造血物质中,铁是主要的物质,也是非常容易流失的物质,人体内铁平均量约为3-4.5g,男性全身铁量约为500mg/kg,女性为35 mg/kg,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被吸收进入血液,并与其他物质结合组成10类以上有生理功能的化合物。
其中最重要的是铁与卟啉环结合成血红素,血红素是红蛋白的主要物质,而血红蛋白又是红细胞的主要物质。据测定,红细胞中的96%是血红蛋白。维生素B12和叶酸是合成DNA的主要辅酶,这两种物质如果不足,将会引起幼红细胞的发育障碍。
7、人体骨髓造血功能是怎样被发现的?
尽管显微镜是研究血液的重要工具,但标志着现代血液学发展的里程碑事件是骨髓造血功能的发现和血细胞染色方法的建立。
几千年来,无论是诗人、哲学家,还是医生都将血液与生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推测血液或是由于呼吸了大自然中的灵气形成,或是由食物中的精华转变而来,然而,他们并没有弄清楚血液的真正来源。
应当说人类在很久以前就认识到骨髓的重要性。在古代,人们吃动物的骨髓,认为它含有丰富的营养。中医认为骨髓是由饮食水谷的精液与肾气和合,渗入骨空后转化而成,骨髓充足可以上升补益脑髓。在西方,骨髓被认为是产生人体天然热和能量的源泉。莎士比亚说:“你的骨无髓,所以你的血是冷的。”
人们似乎意识到骨髓与血液之间有某种联系。在19世纪初,已有医生要患血液病的病人吃骨髓补血,但收效不大。直到19世纪中叶,骨髓产生血液的奥秘才分别由德国医学家纽曼和意大利医学家比佐泽罗揭开。
纽曼曾在1868年10月10日出版的《医学科学通报》上发表题为《关于骨髓在血液形成中的作用》的论文中,报道了骨髓中有大量的有核红细胞,而有核红细胞是血液中红细胞,的前身,因此他推断骨髓是红细胞的生产基地。几乎与此同时,意大利医学家比佐泽罗也证实了有核红细胞是无核红细胞的前身,此外他还指出白细胞也是由骨髓细胞生成的。纽曼和比佐泽罗的发现立即引起了医学界的极大兴趣,许多医学家开始进一步深入研究血液细胞的起源问题,并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理论。例如有人认为红细胞是白细胞核瓦解的产物,也有人提出红细胞是由原始细胞吞噬了血红蛋白后形成的,还有人坚持红细胞是在肝脏中形成的观点。尽管这些认识现在看来都是不正确的,但是,在当时正是这些不同观点之间的争论,有力地推动了血液学研究的深入。
既然成熟的无核红细胞是由幼稚的有核红细胞转变而来,那么这种转变是如何发生的呢?也就是说有核红细胞是怎样变成无核红细胞的呢?有人认为,实际上核并没有消失,只不过变换了形式,而不再可见。而支持核消失的学者又分成两派:以纽曼为代表的一派认为,红细胞在成长过程中核被细胞自己再吸收;比佐泽罗支持的一派则主张,核是在成熟过程中被逐出细胞。由于研究手段的限制,当时两派都很难拿出足够的证据驳倒对方,加之他们各有更重要的工作需要去做,不久这个争论便不了了之。直到20世纪中期,随着显微照相技术的发展以及后来电子显微镜的应用,人们才对这个问题有了进一步了解。现在的研究结果支持比佐泽罗等人核在成熟过程中被逐出细胞的观点。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骨髓是制造血液细胞的大本营。骨髓每天可产生2000亿个红细胞;100亿个白细胞和4000亿个血小板。如同深藏在地下岩层中的石油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本保证一样,骨髓是人体一系列重要的生命活动的基本保证。
8、骨髓能造血是什么时候被发现的?
显微镜是研究血液的重要工具,但标志着现代血液学发展的里程碑事件是骨髓造血功能的发现和血细胞染色方法的建立。
几千年来,无论是诗人、哲学家,还是医生都将血液与生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推测血液或是由于呼吸了大自然中的灵气形成,或是由食物中的精华转变而来,然而,他们并没有弄清楚血液的真正来源。
应当说人类在很久以前就认识到骨髓的重要性。在古代,人们吃动物的骨髓,认为它含有丰富的营养。中医认为骨髓是由饮食水谷的精液与肾气和合,渗入骨空后转化而成,骨髓充足可以上升补益脑髓。在西方,骨髓被认为是产生人体天然热和能量的源泉。莎士比亚说:“你的骨无髓,所以你的血是冷的。”
人们似乎意识到骨髓与血液之间有某种联系。在19世纪初,已有医生要患血液病的病人吃骨髓补血,但收效不大。直到19世纪中叶,骨髓产生血液的奥秘才分别由德国医学家纽曼和意大利医学家比佐泽罗揭开。
9、人体的血是怎么来的
自己体内产生的。
造血始于人胚的第3周,此阶段还没有什么器官形成,一个叫卵黄囊的胚胎组织担起造血的第一责任。
人胚第6周,人体器官形成,肝脏接着造血。人胚第3个月,脾是主要的造血器官。人胚第4个月后,骨髓开始造血,这是人体最重要的造血组织。出生后,肝、脾造血停止,骨髓负起造血的全部责任。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它们各司其职,但都来自同一种细胞——多功能干细胞。由这种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熟,才变为在血管里流动的各种终末血细胞。
(9)骨髓血扩展资料:
人体内的造血系统的细胞生成:
通过脾集落的研究方法证实,现已公认各种血细胞均起源于共同的骨髓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 stem cell),自我更新与多向分化是造血干细胞的两大特征。血细胞的发育共分为5个阶段:
①初级多能干细胞(plu ripotent stem cell),为最原始未分化干细胞;
②次级多能干细胞(mu ltipotent stem cell),部分分化,如CFU-S,淋巴性干细胞;
③定向祖细胞(commited progenitor cell),自我复制能力有限或消失,仅具有一系或2系分化潜能;
④前体细胞(prec u rsor cell),如骨髓中形态已可辨认的各系幼稚细胞;
⑤各系血细胞,成熟血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