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髓 > 骨髓异化

骨髓异化

发布时间:2020-09-23 20:29:03

1、人为什么会去世

生命的本质是机体内同化、异化过程这一对矛盾的不断运动;而死亡则是这一对矛盾的终止。人体内各组织器官的同化、异化过程的正常进行,首先需要呼吸、循环系统供给足够的氧气和原料,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耐受缺血缺氧的能力极差,所以一旦呼吸、心跳停止,可以立即引起死亡。所谓复苏也就是先用人工的方法代替呼吸、循环系统的功能,然后再进一步采取措施,恢复有效的自主呼吸和心跳,从而保证中枢神经系统的代谢活动、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同时,积极纠正体液内环境的紊乱,使组织细胞有稳定的代谢环境,也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复苏抢救,重建体内同化、异化这一对矛盾的动态平衡,才能复转机体的生命活动,逐步恢复健康。 死亡作为疾病的一种转归,也是生命的必然规律,但由于生命自然终止而“老死”(据比较生物学的研究,人类自然寿命大约是140-160岁左右)的只是极少数,人类绝大部分都死于疾病。因病死亡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三类:①由于重要生命器官(如脑、心、肝、双侧肾、肺及肾上腺等)发生了严重的、不可恢复的损害。②由于长期疾病导致机体衰竭、恶病质等以致代谢物质基础极度不足、各系统正常机能不能维持。③重要器官没有明显器质性损伤的急死,如失血、窒息、休克、冻死等。 过去人们习惯把呼吸、心脏功能的永久性停止作为死亡标志。但由于医疗技术的进步,心肺复苏术的普及,一些新问题产生了,它们冲击着人们对死亡的认识。全脑功能停止,自发呼吸停止后,仍能靠人工呼吸等措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全身的血液循环和除脑以外的各器官的机能活动。这就出现了“活的驱体,死的脑”这种反常现象。众所周知,脑是机体的统帅,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器官。一旦脑的功能永久性停止,个体的一生也就终结。这就产生了关于“死亡”概念更新的问题。“脑死亡”的概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本答案来自恋爱配配对团队sky QQ情 ☆恋爱配配对☆愿有情人终成眷属☆

2、翻译理论中的“归化”和“异化”怎么翻译,急急急

归化 domesticating strategies
异化 foreignizing strategies

3、找两句用归化与异化翻译的英文句子

从实例中看归化和异化的关系
我们可以在翻译中体会一下二者的关系:
(1)胡太太叹了口气,看见胡国光还是一肚子心事 似的踱方步。“张铁嘴怎么说的?”
胡太太惴惴的问。
——“很好,不用瞎担心了,我还有委员的福分呢!”
——“么事的桂圆?”妻子没听清楚他的话。(茅盾《动摇》)
译文:——“He gave me a very good news. We need not worry about a job. I have the possibility of being a member of Committee! ”
——“Whats common tea?” asked the wife, who only vaguely caught the sound. (钱歌川译)
译者用目的语的语言表达形式清晰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属于归化译法。在处理带有源语文化特点的“委员”与“桂圆”的谐音时用异化的方法将其译为“Committee”与 “common tea”的谐音。两种译法的结合使译文通顺流畅,自然贴切,毫无斧凿之痕,达到了“情与貌,略相似”。转

(2)She could not desert Tara she belonged to the red acres far more than they could ever belong to her.(M. Mitchell: Gone with the Wind, p. 20)
译文:她不会放弃塔拉;她属于这些红土地,远比它们属于她更加真实。
上述的译文是按照原文的句法结构把far more than... 译成“远比它们属于她更加真实”,语言表达较生硬,意思不明确,让读者难理解。因此用归化法将其译成这样,似乎更合适:她不能放弃塔拉,这块红土地是属于她的,而她更是永远属于这块红土地。
(3)As I remained in the Third Fourth three times as long as anyone else, I had three times as much of it. I learned it thoroughly. Thus I got into my bones the essential structure of the ordinary English sentence——which is a noble thing. (W. Churchill:“Harrow”)
译文:因为我在四年级三班待得时间是别人的三倍,所以我所受的这种训练也是别人的三倍。我掌握得很彻底。就这样,普通英语句子的基本结构便深入到我的骨髓里——这可是件了不起的事。
get something into ones bones 意思是“牢固掌握”,如果这样归化翻译就舍弃了原文的形象语言,显不出原文的味道来。译者用异化法将其译为“深入到我的骨髓里”显得很生动。
(4)High buildings and large mansions are springing up like mushrooms in Beijing.
译文:在北京,高楼大厦犹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
将“like mushrooms ”译为“雨后春笋”符合中国的地貌风情和语言表达习惯。如果异化译法把它译为“犹如蘑菇般”,虽然体现了原文的风格,但是会让中国的读者难以接受。
小结
归化和异化只是翻译的一种策略,一种手段,无论是归化多些还是异化多些,只要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能将二者结合得很好,将其辩证统一的关系充分体现,既再现了原作的风格,又结合了读者的文化及语言习惯,就是成功的翻译。

4、骨髓细胞增殖是什么病,症状大概是47或48月经停止后,就开始脊髓细胞异化,循环呼吸逐渐衰竭了

MDS是一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其特征为血细胞减少,髓系细胞一系或多系病态造血,无效造血及高风险向白血病转化。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PSS)推荐的血细胞减少的标准为Hb<100g/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1.8×10^9/L,血小板(PLT)<100×10^9/L,但实际诊断MDS时,不要求一定达到这么低。多数MDS病例以进行性的骨髓衰竭为特征,并最终都会发展成为AML,但是不同亚型转白率也不同,某些患者的生物学特征是相对惰性的,病程较长,转白率很低。

5、归化异化的作用

在商业经济极度繁荣的今天,并非好的商品就自然而然能有好的销路,为了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取得胜利,商家往往挖空心思推销其商品。在此过程中广告可谓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英语中广告“advertisement” 一词来源于拉丁语“advertere”, 意思是“唤起大众对某事物的注意,并导入一定方向所使用的一种手段。”广告的目标多种多样,但其本质却是一致的,都是传递某种产品或某种服务的信息,从而说服消费者购买其产品或服务。广告作为一种特殊的语篇体裁,有其本身的特点。AIDA ( Attention, Interest, Desire, and Action) 是广告商家所熟悉的原则,广告的目的在于引起读者对广告产品或服务的注意(Attention ),从而引起兴趣(Interest),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Desire),最终采取行动对广告产品或服务进行消费(Action)。一则广告如果能够最终促使其阅读对象采取购买行动,这则广告就是成功的。
广告翻译的目的应与广告原文的目的无异, 都是源于商家推广产品或服务的需要。这种极强的意向性决定了广告的撰写及翻译应以读者为中心,译语在别国读者中产生的影响应等同于原广告在本国读者中产生的影响。广告翻译有自己独特的文体特点,也就是要充分再现商品的呼唤功能。广告原作写得好,对读者具有较强的劝购作用,而如果译文起不到同样的作用,广告翻译无疑是个败笔;原文写得不够成功,译者在翻译时不考虑译文的经济效益而一味忠于原文,这样的译文尽管忠实,但对于广告翻译来说,仍然是个败笔。
基于以上广告词的特点,本文从归化异化这两种常用的翻译策略出发并结合广告实例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广告词的翻译。
译者用目的语的语言表达形式清晰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属于归化译法。在处理带有源语文化特点的“委员”与“桂圆”的谐音时用异化的方法将其译为“Committee”与 “common tea”的谐音。两种译法的结合使译文通顺流畅,自然贴切,毫无斧凿之痕,达到了“情与貌,略相似”。转
(2)She could not desert Tara she belonged to the red acres far more than they could ever belong to her.(M. Mitchell: Gone with the Wind, p. 20)
译文:她不会放弃塔拉;她属于这些红土地,远比它们属于她更加真实。
上述的译文是按照原文的句法结构把far more than... 译成“远比它们属于她更加真实”,语言表达较生硬,意思不明确,让读者难理解。因此用归化法将其译成这样,似乎更合适:她不能放弃塔拉,这块红土地是属于她的,而她更是永远属于这块红土地。
(3)As I remained in the Third Fourth three times as long as anyone else, I had three times as much of it. I learned it thoroughly. Thus I got into my bones the essential structure of the ordinary English sentence——which is a noble thing. (W. Churchill:“Harrow”)
译文:因为我在四年级三班待得时间是别人的三倍,所以我所受的这种训练也是别人的三倍。我掌握得很彻底。就这样,普通英语句子的基本结构便深入到我的骨髓里——这可是件了不起的事。
get something into ones bones 意思是“牢固掌握”,如果这样归化翻译就舍弃了原文的形象语言,显不出原文的味道来。译者用异化法将其译为“深入到我的骨髓里”显得很生动。
(4)High buildings and large mansions are springing up like mushrooms in Beijing.
译文:在北京,高楼大厦犹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
将“like mushrooms ”译为“雨后春笋”符合中国的地貌风情和语言表达习惯。如果异化译法把它译为“犹如蘑菇般”,虽然体现了原文的风格,但是会让中国的读者难以接受。

6、我是高中生马上快高考了,您的生物知识点总结的太好了可是我没有积分,能麻烦您给我传归来可以吗?

生物的共同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的分类:(1)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的范围: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生态系统:在一定地狱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其中有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微生物)
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他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生物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从非生物因素来说,从地狱关系来说,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来说。7上P31
练习使用显微镜:先调粗准焦螺旋,后调细准焦螺旋。7上P37
观察植物细胞:常用的玻片标本有: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调取少量的材料制成。
细胞壁:是最外层一层透明的薄壁,起保护和支撑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的一层膜,非常薄。
细胞核:植物细胞有一个近似球形。
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结构。
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中物质,在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中,细胞质内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细胞壁,液泡)
植物细胞模式图 7上P45 动物细胞模式图 7上P48
细胞中有哪些物质:许多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无机物:分子比较小,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盐、氧等。
有机物:分子比较大,一般含有碳,如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
细胞在生活中会产生一些废物,如尿素、二氧化碳等。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线粒体将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当作燃料,使这些有机物与氧相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使用。
细胞核中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中,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DNA分子很长,它可以分成许多个片段,每一个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就叫做基因
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细胞通过分裂产成新细胞: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但细胞不能无限制的长大,一部分细胞长到一定的大小,就会进行分裂。
细胞分裂过程与染色体变化7上P59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上皮组织:保护分泌等功能; 肌肉组织:收缩舒张功能 ;神经组织:产生和传导兴奋 ;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7上P62
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 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
人体内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这八大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进而形成植物体。
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营养)花、果实、种子(发育)
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7上P67
几种单细胞生物: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草履虫。
草履虫结构示意图,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7上P70
病毒的种类: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而且比细胞小的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他们的大小。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根据他们寄生的细胞的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大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病毒的结构和生活:病毒的结构很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7上P73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藻类植物(最低等),苔藓植物,蕨类植物(最高等),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种子的结构(菜豆,玉米):7上P85
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在生物圈中的分布更广泛,种类更多。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7上P92
种子萌发的过程: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植株的生长:7上P97
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水、有机物和无机盐(氮、磷、钾)
桃花的基本结构:7上P102
传粉:花药成熟后会自然裂开,散发出花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受精: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胚珠里面有卵细胞,它跟来自花粉管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种子和果实的形成: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都完成了“历史使命“,因而纷纷凋落。惟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成为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里面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
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
水分的运输途径:7上P111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7上P123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773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的实验)7上P127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7上P132
生物7年级下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现在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7下P5
3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露西 175万年前古人类:东非人
1929年: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化石。
生殖系统:人生要经历由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靠生殖系统来完成的。男人和女人的生殖系统不一样,大人和小孩的也有差别。
男女生殖系统解剖图:7下P9
生殖过程:7下P10
分娩:怀孕到第40周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青春期的特点: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青春期的性意识: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
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8上P19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提供能量7下P22
水和无机盐:水可以运输能量,无机盐包括钙,磷,铁,碘,锌。7下P24
维生素:7下P26
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口腔是消化系统的开始部分,里面有牙齿、舌和唾液腺。唾液腺有导管,它所分泌的唾液通过导管进入口腔。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7下P32
消化系统:消化道:一条很长的管道。消化腺分为两类:有的是位于消化道的大消化腺,如肝脏;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内壁的小腺体,如肠腺。
营养物质的吸收: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
食品的合理营养、食品安全:7下P37
呼吸系统: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呼吸系统具有适合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和功能。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呼吸道的作用:气体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页,右肺有三叶。在你不知不觉中,你的肺在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
肺的运动模式图:7下P49
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7下P50
一个人一天要呼吸两万多次,每天至少要与环境交换一万多升气体。
血液的组成: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在两层交界处,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浆:运输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分层后,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
红细胞:血细胞中数量最多,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可以运载氧气。
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包围,吞噬细菌。
血小板: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可以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
动脉、毛细血管、静脉:7下P67
心脏解剖图:7下P68
心脏工作示意图:7下P69
血液循环模式图:7下P70
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这一循环途径叫做体循环。
肺循环: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
体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左侧出发回到右侧,肺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右侧出发回到左侧,于是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血型。
输血关系表:7下P76
肾: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
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7下P81
尿的形成图:7下P82
膀胱:暂时储存原尿。
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7下P89
视觉形成的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到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象。视网膜上有对光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象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
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7下P93
听觉形成的过程:7下P94
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神经系统是由脑、骨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7下P98
神经元: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内有数以亿计的神经元。
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
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松开放手馒头示意图:7下P102
人体通过各种简单或复杂的反射,来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从而能够对体内外的刺激迅速做出适当的反应。
构成内分泌系统的主要内分泌腺:7下P106
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生物8年级上
鱼:鱼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是能靠尾部的摆动和鳍协调作用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用鳃在水中呼吸。
其他水生动物:
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事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乌贼、章鱼贝壳退化,也是软体动物)
甲壳动物: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
蚯蚓的生长环境,家兔的内部结构 8上P16
空中飞行的动物:自然界中空中飞行的动物早在几亿年前就出现了。先是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后来是有脊椎动物中的鸟,以及哺乳动物中的蝙蝠。他们既是陆生动物,又适于飞行。
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 100万种以上的昆虫
鸟适于飞行的特点: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鸟类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点是与它的飞行生活相适应的。
昆虫的特征:昆虫有三对足,能爬行;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里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昆虫的分类:昆虫的分类属于节肢动物(身体由很多体节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的是节肢动物)
两栖动物: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动物的运动:家兔的骨骼,关节模式图,肌肉与骨和关节的关系8上P29
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运动需要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动物的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也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社会行为的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这是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8上P39
生态平衡: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平衡。
动物与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反应器来生产人类所需要的某些物质,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可以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动物与仿生: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
菌落:细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光滑或黏稠,或粗糙干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呈现红、褐、绿、黑、黄等不同的颜色。
细菌的发现:荷兰人列文·虎克制作了200~300倍的显微镜,观察老人的牙垢,发现细菌。
巴斯德用鹅颈瓶证明了细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还发现了乳酸菌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只有用高倍显微镜或电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细菌没有细胞核8上P60
细菌的生殖:细菌是靠分裂来进行生殖的,有些细菌在生长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真菌的繁殖:真菌是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的。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3.与动物植物共生。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8上P70
生物分类: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植物的分类:8上P81
生物分类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生物8年级下
植物的生殖:
有性生殖:它们通过开花、受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的种子来繁殖后代。种子中的胚,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出来的。
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为完全变态。
不完全变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为不完全变态。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之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相对性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基因和染色体:细胞核内有染色体,染色体内有蛋白质和DNA。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在生物的体细胞(除生殖细胞外)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
1883年比利时胚胎学家比耐登发现马蛔虫的精子和染色体都只有2对染色体中的其中2条。
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8下P30
1858~1865奥地利的孟德尔发现了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902年美国细胞学家麦克郎在男性细胞中发现一对染色体与其它染色体不一样,他把这对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
1905年美国细胞学家威尔逊把男性性染色体称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女性细胞中同一对染色体是一样的,都是X染色体。
1953年美国青年学者米勒模拟原始的地球条件和大气成分,合成了多种氨基酸。
生物进化的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达尔文的自然学说: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像这样,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以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
人体的三道防线:1.皮肤和黏膜2.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3.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
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其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免疫的三个功能:1.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2.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产生3.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免疫的害处、计划免疫:8下P78
处方药(RX):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药物。
非处方药(OTC):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说说明服用药物。
人工呼吸的方法,胸外心脏挤压:8下P84
外出血:可分为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和动脉出血8下P85
吸烟吸毒的害处:8下P95

7、业无根易妖折,人无根易染疾。根,髓也!松露骨髓活化更新疗法与中医、西医的区别是什么?

髓,躲在骨壳、骨骼管中像豆腐一样白嫩细腻柔软的脑浆(髓)、骨髓。
骨髓造血,分生出血周干细胞,靶向完成受伤、功能退化、老化、病变异化、癌变细胞组织的原位更新。中医曰元阳所在也。
脑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首脑,脑髓功能之一是管人体内分泌。生活中想美女、倚帅哥,都是脑神经的主意……

8、求援 生物竞赛试题

2005年广东省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试卷
姓名 县,市 学校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0分。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写在题右侧的括号
中和答题卡上)
1.植物细胞壁的次生壁在形成过程,与初生壁形成时相比,细胞代谢活动
具有以下哪÷特点? ( )
A。同化作用放缓 B。异化作用加快
C.同化作用加快 D.异化作用放缓
2.葡萄糖的氧化反应:C6H1206+602 → 6C02+6H20的自由能的变化是:ΔG=
—2.87~103KJ/mol。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这个反应( )。
A.不能进行 B.需要提高活化能才能进行
C.一旦发生就能自动进行 0.加入H20就能进行
3.某种植物的高度由多对基因控制,显性基因越多就越高。将最高和最矮
的2个极端型杂交,F2表现型分布与以下哪一曲线接近? ( )

4.大剂量K射线照射去胸腺小鼠,小鼠可失去免疫功能。向该小鼠体内输
入来自骨髓的淋巴细胞,小鼠的免疫功能( )。
A.全部得到恢复
B.短暂时间得到恢复
C.部分恢复,但不能产生抗体
D .能产生抗体,但没有细胞免疫功能
5、载体、通道、离子泵等与物质跨膜运输功能有关的蛋白质,往往有一些由数十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疏水性肽链片段,能够肯定的是这些片段( )。
A .贯穿于膜脂质双层中
B .是功能蛋白分子的活性中心
C .以小亚基的形式构成功能蛋白复合体
D.螺旋化形成中空的管道,以利于物质通过
6 .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物质透过细胞膜的速度与该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的关系。该物质( )。

A .是脂溶性的
B .是带电荷的
C .过膜时必需与膜上载体结合
D .过膜时必需消耗能量
7 .高等多细胞动物的细胞质和细胞外的体液都能保持电中性,因为( )。
A .细胞内外正负电离子基本相等,种类不同
B .细胞内外过多的负和正电离子彼此吸引于膜两侧
C .细胞兴奋时,总是将过多的负电离子排出细胞外
D细胞兴奋时,细胞外过多的负电离子迅速进入细胞
8 .下列细胞中,粗面内质网最发达的是( )。
A .胚胎细胞 B .干细胞 C .肿瘤细胞 D成纤维细胞
9 .核糖体( )。
A .存在于所有细胞中
B .由大、小两个亚基构成,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C、不管游离型还是附着型,都可以结合到同一个 mRNA 分子上构成多聚核糖体
D .为蛋白质合成提供多种活性部位,但没有酶活性部位
10 .动物细胞膜含有胆固醇,这类物质对细胞膜影响是( )
A 、降低相变温度
B、提高相变温度
C、加强各膜脂分子的非极性端之间的相互作用。
D、减弱各膜脂分子的亲水端之间的相互接触
11、发现于内质网上的信号肽与下列哪一个过程有关? ( )
A .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肽链的延长
B .作为分泌蛋白的新合成肽链准确地释放到内质网腔中
C .作为分泌蛋白的新合成肽链在内质网腔中正确地折叠
D.分泌性蛋白质在内质网腔内形成有衣小泡
12 .对实验狗的脊髓进行直接加温,引起狗的气喘、血管舒张和产热抑制等反应,而冷却其脊髓、又会引起寒战、血管收缩等反应。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脊髓存在着温度感受器
B .脊髓存在着温度调节中枢
C .脊髓存在着温度调节的效应器。
D .脊髓中有神经元参与体温调节反射弧的构成
13 .某些心脏病患者在静息状态下的心输出量与正常人无异,但机体处于运动状态时,会出现心悸、气急等症状。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 .无论是静息状态还是运动状态,患者的每博输出量都少于正常人
B .无论是静息状态还是运动状态,患者的心率都低于正常人
C .患者心室作最大射血后,心室的余血量大于正常人
D.心率过快会导致心输出量下降,而患者在较低心率时心输出量即开始下降
14 .如图表示 Korotkoff 听诊法测定肱动脉血压。波形曲线表示血压,测量过程中,a 点至 b 点在听诊器内能听到声音。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 . a 点以前听不到声音是因为肱动脉血流完全被阻断
B . a 点和 b 点的压脉袋内压分别代表收缩压和舒张压
C . a 点到 b 点之间,a 点的压脉袋内压最大,所以听到的声音最大
D .听到的声音节律可代表心率
15 .生长旺盛的植物,其叶片有时会出现“吐水”现象。这种现象不能说明( )。
A .植株渗透压高
B .叶片细胞膨压高
C .叶片气孔大量关闭
D.根吸水能力很强
根据下列关于血液运输氧气的图、表信息,回答 16 、 17 , 18 题:

16 .已知 lgHb 最多可结合为O21.34ml 。在平原地区,一个健康女性每升血液最多可携带O2大约有( )。
A .200ml B.1340ml C . 19Oml D . 22ml
17 .一个因呼吸系统疾病而影响其气体交换的患者,他的动脉血氧分压只有80mmHg 。他的血液能为组织携带O2的量比健康人下降了( )。
A . 1 % B 20 % C . 37 . 5 % D . 80 %
1 8 .健康人剧烈运动时,肌肉组织中的氧分压为10mg ,则每升血液释放 O2的量增加了大约( )。
A . 1500ml B 1000ml C . 100ml D、5ml
19 .目前发现的各种固氮生物都不具有下列哪一项结构? ( )
A .细胞壁 B .DNA 和 RNA C.叶绿体 D.核糖体
20 .一个只允许水分子通过的透析袋内装有纯水,悬于盛有海水的烧杯中。最终的结果是( )。
A .透析袋内外溶液浓度相等 B .透析袋内溶液浓度低于袋外
C .透析袋内的纯水减少 D .透析袋内的纯水全部离开,进入海水中
在DNA 测序工作中,需要将某些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限制位点在 DNA上定位,使其成为 DNA 分子中的物理参照点。这项工作叫做“限制酶图谱的构建”。假设有以下一项实验,请分析给出条件,回答问题:

21 .用限制酶 HindⅢ,BamHⅠ和二者的混合物分别降解一个 4kb 大小的线性DNA 分子,降解产物分别进行凝胶电泳,在电场的作用下,降解产物分开,如图所示。问:降解混合物分离主要决定于( )。
A .分子所带电荷密度 B .分子大小
C .分子形状 D .分子与支持物的亲和力
22 .这两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在该DNA 分子上的限制位点数目是以下哪一组?( )
A . HindⅢ1个,BamHⅠ2 个 B . HindⅢ2个,BamHⅠ3个
C . HindⅢ2个,BamHⅠ1 个 D . HindⅢ和BamHⅠ各有2 个
23 .假如将 HindⅢ降解产生的 2 .8kb 片段提取出来,加入 BamHⅠ ,反应产物是以下哪一组? ( )
A . 1 .8kb , 0 .9kb , 0.1kb B . 1 . 2kb,1.0kb , 0.6kb
C . 1 . 8kb , 1.0kb D . 1.2kb , 1.6kb
24 .假如将BamH I 降解产生的 1.3kb 片段提取出来,加入HindⅢ,反应产物是以下哪一组? ( )
A .1.3kb B . 0 .9kb , 0.4kb
C . 1 .2kb , 0 .1kb D . 1 .0kb , 0.3kb
25 .根据上述所得实验结果,正确构建成的限制酶图谱是( )。

26 .一个二倍体生物,基因组中有 50,000kb ,其中 G 含 21%,则该个体每一个细胞核中A的数量是( )
A . 1.45×104个 B . 1.45×107个
C. 2.9×104个 D . 2.9×107个
27 .图示为细菌生长曲线。下列关于细菌生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在人工培养或宿主体内生长条件下可观察到并绘制出来
B、 调整期一般为24h
C、 对数期的细胞适合用于研究细菌生理
D、 细菌产生外毒素一般在衰亡期
28 .真核生物染色质的几种成分中,其含量变化最呈密切相关性的是( )。
A . DNA 与 RNA B .组蛋白与非组蛋白
C . DNA 与组蛋白 D . RNA 与非组蛋白
29 .杀灭芽胞的最可靠方法是 ( )
A .高压蒸汽灭菌法 B .紫外线照射法
C .干燥法 D .70 %乙醇处理
30 .病原菌都是( )。
A .嗜酸性菌 B .嗜碱性菌
C .嗜温性菌 D .嗜热性菌
31 .关于菌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肉眼可见 B 由大量不同细胞组成
C .一般经 18 ~24h 培养即可形成 D .是细菌分类的重要依据
32 .下列非细胞型微生物特征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可能有囊膜、刺突等保护性结构,但没有典型细胞结构
B .可能含有核酸复制酶,但无产生能量的酶
C.核酸成分同时包括 DNA 和 RNA
D.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33 .细菌的荚膜( )。
A .化学成分都是多糖 B .具有保护作用,失去荚膜可导致细胞死亡
C .可增强病原菌的致病力。 D .其产生与环境条件无关
34 . 1 mol 乙醇彻底氧化产生CO2,将释放出 326 千卡的能量,而 1 mol 醋酸彻底氧化产生CO2 ,只释放269千卡能量。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A .乙醇燃点低,醋酸燃点高
B .细胞一般可以利用乙醇作能源,不能利用醋酸作能源
C .乙醇分子中的碳素氧化程度低于醋酸
D.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醋酸
酵母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转变成酒精和CO2,其一系列酶促反应简述如下:

分析上述系列酶促反应,回答35、36、37题 :
35 .每转变lmol 葡萄糖, ATP的变化是( )
A .合成2mol ,水解2mol B .合成 4mol,水解 4mol
C .合成2mol ,水解4mol D .合成 4mol,水解 2mol
36 ,在整个酶促反应过程中,有机物真正发生氧化的步骤是( )
A . ① B . ② C . ④ D .⑤
37 .在整个酶促反应中,电子的传递是( )。
A .由甘油醛一 3 一磷酸经辅酶 I 传递至乙醛
B .由甘油醛一 3 一磷酸传递至氧化型辅酶 I ,积累还原型辅酶 I
C .在 NAD+ ,和 NADH2之间流动
D .由 NADH2 传递至O2,产生 H2O
38 .氧化磷酸化( I )底物水平磷酸化(Ⅱ)、光合磷酸化(Ⅲ)都产生 ATP , 但高能磷酸键形成的能量分别来自( )。
A . I --------O2 , Ⅱ-------高能磷酸化合物,Ⅲ--------光能
B .Ⅰ和Ⅱ-------有机化合物,Ⅲ--------中心色素
C . I 和Ⅲ-------高能电子,Ⅱ― 高能磷酸化合物。
D .Ⅰ------高能电子受体, Ⅱ--------高能磷酸化合物, Ⅲ一一高能色素分子
39 .要用某种细菌生产一种酶。但该细菌的野生型酶的合成受其终产物 x 的阻遏。将经过诱导处理的细菌放在下列哪一种培养基中,能有效地筛选出可以大量地组成型合成该酶的突变菌株? ( )
A .基本培养基 B .添加天然阻遏物 x 的培养基
C.添加阻遏物的类似物的培养基 D .添加最终产物 x 的前体的培养基
40 .用基本培养基对某种细菌进行培养,定时测试细胞数目,并在 a 、 b2点分别加入2种营养物质,甲和乙是细胞中2种酶的含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A . a 点加入的营养物质对蛋白质的合成有阻遏
B .b点加入的营养物质对蛋白质合成有促进作用
C .甲和乙 2 种酶都不是组成酶。
D .甲和乙 2 种酶的合成量能影响细菌繁殖
41 .DNA 在稀盐溶液中,给予一定的温度加热,将发生热变性,其过程如图所示。根据 DNA分子的特性,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① 至 ② 过程象球蛋白的热变性一样具有很广温度范围
B .不同 DNA 的空间结构是相同的,所以 ① 温度是相同的
C .在不断加热过程中 ② 只需很短时间即可发生
D.③ 过程不可逆
42 .温度系数Q10表示温度对生物生长或生化反应速度的影响,即温度每升高10℃ ,生长或生化反应速度增加的倍数。例如,菜粉蝶的Q10如图所示。

43、判断植物茎的最主要依据是( )。
A .是否有叶 B .是否有节
C.是否有输导组织 D .是否有支持组织
44 .人体静脉中的血液( )
A .含二氧化碳,不含氧气 B.含比较多的二氧化碳,比较少的氧气
C .都是流向心脏的 D.都是来自组织细胞的
45 .耕地施用有机肥后,土壤要进行适当的疏松,才有利于提高土壤中可被植物吸收的N 素的含量。原因是( )。
A .加强植物根的有氧呼吸 B .加强有机肥的化学分解
C .加强微生物的硝化作用 D.增加有机氮的溶解量
46 .在无菌条件下,将适量酵母放入装有适当浓度的葡萄糖溶液的密封容器中, 40 ℃恒温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容器内的气压上升。导致气压上升的原因是( )
A . 酵母进行了有氧呼吸
B . 酵母进行了无氧呼吸
C . 酵母出芽生殖产生大量细胞
D 酵母大量死亡而分解产生大量二氧化碳
47、在进行微生物培养实验时,如果缺乏高压灭菌锅这个设备,可以用间歇灭菌法进行灭菌。方法是常压下煮沸一段时间后,冷却至常温,然后再煮沸、再冷却,如此反复几次。这种方法能够达到灭菌目的的原因是( )。
A.加温时间比高压灭菌法长.
B.常压下微生物的抵抗力下降
C.煮沸时,微生物营养体转变成芽袍
D.冷却时,微生物芽孢转变成营养体
48.显微镜的操作规范是:先将显微镜对好光,然后把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使载玻片上的标本 ① ,接着,实验者一边注视着 ② ,一边按 ③ 方向转动 ④ ,使物镜接近标本,此时,用 ⑤ 观察视野,同时按 ⑥ 方向转动 ⑦ ,直到看清楚物象。请判断 ① 一 ⑦ 分别是: ( )
A .与光源成对角,载物台,上下,反光镜,右眼,上下,镜筒
B、正对目镜,目镜,顺时针,镜筒,左眼,逆时针,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C.反转放好,目镜,上下,镜筒,右眼,上下,镜筒;
正对通光孔,物镜,顺时针,粗准焦螺旋,左眼,逆时针,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49、与真核细胞相比较,原核细胞 DNA 不具有的特点是( )。
A .信息量少 B .基因数少
C .重复序列多 D .单个基因组
50 .植物叶片边缘有水滴渗出的现象称吐水。吐水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一项生理现象无关? ( )
A .蒸腾作用强度 B .土壤溶液中的溶质被吸收的速率
C .以凯氏带为界的质外体内外两部分形成水势差。
D.质外体的溶质浓度与共质体溶质浓度形成浓度差

与骨髓异化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