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髓 > 全血骨髓标本采集可使用抗凝

全血骨髓标本采集可使用抗凝

发布时间:2020-03-30 18:15:41

1、血液样本为什么要抗凝

临床做血液检验时,基本都是使用的血清(抗凝血也称血浆),而不使用含血细胞的全血.
而有很多血标本我们是不可能采完马上就进行检验的,一般都是成批量的做,若是一旦血液发生凝集,则不利于吸取血浆,故需要抗凝.
现在用得较多的抗凝剂有,肝素,EDTA,枸椽酸盐等.

2、白细胞计数的时候为什么不能使用抗凝血?

血细胞检验是指对血液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及相关数据的计数检测分析,也称血常规检验。血常规检验不仅是诊断各种血液病的主要依据,而且对其它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也可提供许多重要信息,是临床医学检验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基本内容之一。血常规检验的最原始的手段是通过显微镜人工镜检,随着基础医学的发展,高科学技术的应用,血液细胞分析仪已成为取代镜检进行血常规分析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带分类的血液分析仪。
无论是镜检、还是使用血液分析仪,要获得血常规检验的稳定可靠、准确的数据,防止临床诊疗人出错误的判断,实验室检验要充分考虑影响血常规检验中的多种影响因素,并严格加以控制:
一.标本的采集

为了取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必须取得高质量的标本。高质量的标本是高质量检验的第一步。保证血液标本中各项细胞的完整形态是作为血常规检验用的高质量的标本的最基本的要求。血液细胞检验标本的制备分为采集和抗凝2个步骤。

1.标本的采集

按采血部位的不同,取得血常规检验标本,最常用的途径是静脉采血和末梢毛细血管采血。各类文献均表明,静脉血血样是最可靠的标本,手指血是末梢毛细血管血样中与静脉血差异最小且较为稳定的血样。有研究表明,与静脉血相比,手指血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仍然较差:白细胞计数明显高(+8%)而血小板计数明显低(-9%)。因此,绝大多数专家建议:血常规检验特别是应用血液分析仪时,应使用静脉血。

2.标本的抗凝

用于血常规检验的血样必须经抗凝剂抗凝处理,在目前的众多抗凝剂中,EDTA盐(EDTA-Na2,EDTA-K2,EDTA-K3)是对白细胞形态和血小板影响相对较小的抗凝剂,最适合用于血常规检验。除采血因素的影响(生理性因素、采血部位等)外,多数情况下,血样的质量取决于血液和抗凝剂的比例。血液比例过高时,由于抗凝剂相对不足,血浆中出现微凝血块的可能性增加,在用于血细胞分析仪时,微凝血块可能阻塞仪器,同时影响一些检验指标。血液比例过低,抗凝剂相对过剩,对检验指标会造成严重影响。血液经EDTA抗凝后,白细胞的形态会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和时间及EDTA浓度有关。EDTA的最佳浓度(与血液比)为1.5mg/ml,如果血样少,EDTA的浓度达到2.5mg/ml,中性粒细胞肿胀、分叶消失,血小板肿胀、崩解、产生正常血小板大小的碎片,这些改变都会使血常规检验和血细胞计数得出错误结果。 这一点在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时尤为重要。

静脉血和末梢血均可经抗凝剂抗凝成全血标本(标本中不含稀释液,或对标本造成的稀释的影响极小),显而易见,末梢血抗凝标本要达到合适的血液和抗凝剂的比例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多数专家建议,在制备全血比例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多数专家建议,在制备全血标本时,应使用定量的含EDTA盐的真空采血管采集静脉血。

无论镜检,或是使用血液细胞分析仪,由于绝大多数的对标本稀释的稀释液中含有抗凝剂,在一定量的稀释液中可直接加入微量静脉血或末梢血液(10-40µl)即可制备成通常所说的预稀释标本。多数情况下,预稀释标本的制备适用于末梢血的血样。

二.标本的稀释

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两部分组成的红色粘稠混悬液。在进行血细胞检验计数时,直接用血液计数是困难的,无论是镜检还是用血细胞分析仪,血液均需合适准确的稀释后才能进行血细胞的检验计数。基于血细胞分析仪的基本原理,在血细胞分析仪的设计应用中,稀释倍数和计数容量是最重要的设计指标之一。

自50年代初,美国库尔特先生研制了电阻法(小孔原理)血细胞分析仪以来,血细胞的稀释液为介质的流动的形式通过传感器测量计数(如图-1),血细胞通过传感器时一定需要排队通过,否则可能就会造成重合损失(如图-2)。

实际应用时,是将血液稀释于稀释液中形成稀释标本(稀释比为1:N),以流动检测的方式测出一定量(V)的稀释标本内的血细胞数(T),经换算后得出血液中的细胞浓度(L):L-T×N/V。
由此可见,准确合理的稀释倍数(在用于仪器时,RBC、PLT的稀释倍数一般为1:10000至1:3000;WBC、HGB的稀释倍数一般为1:250左右)和准确、稳定的测量容量是血细胞检测的又一重要基础。稀释倍数过低,会形成细胞排队通过传感器的重合缺损;稀释倍数过大,则会造成一定测量容量内血细胞的数量过少,这都会严重影响血液细胞检验的测量精度。

三.标本的储存

如前文所述,抗凝剂因时间和浓度的不同,会造成对血细胞形态的影响。有研究表明,用EDTA抗凝静脉血标本,在标本收集后的5分钟内或30分钟后,8小时内(室温)检测,可以得到最佳的检测结果。如果不需要血小板和白细胞分类的准确数据,则标本可以在2℃-8℃的条件下存入至24小时。

预稀释标本一般需要在标本制备后10分钟内予以测量;如果稀释液中添加细胞稳定剂,预稀释标本的存放时间也不可超过4小时。

总之,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很多,要想取得准确的检验数据,就要在实验的每一个步骤中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本文所讲述的内容,仅仅是对血常规检验中注意事项的部分总结,可能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还是请常年处于临检一线工作中的老师们批评、指正。

3、全血标本是抗凝管吗?

你好,具体要看你要进行一些什么样的检查一般来说,如果要进行生化检查的话一般是用抗凝管的。

4、各种颜色的试验分别采集是全血标本、血培养标本还是血浆标本?

抗凝管内含有抗凝剂,可以使血液保持液态,不凝固。非抗凝管一般只是具有真空抽血的功能,不能抗凝。血液沉淀后的结果来抗,抗凝管内可以得到血浆,儿非抗凝管得到的是血清。

5、全血标本需使用什么剂,使血液处于不凝固

使用抗凝剂,防止血液凝固。
常见的抗凝剂有EDTA,肝素,聚缘酸盐,草酸盐等等。

应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掉或抑制血液中的某些凝血因子,阻止血液凝固,称为抗凝。能够阻止血液凝固的化学试剂或物质,称为抗凝剂或抗凝物质。 如天然抗凝剂(肝素,水蛭素等) Ca+2鳌合剂(柠檬酸钠,氟化钾)

6、血标本采集错误的一项是 血气分析应备抗凝密盖小瓶 血清标本应注入抗凝试管内 血培养标本应在使用抗生

血清标本不含纤维蛋白原也不含血小板应该不用抗凝吧,血糖那个测空腹血糖的话是八小时不摄热量食物,还有就是餐后两小时血糖,没听过饭后六小时的

7、血清和正常的全血放在采血管中能分清那管是血清那管是全血吗

就是就是含有不同的促凝剂或是抗凝剂国际分类:

黄头管:内含惰性分离胶、促凝剂,制备标本为血清。惰性分离胶的比重大于血清而小于血凝块,离心后胶体移动至采血管中间,隔离血块和血清,便于直接上机和标本的保存,并保证了一些敏感指标的稳定性(如血糖、电解质、酶类等),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黄头管用于临床生化、免疫、内分泌、放射免疫、PCR等检测实验。采血量3~10ml。

2.红头管:制备标本均为血清,红头管不含分离胶。用于临床生化、免疫、内分泌、放射免疫、PCR等检测实验。内壁处理,防止血细胞附壁。采血量为3-5ml。

3.紫色管:内含EDTA-K2(K3)抗凝剂,制备标本为全血。用于血液常规、血型鉴定、交叉配血等实验。内壁处理。采血量为2ml,5ml。

4.绿头管:内含肝素钠(钾 锂)抗凝剂,制备标本为血浆,全血。用于血浆生化实验、血液流变学实验,内壁处理。采血量为3-5ml。

5.蓝头管:内含0.105或0.129摩尔(相当于3.2%或3.8%)柠檬酸钠抗凝剂0.2ml,0.3ml,制备标本为血浆。用于血凝固实验,凝血因子的检测实验。内壁处理,防止血小板的聚集和粘附。另外(添加剂:血液)=(1:7)&;(1:11)之间,即1.8ml蓝管采血后添加剂+血液为2ml,此时如果采血量在1.6ml(即1:7)&;2.4ml(即1:11)之间时对检测结果影响不大。定量采血,采血量为1.8ml ,2.7ml。

6.黑头管:内含0.129摩尔(相当于3.8%)柠檬酸钠抗凝剂0.5ml ,0.6ml ,制备标本为全血。用于血细胞沉降率实验。内壁处理,防止血细胞粘附。另外(添加剂:血液)=(1:2.8)&;(1:4.8)之间,即1.6ml黑管采血后添加剂+血液为2ml,此时如果采血量在1.42ml(即1:2.8)&;2.32ml(即1:4.8)之间时对检测结果影响不大。定量采血,采血量为1.6ml ,2.4ml.。

7.灰头管:内含抗凝剂和防止血糖降解的氟化钠,制备标本为血浆。用于血糖、糖耐量实验。 定量采血,采血量2-3ml,采血后立即送检。

8.草绿色管:内含肝素锂和分离胶,制备标本为血浆。用于快速血浆生化实验。定量采血,采血量为3-5ml。

8、分子诊断的标本采集

合理的标本采集对保证标本的完整性和核酸的定性/定量检测的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标本应严格按照适当的生物安全指南进行采集,不合适的标本处理会导致核酸降解,产生错误的患者检测结果。
1. 标本识别 标本采集时应明确患者身份及其标本,充分尊重患者隐私。同时应为医疗人员提供合理而充足的检测和治疗相关的信息。标本应牢固地贴上标签,内容至少包括:识别号、采集日期和时间、标本采集者姓名、标本来源等。
2. 申请单信息 申请单至少包括以下几点信息:唯一标识号、入院登记号、患者姓名、出生日期、性别、种族、采集日期、标本类型、相关的临床和实验室信息、医生姓名、标本采集的部门、检测申请原因等。
3. 标本采集 采集人体组织或体液标本时应遵守相关的安全防范措施,佩戴手套,预防标本中血源性病原体的传播,同时阻止标本被处理人员的脱落细胞污染。特定的检测方法可能需要额外的预防措施和采集说明,如HPV检测采集宫颈标本应在醋酸试验之前。实验室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时应考虑潜在的干扰和污染来源,正确指导和培训临床医生按照特定方法或检测体系的标本采集要求进行采集。临床实验室收到标本后应尽快将标本信息输入至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同时应尽快处理接收的标本。如果标本存在如溶血、冰冻血液或标记不当等情况应考虑拒收。
4. 抗凝剂 血液和骨髓穿刺(BMA)标本采集应使用合适的抗凝管或含其他添加剂的试管。试管添加剂的选择应根据分析物类型、试验、标本量而定,有研究表明肝素和亚铁血红素可能会抑制PCR反应。因此,推荐使用EDTA和ACD抗凝剂检测血浆或骨髓穿刺标本。如果被测量为细胞内RNA,采集血液或骨髓的设备应包含RNA稳定剂,或者在采集后立即加入RNA稳定溶液。
5. 组织标本 如果无法获得血液或口腔黏膜细胞(如患者死亡),或者组织标本的基因型同血液或口腔黏膜细胞不同,或者组织为某些潜在感染物质核酸的唯一来源时,可采用组织标本。通常最佳的组织量为1-2g,但由于各种组织所含的DNA和RNA的量不同,采集组织的量也因组织而异。多细胞组织如骨髓、淋巴结、脾适用于基因组DNA检测,需要的组织量较少。少细胞标本如肌肉、纤维、脂肪组织不是基因组DNA的最佳来源,采集量最好大于1-2g。通常,如果没有广泛脂肪浸润,大于10mg的组织至少获得10μg的RNA或DNA。不同组织的蛋白质的量和类型各不相同,核酸分离方法也因组织而异。按照特定来源的组织,根据厂家建议分离DNA或RNA。
病理科医生通常从大块组织中采取有代表性的部分组织进行固定、染色、显微镜检测和病理诊断,或者选择有代表性的组织提取DNA或RNA进行分子学分析。一般选择病灶组织进行检测、非病灶组织作为对照。对照组织对某些分子检测是至关重要的,如杂合性缺失分析或微卫星不稳定性试验。

9、血清标本的采集管内是否需要加抗凝剂

血清的提取不能加抗凝剂,应在取血后尽快中低速离心,全血分层后最上一层澄清液体既是血清。另外需要避免冻融发生溶血,这样血清层也会被染红则无法区分。

10、全血标本可用于鉴定

实验室检查需采集全血标本的是?A,HBsAg B,血细胞比容测定 C,肝功能检查 D,血清蛋白酶 E,ALT
B,血细胞比容测定
,血细胞比容测定 是血常规中的一项,需要使用抗凝全血,其他几项使用血清或血浆进行检测。

与全血骨髓标本采集可使用抗凝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