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学上的MRI是什么意思
MRI也就是磁共振成像,英文全称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经常为人们所利用的原子核有: 1H、11B、13C、17O、19F、31P。
在这项技术诞生之初曾被称为核磁共振成像,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作为医学新技术的NMR成像一词越来越为公众所熟悉。
从磁共振图像中我们可以得到物质的多种物理特性参数,如质子密度,自旋-晶格驰豫时间T1,自旋-自旋驰豫时间T2,扩散系数,磁化系数,化学位移等等。对比其它成像技术(如CT 超声 PET等)磁共振成像方式更加多样,成像原理更加复杂,所得到信息也更加丰富。
(1)正常骨髓的mri信号为扩展资料:
1946年斯坦福大学的Flelix Bloch和哈佛大学的Edward Purcell各自独立的发现了核磁共振现象。磁共振成像技术正是基于这一物理现象。1972年Paul Lauterbur 发展了一套对核磁共振信号进行空间编码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重建出人体图像。
磁共振成像技术与其它断层成像技术(如CT)有一些共同点,比如它们都可以显示某种物理量(如密度)在空间中的分布;同时也有它自身的特色,磁共振成像可以得到任何方向的断层图像,三维体图像,甚至可以得到空间-波谱分布的四维图像。
像PET和SPECT一样,用于成像的磁共振信号直接来自于物体本身,也可以说,磁共振成像也是一种发射断层成像。但与PET和SPECT不同的是磁共振成像不用注射放射性同位素就可成像。
2、脊柱MRI检查的脊柱MRI检查正常值
<
3、什么 是 MRI的原理?
核磁共振成像原理:原子核带有正电,许多元素的原子核,如1h、19ft和31p等进行自旋运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自旋轴的排列是无规律的,但将其置于外加磁场中时,核自旋空间取向从无序向有序过渡。自旋系统的磁化矢量由零逐渐增长,当系统达到平衡时,磁化强度达到稳定值。如果此时核自旋系统受到外界作用,如一定频率的射频激发原子核即可引起共振效应。在射频脉冲停止后,自旋系统已激化的原子核,不能维持这种状态,将回复到磁场中原来的排列状态,同时释放出微弱的能量,成为射电信号,把这许多信号检出,并使之能进行空间分辨,就得到运动中原子核分布图像。原子核从激化的状态回复到平衡排列状态的过程叫弛豫过程。它所需的时间叫弛豫时间。弛豫时间有两种即t1和t2,t1为自旋-点阵或纵向驰豫时间t2,t2为自旋-自旋或横向弛豫时间。
磁共振最常用的核是氢原子核质子(1h),因为它的信号最强,在人体组织内也广泛存在。影响磁共振影像因素包括:(a)质子的密度;(b)弛豫时间长短;(c)血液和脑脊液的流动;(d)顺磁性物质(e)蛋白质。磁共振影像灰阶特点是,磁共振信号愈强,则亮度愈大,磁共振的信号弱,则亮度也小,从白色、灰色到黑色。各种组织磁共振影像灰阶特点如下;脂肪组织,松质骨呈白色;脑脊髓、骨髓呈白灰色;内脏、肌肉呈灰白色;液体,正常速度流血液呈黑色;骨皮质、气体、含气肺呈黑色。
核磁共振的另一特点是流动液体不产生信号称为流动效应或流动空白效应。因此血管是灰白色管状结构,而血液为无信号的黑色。这样使血管很容易软组织分开。正常脊髓周围有脑脊液包围,脑脊液为黑色的,并有白色的硬膜为脂肪所衬托,使脊髓显示为白色的强信号结构。核磁共振已应用于全身各系统的成像诊断。效果最佳的是颅脑,及其脊髓、心脏大血管、关节骨骼、软组织及盆腔等。对心血管疾病不但可以观察各腔室、大血管及瓣膜的解剖变化,而且可作心室分析,进行定性及半定量的诊断,可作多个切面图,空间分辨率高,显示心脏及病变全貌,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优于其他x线成像、二维超声、核素及ct检查。在对脑脊髓病变诊断时,可作冠状、矢状及横断面像。
4、磁共振检查椎管无明显狭窄.脊髓圆锥信号正常是什么意思`?
正常就是没病呗。
5、磁共振MRI、MRA、SWI分别是什么意义?各自特殊作用是什么?磁共振0.5、3.0分别指什么?
1、磁共振MRI也就是磁共振成像,英文全称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意义:核磁共振是一种物理现象,作为一种分析手段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到1973年才将它用于医学临床检测。为了避免与核医学中放射成像混淆,把它称为磁共振成像术(MR)。
技术特点是:磁共振成像是断层成像的一种,它利用磁共振现象从人体中获得电磁信号,并重建出人体信息。
2、磁共振MRA是磁共振血管成像,英文全称是: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意义:磁共振血管成像,磁共振可以行血管造影,即显示血管,可发现血管狭窄和闭塞的部位。
技术特点:基于饱和效应、流入增强效应、流动去相位效应。MRA是将预饱和带置于3D层块的头端以饱和静脉血流,反向流动的动脉血液进入3D层块,因未被饱和从而产生MR信号。扫描时将一个较厚容积分割成多个薄层激发,减少激发容积厚度以减少流入饱和效应。
3、SWI是磁敏感加权成像,英文全称是: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 。意义:磁敏感加权成像对于显示静脉血管、血液成分、钙化、铁沉积等非常敏感。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出血性病变、异常静脉血管性病变、肿瘤及变性类疾病的诊断及铁含量的定量分析。
技术特点:SWI指令用于产生软件中断,以便用户程序能调用操作系统的系统例程。操作系统在 SWI的异常处理程序中提供相应的系统服务,指令中 24位的立即数指定用户程序调用系统例程的类型,相关参数通过通用寄存器传递。
磁共振的0.5和3.0代表磁共振扫描仪的场强,是机器的主要性能指标。3.0T磁共振主要被用于医院的科研,开展课题研究等方面,一般0.35T的磁共振用的磁体是常导磁体。这些数值是用来反映磁共振产生的磁场强度大小的,数值越大,磁场强度就越大,产生的图像就越清晰,扫描的时间也会越短。
(5)正常骨髓的mri信号为扩展资料磁共振的医疗用途:
磁共振最常用的核是氢原子核质子(1H),因为它的信号最强,在人体组织内也广泛存在。影响磁共振影像因素包括:(a)质子的密度;(b)弛豫时间长短;(c)血液和脑脊液的流动;(d)顺磁性物质(e)蛋白质。
磁共振影像灰阶特点是,磁共振信号愈强,则亮度愈大,磁共振的信号弱,则亮度也小,从白色、灰色到黑色。
各种组织磁共振影像灰阶特点如下:脂肪组织,松质骨呈白色;脑脊髓、骨髓呈白灰色;内脏、肌肉呈灰白色;液体,正常速度流血液呈黑色;骨皮质、气体、含气肺呈黑色。
核磁共振的另一特点是流动液体不产生信号称为流动效应或流动空白效应。因此血管是灰白色管状结构,而血液为无信号的黑色。这样使血管很容易与软组织分开。正常脊髓周围有脑脊液包围,脑脊液为黑色的,并有白色的硬膜为脂肪所衬托,使脊髓显示为白色的强信号结构。
6、磁共振成像t1,t2,dwi,swi,的图像怎么区分
1、T1:又称自旋晶格弛豫,指平行于外磁场B0方向的磁化矢量的指数性恢复的过程。
2、T2:又称自旋弛豫,处于高能态的核自旋体系将能量传递给周围环(晶格或溶剂),自己回到低能态的过程。
3、磁共振dwi是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4、SWI是磁敏感加权成像,英文全称是:Susceptibilityweightedimaging。意义:磁敏感加权成像对于显示静脉血管、血液成分、钙化、铁沉积等非常敏感。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出血性病变、异常静脉血管性病变、肿瘤及变性类疾病的诊断及铁含量的定量分析。
(6)正常骨髓的mri信号为扩展资料:
磁共振的医疗用途:
磁共振最常用的原子核是氢原子,即核质子(1H),因为它具有最强的信号,并且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中。影响Mr成像的因素有:(a)质子密度;(b)放宽管制的时间长短;(c)血液和脑脊液流动;(d)顺磁性物质(e)蛋白质。
磁共振图像的灰度特征是磁共振信号越强,亮度越大,磁共振信号越弱,亮度越小,范围从白色、灰色到黑色。
各组织MRI图像灰度特征为:脂肪组织、松质骨为白色;脑脊髓和骨髓呈白色和灰色;内脏和肌肉呈灰白色;液体,正常速度血流呈黑色;骨皮质、充气肺和含气肺呈黑色。
核磁共振的另一个特征是流动的液体不产生称为流动效应或流动空白效应的信号。所以血管是灰白色的管子,血液是黑色的,没有信号。这使得血管可以很容易地从软组织中分离出来。正常的脊髓被脑脊液(CSF)包围,它是黑色的,有白色的硬脑膜和脂肪,使脊髓看起来像一个白色的强信号结构。
7、MRI膝关节骨髓腔内弥漫高信号 是什么病 CT显示正常
你完全说的不在点上啊,MRI是多序列成像,到底是哪一个序列弥漫高信号你得说清楚啊,T1还是T2?Flair,ADC,DWI。。。。太多了,CT显示正常时没错的,因为CT根本看不见骨髓,所以肯定显示正常啊。
你还是根据报告看吧,你这样没人可以回答你的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