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抽出来的骨髓有颗粒是什么原因
抽出来的骨髓本身是有颗粒状态的,主要是需要看骨髓常规的结果的,需要镜下看的
2、老人严重骨质疏松,到医院做骨穿,医生说骨髓稀,看不见颗粒,骨髓会变稀吗
骨质疏松,这个情况一般来说是年龄增长过程中很正常的一个改变,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骨关节退行性病变或者是骨关节疼痛等的表现,目前来说患者的这个情况进行骨髓穿刺,这个穿刺也不会很多,不至于导致骨髓更加稀疏。
3、请问什么叫骨髓非红系有核细胞(NEC)
(一)急性非淋细胞白血病(ANL)
1、微小分化急性髓系白血病(M0型)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较轻,原始细胞大于30%,可达90%以上,核圆形,核仁明显。胞质小,嗜碱性,无颗粒,无Auer小体。
2、急性原始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 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少数病例可增生减低,骨髓中I型加II型原始粒细胞大于90%(NEC),可见小原粒细胞(胞体小,与淋巴细胞相似,胞似圆形,核染色质呈细颗粒状,较正常原粒细胞密集,核仁1-2个,有伪足)。
4、我儿子得了幼年单颗粒白雪病,差不多等了有一年了,骨髓还没有配到,现在情况严重了,手的骨头会痛,靠吃
家里是资金问题还是没有匹配的骨髓。
如果是资金问题就去募捐和众筹
没有资源话加价,找关系加价
5、为什么原始细胞很少,骨髓中的原始细胞从哪里来的呢
骨髓的原始细胞包括哪些细胞
由于生理变异和不同的调查资料,正常骨髓象各系统各阶段细胞比值变动范围较大,所以正常骨髓象实际含义是正常范围骨髓象,下降数据可做为骨髓涂片中各种血细胞正常值的参考:
粒细胞系统占比例最大,约1/2强。一般原始粒细胞<0.02,早幼粒细胞<0.05,以中性杆状核最多,其比值大于分叶核细胞,也多于晚幼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0.05,嗜碱性粒细胞<0.01。
红细胞系统占骨髓第二位(有核红细胞),约占1/5左右,以晚幼红细胞居多,中幼红细胞次之,原始红细胞<0.01,早幼红细胞一般<0.05,无巨幼红细胞。
淋巴细胞约占1/5左右,小儿偏高,有时可达0.4,单核细胞一般<0.04,浆细胞一般小于0.015。
非造血细胞,如网状细胞、吞噬细胞、组织嗜碱性细胞等可少量存在,它们的比值虽然很低,但却骨髓有成份的标志。
巨核细胞计数尚没有统一方法,一般全片巨核细胞数7-35个,其中原始巨核细胞占0~0.01,幼稚巨核细胞0~0.05,颗粒性巨核细胞0.1~0.3,产生血小板巨核细胞0.44~0.60,裸核巨核细胞0.08~0.3。由于产生血小板巨核细胞在骨髓中停留时间很短,一旦有血小板产生,立即将血小板释放出去,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正常骨髓中往往以颗粒型巨核细胞为主,裸核巨核细胞次之。
6、骨髓中有核细胞少见什么意思
骨髓有核细胞总数
在正常情况下,血细胞从原始到成熟阶段的整个发育演变过程有一定的规律性。 ①胞体大小随着血细胞的发育成熟,胞体逐渐由大变小(巨核细胞相反),发育越成熟,胞体越大。 ②胞核从大到小,成熟红细胞无核,核形从圆形到不规则,粒系最后为分叶,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系变化不大,染色质从细致疏松到粗糙密集,核膜从不明显到明显,核仁从有到无。 ③胞质量由少到多,淋巴细胞变化不明显,瑞氏染色和姬姆萨染色示胞质由深蓝到浅蓝,成熟粒细胞和红细胞可转为粉红和淡红色,颗粒由无到有。 ④胞核与胞质体积之比从大到小。在病理情况下,以上演变规律可发生紊乱。
正常值
(10~180)×109/L(1~18万/mm3)。
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
(1)增多示骨髓增生,如白血病、溶血性贫血、脾功能亢进等。
(2)减少示造血组织功能减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需要检查的人群发病早期有突发性发热、进行性贫血、显著的出血倾向或骨关节疼痛等症状的儿童或青少年;发病缓慢的进行性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劳累后心慌气短,食欲缺乏,体重减轻或不明原因发热等症状的老年及部分青年病人;有贫血症状的人群等。
7、(紧急求助)我有一个亲人得了白血病颗粒,请问在那里有骨髓换?大概要多少钱.
骨髓库是有中华骨髓库和台湾骨髓库,一般到医院确诊要移植医院会帮忙联系。现在的话大概10W吧,不过输血,抗生素这些也是很大开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