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脓性骨髓炎有哪些危害呢?
1.化脓性细菌侵入骨质,引起炎性反应,即为化脓性骨髓炎。病变可侵及骨组织各部分,但主要为骨髓腔感染。致病菌大多数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溶血性链球菌,其它如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等也可引起。细菌侵入途径大多为血源性,但也可从外界直接侵入。
2.少数低毒性细菌感染,如局限性骨脓肿等,一开始就是慢性发病,急性症状多不明显。如急性期经过及时适当处理,可能痊愈而不形成慢性炎症。
3.慢性骨髓炎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大多是因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没有得到及时、正确、彻底治疗而转变的。
4.由于炎症反复发作,多处窦道,对肢体功能影响较大,有肌肉萎缩;如发生病理骨折,可有肢体短缩或成角畸形;如发病接近关节,多有关节挛缩或僵硬。
2、性化脓性骨髓炎,和化脓性关节炎的区别
你好
骨髓炎主要是一种化脓性细菌对骨质、骨膜、骨髓的破坏性病变
3、化脓性骨髓炎怎么治疗 化脓性骨髓炎是急性的还是慢性的
骨髓炎为一种骨的感染和破坏,属于病菌性重症感染性疾病。由需氧或厌氧菌、分枝杆菌、真菌引百起。只不过它感染的是骨髓,骨髓在身体里的作用是造血的,换句话说就是血液里有了病菌,如果患者只知道治疗表面上的伤口,而不注重清度理血液里的病菌,即使你现在治好表面伤口,病菌将会潜伏下来,过一段时间,比如每年的春分,和秋分,或感冒后都有可能复发,这专就是复发的主要因素,为什么已经手术截肢的患者还会复发骨髓炎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西医治疗骨髓炎只是做了表面。治疗还是中医好。
如果采用中医治疗的话,百度可以搜一下关键词:“ 中医治疗重症感染性疾属病 ”
查询更多中医治疗骨髓炎、脉管炎、败血症等病菌性重症感染性疾病的相关资料。
4、化脓性骨髓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急性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治疗。
1、全身支持疗法:包括充分休息与良好护理,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少量多次输血,预防发生褥疮及口腔感染等,给予易消化的富于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饮食,使用镇痛剂,使患者得到较好的休息。
2、药物治疗:及时采用足量而有效的抗菌药物,开始可选用广谱抗菌素,常二种以上联合应用,以后再依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及治疗效果进行调整。如经治疗后体温不退,或已形成脓肿,则药物应用需与手术治疗配合进行。
3、局部治疗:用适当夹板或石膏托限制活动,抬高患肢,以防止畸形,减少疼痛和避免病理骨折。如脓肿不明显,症状严重,药物在24~48小时内不能控制,患骨局部明显压痛,应及早切开引流,以免脓液自行扩散,造成广泛骨质破坏。
(二)火器伤化脓性骨髓炎的防治。
火器伤使软组织和骨质受到损伤和污染,感染可能性很大。因此,外伤后,要及时进行清创预防感染,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使开放性骨折变为闭合性骨折。伤口换药,保持引流,增强机体抵抗力和使用抗菌药预防感染。对炸伤引起的开放性骨折,必须彻底清创,不缝合伤口,以利引流。
对非火器伤骨折,如能及时进行清创,应缝合伤口,放置引流条48小时,争取伤口一期愈合,使骨折转为闭合性。若感染已发生,应尽早扩大伤口,以利引流,并加强全身支持疗法及抗感染治疗。
5、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感染途径
一般进入骨骼途径有三:
1、血源性:化脓性细菌通过循环在局部骨质发生病变,即为血源性骨髓炎。感染病灶常为扁桃腺炎、中耳炎、疖、痈等。患者大多身体衰弱,营养较差,过度疲劳或急性病后发生。外伤常为一诱因,病人有时有轻度外伤史,外伤有时决定发病部位,如局部轻度挫伤后可发生股骨或胫骨骨髓炎。
2、外伤性 系直接感染,由火器伤或其它外伤引起的开放性骨折,伤口污染,未经及时彻底清创而发生感染,即为外伤性骨髓炎。骨与关节手主时,无菌操作不严,也可引起化脓性感染。
3、骨骼附近软组织感染扩散引起,如脓性指头炎,若不及时治疗,可以引起指骨骨髓炎。 在急性期中,经过及时、积极的治疗,多数病例可获得治愈,但仍有不少病人发生慢性骨髓炎。形成慢性骨髓炎常见的原因如下:
(一)在急性期未能及时和适当治疗,有大量死骨形成。
(二)有死骨或弹片等异物和死腔的存在。
(三)局部广泛疤痕组织及窦道形成,循环不佳,利于细菌生长,而抗菌药物又不能达到。
毒力基因的调控金葡菌的毒力基因调控极为复杂,受多种环境因素和细菌产物的影响。研究较多的是agr基因和sar基因,这两个基因可以上调细菌分泌蛋白的表达,减少细胞壁相关蛋白的合成。葡萄球菌的耐药性:葡萄球菌是耐药性最强的病原菌之一,该属细菌具备几乎所有目前所知的耐药机制,可对除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以外的所有抗菌药物发生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