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髓检查
从骨髓片来看,确属粒细胞减少,减少原因应为粒细胞成熟障碍,理由是“粒系比例偏低,晚幼粒及杆状核阶段细胞比例减低。”也就是说中幼粒以前和分叶核粒细胞较多,呈马鞍型分布,多见于成熟障碍。
而且巨核细胞也有成熟不良。
建议在口服升白药同时补充叶酸、维生素B12。
2、归纳总结正常骨髓六种原始细胞特点?
骨髓的原始细胞包括哪些细胞由于生理变异和不同的调查资料,正常骨髓象各系统各阶段细胞比值变动范围较大,所以正常骨髓象实际含义是正常范围骨髓象,下降数据可做为骨髓涂片中各种血细胞正常值的参考:粒细胞系统占比例最大,约1/2强。一般原始粒细胞<0.02,早幼粒细胞<0.05,以中性杆状核最多,其比值大于分叶核细胞,也多于晚幼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0.05,嗜碱性粒细胞<0.01。红细胞系统占骨髓第二位(有核红细胞),约占1/5左右,以晚幼红细胞居多,中幼红细胞次之,原始红细胞<0.01,早幼红细胞一般<0.05,无巨幼红细胞。淋巴细胞约占1/5左右,小儿偏高,有时可达0.4,单核细胞一般<0.04,浆细胞一般小于0.015。非造血细胞,如网状细胞、吞噬细胞、组织嗜碱性细胞等可少量存在,它们的比值虽然很低,但却骨髓有成份的标志。巨核细胞计数尚没有统一方法,一般全片巨核细胞数7-35个,其中原始巨核细胞占0~0.01,幼稚巨核细胞0~0.05,颗粒性巨核细胞0.1~0.3,产生血小板巨核细胞0.44~0.60,裸核巨核细胞0.08~0.3。由于产生血小板巨核细胞在骨髓中停留时间很短,一旦有血小板产生,立即将血小板释放出去,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正常骨髓中往往以颗粒型巨核细胞为主,裸核巨核细胞次之。附骨髓检查报告(血细胞检查报告)。
3、你好我想问一下,白血病第一次治疗达到cr后,后面的巩固治疗期间,骨髓象原始细胞比率应该在多少范围算
5%以下,但是如果一直都是在规律的时间点复查,以前都是1%,2%,突然蹦到4%也不是什么好事,而且要根据一些融合基因、微小残留、骨髓造血恢复情况综合判断,有时候原始细胞比例不高,但正常造血迟迟不回复,也有可能是复发的前兆。
4、为什么原始细胞很少,骨髓中的原始细胞从哪里来的呢
骨髓的原始细胞包括哪些细胞
由于生理变异和不同的调查资料,正常骨髓象各系统各阶段细胞比值变动范围较大,所以正常骨髓象实际含义是正常范围骨髓象,下降数据可做为骨髓涂片中各种血细胞正常值的参考:
粒细胞系统占比例最大,约1/2强。一般原始粒细胞<0.02,早幼粒细胞<0.05,以中性杆状核最多,其比值大于分叶核细胞,也多于晚幼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0.05,嗜碱性粒细胞<0.01。
红细胞系统占骨髓第二位(有核红细胞),约占1/5左右,以晚幼红细胞居多,中幼红细胞次之,原始红细胞<0.01,早幼红细胞一般<0.05,无巨幼红细胞。
淋巴细胞约占1/5左右,小儿偏高,有时可达0.4,单核细胞一般<0.04,浆细胞一般小于0.015。
非造血细胞,如网状细胞、吞噬细胞、组织嗜碱性细胞等可少量存在,它们的比值虽然很低,但却骨髓有成份的标志。
巨核细胞计数尚没有统一方法,一般全片巨核细胞数7-35个,其中原始巨核细胞占0~0.01,幼稚巨核细胞0~0.05,颗粒性巨核细胞0.1~0.3,产生血小板巨核细胞0.44~0.60,裸核巨核细胞0.08~0.3。由于产生血小板巨核细胞在骨髓中停留时间很短,一旦有血小板产生,立即将血小板释放出去,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正常骨髓中往往以颗粒型巨核细胞为主,裸核巨核细胞次之。
5、骨髓报告粒:红比例是4.85:1
正常值(2-4):1。比例增高:见于各类白血病、类白血病反应和单纯红细胞生成障碍等
6、骨髓穿刺检查,粒红比值为什么是2:1呢
因为红细胞寿命长,粒细胞寿命短,也就是相同的时间里,粒细胞比红细胞死亡的数目多的多,所以即使血液中红细胞比粒细胞多,但骨髓中粒细胞生成的多。(也就是粒细胞死的快,所以死的就多,生成的就得多。红细胞本来基数就大,死的慢,死的少,生成的就少。)
7、正常人体内骨髓瘤细胞占多少比例
在没有严重疾病的情况下,浆细胞超过30%,就可以能认定为骨髓瘤。
8、骨髓细胞检查报告
需要重视,再次仔细触诊耳后和颌下淋巴结,还有其它浅表淋巴结,看质地,有无疼痛。
就目前的骨髓检查不好判定,淋巴瘤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待排除。
淋巴绝对值高 粒红比例倒置,原淋巴细胞和幼淋巴细胞3.5%增高
供参考,最好找个血液专科医生分析一下。
必要是做淋巴结活检,还有影像看看有无其它淋巴结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