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癌与骨髓瘤有什么区别
骨髓瘤是中年和晚年(40~60岁) 发生的多发恶性骨髓内肿瘤。椎体、肋骨、胸骨、颅骨和骨盆为其好发部位。晚期,股骨和肱骨亦可被累,但膝和肘以下的骨质极少发生。其主要症状为疼痛,初期为间歇性,继为持续性,疼痛十分剧烈。神经可能被压迫,造成放射性疼痛或截瘫。肿瘤一旦发现后,多数患者逐渐发生进行性贫血和恶病质变化。但很少产生转移瘤,肺部极少被累。实验室检查可发现以下数种变化: ①约50%病例的血清球蛋白增高;②约50%病例的血清钙增高,有高至18毫克%者;此种病例的甲状旁腺有继发性增生;⑧进行性贫血,系因造血机构被肿瘤破坏所致;④少数晚期病例的周围血液中可能发生假性浆细胞白血病现象,⑤75%病例屎中有凝溶蛋白,⑥约有70%病例在晚期发生肾病。 x线检查时,在被累的骨质中,可以发现多数溶骨性穿凿形缺损,周围无反应性新骨增生,此为骨髓瘤的特点。所以病理性骨折较多。椎体发病时,则产生压缩骨折。四肢发生病理性骨折时,可以引起小量骨膜反应性新骨增生。在颅顶骨中骨髓瘤的典型x线征象为分布不规则的多发穿凿形缺损,一见即可识别。但长骨骨干发病时,骨质的破坏有时与此不同,根据x线照片无法与溶骨性骨肉瘤或转移瘤区别。 [治疗] 化学治疗对多发性骨髓瘤具有一定疗效,对有严重贫血者可输血,有截瘫者施行椎板切除术,有病理骨折者施用适当的外固定。单发于肢体者,可以考虑截肢。疼痛严重者可施行放射线治疗。
2、多发性骨髓瘤
你提供的这些资料都不是关键的指标,就算是专业医生也不能给你任何指导性意见。多发性骨髓瘤是是一种血液病,应提供有关的血液检测报告。或者是骨穿报告(这个最重要)。
MM是一个种严重的病,会非常疼痛,曲麻多,杜冷丁等止痛药物不能有效止痛,非常通苦,而且,通常生活不自理。
病情晚期,会产生转移或伴随淀粉样变性,拖累其它脏器。
可采用,法马兰,或万珂等药物治疗,暂时没有完全治好的药物,但是可以有效缓解痛苦。
3、多发性骨髓瘤最易出现的阳性结果
警惕骨痛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几乎每一个人都有过“骨痛”的经历,腰痛、胸痛、背痛、腿痛等等,程度或轻或重,时间或长或短,有疼痛自行缓解的,也有经过医生治疗而好转的。这些疼痛绝大多数都呈良性过程,但有一种骨痛却是我们不容忽视的,那就是多发性骨髓瘤引起的骨骼疼痛。
骨痛,常常是多发性骨髓瘤的首发症状,也是本病的最主要症状之一。约2/3的病人因骨痛而就诊。国内资料统计显示,以骨痛为首发症状者占55.2%-73.9%。这种骨痛无特异性,轻重程度不一,早期的骨痛常常是轻度的、暂时的,可为游走性或间歇性。因此,在疾病的早期不少患者被误诊为风湿症、类风湿性关节炎、肋软骨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骨质疏松症、腰扭伤、骨结核等等,不少病人初始并不到血液科就诊,而是到骨科等其他科室就诊,随着疾病的进展,骨痛可变为持续性、剧烈性,甚至发生病理性骨折等。
那么,多发性骨髓瘤引起的骨痛能不能得到普通人群比较早期的警觉呢?什么特征的骨痛必须要考虑多发性骨髓瘤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多发性骨髓瘤骨痛的特征有哪些。
第一,由于骨髓瘤细胞最初侵犯的是骨髓造血组织,因此,在造血丰富的骨髓组织内骨髓瘤的细胞就较多,骨组织破坏较严重,骨痛就容易发生,这些骨组织主要包括椎体、骨盆、肋骨、颅骨、肩胛骨等扁平骨组织,所以,多发性骨髓瘤的骨痛多发生在此处。
第二,由于骨髓瘤细胞是随骨髓呈弥漫性侵犯,由此导致的骨损害是广泛的,所以骨痛可能不是单一部位而是多处地方都会产生骨痛,或开始骨痛是一处,逐渐地变为多处骨痛。有资料显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骨病发生在单部位者约为18.06%,多部位(大于2处)者为81.94%。
第三,由于扁平骨骨皮质都比较薄,以及骨骼负重或受力等原因,骨痛以腰骶部为最多见,其次为胸肋部,四肢长骨较少。此外常规的对症治疗多无明显疗效,而且某些物理治疗如按摩等往往会加重骨痛。
最后,由于多发性骨髓瘤会产生大量异常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而出现其他临床表现,如贫血、蛋白尿、感染等,因此,如果骨痛同时伴有贫血、感染、肾功能不全等其他临床表现,或实验室检查提示血沉增快、高免疫球蛋白血症时,要十分警惕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
总之,如果出现了不能解释的骨痛,或骨痛伴有其他不良反应时,应尽早来看血液科医生。
4、胸12椎体压缩性骨折 浆细胞骨髓瘤
首先应该去三甲医院的血液科确诊,究竟是多发性骨髓瘤还是孤立性骨髓瘤,如果是前者,需要住院化疗,后者需要住院切除。两者都属于血液恶性肿瘤,骨髓瘤的症状之一就是压迫神经,骨质疏松易骨折。建议你立即带你爸爸去大医院治疗,祝早日康复!
5、多发性骨髓瘤t2是什么意思。
多发骨髓瘤T2-mapping与增强扫描的一致性
李楠 王丽 翟仁友
【摘要】:正目的:本研究通过测定多发骨髓瘤患者腰椎椎体病变区域的T2值,目的在于明确病变区域与正常区域T2值的差异性,及其与增强扫描异常强化区的异同。方法:选取在朝阳医院因多发骨髓瘤初次就诊行MRI检查的患者,性别及年龄不限。在SIMNENS3T扫描仪上进行常规腰椎MRI检查序列后随即进行腰椎T2-mapping扫描和MRI增强扫描。采用6回波SE序列扫描形成T2-mapping,测量椎体病变区域的T2值,采用方差分析对病变区域与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市朝阳医院
【分类号】:R733.3
【正文快照】:
目的:本研究通过测定多发骨髓瘤患者腰椎椎体病变区域的TZ值,目的在于明确病变区域与正常区域下2值的差异性,及其与增强扫描异常强化区的异同。方法:选取在朝阳医院因多发骨髓瘤初次就诊行MRI检查的患者,性别及年龄不限。在slMNENS3丁扫描仪上进行常规腰椎MRI检查序列后随
6、多发性骨髓瘤怎么治疗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简称MM)是骨髓内浆细胞异常增生的一种恶性肿瘤。由于
骨髓中有大量的异常浆细胞增殖,引起溶骨性破坏,又因血清中出现大
量的异常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尿中出现本周氏蛋白,引起肾功能的损害
,贫血、免疫功能异常。 MM起病徐缓,早期可数月至数年无症状。出
现临床症状繁多,常见贫血、骨痛、低热、出血、感染、肾功能不全,
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髓组织浸润、M球蛋白比例异常增高,从而导致
肝脾淋巴结肿大、反复感染、出血、高粘综合征、肾功能衰竭等。
MM的发病年龄多见于中年和老年,以50-60岁之间为多,男性多
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2:1。MM在所有肿瘤中所占比例为1%,占血液肿
瘤的10%。本病的自然病程为0.5-1年,经治疗后生存期明显延长或长
期“带病生存”。
【病因】
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可能的病因有电离辐射、接触工业或农业毒物,与慢性感染、慢性抗原刺激
有关,还可能与遗传有关,以及与IL-6等细胞因子有关。日本原子弹爆炸后幸存者中,骨髓瘤的发病
率与死亡率均有增加。本病可发生于慢性骨髓炎、肾盂肾炎、结核病、慢性肝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
基础上,因为长期慢性感染可表现为淋巴-网状系统增生,自身免疫反应及高丙种球蛋白血症。
【分型】
1.一般分型,可分为5型:(1)孤立型;(2)多发型;(3)弥漫型;(4)髓外型;(5)白
血病型。
2.根据免疫球蛋白分型
(1)IgG型:多见,占50%-60%,易感染,高钙血症和淀粉样变较少见。
(2)IgA型:占25%,高钙血症明显,合并淀粉样变,出现凝血异常及出血倾向机会较多,预后
较差。
(3)IgD型:很少见,仅占1.5%,瘤细胞分化较差,易并发浆细胞性白血病,几乎100%合并肾功
能损害,生存期短。
(4)IgM型:少见,易发生高粘滞血症或雷诺氏现象。
(5)轻链型:占20%,80%-100%有本周氏蛋白尿,易合并肾功能衰竭和淀粉样变性,预后很差
(6)IgE型:很罕见。
(7)非分泌型:占1%以下,血与尿中无异常免疫球蛋白,骨髓中浆细胞增高,有溶骨改变或弥
漫性骨质疏松。
【临床表现】
MM起病徐缓,可有数月至十多年无症状期,早期易被误诊。MM的临床表现繁多,主要有贫血、骨
痛、肾功能不全、感染、出血、神经症状、高钙血症、淀粉样变等。
症状:
(一)MM瘤细胞浸润表现
1.骨痛、骨骼变形和病理骨折 骨髓瘤细胞分泌破骨细胞活性因子而激活破骨细胞,使骨质溶
解、破坏,骨骼疼痛是最常见早期出现的症状,约占70%,多为腰骶、胸骨、肋骨疼痛。由于瘤细胞对
骨质破坏,引起病理性骨折,可多处骨折同时存在。
2.贫血和出血 贫血较常见,为首发症状,早期贫血轻,后期贫血严重。血小板减少,出血症
状多见、皮肤粘膜出血较多见,严重可见内脏及颅内出血。
3.肝、脾、淋巴结和肾脏浸润 肝、脾轻度、中度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骨髓瘤肾。
4.其他症状 部分病人在早期或后期可出现肢体瘫痪、嗜睡、昏迷、复视、失明、视力减退。
(二)骨髓瘤细胞分泌大量M蛋白引起的症状
1.继发感染 感染多见于细菌,亦可见真菌、病毒,最常见为细菌性肺炎、泌尿系感染、败血
症,病毒性带状庖疹也可见。
2.肾功能损害 50%-70%病人尿检有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管型,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高
磷酸血症、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可形成尿酸结石。
3.高粘滞综合征 约为2%-5%发生率,头晕、眼花、视力障碍,并可突发晕厥、意识障碍。多
见于IgM型MM。
4.淀粉样变 发生率为5%-10%,常发生于舌、皮肤、心脏、胃肠道等部位。
(三)浆细胞性白血病 符合外周血浆细胞数大于20%,肝脾肿大,白细胞数大于15×109/L,则为
浆细胞白血病。
体征: Ⅱ、Ⅲ期病人见贫血貌,睑结膜苍白,有或无淋巴结肿大
,心率增快,肝脾轻、中度肿大,胸骨、肋骨、腰椎骨等部位压痛,或
骨局部触及骨肿块,或有病理性骨折,伴出血可见皮肤瘀点瘀斑,伴肺
部感染时,常有湿啰音。
常见并发症: 主要有肺炎、泌尿系感染、败血症、肾功能衰竭、
病理性骨折。
【诊断标准】
1.骨髓中浆细胞>15%,并有异常浆细胞(骨髓瘤细胞)或骨髓活检为浆细胞瘤。为主要的诊断
依据。
2.血清中出现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IgG>35g/L;IgA>20g/L;IgD>2.0g/L;
IgE>2.0g/L;IgM>15g/L或尿中出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轻链排出>1g/24小时。
3.无其他原因的溶骨病变或广泛性骨质疏松。
【常规治疗】
(一) 化疗 一般采用各种联合化疗方案,初治病人可以选用各方案;在化疗取得完全缓解后,
用VCAP、MEPP方案。 MM联合化疗方案.MM患者多年老体弱,全身情况差,过分化疗并无益处。
(二) 对症治疗
1.感染 细菌感染,应选用抗生素。
2.高钙血症 增加补液量,多饮水使尿量每日>2000ml,促进钙的排泄。
3.高尿酸血症 大量补液,口服或静脉注射碳酸氢钠,别呤醇100ml/次。
4.贫血 可运用雄性激素。
5.肾功能衰竭
(三) 放射治疗 能使肿块消失,解除局部疼痛,照射200-300cGy骨痛可以减轻。
(四) 干扰素 大剂量α-干扰素能抑制骨髓细胞瘤的增值。临床应用干扰素联合化疗的方法治
疗本病,能提高化疗化疗的完全缓解率。用法:(3~5)×10,6单位皮下注射,每周3次,用4-6周.
【预后与转归】
多发性骨髓瘤的预后,未经治疗的病人中位生存期位6个月,化疗后的中位生存期为3年。经综合
治疗后中位生存期可达到5-10年,甚至更长。生存期与年龄,分型,分期以及治疗措施有关。
目前影响MM预后的因素有:
(1)浆细胞标记指数;
(2)β2-浆细胞幼稚程度;
(3)微球蛋白水平;
(4)血浆中IL-6效价,可溶性IL-6受体水平;
(5)血浆乳酸脱氢酶水平;
(6)C反应蛋白水平
(7)患者年龄;
(8)血浆单克隆蛋白含量;
(9)胸腺嘧啶核苷激酶水平;
(10)是否能避免多药耐药现象的出现,如“活性植物疗法”的使用及植物药物应用。
【难点与对策】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进展性的疾病,应用化疗治疗取得缓解后,大多数病人都会复发,且一部分
病人对原先的化疗药物产生了耐药,加大剂量并不能使患者再次获得缓解,反而容易对骨髓产生抑制
,并发感染,或出现肝功能损害,疾病终末期的病人,贫血进行性加重,出血,肿瘤细胞增长加快,
多部位的溶骨性改变,出现肾功能衰竭,此时患者对化疗反映很差,生存期只有几个月。故关于本病
的多药耐药,寻求新的有效药物,延长缓解期,延缓疾病的进展,以及如何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等一
系列问题成为我们治疗上的难点。
难点之一:关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诊断问题
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表现复杂,误诊率很高,患者就诊时的主诉
各不相同,首诊的科室较多,临床医生常常错误的根据单一的症状而诊
断为某一病,引起误诊,文献中综合统计2547例MM误诊率高达69.1%。
另外实验室检查中,某些特异性检查阳性率不高,这也是一个原因。故
临床医生应该对40以上病人出现不明原因腰痛,骨关节疼痛或骨质疏松
,不明原因贫血,蛋白尿,以及反复腹部感染,引起高度重视并做相应
的检查,如血尿免疫电泳,骨髓穿刺检查,以及头颅,骨盆等部位X线
摄片。从而提高早期诊断率,减少误诊率,对延长生存期有很好的作用
难点之二:关于难治性或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问题 多发性骨髓瘤易出现对多种化疗药物耐
药即所谓的多药耐药(MDR),一旦出现MDR,增加了治疗难度,MDR是提高骨髓瘤患者治疗效果的最显
著障碍。由于MDR的存在,使MM成为难治性或复发性MM,这类患者的治疗非常棘手。治疗对策包括采用
积极的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可贯穿于MM治疗的全过程,临床研究表明,活性植物药材对MM的有效
治疗是通过多靶点、多层面而达到治疗效果。而对植物药材有效的病例很少出现耐药现象,有些学者
认为,对MM的治疗植物药材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有着很重要的研究价值。
【独特疗法】
我院运用肾、脾、骨髓三经同治的“非输血非化疗免疫平衡疗法”,结合现代高科技的基因疗法
成功的研制出“龟鹿生血汤”、“再障1-8”、“犀角地黄素”、“青黄散”、“血小板特效1号”系
列化方剂;打破了白血病靠化疗,贫血靠输血的传统疗法,以见病思源,治病求本、标本兼治等理论
,采取独特的配方兴奋骨髓,运用“清毒换髓法”和“活血化瘀法”“基因疗法”三联法改善骨髓造
血微环境与微循环,恢复造血干细胞功能,诱导不正常的幼稚细胞分化凋亡,使造血干细胞有一个理
想的生存环境而恢复功能,血象逐步恢复正常。而针对临床上白血病前期病变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的早期症状不典型或根本无明显和体征提出了,清髓生血“的理论,清理骨髓毒素,纠正骨髓病态造
血,刺激骨髓造血,同时结合”扶正祛邪“的治疗方法,使“扶正不留邪,邪去不伤正”有效地防止
了MDS向白血病的进一步恶化。再障是骨髓劳损造成的生血功能障碍,而肾为先天之本,精血之脏,肾
精亏损,则骨髓不充,髓虚则精血不能复生,但单纯补肾往往效果不好,这是因为脾肾有先后天依赖
关系,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既所谓先天滋后天,后天养先天,在补肾的同时加用建脾药如黄芪,白术
,甘草,茯苓等其疗效更加明显。我们在临床中还发现活血化瘀药具有改善造血微环境和调节免疫作
用,能清除髓海瘀阻而有利于血细胞的再生,既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在应用补肾建脾药效果不佳而又
无明显出血倾向的病例,加用活血化瘀药往往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典型病例】
许文君,女, 63岁,福建省厦门市,邮编:361012。
患者1999年2月份因“腰骶、右髋部疼痛伴乏力二月余,加重并胸闷气短3天”之主诉经厦门市医
院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其后进行放化疗获部分缓解,六次化疗后效差,骨髓造血受抑严重,白
细胞在0.7~2.1×109/L 间变化,疼痛部位增多且加重,体质下降、厌食、夜难寝。家属考虑到化疗
只能降低瘤细胞,停后易复发且老人身体已被催垮,胃肠反应重的现实情况。于2000年1月经治愈患者
介绍来我院就诊时全身呈游走性刺痛,腰骶部疼痛剧烈,强迫半卧位,服“曲马多”疼稍可减轻。重
度乏力、四肢沉困、心悸、气短、咳嗽、胸闷、盗汗,食纳差,腕胀,小便色黄,夜尿频,心烦、多
梦、口干思饮,午后至夜间体温37.3~38.9℃。血象:WBC2.9×109/L、RBC 2.44×1012/L、
HGB62g/L、PLT69×109/L。胸部X线检查:左侧胸腔积液。原病理切片:小细胞肉瘤(浆细胞瘤)(骶
尾骨病灶组织高恶度性)。ECT:骶尾部、髂骨、腰L4-5椎体、左侧4-6前肋多部位骨质穿凿、疏松样
低密度破坏灶。诊断:多发性骨髓瘤(IgG型),中医诊断:骨痹 悬饮. 患者诊断明确,多次化疗
后已对放化疗产生耐药,毒副作用蓄加,正虚愈损,脾失健运、肺失宣降,痰浊形成,痰湿瘀阻,出
现骨髓严重受抑、胸腔积液、疼痛出现。经我院博士专家组会诊后给予“中药+基因疗法”特殊治疗半
月时腰骶部疼痛明显减轻,胸肋部疼痛消失,胸水减少,胸闷气短、咳嗽盗汗现象基本消失,食欲增
加,精神及夜休好转,一月时查血象:WBC4.2×109/L、HGB108g/L、PLT103×109/L、N67%,L31%,
X线胸片示:左侧胸腔积液消失。第二疗程治疗中机体全面好转。第四疗程结束仍持续完全缓解,停止
化疗,ECT示“原多部位骨质破坏灶骨密度基本恢复性改变”,患者自我独立生活,无任何不适症状。
阶段性巩固后,患者至今如常人生活,获临床治愈。
戴勋,男,19岁,山西省运城市人。邮编:044000。患者于1999年2月份因“骶尾骨,双足部疼痛,麻
木伴乏力两个月,加重并胸部,腰部疼痛半月”经过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其
后进行放化疗,数次化疗疗效不佳,骨髓造血受抑制严重,。2004年一月经介绍来我院就诊时,全身
呈游走性刺痛,腰骶部疼痛加重,半卧位,负重时加重,服“曲马多”时稍减轻。心悸,气短,咳嗽
,胸闷,盗汗,食欲差,尿液色黄,夜尿频,多梦。查血象:WBC2900,Hb62克/L。胸部X线检查:左侧
胸腔积液。原病理切片:小细胞肉瘤(浆细胞瘤),ECT:骶尾部,髂骨,腰L4-5椎体,左侧4-6前肋多
部位骨质破坏灶。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并发胸腔积液,给予中药治疗一月后原腰部疼痛明显减轻,
胸肋部疼痛消失,胸闷气短,咳嗽盗汗现象基本消失,食欲增加,精神好转。2月9日血象:
WBC4200,Hb108g/L,N67%,L31%,X线胸片示:左侧胸腔积液消失。三个月后ECT示“原多部位骨质破坏
灶骨密度大多数恢复性改变“。患者自我独立生活,无任何不适症状。阶段性巩固后,患者至今如常
人生活,临床治愈。
7、刘医生您好!我爸得了多发性骨髓瘤,已确诊化疗。但过程很痛苦,请问中医可以引导治疗吗?吃什么药?
你好,这种病的确是较重的,现在西医一般采用化疗治疗,但是效果也不是很好,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这方面取得了不错的疗效,我给你个案例看看:
患者王新康,女性,发病时45岁,2002年春天患者不慎从自行车上摔下后出现腰背疼痛,于当地行腰椎片示L4压缩性骨折,予对症处理及卧床休息症状无好转,2002年秋天腰背疼痛加重,活动明显受限,并伴有鼻衄、月经量过多、双手遇冷变色。到北京协和医院就诊,查血常规:WBC8.3×109/L, Hb70g/L,PLT160×109/L;蛋白电泳可见M蛋白,血轻链κ1660mg/dl,X线示:腰第四椎体(L4)及双髂骨散在虫蚀样骨质吸收区,腰第四椎体(L4)楔形变;ECT示全身骨骼多发异常浓聚区,腰第四椎体(L4)放射性稍高;骨髓示浆细胞占6.5~16%;骨髓活检示可见散在或成堆浆细胞,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Ⅲa”,给予“丙酸睾丸酮”及“立可止”应用后持续1个月的阴道出血停止,鼻衄减轻。先后予M2、M2、MP等方案化疗及对症支持治疗,患者仍间断鼻衄,化疗后患者体质弱,贫血加重,间断输血支持治疗,仍有骨痛。我院诊断如前,给予乾坤生血胶囊、鳖甲生血丸口服以及中药汤剂口服,配合小剂量化疗后患者一般情况明显好转,骨痛减轻,复查骨髓示:有核细胞增生减低;浆细胞1%,之后患者坚持口服乾坤生血胶囊、鳖甲生血丸及中药汤剂,加服小剂量沙利度胺(反应停),间断予小剂量化疗,患者病情稳定好转,骨痛症状逐渐消失。2007年7月,患者复查,血常规:WBC4.3×109/L,RBC3.84×1012/L, Hb112g/L,PLT179×109/L;尿本-周氏蛋白阴性,血β2-微球蛋白正常,骨髓瘤全项未见异常增高的免疫球蛋白及轻链,骨髓检查浆细胞为0%,如上既往各项异常指标全部转为正常,无骨痛症状。目前已经停药,随访中。
8、椎体多发性骨髓瘤会累及椎体附件吗
病灶可发生于椎体及其附件,也可多个椎体及附件同时受累; ?分为溶骨破坏期,成熟期和愈合期,溶骨期以溶骨破坏为主,成熟期为膨胀皂泡样分房改变为主。
9、多发性骨髓瘤是什么?什么人容易患?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疾病,其实是血液系统的肿瘤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肿瘤是一种非实体性肿瘤,不是真长了一个肿瘤,而是由于血液系统的异常,造成肿瘤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首先是浆细胞瘤,就是这种肿瘤细胞是浆细胞,这个疾病会造成很严重的疼痛,经常会当成多发的一个骨折部位。特点叫CRAB。其中,C,是低钙血症;R,是肾功的损害;A是anemia,贫血;B,是骨性的损害。所以,多发性骨髓瘤最终会带来骨的损害。特征的影像学表现,比如穿凿样的改变,最多见颅骨上或者扁骨上有很多像小洞样,穿凿样的X线的表现,当然在脊柱上面会造成一些非跳跃性的、连续性节段的多节段的病变。当然做检查,做血免疫固定电泳,会有M蛋白的升高。血液系统来源的肿瘤性病变,会造成很严重的骨痛。多发性骨髓瘤在血液内科通过化疗能获得非常好的疗效。病情分析:多发性骨髓瘤在遭受爆炸影响的人群和在职业性接受或治疗性接受放射线人群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正常,而且接受射线剂量愈高,发病率也愈高,提示电离辐射可诱发本病,其潜伏期较长,有时长达15年以上。 据报告化学物质如石棉、砷、杀虫剂、石油化学产品、塑料及橡胶类的长期接触可能诱发本病,但此类报告大都比较零散,尚缺乏足够令人信服的证据。 指导意见:患者要在平常生活中多加注意,必要时可以试试中医进行中医调理
10、骨髓瘤能危及生命吗?症状有哪些
详细症状
骨髓瘤是中年和晚年(40~60岁) 发生的多发恶性骨髓内肿瘤。椎体、肋骨、胸骨、颅骨和骨盆为其好发部位。晚期,股骨和肱骨亦可被累,但膝和肘以下的骨质极少发生。其主要症状为疼痛,初期为间歇性,继为持续性,疼痛十分剧烈。神经可能被压迫,造成放射性疼痛或截瘫。肿瘤一旦发现后,多数患者逐渐发生进行性贫血和恶病质变化。但很少产生转移瘤,肺部极少被累。实验室检查可发现以下数种变化: ①约50%病例的血清球蛋白增高;②约50%病例的血清钙增高,有高至18毫克%者;此种病例的甲状旁腺有继发性增生;⑧进行性贫血,系因造血机构被肿瘤破坏所致;④少数晚期病例的周围血液中可能发生假性浆细胞白血病现象,⑤75%病例屎中有凝溶蛋白,⑥约有70%病例在晚期发生肾病。 x线检查时,在被累的骨质中,可以发现多数溶骨性穿凿形缺损,周围无反应性新骨增生,此为骨髓瘤的特点。所以病理性骨折较多。椎体发病时,则产生压缩骨折。四肢发生病理性骨折时,可以引起小量骨膜反应性新骨增生。在颅顶骨中骨髓瘤的典型x线征象为分布不规则的多发穿凿形缺损,一见即可识别。但长骨骨干发病时,骨质的破坏有时与此不同,根据x线照片无法与溶骨性骨肉瘤或转移瘤区别。 [治疗] 化学治疗对多发性骨髓瘤具有一定疗效,对有严重贫血者可输血,有截瘫者施行椎板切除术,有病理骨折者施用适当的外固定。单发于肢体者,可以考虑截肢。疼痛严重者可施行放射线治疗。
症状体征
有一个长短不定的无症状期,少数病人以背痛为首发症状,并伴有贫血和恶病质。还有病人因病理骨折来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