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髓 > 骨髓灰质炎

骨髓灰质炎

发布时间:2020-03-08 01:21:02

1、明星也有烦恼,周董和张嘉译都有脊髓灰质炎,这到底是一种什么病呢?

具体来说,脊髓灰质炎的一个分支病种叫强直性脊膜炎(周董和张嘉译得的病)。这是一种包含全身症状的神经性疾病,表现在外就是身体略显驼背,像张嘉译那样。这种病是遗传性的,换句话说,是生下来就有的。强直性脊膜炎是无法治愈的,只要得上那恐怕要被陪伴一生了。

而网上有人称翻看周杰伦的微博时,发现周董有一个阶段竟需要自己的母亲帮他穿袜子……看到这段话当场就把我惊住了。都知道周杰伦有这种病,但很少有人真正关心他吧……而更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周杰伦的爱子竟然也得了和爸爸一样的病,上帝,你要不要再残忍一点?

笔锋转动,我们再来看看张嘉译。张嘉译怕是男星中走路姿势最拽酷帅的一位了,走路弯着腰,左摇右晃,松松散散,自成一体的走路方式使他看起来男人味十足。以前我也不知道,但家里有一个张大叔的迷妹——我妈妈,是她告诉我的。说来真是造化弄人啊。不过张大哥这几年在娱乐圈风风火火,也是难过之余,叫人感到些许欣慰吧。

所以呢,我们在这个社会上就不要那么多的抱怨了,想想自己,再想想杰伦哥和张大叔,我们健健康康的,趁着大好的年华,闪亮的青春,一定要奋斗,一定要努力。周董和张嘉译没有抱怨,他们或是顶着病痛(据说有时候周杰伦他在演出时经常疼痛难忍),或是驼背惹争议,还能这么拼……所以,是到我们雄起的时候了,向上吧,少年。

2、脊髓灰质炎的易感人群有哪些?

不分种族、年龄及性别均可感染脊髓灰质炎,自然感染后人体对同型病毒能产生较持久的免疫力,一般认为可维持终身。新生儿可由母体获得抗体,但出生后3~6个月逐渐下降以至全部消失,此后婴幼儿通过野毒感染(包括隐性感染和轻型感染)或人工免疫接种而获得免疫力。脊髓灰质炎病毒3型之间交叉免疫的可能性极小。麻痹型病例重复感染后再次出现麻痹者较少。人群的免疫状态在流行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对流行或散发、流行特征、传播速度、范围大小意义重大。

3、婴儿患脊髓灰质炎有哪些症状?

脊髓灰质炎又叫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此病主要经口传入,也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染,脊髓灰质炎的潜伏期为5~14天。

脊髓灰质炎轻者可表现低热、咽痛、流涕、咳嗽、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可不出现瘫痪。

重型起病缓急不一,主要症状是发热、嗜睡、头痛,有的出现消化道症状及上呼吸道症状。早期一般为1~4日。退热后,经过1~6日又发热,面红出汗,咽痛,颈项强直,烦躁不安,哭闹。这时如做腰椎穿刺,脑脊液有改变。3~4天后出现瘫痪,特点是分布不规则不对称,多见于四肢,主要表现为肌力和肌张力减退。经过5~10天发热减退,瘫痪也不再发展。瘫痪1~2周以后,病肢肌肉开始恢复功能,轻者1~3个月恢复,重者半年到1年半恢复。

对患儿要加强护理,按医嘱服药。要使瘫痪的肢体避免外伤,给他做按摩,帮助患肢活动。在恢复期可采用针灸、推拿等疗法,并加强患肢的被动活动。

4、脊髓灰质炎的发热特点是什么?

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本病多发于1 ~ 5 岁小儿,且临床以肌肉弛缓性麻痹为特点,故俗称“小儿麻痹症”。

本病初起多以发热为主要表现,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伴有全身不适、咽痛、咳嗽或呕吐、腹泻等症状。经 1 ~ 4 天后热势渐退, 其他症状亦随之消失。热退后 1 ~ 6 天,患儿体温可再次上升,即所谓“双峰热”。同时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烦躁或嗜睡,全身肌肉疼痛,感觉过敏。高热持续 3 ~ 6 日或更久,体温开始逐渐下降, 在体温开始下降时出现肢体瘫痪,以后逐渐加重。一般体温降至正常后,瘫痪亦停止进展。

脊髓灰质炎为什么会表现为双峰热型呢 ? 这是因为病毒侵入人体后,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病毒血症,首先侵犯呼吸道、消化道等非神经组织,引起发热等前驱症状。此时体内中和抗体产生,病毒被清除,可使疾病停止发展,而不发生神经系统病变。如果感染病毒量大,毒力强或机体免疫力差,则病毒可通过血脑屏障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脊髓前角灰质炎,故再次出现发热,并可引起瘫痪。

脊髓灰质炎以双峰热为典型的临床特征,但有不少患儿在病程中并没有典型的双峰热表现。也有的患儿在第一次发热时,由于热势不高,其他症状也不明显,很容易被家长忽视,而直到第二次发热, 同时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时,才被家长注意。

脊髓灰质炎在发热时,可以用物理或药物降温,以缓解症状。

5、脊髓灰质炎疫苗为什么可以做成「糖丸」?

脊髓灰质炎疫苗(Polio vaccines)原本就是有两种: 糖丸的口服疫苗:成分是减毒活疫苗(Attenuated Vaccine),也就是活的病毒,但是毒力轻微到忽略不计。 注射的疫苗:成分是灭活疫苗(Inactivated vaccine),也就是死了的病毒。

先要谈一下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这个病是怎么回事儿?致病因素,是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这个病毒是正链单股RNA的,小RNA病毒(Picornavirus)属的,

其他的兄弟姐妹还有:鼻病毒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es):比如手足口病Echovirus:可以得心肌炎甲型肝炎病毒(Heptitis A virus, HAV):得甲型肝炎,比如N多年前的上海毛蚶肝炎事件等

这家儿的病毒,有些是明显粪口途径传染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和甲肝病毒。(参考:为什么很多中国人爱喝热水?)

进一步看这两个病毒,他们并不是一个仅仅通过粪口途径(oral-fecal),从嘴到肛门走一遭,顶多在肠道闹个腹泻就走的那种,他们还会猛烈地攻击别的地方:甲型肝炎病毒(Heptitis A virus, HAV):闹完肠道入血之后,有些会去攻击肝脏而导致肝炎。

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闹完肠道入血之后,有些会去攻击神经系统。之所以被人类强烈地记住,就是因为它能猛打脑和脊髓的运动神经元,而造成人类的瘫痪。


而实际上,只要食物里面混有这病毒,从咽喉开始一直到肠子,整个的消化管,都可能成为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的登陆点,甚至有人把这个疾病的传播方式称作“粪口途径”+“口口途径”。

6、脊髓灰质炎的传染途径是什么?

只能通过人传染

骨髓灰质炎只能通过人传染,主要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病毒寄居在病人、无症状带病毒者(即感染了病毒,但无临床症状)的胃肠道和鼻咽部。经消化道粪便、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体外。如果食物受了含病毒粪便的污染,人吃了这样的食物就有可能被感染。直接或间接地污染了手、玩具、用品,也会传播此病,苍蝇、蟑螂沾染了带病毒的粪便,再爬食品,这样就把病毒带给了食品,人进食了这样的食品,就会被感染。寄居在鼻咽部的病毒,通过病人打喷嚏将病毒排在空气中,正常人呼吸了带病毒的空气,可能感染;病毒还可从痰液、鼻涕等鼻咽分泌物排出体外。如果接触了这些分泌物,又挖鼻腔,也可将病毒带入体内。孕妇如果发生了脊髓灰质炎病毒血症的话,可以经胎盘将病毒传播给胎儿,使胎儿患上先天性脊髓灰质炎。饮水被污染后常常引起暴发流行。年长儿、接种过脊髓灰质炎疫苗有抵抗力的儿童,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后,可不发病或成为无症状的带病毒者。发病者都是未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者或免疫接种失败者。

7、脊髓灰质炎流行特征与疾病症状是怎样的?

1.流行具有世界性

此病的流行具世界性,第一批脊髓灰质炎患者出现在英国,此后各地均有发生。我国1882年开始有病例报道,后逐年增加,其中1959年在南宁一次流行发病率高达150.6/10万。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问世使发病率明显下降,大部分国家疫情已得到控制,有的已基本消灭。据全国AFP专报系统监测结果,自1994年10月以来,我国未发现本土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病例。

拿我国来说,使用活疫苗以前,城市发病率要高于农村许多倍,广泛服用疫苗后,城乡发病率基本相等。本病终年可见,而以夏秋为多。可散发或流行,流行时以无症状的隐性感染及不发生瘫痪的轻型为多。发病者多为5岁以内的孩子,要占90%以上,其中,成人很少见。近年来由于开展减毒活疫苗接种,发病年龄有逐年升高趋势,成人患者有所增多,且使用活疫苗后,发病季节曲线亦变得不平稳,原3~5年流行一次的规律已不科学,流行的病型由过去常见的Ⅰ型转为以Ⅱ、Ⅲ型相对多见。

2.潜伏期症状

潜伏期在3~35天。

3.前驱期症状

此期的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全身不适、恶心呕吐、头痛、腹泻或便秘等上呼吸道感染和胃肠炎的症状。

4.瘫痪前期症状

在前驱症状消失后1~6天再次发热而进入本期,故有双峰热之称。也可不经过前驱期而直接至瘫痪前期。此时若让患者坐起,患儿需双臂后伸支撑身体才能坐立,称为三脚架征,患者坐在床上屈膝,不能用下颌抵住膝部为吻膝征阳性,此两体征为该病的特点。此外,出现感觉过敏、拒抚抱、多汗等症状。

5.瘫痪期症状

多在病程的2~7天体温下降后出现瘫痪,且瘫痪范围逐渐扩大,随体温降至正常,瘫痪症状稳定。此期因病损的部位不同可分为以下类型:

脊髓型

这种类型较为常见,下肢多为不对称性软瘫,其次可出现上肢瘫,也可出现呼吸困难、声音低微、缺氧等膈肌及肋间肌瘫痪的表现。

脑干型

延髓及桥脑易出现病变。有颅神经损伤时可出现面肌麻痹、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等。呼吸中枢麻痹的表现为呼吸浅弱、节律不整、呼吸暂停、严重缺氧。心血管运动中枢麻痹可导致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和休克。

脑型

表现为高热、神志不清、昏迷等病毒性脑炎的症状。

6.恢复期症状

四肢远端小肌群首先恢复,其次为大肌群,肌力的恢复需1年左右。

7.后遗症期症状

一般都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8、培育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是哪位病毒学家?

托马斯·哈克尔·韦勒是一位美国病毒学家。除了赢取诺贝尔奖的在脊髓灰质炎的研究,韦勒还为血吸虫病与柯萨奇病毒的治疗做出了贡献。

1948年,由约翰·富兰克林·恩德斯所领导的波士顿儿童医院团队,在实验室的人体组织中成功培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恩德斯与同事托马斯·哈克尔·韦勒和弗雷德里克·查普曼·罗宾斯也因这项贡献而获得1954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除此之外,同时期还有多项关键发现:包括病毒的3种血清型(serotype),也就是第一型(PV1,Mahoney)、第二型(PV2,MEF-1),与第三型(PV3,Saukett);还有人体麻痹前血液中会出现病毒的现象,以及γ-球蛋白形态抗体在抵抗病毒方面的效用。

美国在1952年与1953年,分别增加了5万8 000与3万5 000个病例,高于先前每年约2万人的增加速度。

1954年,他与约翰·富兰克林·恩德斯、弗雷德里克·查普曼·罗宾斯一同被授予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实验环境下培育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成就。

脊髓灰质炎病毒属于微小核糖核酸(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的肠道病毒属(enterovirus)。此类病毒具有某些相同的理化生物特征,在电镜下呈球形颗粒相对较小,直径20~30nm,呈立体对称12面体。病毒颗粒中心为单股正链核糖核酸,外围32个衣壳微粒,形成外层衣壳,此种病毒核衣壳体裸露无囊膜。核衣壳含4种结构蛋白VP1、VP3和由VP0分裂而成的VP2和VP4。VP1为主要的外露蛋白至少含2个表位(epitope),可诱导中和抗体的产生,VP1对人体细胞膜上受体(可能位于染色体19上)有特殊亲和力,与病毒的致病性和毒性有关。VP0最终分裂为VP2与VP4,为内在蛋白与RNA密切结合,VP2与VP3半暴露具抗原性。

已知脊髓灰质炎病毒有三个血清型,这三型病毒的核苷酸序列已经清楚,总的核苷酸数目为7 500个左右。虽然有71%左右的核苷酸为三型脊髓灰质炎病毒所共有,但不相同的核苷酸序列却都位于编码区内,因此三型病毒间和试验无交叉反应。

脊髓灰质炎病毒自口、咽或肠道黏膜侵入人体后,一天内即可到达局部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咽壁淋巴组织、肠壁集合淋巴组织等处生长繁殖,并向局部排出病毒。若此时人体产生多量特异抗体,可将病毒控制在局部,形成隐性感染;否则病毒进一步侵入血流(第一次病毒血症),在第3天到达各处非神经组织,如呼吸道、肠道、皮肤粘膜、心、肾、肝、胰、肾上腺等处繁殖,在全身淋巴组织中尤多,并于第4日至第7日再次大量进入血循环(第二次病毒血症),如果此时血循环中的特异抗体已足够将病毒中和,则疾病发展至此为止,形成顿挫型脊髓灰质炎,仅有上呼吸道及肠道症状,而不出现神经系统病变。少部分患者可因病毒毒力强或血中抗体不足以将其中和,病毒可随血流经血脑屏障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严重者可发生瘫痪。偶尔病毒也可沿外周神经传播到中枢神经系统。特异中和抗体不易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和肠道,故脑脊液和粪便内病毒存留时间较长。因此,人体血循环中是否有特异抗体,其出现的时间早晚和数量是决定病毒能否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因素。

多种因素可影响疾病的转归,如受凉、劳累、局部刺激、损伤、手术(如预防注射、扁桃体截除术、拔牙等),以及免疫力低下等,均有可能促使瘫痪的发生,孕妇如得病易发生瘫痪,年长儿和成人患者病情较重,发生瘫痪者多。儿童中男孩较女孩易患重症,多见瘫痪。

9、脊髓灰质炎是什么?

1.脊髓灰质炎病毒属微小核糖核酸

脊髓灰质炎病毒属微小核糖核酸(RNA)病毒科的肠道病毒属,在患者脊髓和脑部较为常见,但也存在于鼻咽、肠道黏膜与淋巴结内。

根据其抗原性不同,可将此病毒分为Ⅰ型、Ⅱ型、Ⅲ型间很少交叉免疫。不同毒株的毒力可以不同。人是脊髓灰质炎惟一的自然宿主。

脊髓灰质炎病毒耐冷,-70℃可保存活力8年,对热及干燥甚敏感,加热60℃经30min可灭活,煮沸和紫外线照射可迅速致死。对乙醇、乙醚有抵抗力,Ph值3.0时保持稳定,易为2%碘酊、甲醛及各种氧化剂,如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所灭活。

10、脊髓灰质炎不同时期症状是怎样的?

1.潜伏期症状

潜伏期在3~35天。

2.前驱期症状

此期的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全身不适、恶心呕吐、头痛、腹泻或便秘等上呼吸道感染和胃肠炎的症状。

3.瘫痪前期症状

在前驱症状消失后1~6天再次发热而进入本期,故有双峰热之称。也可不经过前驱期而直接至瘫痪前期。此时若让患者坐起,患儿需双臂后伸支撑身体才能坐立,称为三脚架征,患者坐在床上屈膝,不能用下颌抵住膝部为吻膝征阳性,此两体征为该病的特点。此外,出现感觉过敏、拒抚抱、多汗等症状。

4.瘫痪期症状

多在病程的2~7天体温下降后出现瘫痪,且瘫痪范围逐渐扩大,随体温降至正常,瘫痪症状稳定。此期因病损的部位不同可分为以下类型:

脊髓型

这种类型较为常见,下肢多为不对称性软瘫,其次可出现上肢瘫,也可出现呼吸困难、声音低微、缺氧等膈肌及肋间肌瘫痪的表现。

脑干型

延髓及桥脑易出现病变。有颅神经损伤时可出现面肌麻痹、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等。呼吸中枢麻痹的表现为呼吸浅弱、节律不整、呼吸暂停、严重缺氧。心血管运动中枢麻痹可导致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和休克。

脑型

表现为高热、神志不清、昏迷等病毒性脑炎的症状。

6.恢复期症状

四肢远端小肌群首先恢复,其次为大肌群,肌力的恢复需1年左右。

7.后遗症期症状

一般都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与骨髓灰质炎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