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一首白采的诗
《羸疾者的爱》
爱伦坡说没有长诗这样东西;所谓长诗,只是许多短诗的集合罢了。因为人的情绪只有很短的生命,不能持续太久;在长诗里要体验着一贯的情绪是不可能的。这里说的长诗,大约指荷马史诗,弥尔登《失乐园》一类作品而言;那些诚哉是洋洋巨篇。不过长诗之长原无一定,其与短诗的分别只在结构的铺张一点上。在铺张的结构里,我们固然失去了短诗中所有的“单纯”和“紧凑”,但却新得着了“繁复”和“恢廓”。至于情绪之不能持续着一致的程度,那是必然;但让它起起伏伏,有方方面面的转折——以许多小生命合成一大生命流,也正是一种意义呀。爱伦坡似乎仅见其分,未见其合,故有无长诗之论。实则一篇长诗,固可说由许多短篇集成,但所以集成之者,于各短篇之外,仍必有物:那就是长诗之所以为长诗。
在中国诗里,像荷马、弥尔登诸人之作是没有的;便是较为铺张的东西,似乎也不多。新诗兴起以后,也正是如此。可以称引的长篇,真是寥寥可数。长篇是不容易写的;所谓铺张,也不专指横的一面,如中国所谓“赋”也者;是兼指纵的进展而言的。而且总要深美的思想做血肉才行。以这样的见地来看长篇的新诗,去年出版的《白采的诗》是比较的能使我们满意的。《白采的诗》实在只是《羸疾者的爱》一篇诗。这是主人公“羸疾者”和四个人的对话:在这些对话里,作者建筑了一段故事;在这段故事里,作者将他对于现在世界的诅咒和对于将来世界的憧憬,放下去做两块基石。这两块基石是从人迹罕到的僻远的山角落里来的,所以那故事的建筑也不像这世间所有;使我们不免要吃一惊,在乍一寓目的时候。主人公“羸疾者”是生于现在世界而做着将来世界的人的;他献身于生之尊严,而不妥协地没落下去。说是狂人也好,匪徒也好,妖怪也好,他实在是个最诚实的情人!他的“爱”别看轻了是“羸疾者的”,实在是脱离了现世间一切的爱方式而独立的;这是最纯洁,最深切的,无我的爱,而且不只是对于个人的爱——将来世界的憧憬也便在这里。主人公虽是“羸疾者”,但你看他的理想是怎样健全,他的言语又怎样明白,清楚。你的见解即使是“过求艰深”,如他的朋友所说;他的言语却决不“太茫昧”而“晦涩难解”,如他的朋友所说。这种深入显出的功夫,使这样奇异的主人公能与我们亲近,让我们逐渐地了解他,原谅他,敬重他,最后和他作同声之应。他是个会说话的人,用了我们平常的语言,叙述他自己特殊的理想,使我们不由不信他;他的可爱的地方,也就在这里。
故事是这样的:主人公“羸疾者”本来是爱这个世界的;但他“用情太过度了”,“采得的只有嘲笑的果子”。他失望了,他厌倦了,他不能随俗委蛇,他的枯冷的心里只想着自己的毁灭!正在这个当儿,他从漂泊的途中偶然经过了一个快乐的村庄,“遇见那慈祥的老人,同他的一个美丽的孤女”。他们都把爱给他;他因自己已是一个羸疾者,不配享受人的爱,便一一谢绝。本篇的开场,正是那老人最后向主人公表明他的付托,她的倾慕;老人说得舌敞唇焦,他终于固执自己的意见,告别而去。她却不对他说半句话,只出着眼泪。但他早声明了,他是不能用他的手拭干她的眼泪的。“这怪诞的少年”回去见他的母亲和伙伴,告诉他们他那“不能忘记的”,“只有一次”的奇遇,以及他的疑惧和忧虑。但他们都是属于“中庸”的类型的人;所以母亲劝他“弥缝”,伙伴劝他“諔诡,隐忍”。但这又有何用呢?爱他的那“孤女”撇下了垂老的父亲,不辞窎远地跋涉而来;他却终于说,“我不敢用我残碎的爱爱你了!”他说他将求得“毁灭”的完成,偿足他“羸疾者”的缺憾。他这样了结了他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永不解决的一幕悲剧,也便是他所谓“永久的悲哀”。
这篇诗原是主人公“羸疾者”和那慈祥的老人,他的母亲,他的伙伴,那美丽的孤女,四个人的对话。在这些对话里他放下理想的基石,建筑起一段奇异的故事。我已说过了。他建筑的方术颇是巧妙:开场时全以对话人的气象暗示事件的发展,不用一些叙述的句子;却使我们鸟瞰了过去,寻思着将来。这可见他弥满的精力。到第二节对话中,他才将往事的全部告诉我们,我们以为这就是所有的节目了。但第三节对话里,他又将全部的往事说给我们,这却另是许多新的节目;这才是所有的节目了。其实我们读第一节时,已知道了这件事的首尾,并不觉得缺少;到第三节时,虽增加了许多节目,却也并不觉得繁多——而且无重复之感,只很自然得地跟着作者走。我想这是一件有趣的事,作者将那“慈祥的老人”和“美丽的孤女”分置在首尾两端,而在第一节里不让她说半句话。这固然有多少体制的关系,却也是天然的安排;若没有这一局,那“可爱的人”的爱未免太廉价,主人公的悲哀也决不会如彼深切的——那未免要减少了那悲剧的价值之一部或全部呢。至于作者的理想,原是灌注在全个故事里的,但也有特别鲜明的处所,那便是主人公在对话里尽力发抒己见的地方。这里主人公说的话虽也有议论的成分在内,但他有火热的情感,和凭着冰冷的理智说教的不同。他的议论是诗的,和散文的不同。他说的又那么从容,老实,没有大声疾呼的宣传的意味。他只是寻常的谈话罢了。但他的谈话却能够应机立说;只是浑然的一个理想,他和老人说时是一番话,和母亲说时又是一番话,和伙伴,和那“孤女”又各有一番话。各人的话都贴切各人的身分,小异而有大同;相异的地方实就是相成的地方。本篇之能呵成一气,中边俱彻,全有赖于这种地方。本篇的人物共有五个,但只有两个类型;主人公独属于“全或无”的类型,其余四人共属于“中庸”的类型。四人属于一型,自然没有明了的性格;性格明了的只主人公一人而已。本篇原是抒情诗,虽然有叙事的形式和说理的句子;所以重在主人公自己的抒写,别的人物只是道具罢了。这样才可绝断众流,独立纲维,将主人公自己整个儿一丝不剩地捧给我们看。
本篇是抒情诗,主人公便是作者的自托,是不用说的。作者是个深于世故的人:他本沉溺于这个世界里的,但一度尽量地泄露以后,只得着许多失望。他觉着他是“向恶人去寻求他们所没有的”,于是开始厌倦这残酷的人间。他说:
“我在这猥琐的世上,一切的见闻,
丝毫都觉不出新异;
只见人们同样的蠢动罢了。”
而人间的关系,他也看得十二分透彻;他露骨地说:
“人们除了相贼,
便是相需着玩偶罢了。”
所以
“我是不愿意那相贼的敌视我,
但也不愿利用的俳优蓄我;
人生旅路上这凛凛的针棘,
我只愿做这村里的一个生客。”
看得世态太透的人,往往易流于玩世不恭,用冷眼旁观一切;但作者是一个火热的人,那样不痛不痒的光景,他是不能忍耐的。他一面厌倦现在这世界,一面却又舍不得它,希望它有好日子;他自己虽将求得“毁灭”的完成,但相信好日子终于会到来的,只要那些未衰的少年明白自己的责任。这似乎是一个思想的矛盾,但作者既自承为“羸疾者”“颠狂者”,却也没有什么了。他所以既于现世间深切地憎恶着,又不住地为它担忧,你看他说:
“我固然知道许多青年,
受了现代的苦闷,
更倾向肉感的世界!
但这漫无节制的泛滥过后,
我却怀着不堪隐忧;
——纵驰!
——衰败!
这便是我不能不呼号的了。”
这种话或者太质直了,多少带有宣传的意味,和篇中别的部分不同;但话里面却有重量,值得我们几番地凝想。我们可以说这寥寥的几行实为全篇的核心,而且作诗的缘起也在这里了。这不仅我据全诗推论是如此,我还可以请作者自己为我作证。我曾见过这篇诗的原稿,他在第一页的边上写出全篇的大旨,短短的只一行多些,正是这一番意思。我们不能忽视这一番意思,因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实在是真能爱这世界的,他实在是真能认识“生之尊严”的。
他说:
“但人类求生是为的相乐,
不是相呴相濡的苟活着。
既然恶魔所给我们精神感受的痛苦已多,
更该一方去求得神赐我们本能的享乐。
然而我是重视本能的受伤之鸟,
我便在实生活上甘心落伍了!”
他以为“本能的享乐尤重过种族的繁殖”;人固要有“灵的扩张”,也要“补充灵的实质”。他以为
“这生活的两面,
我们所能实感着的,有时更有价值!”
但一般人不能明白这“本能的享乐”的意味,只“各人求着宴安”,“结果快乐更增进了衰弱”而
“羸弱是百罪之源,
阴霾常潜在不健全的心里。”
所以他有时宁可说:
“生命的事实,
在我们所能感觉得到的,
我终觉比灵魂更重要呢。”
他既然如此地“拥护生之尊严”,他的理想国自然是在地上;他想会有一种超人出现在这地上,创造人间的天国。他想只有理会得“本能的享乐”的人,才能够彼此相乐,才能够彼此相爱;因为在“健全”的心里是没有阴霾的潜在的。只有这班人,能够从魔王手里夺回我们的世界。作者的思想是受了尼采的影响的;他说“本能的享乐”,说“离开现实便没有神秘”,说“健全的人格”,我们可以说都是从尼采“超人就是地的意义”一语蜕化而出。但作者的超人——他用“健全的人格”的名词——究竟是怎样一种人格呢?我让他自己说:
“你须向武士去找健全的人格;
你须向壮硕像婴儿一般的去认识纯真的美。
你莫接近狂人,会使你也受了病的心理;
你莫过信那日夜思想的哲学者,
他们只会制造些诈伪的辩语。”
这是他的超人观的正负两面。他又说:
“我们所要创造的,不可使有丝毫不全;
和美便是善,不是亏蚀的。”
这却是另一面了。他因为盼望超人的出现,所以主张“人母”的新责任:
“这些‘新生’,正仗着你们慈爱的选择;
这庄严无上的权威,正在你们丰腴的手里。”
但他的超人观似乎是以民族为出发点的,这却和尼采大大不同了!
作者虽盼望着超人的出现,但他自己只想做尼采所说的“桥梁”,只企图着尼采所说的“过渡和没落”。因为
“我所有的不幸,无可救药!
我是——
心灵的被创者,
体力的受病者,
放荡不事生产者,
时间的浪费者;
——所有弱者一切的悲哀,
都灌满了我的全生命!”
而且
“我的罪恶如同黑影,
它是永远不离我的!
痛苦便是我的血,
一点一点滴污了我的天真。”
他一面受着“世俗的夹拶”,一面受着“生存”的抽打和警告,他知道了怎样尊重他自己,完全他自己。
“自示孱弱的人,
反常想胜过了一切强者。”
他所以坚牢地执著自己,不肯让他慈爱的母亲和那美丽的孤女一步。我最爱他这
一节话:
“既不完全,
便宁可毁灭;
不能升腾,
便甘心沉溺;
美锦伤了蠹穴,
先把他焚裂;
钝的宝刀,
不如断折;
母亲:
我是不望超拔的了!”
他是不望超拔的了;他所以不需要怜悯,不需要一切,只向着一条路上走。
“除了自己毁灭,”
“便算不了完善。”
他所求的便是“毁灭”的完成,这是他的一切。所谓“毁灭”,尼采是给了“没落”的名字,尼采曾借了查拉图斯特拉的口说:
“我是爱那不知道没落以外有别条生路的人;因为那是想要超越的人。”
作者思想的价值,可以从这几句话里估定它。我说那主人公生于现在世界而做着将来世界的人,也便以这一点为立场。这自然也是尼采的影响。关于作者受了尼采的影响,我曾于读本篇原稿后和一个朋友说及。他后来写信告诉作者,据说他是甚愿承认的。
篇中那老人对主人公说:
“你的思想是何等剽疾不驯,
你的话语是何等刻核?”
这两句话用来批评全诗,是很适当的。作者是有深锐的理性和远到的眼光的人;他能觉察到人所不能觉察的。他的题材你或许会以为奇僻,或许会感着不习惯;但这都不要紧,你自然会渐渐觉到它的重量的。作者的选材,多少是站在“优生”的立场上。“优生”的概念是早就有了的,但作者将它情意化了,比人更深入一层,便另有一番声色。又加上尼采的超人观,价值就更见扩大了。在这一点上,作者是超出了一般人,是超出了这个时代。但他的理性的力量虽引导着他绝尘而驰,他的情意却不能跟随着他。你看他说:
“但我有透骨髓的奇哀至痛,
——却不在我所说的言语里!”
其实便是在他的言语里,那种一往情深缠绵无已的哀痛之意,也灼热可见。那无可奈何的光景,是很值得我们低徊留恋的。虽然他“常想胜过了一切弱者”,虽然他怎样的嘴硬,但中干的气象,荏弱的情调,是显然不曾能避免了的。因袭的网实在罩得太密了,凭你倔强,也总不能一下就全然挣脱了的。我们到底都是时代的儿子呀!我们以这样的见地来论作者,我想是很公平的。
1926年8月27日。
-
2、骨髓是什么
3、护生诗的诗句是什么
护生诗很多。
1、放生
唐.陆甫里
万峰回绕一峰深,到此常修苦行心。 自扫雪中归鹿迹,天明恐有猎人寻。
2、劝打鸟者
唐·白乐天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及。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3、卫生集
汝欲延生听我语,凡事惺惺须求己。 如欲延生须放生,此是循环真道理。
物要死时汝求他,汝要死时天救汝。 延生种子别无方,戒杀放生而已矣。
4、劝食素
宋.慈受怀深法师
吃肉何如咬菜根,且图身口戒香薰。 莫言死后无因果,八两须还他半斤。
5、拟寒山诗
宋·慈受怀深禅师
老翁死却儿,昼夜捶胸哭。
痛心彻骨髓,叫云我孤独。
何不反思量?恣啖猪羊肉。
羊岂不心儿,猪亦有眷属。
6、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
宋苏东坡
钩帘归乳燕,穴纸出痴蝇。
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
7、戒杀 偈二首(慈心宝鉴)
宋慈受怀深禅师
世上多杀生,遂有杀生劫。
负命杀汝身,欠财焚汝宅。
离散汝妻子,曾破他巢穴。
报应各相当,洗耳听佛说。
8、戒杀
宋·黄庭坚
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
元同一种性,只是别形躯。
苦恼从他受,肥甘为我须,
莫教阎老断,自揣看何如。
9、戒杀
宋·陆放翁
血肉淋淋味足珍,一般痛苦怨难伸。 设身处地扪心想,谁肯将刀割自身。
10、戒杀
明·屠赤水隆
物我从来本一真,幻形分处不分神。 如何共嚼娘生肉,大地哀号惨杀人。
4、“骨髓”的“髓”字组词?
“髓”字可以组成的词语有:骨髓、精髓、脊髓、脑髓、延髓。
[ suǐ ]
部首:骨 笔画:21 五行:金
基本解释
骨头的空腔中像胶状的东西 :骨~。精~(喻精华)。
2. 像骨髓的东西 :脊~。脑~。延~(后脑的一部分)。
3. 植物茎的中心部分,由薄壁的细胞组成。
5、爱一个人爱到骨髓的诗句,不求回报,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6、思念到了深入骨髓 的 古诗
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李之仪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张若虚
7、唐代诗人吕岩的诗
唐代诗人吕岩的诗词有:
1、《呈钟离云房》
生在儒家遇太平,悬缨重滞布衣轻。
谁能世上争名利,臣事玉皇归上清。
译文:我本来是一个儒生,但是象征功名的悬缨太沉重,我负担不起,还是平民老百姓的布衣更为轻松。别人生活在争名逐利的世界里,我的志向则是向玉皇大帝称臣,在上清界抛弃尘世欲望做个快活神仙。
2、《赠李德成(德成善医)》
九重天子寰中贵,五等诸侯门外尊。
争似布衣狂醉客,不教性命属乾坤。
译文:身为帝王是天下人中最尊贵的,所有封地的国君,如要参见皇上,都要在门外等候通传以示尊敬。怎样才能像平民百姓,做个纵情喝酒的醉客,不听天由命,自己主宰人生。
3、《梧桐影·落日斜》
落日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译文:太阳已经西斜,眼见就要下山了,秋风一阵阵袭来,觉得更冷寂了。等了这么长时间,老朋友怎么还不来?又不知过了多久,梧桐影子也萧疏了,连月影都没有了。
4、《警世》
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凡夫。
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
译文:十六岁的美人身姿优美,但其美色却如同利剑一样,愚昧的人不了解其危害而沉溺其中,往往因此而伤害性命。虽然表面上看不出什么来,但是暗地里却把一个人耗得骨髓耗竭干枯,身体急速衰败。
5、《题黄鹤楼石照》
黄鹤楼前吹笛时,白苹红蓼满江湄。
衷情欲诉谁能会,惟有清风明月知。
译文:在黄鹤楼独自吹笛,江边开满白萍和红蓼,景色明丽,笛声却无人欣赏,其中情感也没人能理解。这样的孤独寂寞中,只有以清风明月为伴。
8、跪求一首现代诗!急用!!!回答好追加50分!!!!!!!!!!!!
我推荐《中国人,不跪的人》,我朗诵过,效果很好。这诗是根据事实改写的,很有感情。你可以自己掌握一下节奏和配乐,中间有很多小段可以轻柔地读,比如写景,但是语气该硬的地方一定要强势啊~~
不知道符合你的要求不啊~
内容:
你见过昆仑跪吗?
没有!
昆仑--
那是我们中国
骄傲的腰背!
你见过长城弯腰吗?
没有!
长城--
那是我们民族
自豪的脊椎!
不会下跪!
我们母亲的血液中
没有跪的基因!
不会下跪!
我们父亲的骨骼里
没有跪的骨髓
不会下跪!
我们赖以生存的
中国的流水里
含着很多的钙
他只会养育吐气和扬眉
而不会养育下跪--
因此,我们的每一个头颅
都是经风经霜的
永不低垂的
盛开的花卉!
我的最早走出森林的民族啊!
请打开字典--
看“下跪”的“跪”
右边那一个“危”字
给我们一声惊雷--
它警示我们:
下跪民族将要垂危!
下跪人民将要艰危!
我的最早告别愚昧的国人啊
请阅读辞海--
看“站立”的“站”
右边那一个“占”字
给我们几多教诲--
它教导我们:
站立,将占有自己的地位
站立,将占有人类的尊贵!
李大钊不会下跪
他那黑色的长衫
让黑色的夜晚在他的面前
打颤后退!
方志敏不会下跪
他那白色的稿纸
把白色恐怖在他面前
焚毁烧碎!
叶挺不会下跪
他的诗句“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和“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己成为分开
人与动物的界碑!
江姐不会下跪
她绣出的红旗
和她穿着的红衣
己成为人间
永不凋谢的红梅!
于是,正义站起来了
倒下的只是犯罪!
正气站起来了
倒下的只有败类
真理站起来了
倒下的只有邪恶
人民站起来了
倒下的只有魔鬼。
听,一个洪亮的声音:
激荡于天地之间
回响在千山万水
“中国人民
从此
站起来了!”
于是,中国的白天
太阳站起来了
四面都是光辉……
中国的夜晚
月亮站起来了
八方都是明媚……
中国的春天
鲜花站起来了
遍地都是芳菲……
中国的秋天
果实站起来了
到处都是甜美……
站起来
站起来才能走路--
我们走出了京广
走出了陇海
又走出了京九
那千重山
万重水……
站起来,站起来才能起飞
我们飞出了卫星
飞出了火箭
又飞出了“长二捆”
那满天风
一声雷……
站起来,站起来!
站起来才能跳高--
我们跳上了葛洲坝
跳上了三峡
跳上了东方明珠
看人间灯火
天上星辉……
站起来,站起来!
站起来才能跳远
我们跳到了南极
跳到了北极
跳到了没有人际的地方
敲科学的窗棂
扣未知的门扉
站起来,站起来,站起来!
站起来走进奥运--
起跑才更振奋
冲刺才更无畏!
今天,在人类的赛场上
五星红旗
是多么的叫人
泪流血沸……
在这里,我的诗忽然眼前一亮
是什么,是什么让诗熠熠生辉
……这是我们的南国
我们南国的青山绿水
青山绿水中的我们的一座城
我们的小城之中的
一家外资企业的院内--
这一天,外国老板
忽然暴跳如雷
喝令所有的中国工人
一律下跪!!
下跪到同她心一样的冰冷的
水泥地板
下跪到她那高跟皮鞋踩着的
地球的那个部位
沉默,沉默,沉默。
不在沉默中站出
就在沉默中下跪!
站出来了!站出来了!
一个二十四岁的小伙子
站出来了--
他的头颅昂得很高
高过了 地球的头顶
他的脚站得很稳
稳当当,踩着地球的经纬!
向着外国老板
也向着全世界的山山水水
“我是中国人
我,不会,给你下跪!”
他是代表着我们中国人
向列祖列宗发誓:
天,我们不跪!
地,我们不跪!
神,我们不跪!
鬼,我们不跪!
权势,我们不跪!
美色,我们不跪!
美元,我们不跪!
洋人,我们不跪!
我们中国人
是顶天立地的人!
我们中国人,是不跪的人
我们--对谁,对谁也不下跪
我们--永远,永远也不下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