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髓检查是怎么做的
首先告诉你,有点痛,在局部麻醉作用下能忍受,沉的感觉高于痛的感觉。骨髓穿刺术 的
1,目的
观察骨髓内细胞形态及分类,以协助诊断血液系统疾病;败血症或某些传染病需骨髓细菌培养及涂片检查某些寄生虫病;恶性肿瘤疑骨髓转移;用于骨髓移植等。
2.适应证
2.1 各类血液病的诊断。
2.2 败血症,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需行骨髓细菌培养或涂片寻找疟原虫及黑热病原虫者。
2.3 网状内皮系统疾病的诊断。
2.4 恶性肿瘤疑骨髓转移者。
3.禁忌证
血友病及穿刺部位有感染及皮肤病时不宜做穿刺。
4.用物
清洁盘,骨髓穿刺包,2%碘酒和75%酒精,5ml和20ml灭菌注射器,无菌手套,2%普鲁卡因,清洁干燥玻片,推片,如做骨髓培养,另需20ml灭菌注射器、含培养基的细菌培养瓶,酒精灯,火柴。
5. 病人准备
5.1 患者需洗澡,更换清洁衣服。
5.2 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配合。
5.3 使患者树立信心,消除其恐惧、紧张心理。
6.方法
6.1 髂前上棘穿刺术
6.1.1 患者仰卧,取髂前上棘向后1~1.5cm的一段较宽镕缘为穿刺点,局部常规消毒后铺洞巾,局部麻醉应达骨膜。
6.1.2 术者左手拇指及食指分别在髂前上棘内外因定皮肤,右手持穿刺针垂直刺入达骨膜后再进1cm即达骨髓腔。
6.1.3 刺人骨髓腔时有落空感,当即抽出针芯,接上20ml无菌干燥注射器,抽取骨髓约0.2ml左右作涂片检查;如作培养,取3~5ml骨髓。
6.1.4 术毕即插回针芯,拔出针头,局部敷以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
6.2 镕后上棘穿刺术
6.2.1 患者侧卧或俯卧,髂后上棘一般均突出于臀部之上,能骨的两侧;或取骸骨上缘下6~8cm与脊柱旁开2~4cm之交点为穿刺点。
6.2.2 穿刺针的方向几乎与背部垂直,稍向外侧倾斜。
6.3 胸骨柄穿刺术
6.3.1 患者仰卧治疗台上,肩背部垫枕使头尽量后仰,并转向左侧,以充分暴露胸骨上切迹。
6.3.2 术者立于患者头侧,先用左手揭指摸清胸骨上切迹,并紧贴胸骨柄上缘将皮肤向下压紧,右手持针由切迹中央沿胸骨柄水平方向进针,慢慢旋转刺入,达胸骨柄上缘骨板之正中深度约0.5~1.0cm。
6.4 脊椎棘突穿刺术
6.4.1 患者侧卧或反向坐于椅子上,两臂置于椅背,头枕臂上。
6.4.2 以上部腰椎棘突为穿刺点,左手拇指及食指在预定穿刺的棘突上下固定皮肤,右手持针由棘突之侧方或中央垂直刺入。
6.5 胫骨穿刺术(仅适用2岁以内的患儿)
6.5.1 患儿仰卧治疗台上,由助手固定下肢,选胫骨结节平面下约1cm(或肠骨上中l/3交界处)之前内侧面肠骨为穿刺点。
6.5.2 左手拇指及食指固定皮肤,右手持针,在骨面正中部与之成垂直方向刺入。
7.注意事项
7.1 术前应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与方法,以取得配合。
7.2 严格无菌操作,以防感染。
7.3 物品准备齐全。
7.4 穿刺针经皮肤达骨膜后,针应与骨面垂直,缓慢旋转进针,持针须稳妥,切忌用力过猛或针头在骨面上滑动。如已刺入骨髓腔,此时针头应固定不动。
7.5 抽取骨髓涂片检查时,应缓慢增加负压,当注射器内见血后应立即停止抽吸,以免骨髓稀释。同时要作涂片及培养者,应先抽骨髓少许涂片,再抽骨髓培养,不可并做一次抽出。取下注射器时,应迅速插回针芯,以防骨髓外溢。
7.6 胸骨柄穿刺时,要求穿刺角度一定要与胸骨柄平行,以防止针尖滑脱或刺穿胸骨柄后壁皮质。
8.护理
8.1 术中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脉搏、呼吸。
8.2 拔针时用力按压穿刺点,至不出血为止。
8.3 术后24小时内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血肿、出血及感染征象。
8.4 穿刺处换药1次/日。
8.5 嘱患者三日内勿洗浴。
2、白血病判断标准时什么
诊断标准:
1.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1)细胞形态学分型
①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骨髓中原粒细胞(Ⅰ+Ⅱ型)≥90%(非红系细胞),早幼粒细胞很少,中性粒细胞以下阶段不见或罕见。
②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分为二型: 1) M2a:骨髓中原粒细胞(Ⅰ+Ⅱ型)>30%, <90%(非红系细胞),单核细胞<20%,早幼粒细胞以下阶段>10%.2) M2b:骨髓中异常的原始及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以异常的中性中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其胞核常有核仁,有明显的核浆发育不平衡,此类细胞>30%。
③急性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骨髓中以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30%(非红系细胞),其胞核大小不一,胞浆中有大小不等的颗粒。可分为二亚型: 1)粗颗粒型(M3a):嗜苯胺蓝颗粒粗大,密集甚或融合。2)细颗粒型(M3b):嗜苯胺蓝颗粒密集而细小。
④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依原粒和单核细胞系形态不同,可包括以下四种亚型:1) M4a:原始和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原幼单和单核细胞>20%(非红系细胞)。 2) M4b:原幼单核细胞增生为主,原始和早幼粒细胞>20%(非红系细胞)。3) M4c:原始细胞既具粒系,又具单核细胞系形态特征者>30%.4) M4EO:除上述特点外,有嗜酸性颗粒粗大而圆,着色较深的嗜酸性颗粒细胞,占5%~30%。
⑤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 :分为以下二亚型: 1)未分化型(M5a) :骨髓中原始单核细胞(Ⅰ+Ⅱ型)(非红系细胞)≥80%.2)部分分化型(M5b) :骨髓中原始或幼稚细胞≥30%(非红系细胞),原单核细胞(Ⅰ+Ⅱ型)<80%。
⑥红白血病(M6):骨髓中红细胞>50%,且常有形态异常原粒细胞(Ⅰ+Ⅱ型)(或原始十幼单核细胞)>30%;血片中原粒(Ⅰ+Ⅱ型)(或原单)细胞>5%,骨髓非红系中原粒细胞(或原始十幼单核细胞)>20%。
⑦巨核细胞白血病(M7) : 1)未分化型:外周血有原巨核(小巨核)细胞,骨髓中原巨核细胞>30%.原巨核细胞有组化电镜或单克隆抗体证实;骨髓造血细胞少时往往干抽,活检有原始和巨核细胞增多,网状纤维增加。 2)分化型:骨髓及外周血中以单圆核和多圆核病态巨核为主。
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诊断标准
(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细胞形
态学分型:
①第一型(L1):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以小细胞(直径可大至正常小淋巴细胞约12μm)为主;核圆形,偶有凹及折叠,染色质较粗,结构较一致,核仁小而少,不清楚,胞浆少,轻度或中度嗜碱。过氧化物酶或苏丹黑染色阳性;原始细胞一般不超过3%.
②第二型(L2):原始或幼稚细胞以大细胞(直径可大至正常小淋巴细胞的2倍以上,> 12μm)为主,核形不规则,凹或折叠常见,染色质较疏松,结构不一致,核仁较清楚,一个或多个,胞浆量常较多,有些细胞深染。
③第三型(L3):似Burkitt型:原始或幼稚淋巴细胞大小较一致,以大细胞为主;核形较规则,染色质较均匀细点状,核仁明显,一个或多个,呈小泡状,胞浆量较多,深蓝色,空泡常明显呈蜂窝状。
(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学分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按免疫分型可分为T细胞型与非T细胞型。非T细胞型又分为普通型(CALL)、前前B细胞型(Pre Pre B- ALL)与B细胞型(B-ALL)。国外也有人将其分为 Ⅰ、Ⅱ、Ⅲ、Ⅳ、Ⅴ、Ⅵ型(或A、B、C、D、E、F型),T细胞分为Ⅰ、Ⅱ、Ⅲ(也有分为Ⅰ~ Ⅵ型者)。
3.低增生性白血病诊断标准
(1) 临床上一般肝、脾、淋巴结不肿大。
(2)实验室检查:①外周血常呈全,血细胞减少,遇见原始细胞。②骨髓检查2次以上。不同部位骨髓增生减低,有核细胞减少,但原始细胞在30%以上。③骨髓活体组织检查证实为本病。
4.成人T细胞白血病诊断标准
(1) 临床表现 ①发生于成年人。②有表浅淋巴结肿大,无纵隔或胸腺肿瘤。
(2)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多形核淋巴细胞(花细胞)占10%以上;属T细胞型,有成熟T细胞表面标志,表现为T辅助细胞,功能为抑制或诱导。
诊 断:本病临床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发病急骤的特点,主要症状为发热、出血、贫血及胸骨压痛,肝、脾、淋巴结肿大体征。结合血象及骨髓穿刺报告: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极度活跃,有核红细胞占全部有核细胞50%以下,原始细胞等于或大于30%,可诊断为急性白血病。
病 史:1.起病急骤 多数患者以发热、进行性贫血、出血或骨关节疼痛为特点。少数病例起病稍缓,往往以乏力、心悸、气短、面色苍白、 虚热等表现。一旦症状明显,病情急转直下,则表现与发病急骤相同的特点。
3、抽骨髓检查什么
骨髓穿刺适用于
1.各种血液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随访。
2.不明原因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增多或减少及形态学异常。
3.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可作骨髓培养,骨髓涂片找寄生虫等。
4、我老婆白细胞是25血小板是35,经骨髓检查后是急性髓系白血病M6,但送去武汉的样板化检后诊断是M2,现在...
白血病靠化疗是不可能治好的。要以恢复造血功能为目标去治疗。
5、诊断骨髓坏死的指标
骨髓坏死诊断指标
【血常规检查】
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和血小板数减少,白细胞数减少或增多,血涂片分类时常可见幼粒及幼红细胞。
【骨髓常规检查】
骨髓检查是确诊本症的最重要的依据之一。多部位骨髓穿刺涂片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部分则需要骨髓活检。骨髓穿刺常“干抽”,骨髓液外观呈深棕色、灰暗色或果酱样等,可有臭味。骨髓增生程度不一,一般为增生减低或增生极度减低,白血病伴有骨髓坏死者呈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
骨髓涂片中有核细胞轮廓均不清,胞膜及胞核呈崩解状或溶解状,胞核嗜碱性增强,细胞问布满嗜酸性物质(大小不等的颗粒),有的细胞可见核固缩、核破裂、核溶解,细胞周围由无定形的嗜酸性物质所填充,见彩图23-3。严重时仅见模糊不清的细胞及大量颗粒状物质沉淀,其细胞结构无法辨认,因此无法判定细胞系列。若能见到形态较完整的细胞多数为中性成熟粒细胞和中幼红细胞,有时还可见粒细胞毒性改变。
由于骨髓坏死出现在多个部位,且与正常骨髓相互交错,故有时需多部位穿刺才能明确诊断。对于骨髓坏死病例应动态观察病情,当出现血象异常时,应及时进行骨髓检查,以除外是否发生白血病。该机理可能与骨髓坏死后髓内发生强烈反应导致克隆突变有关。有文献报道骨髓坏死修复后发生白血病的病例。
【骨髓活检】
确诊本症最重要的依据之一,骨髓活检还可以判断骨髓坏死范围,典型者呈现大量胶状物质并包绕着变形、坏死的细胞。骨髓坏死累及的范围大小不一,有的仅累及少数细胞,大者可占整个活检标本。坏死表现为嗜伊红染色,呈颗粒状,重者表现为嗜伊红均质片状,有的细胞轮廓还隐约可见,严重者支架亦受影响。有些病例在坏死周围可有细胞反应,有的边缘区可见到渐进性坏死表现。根据坏死的程度及范围可以分为三级,详见下表。
【细胞超微结构检查】
镜下完整的有核细胞极度减少,仅见少数成熟的红细胞及无结构细胞。根据细胞破坏的程度将它分为两种:①完全溶解破坏的细胞:细胞结构不清晰,胞膜破坏,胞核固缩;②部分溶解破坏的细胞:胞膜结构不完整,细胞器部分消失,少数分布的线粒体中嵴排列紊乱,甚至泡化,颗粒较多,可见少数粗面内质网及核糖体,核不规则,以染色质为主,在核周边有板块形成,核孔增多。坏死细胞也有三级分类法,洋见下表。光镜下大量溶解状态的细胞是本病诊断的主要依据,而超微结构及细胞化学染色过氧化物酶阴性、脱氧核糖核酸阴性或阳性有助于鉴定坏死细胞的等级和活性。
呈木僵、脱水状态。腹部膨胀伴多数痛性癌性肿块,出现贫血及血小板减少。血液学分类星红白母细胞血象,毒性颗粒,Doh-le小体,多染性 细胞增多,红细胞碎片及泪滴状红细胞。有尿毒症及肝功不佳,LDH显著升高。胸骨穿刺得黄棕色抽出物,MGG染色涂片示坏死物质伴一些单核细胞,。
6、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6)康复标准是什么?
针对你的问题,回复如下:
1、白血病化疗后有7-15天左右的骨髓抑制期,也就是停化疗后7-15天内,多数患者由于化疗药物对骨髓的抑制,血常规各指标都比较低,经过7-15天的回复,血象能逐步恢复正常。但也有一部分患者自身很难恢复,需要药物介入才能恢复正常。您目前的血常规正常,考虑是自身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结果。至于您说的非药物治疗的作用,应该意义不大。(最起码目前还没有科学依据)
2、血常规指标正常只能说明您现在骨髓造血功能恢复起来了,至于这4千3的白细胞中还有多少白血病细胞,那还是要复查骨髓才能知道了。
3、另外,白血病缓解的话可能比较容易,但白血病细胞还会再复制、增长,所以,仍需要下一步的正规治疗,不然等复发了,再治就等于原来的治疗前功尽弃了。千万不要大意。
4、您所说的非药物治疗没有科学依据,也不一定适合大众患者,现在血常规正常,与白血病治愈没有关系,建议您复查骨穿,继续下一步的正规治疗。
7、骨髓检查是要确定得的什么病
1.骨髓穿刺检查是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检验方法之一.通过骨髓涂片的细胞学检查可了解骨髓内各种细胞的生成情况,各种细胞的形态,成分的改变及发现异常的细胞等,以明确诊断,观察疗效,估计预后.例如,对贫血的诊断,可以从形态上帮助诊断贫血的原因,如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诊断各种类型的白血病; 关于恶性肿瘤方面,骨穿对多发性骨髓瘤,骨髓转移瘤,淋巴瘤侵犯骨髓的判断都有重要意义.2.另外,骨髓涂片还可以进行寄生虫和细菌方面的检查,可发现寄生虫(如疟疾)和细菌培养时发现伤寒及其他败血症.3.具体的适应症概括如下:1)采取骨髓液进行各种检查,协助诊治血液系统疾病和感染性疾病(传染病,寄生虫病,细菌感染等).2)证实骨髓中是否有异常细胞浸润如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等.3)采取骨髓液作骨髓移植.4)特殊毒物检验及鉴定如酚,醌等.1.骨髓穿刺检查是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检验方法之一.通过骨髓涂片的细胞学检查可了解骨髓内各种细胞的生成情况,各种细胞的形态,成分的改变及发现异常的细胞等,以明确诊断,观察疗效,估计预后.例如,对贫血的诊断,可以从形态上帮助诊断贫血的原因,如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诊断各种类型的白血病; 关于恶性肿瘤方面,骨穿对多发性骨髓瘤,骨髓转移瘤,淋巴瘤侵犯骨髓的判断都有重要意义.2.另外,骨髓涂片还可以进行寄生虫和细菌方面的检查,可发现寄生虫(如疟疾)和细菌培养时发现伤寒及其他败血症.3.具体的适应症概括如下:1)采取骨髓液进行各种检查,协助诊治血液系统疾病和感染性疾病(传染病,寄生虫病,细菌感染等).2)证实骨髓中是否有异常细胞浸润如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等.3)采取骨髓液作骨髓移植.4)特殊毒物检验及鉴定如酚,醌等.
8、骨髓检查的方法
骨髓检查需要抽取骨髓标本,这听起来令人紧张,但大可不必害怕。骨髓穿刺一般是由有经验的医生和护士执行的特殊穿刺检查,穿刺前会为病人进行认真的消毒处理,并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术前会给病人注射麻药做局部麻醉,以减轻痛苦。骨髓穿刺一般在病人的髂骨上进行,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胯骨。病人需要侧身卧床,医生会在髂后上棘或髂前上棘选取适当的部位进行穿刺,一般只抽取极少量的骨髓。这不会使得病人的骨髓量有明显减少,也不会影响病人的骨髓造血功能。抽取的骨髓标本一般需要立即做涂片处理或抗凝处理,以便进行各种化验检查。在患某些血液病或怀疑有骨髓转移的恶性肿瘤时,骨髓检查可能要多次检查,用于判断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此时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骨髓检查。
9、骨髓检查
从骨髓片来看,确属粒细胞减少,减少原因应为粒细胞成熟障碍,理由是“粒系比例偏低,晚幼粒及杆状核阶段细胞比例减低。”也就是说中幼粒以前和分叶核粒细胞较多,呈马鞍型分布,多见于成熟障碍。
而且巨核细胞也有成熟不良。
建议在口服升白药同时补充叶酸、维生素B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