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髓 > 溶于骨髓

溶于骨髓

发布时间:2020-09-30 06:11:03

1、诊断骨髓坏死的指标

骨髓坏死诊断指标


【血常规检查】
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和血小板数减少,白细胞数减少或增多,血涂片分类时常可见幼粒及幼红细胞。


【骨髓常规检查】
骨髓检查是确诊本症的最重要的依据之一。多部位骨髓穿刺涂片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部分则需要骨髓活检。骨髓穿刺常“干抽”,骨髓液外观呈深棕色、灰暗色或果酱样等,可有臭味。骨髓增生程度不一,一般为增生减低或增生极度减低,白血病伴有骨髓坏死者呈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
骨髓涂片中有核细胞轮廓均不清,胞膜及胞核呈崩解状或溶解状,胞核嗜碱性增强,细胞问布满嗜酸性物质(大小不等的颗粒),有的细胞可见核固缩、核破裂、核溶解,细胞周围由无定形的嗜酸性物质所填充,见彩图23-3。严重时仅见模糊不清的细胞及大量颗粒状物质沉淀,其细胞结构无法辨认,因此无法判定细胞系列。若能见到形态较完整的细胞多数为中性成熟粒细胞和中幼红细胞,有时还可见粒细胞毒性改变。
由于骨髓坏死出现在多个部位,且与正常骨髓相互交错,故有时需多部位穿刺才能明确诊断。对于骨髓坏死病例应动态观察病情,当出现血象异常时,应及时进行骨髓检查,以除外是否发生白血病。该机理可能与骨髓坏死后髓内发生强烈反应导致克隆突变有关。有文献报道骨髓坏死修复后发生白血病的病例。


【骨髓活检】
确诊本症最重要的依据之一,骨髓活检还可以判断骨髓坏死范围,典型者呈现大量胶状物质并包绕着变形、坏死的细胞。骨髓坏死累及的范围大小不一,有的仅累及少数细胞,大者可占整个活检标本。坏死表现为嗜伊红染色,呈颗粒状,重者表现为嗜伊红均质片状,有的细胞轮廓还隐约可见,严重者支架亦受影响。有些病例在坏死周围可有细胞反应,有的边缘区可见到渐进性坏死表现。根据坏死的程度及范围可以分为三级,详见下表。

【细胞超微结构检查】

镜下完整的有核细胞极度减少,仅见少数成熟的红细胞及无结构细胞。根据细胞破坏的程度将它分为两种:①完全溶解破坏的细胞:细胞结构不清晰,胞膜破坏,胞核固缩;②部分溶解破坏的细胞:胞膜结构不完整,细胞器部分消失,少数分布的线粒体中嵴排列紊乱,甚至泡化,颗粒较多,可见少数粗面内质网及核糖体,核不规则,以染色质为主,在核周边有板块形成,核孔增多。坏死细胞也有三级分类法,洋见下表。光镜下大量溶解状态的细胞是本病诊断的主要依据,而超微结构及细胞化学染色过氧化物酶阴性、脱氧核糖核酸阴性或阳性有助于鉴定坏死细胞的等级和活性。

呈木僵、脱水状态。腹部膨胀伴多数痛性癌性肿块,出现贫血及血小板减少。血液学分类星红白母细胞血象,毒性颗粒,Doh-le小体,多染性 细胞增多,红细胞碎片及泪滴状红细胞。有尿毒症及肝功不佳,LDH显著升高。胸骨穿刺得黄棕色抽出物,MGG染色涂片示坏死物质伴一些单核细胞,。

2、弥漫性溶骨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骨髓浆细胞恶性肿瘤。其特征是早期出现溶骨病变,伴有骨痛、高钙血症和病理性骨折
 
骨组织的基质细胞和成骨细胞可产生两种蛋白——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及其配体(OPGL)。OPGL促进破骨细胞的分化和活性,而OPG抑制这些过程。骨髓瘤细胞影响骨髓中这两种蛋白的生理平衡,是发生溶骨性病变的根本所在。
通过体内外研究证明,骨髓瘤细胞可增加OPGL表达,减少OPG生成,从而影响骨髓微环境中OPGL的生理平衡。他们发现,10种人类骨髓瘤细胞株以及从26例MM患者分离出的骨髓瘤细胞均不表达OPGL,仅产生极少量的OPG。但在共同培养体系中,人类骨髓瘤细胞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调原代人骨髓前成骨细胞(preOB)或基质细胞(BMSC)的OPGL表达,明显下调OPG生成。这一作用依赖骨髓瘤细胞与BMSC或preOB两种细胞的直接接触,部分需要整联蛋白VAL-4的参与。此外,将健康人和MM患者的骨髓在体外进行培养发现,只有MM患者骨髓过度表达OPGL mRNA。
骨髓活检标本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和健康人相比,MM病人骨髓表达OPGL增加而OPG表达减少。OPG见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OPGL见于BMSC。与没有溶骨性病变的MM患者或正常对照相比,具有溶骨性病变的MM患者,OPGL阳性的BMSC增多,成骨细胞OPG表达降低。
根据动物实验证实,OPG可以抑制MM溶骨性病变的进展。实验人员把5T2MM骨髓瘤细胞注入C57BL/KalwRij小鼠体内。12周后小鼠发生严重的溶骨性病变,其特点为胫骨、股骨干骺端网状骨质容积显著减少,破骨细胞生成增多,出现溶骨性病变放射学证据。双能X线吸收测量显示,以上各部位骨质密度(BMD)降低。研究者用重组OPG蛋白治疗小鼠的骨髓瘤,溶骨性病变能得到改善,可保持网状骨质容积,抑制破骨细胞形成,增加股骨、胫骨和椎骨的BMD。
综上所述,骨髓瘤细胞影响骨髓微环境的OPG/OPGL比例,证明OPG/OPGL系统在MM溶骨性病变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在预防和治疗MM的骨骼疾病方面,重组OPG或针对这一系统的其他方法可能有效。

3、多发性骨髓瘤。死前有什么症状。临死会有什么举动。

多发性骨髓瘤晚期会引起广泛骨质破坏、反复感染、贫血、高钙血症、高黏滞综合征、肾功能不全等症状。

4、溶血性贫血的骨髓检查有哪些?

溶血性贫血可作骨髓检查。骨髓穿百刺物涂片显示有核红细胞显著增多,脂肪减少,粒、红细胞比例缩小或倒置。幼红细胞有丝分裂象增多。如果同度时有叶酸缺乏,则无巨幼红细胞。注意长期大量内溶血和骨髓代偿性增生非常旺盛时,可出现叶酸缺乏。如发生再生障碍,可见红细胞显著容减少。

5、骨髓穿刺可以溶血是什么意思?

骨穿刺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主要用于:
1.确定诊断某些造血系统或非造血系统疾病

这类疾病多数具有特征性细胞形态学改变,骨髓检查有决定性诊断作用。如各类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多发性骨髓瘤、骨转移癌等及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典型的缺铁性贫血等。此外,发现某些特殊细胞,如结核性多核巨细胞、霍奇金病细胞或某些寄生虫如疟原虫、黑热病小体等,也可据此确诊。
2.辅助诊断某些造血系统疾病

这类疾病多是以骨髓造血功能改变为主,骨髓检查结果尚需要结合其他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后才能做出诊断。如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
3.作为鉴别诊断的应用
临床遇有原因不明的发热、淋巴结、肝或脾肿大、骨痛或关节痛等时,骨髓检查有助于鉴别是否由造血系统疾病所引起。
由于凝血因子缺乏而有严重出血者如血友病,骨髓检查应列为禁忌。

6、溶血性贫血需要换骨髓吗?

溶血性贫血不需要换骨髓, 对溶血性贫血的治疗,主要有去除病因及对症治疗两大类治疗方法。

7、骨髓监测是溶血性贫血,查溶血系列正常,这是什么病

白细胞数目2.97,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8.24,淋巴细胞百分比36.74,单核细胞百分比2.74,嗜酸细胞百分数0.74,嗜碱细胞百分数1.7红细胞数目1.68,红细胞压积20,平均RBC血红蛋白41.11,RBC分布宽度标准76.41,血小板数目91,平均血小板体积11.1,大小血板比积34.4,网织红细胞0.045,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73.淋巴细胞绝对值1.09,单核细胞绝对值0.08,嗜酸细胞绝对值0.02,嗜碱细胞绝对值0.05,血红蛋白69,平均红细胞体积119.01,平均RBC血红蛋白345,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18.31,血小板压积0.102,血小板分布宽度12.7凝血酶原时间13.1,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1.09,凝血酶时间16.1,抗凝血酶III84.8,纤维蛋白原237,凝血酶原活动度76.6,凝血酶原比值1.09,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0.8,D-2聚体257,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1.5乙肝表面抗原0,乙肝E抗原0,乙肝核心抗体0.81,乙肝表面抗体209.29,乙肝E抗体2.205,谷丙转氨酶28,谷草/谷丙2。0,直接胆红素15.2,转肽酶8.1,腺苷脱氨酶8.0,碱性磷酸酶43,尿素氮6.34,尿酸324,血清胱抑素0.97,血糖5.44,钠139.5,钙2.23,磷1.37,锌17.10,谷草转氨酶56,总胆红素35,间接胆红素19.8,血清总胆汁酸7.3,胆碱酯酶8140,a-岩藻糖苷酶20.5,肌酐67.5,血白塔2微球蛋白3.07,二氧化碳结合力22.7钾4.96,氮104.1,镁0.92,血铁清27.202012、11、15叶酸7.91,维生素B1240.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41.56,糖类抗原199,总前列腺特异抗原0.81,铁蛋白573.1,癌胚抗原0.85,甲胎蛋白2.71,糖类抗原12512.3浊度清晰,尿液酸碱度6.0,葡萄糖正常,尿蛋白-,比重(SG)1.03,酮体-,镜检红细胞0.0,白细胞团未见,未分类管型未见,细菌未见,结晶未见,酵母菌未见,颜色无色,亚硝酸盐-,尿潜血-,胆红素-,尿胆原+1,白细胞阴性,镜检白细胞0.0,透明管型未见,鳞状上皮细胞未见,非鳞状上皮细胞未见,粘液未见,精子未见白细胞数目3.78,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8.54,淋巴细胞百分比35.7,单核细胞百分比3.7,嗜酸细胞百分数1.34,嗜碱细胞百分数0.8,红细胞数目1.64,红细胞压积19.4,平均RBC血红蛋白39.61,RBC分布宽度标准77.31,血小板数目91,平均血小板体积11.4,大血小板比积34.4,网织红细胞0.041,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21,淋巴细胞绝对值1.35,单核细胞绝对值0.14,嗜酸细胞绝对值0.05,嗜碱细胞绝对值0.03,血红蛋白65,平均红细胞体积118.31,平均RBC血红蛋白335,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18.41,血小板压积0.102,血小板分布宽度11.4谷丙转氨酶21,直接胆红素11.9,总胆红素33.3,间接胆红素21.4溶血检查酸溶血实验,糖水溶血实验,含铁血黄素实验,抗人球蛋白IgG实验,抗人球蛋白C3d实验结果都成阴性参考值就是阴性骨髓分析报告: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红=0.44:11.粒系占29.6%,各阶段可见,比例大致正常,少部分细胞可见轻度类巨变。嗜酸细胞可见。2.红细胞增生占67.2%,早,中幼红阶段比例偏高,余比例大致正常,有核红可见核畸形,核碎裂,可见分裂相。成熟红细胞形态大小不一。3.淋巴细胞占3.2%4.全片(2*2.5cm)计数巨核细胞4个,产板性少见(是否与取材有关)。血小板可见。5.血片分类见左表,血小板可见。6.铁染色外铁:+++细胞内铁: 36%结论:此次骨穿,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系占29.6%,红系增生占67.2%,巨核细胞少见还有点呼吸困难,输激素,吃叶酸和打B12,贫血情况有所缓解,

8、多发性骨髓瘤造成骨痛,不能行走髋臼溶骨其他位置不明显【多发性骨髓瘤造成骨痛】

病程已经有10年了,应当属于预后好的。但现在骨病进展,说明还得积极治疗。可以考虑应用万珂或来那度胺

(庄俊玲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与溶于骨髓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