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髓捐献是怎么回事?
据统计,约有90%的公众对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移植方法、移植安全性和风险性等知识掌握不够,对其过程的了解还停留在对字面含义的简单理解上,普遍认为捐献骨髓需要直接从供者骨内或脊椎内抽取骨髓。正是这种惧怕心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加入志愿捐髓者行列,造成了供者的流失。
实际上,捐献骨髓与普通献血没有本质区别,现代医学的进步使得骨髓移植的技术越来越简单、安全和有效。目前采用的骨髓移植方法类似于一般献血,只需采集50~100毫升含有造血干细胞的血液输给患者。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造血干细胞本身就有50%处于静止状态,供者所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只占人体内造血干细胞总量的0.3%~0.5%,在完成采集后,供者的造血干细胞会迅速增殖,一两周内完全恢复,所以捐献骨髓对供者的健康不会产生不利影响。
骨髓库实质上是通过普通血检而建立的骨髓信息库,即建立骨髓捐献志愿者资料检索中心,而不是抽取志愿者的骨髓储存起来。
骨髓捐献的步骤
央视国际 2004年07月15日 16:58
填写中国血液在线骨髓捐献志愿者登记表;中国血液在线将把您的资料妥善保管并转交给有关组织机构。
有关组织机构将安排您在适当的时间验血(5毫升),并将化验后HLA分型储存在电脑资料库中,供患者寻找配对;
初步配型相同,骨髓库将通知您作进一步的检测;
如果配型完全相同,骨髓库的工作人员会向您详细介绍捐献过程,同时您必须接受全身检查;
捐献时您完全处于清醒状态,从您的手臂静脉中采集造血细胞(总量为50毫升),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富集,将剩余的血液回输人体。
2、骨髓移植的意思
什么是骨髓
骨髓是存在于长骨(如肱骨、股骨)的骨髓腔和扁平骨(如髂骨、肋骨、胸骨、脊椎骨等)的松质骨间网眼中的一种海绵状的组织,能产生血细胞的骨髓略呈红色,称为红骨髓。成人的一些骨髓腔中的骨髓含有很多脂肪细胞,呈黄色,且不能产生血细胞,称为黄骨髓。人出生时,全身骨髓腔内充满红骨髓,随着年龄增长,骨髓中脂肪细胞增多,相当部分红骨髓被黄骨髓取代,最后几乎只有扁平骨松质骨中有红骨髓。此种变化可能是由于成人不需全部骨髓腔造血,部分骨髓腔造血已足够补充所需血细胞。当机体严重缺血时,部分黄骨髓可转变为红骨髓,重新恢复造血的能力。
骨髓有什么作用
人体内的血液成分处于一种不断的新陈代谢中,老的细胞被清除,生成新的细胞,骨髓的重要功能就是产生生成各种细胞的干细胞,这些干细胞通过分化再生成各种血细胞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等,简单的说骨髓的作用就是造血功能。因此,骨髓对于维持机体的生命和免疫力非常重要。
骨髓移植
(英文: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 )
器官移植的一种,将正常骨髓由静脉输入患者体内,以取代病变骨髓的治疗方法。用以治疗造血功能异常、免疫功能缺陷、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及其他一些恶性肿瘤。用此疗法均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得到长生存期乃至根治。
移植分两类
一类为异基因骨髓移植(1970年代以来临床应用,已取得很大的成功)。它需有与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相匹配的同胞兄弟、姐妹以及极少数的无亲缘关系的供髓者所输入的异体骨髓,或家庭成员间如父母和子女的骨髓移植;以及与患者HLA不很匹配的无关供者的骨髓。非同胞的兄弟姐妹虽HLA相匹配,但易发生轻重不等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尤其在后一种情况更严重。另一类为同基因骨髓移植,即极少数的同卵双胎孪生兄弟或姐妹间的骨髓移植。
还有一类为自体骨髓移植(ABMT)。此类骨髓移植开展较晚,80年代应用于临床。用自身的骨髓,不需供髓者,此法简便,易于推广,可用于独生子女,并且无GVHD的发生。用于白血病,淋巴瘤和多种实体瘤的治疗。
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基因位点同时存在于两条第6号染色体的短臂上,每条上又由紧密连锁的复杂的基因位点组成。每个位点都由几个或几十个等位基因中的一个组成。在细胞膜上,目前所发现的抗原已有200种左右。在实验室目前所能检测到的HLA抗原只有HLA-A-B-C、-D/DR 这几大类。实验室所测得两人之间这几种抗原相符合,不等于两人的全部抗原中没有不相符之处。在同胞兄弟、姐妹中从父母各接受一条染色体上每种基因的一个,所以是单倍体基因遗传。同胞兄弟姐妹间基因配合方式完全相同率仅占25%,父母与子代间总有一个单一型染色体上HLA的A、B等位点的配合不同,故除同卵的孪生兄弟或姐妹外,家庭成员间及无关供者间HLA相匹配的机率是极少的。
HLA最初是作为人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被发现的,其基因编码所表达的抗原,参予控制免疫识别及细胞亚群间相互作用,故HLA不相匹配对移植物与受者组织之间的相互排斥有影响。临床上一方面可产生移植物不能植活,另一方面可产生轻重不等的急性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表现为皮肤、肝脏和胃肠道病变,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因此,HLA的组织配型对供髓者的选择和骨髓移植的成功与否,是重要环节之一。
约60%的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经过异基因或同基因骨髓移植可达3年以上长生存期,部分已达5~6年以上。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约80%的病人可存活3年以上,部分已存活5~6年以上,可谓根治。有人比较了只用常规联合化学治疗,不做骨髓移植的急性白血病,仅有10~15%的人存活到3年,平均生存期仅一年左右。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生存期平均3~4年,病程虽缓慢,但用目前化疗方法无根治的可能。因此,骨髓移植所取得的疗效较常规化疗为佳。对淋巴瘤及其他实体瘤应用自体骨髓移植亦可达到根治的目的。
原理
选择合适的病人,适当的时机。以白血病为例:成人急性白血病在第一次完全缓解期(此时体内仍有≤白血病细胞)、慢粒在慢性期,用超大剂量的化疗加放疗进行预处理,使病人体内的白血病细胞进一步杀灭。同时使病人机体的免疫机制及骨髓功能极度抑制,使后者难以自身恢复,然后将供者(适用于急性与慢粒白血病)或事先取出的自体的骨髓(仅适用于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期)由静脉输注给病人,得以解救,并注意其间可能出现的出血感染等合并症,采取有效的相应措施,等待正常的造血功能在数周内重建,以达到根治。
展望
异基因与自体骨髓移植各有优缺点,ABMT的最大缺点为复发率高,因此,必须清除急性白血病及晚期实体瘤病人骨髓中所残存的白血病或肿瘤细胞。目前所研究的清除手段有:利用单克隆抗体加补体,单克隆抗体加植物凝集素、单克隆抗体和磁性微颗粒法,以及骨髓长期培养法,采用特殊培养体系,选择性地仅供正常造血细胞生长,以上诸法均可以达到杀灭残留的白血病或肿瘤细胞,或干扰其生长,以达到净化的目的。
Allo-BMT时,为消除或减轻GVHD发生,首先受者与供者的HLA配型要精确、可靠除常规HLA-A、-B、-C、-DR配型外,还应进一步做双方的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以了解其HLA-D与其他目前尚无法单独检测出的其他人类白细胞抗原之间的相互一致程度,并进一步估计出可能出现的移植骨髓被排斥而不能植活或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程度。环孢霉素A是强有力的预防T细胞对抗原刺激的反应药物。同时还可以用单克隆抗体清除供髓中的 T淋巴细胞,以减轻或避免由其所导致的GVHD的发生,减少死亡。
医学意义
骨髓移植主要用于治疗那些疾病
骨髓移植是一种相当先进的治疗方法,主要用来治疗急慢性白血病、严重型再生不良性贫血、地中海性贫血、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以及现在更进一步尝试治疗转移性乳腺癌和卵巢癌。
骨髓的来源
骨髓移植有自体骨髓移植和异体骨髓移植之分,顾名思义,自体骨髓移植的骨髓来自患者本人,异体骨髓移植的骨髓来自捐献着。
3、移值骨髓原理是什么?
什么是骨髓?骨髓是存在于长骨(如肱骨、股骨)的骨髓腔和扁平骨(如髂骨、肋骨、胸骨、脊椎骨等)的松质骨间网眼中的一种海绵状的组织,能产生血细胞的骨髓略呈红色,称为红骨髓。成人的一些骨髓腔中的骨髓含有很多脂肪细胞,呈黄色,且不能产生血细胞,称为黄骨髓。人出生时,全身骨髓腔内充满红骨髓,随着年龄增长,骨髓中脂肪细胞增多,相当部分红骨髓被黄骨髓取代,最后几乎只有扁平骨松质骨中有红骨髓。此种变化可能是由于成人不需全部骨髓腔造血,部分骨髓腔造血已足够补充所需血细胞。当机体严重缺血时,部分黄骨髓可转变为红骨髓,重新恢复造血的能力。骨髓有什么作用?人体内的血液成分处于一种不断的新陈代谢中,老的细胞被清除,生成新的细胞,骨髓的重要功能就是产生生成各种细胞的干细胞,这些干细胞通过分化再生成各种血细胞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等,简单的说骨髓的作用就是造血功能。因此,骨髓对于维持机体的生命和免疫力非常重要。什么是骨髓移植?骨髓移植,简单地说就是将正常的骨髓移植到病人不正常或失去造血功能的骨髓里,恢复病人的造血机能。骨髓移植主要用于治疗那些疾病?骨髓移植是一种相当先进的治疗方法,主要用来治疗急慢性白血病、严重型再生不良性贫血、地中海性贫血、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以及现在更进一步尝试治疗转移性乳腺癌和卵巢癌。骨髓的来源骨髓移植有自体骨髓移植和异体骨髓移植之分,顾名思义,自体骨髓移植的骨髓来自患者本人,异体骨髓移植的骨髓来自捐献着。
4、捐献骨髓有什么坏处么
理论上是没有对身体有健康影响,但实际上是有副作用的。这个作用是存在手术和抽血过程中。根据国外对完成大约51,024例造血干细胞异源移植,其中27,770例是进行骨髓移植,23,254例进行了外周血移植。在这些51,024名捐赠者中,5名捐赠者死亡,其中1例是在骨髓捐赠后死亡,4例则在外周血捐赠中死亡,死亡几率约为0.98/1万人。共有37例严重不良反应,致病几率约为7.25/1万人,其中12名在骨髓移植后(4.32/1万人),25名在外周血移植后(10.76/1万人)。此外,大约有20名捐赠者出现恶性血液瘤(3.92/1万人),其中8名捐赠者在骨髓移植后,12名捐赠者在捐献外周血干细胞后。恶性血液瘤的出现几率并没有高出正常年龄和性别相关的致病几率普查结果。
结论:造血干细胞的捐赠可能存在致死或者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这个风险虽然小但是确实存在。人体是非常复杂和奇妙的有机体,目前的科学对许多功能和机制都不清楚。造血干细胞是最神秘的细胞,白血病的发作就是各种因素干扰它造成的后果。采集造血干细胞目前需要人为干扰,所以,除非以后科技发达,采集时静悄悄,一点也不会干扰造血功能,而从身上采集极小部分,这才会消除副作用。
5、骨髓捐献手术的过程是怎样的?捐献骨髓身体会有什么症状?有危险性或后遗症吗?
骨髓捐献的步骤:
填写中国血液在线骨髓捐献志愿者登记表;中国血液在线将把您的资料妥善保管并转交给有关组织机构。
有关组织机构将安排您在适当的时间验血(5毫升),并将化验后HLA分型储存在电脑资料库中,供患者寻找配对;
初步配型相同,骨髓库将通知您作进一步的检测;
如果配型完全相同,骨髓库的工作人员会向您详细介绍捐献过程,同时您必须接受全身检查;
捐献时您完全处于清醒状态,从您的手臂静脉中采集造血细胞(总量为50~100毫升),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富集,将剩余的血液回输人体,完全无碍健康。
捐献骨髓不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许多人认为捐献骨髓是抽取脊髓,这完全是一种误解。骨髓移植需要的是人体内的红骨髓--造血干细胞。
一个成年人的骨髓重量为3公斤,一名供髓者提供不足10克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就能挽救一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因此不会减弱其免疫功能和造血能力。
骨髓是再生能力很强的组织,一般健康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在十大左右即可补足所捐的干细胞。
6、为什么骨髓移植一年内不得见面?
都错了!因为新的骨髓还不能接受大量的血液通过,激动会使血液流量加大。一年内骨髓还没完全和脊椎骨融和在一起,这时两人见面的话,骨髓使用者会很感激捐献者,这样的话就会激动,骨髓就会大面积死亡,导致死亡。 (我的回答最好了,给我一个最佳答案,而且大家一定要赞成我啊!)
7、骨髓是什么啊?骨髓移植又是怎么回事?
骨髓是存在于长骨(如肱骨、股骨)的骨髓腔和扁平骨(如髂骨、肋骨、胸骨、脊椎骨等)的松质骨间网眼中的一种海绵状的组织,能产生血细胞的骨髓略呈红色,称为红骨髓。成人的一些骨髓腔中的骨髓含有很多脂肪细胞,呈黄色,且不能产生血细胞,称为黄骨髓。人出生时,全身骨髓腔内充满红骨髓,随着年龄增长,骨髓中脂肪细胞增多,相当部分红骨髓被黄骨髓取代,最后几乎只有扁平骨松质骨中有红骨髓。此种变化可能是由于成人不需全部骨髓腔造血,部分骨髓腔造血已足够补充所需血细胞。当机体严重缺血时,部分黄骨髓可转变为红骨髓,重新恢复造血的能力。
骨髓移植:器官移植的一种,将正常骨髓由静脉输入患者体内,以取代病变骨髓的治疗方法。用以治疗造血功能异常、免疫功能缺陷、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及其他一些恶性肿瘤。用此疗法均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得到长生存期乃至根治。
骨髓移植分两类:一类为异基因骨髓移植(1970年代以来临床应用,已取得很大的成功)。它需有与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相匹配的同胞兄弟、姐妹以及极少数的无亲缘关系的供髓者所输入的异体骨髓,或家庭成员间如父母和子女的骨髓移植;以及与患者HLA不很匹配的无关供者的骨髓。非同胞的兄弟姐妹虽HLA相匹配,但易发生轻重不等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尤其在后一种情况更严重。另一类为同基因骨髓移植,即极少数的同卵双胎孪生兄弟或姐妹间的骨髓移植。还有一类为自体骨髓移植(ABMT)。此类骨髓移植开展较晚,80年代应用于临床。用自身的骨髓,不需供髓者,此法简便,易于推广,可用于独生子女,并且无GVHD的发生。用于白血病,淋巴瘤和多种实体瘤的治疗。
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基因位点同时存在于两条第6号染色体的短臂上,每条上又由紧密连锁的复杂的基因位点组成。每个位点都由几个或几十个等位基因中的一个组成。在细胞膜上,目前所发现的抗原已有200种左右。在实验室目前所能检测到的HLA抗原只有HLA-A-B-C、-D/DR 这几大类。实验室所测得两人之间这几种抗原相符合,不等于两人的全部抗原中没有不相符之处。在同胞兄弟、姐妹中从父母各接受一条染色体上每种基因的一个,所以是单倍体基因遗传。同胞兄弟姐妹间基因配合方式完全相同率仅占25%,父母与子代间总有一个单一型染色体上HLA的A、B等位点的配合不同,故除同卵的孪生兄弟或姐妹外,家庭成员间及无关供者间HLA相匹配的机率是极少的。
HLA最初是作为人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被发现的,其基因编码所表达的抗原,参予控制免疫识别及细胞亚群间相互作用,故HLA不相匹配对移植物与受者组织之间的相互排斥有影响。临床上一方面可产生移植物不能植活,另一方面可产生轻重不等的急性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表现为皮肤、肝脏和胃肠道病变,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因此,HLA的组织配型对供髓者的选择和骨髓移植的成功与否,是重要环节之一。
约60%的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经过异基因或同基因骨髓移植可达3年以上长生存期,部分已达5~6年以上。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约80%的病人可存活3年以上,部分已存活5~6年以上,可谓根治。有人比较了只用常规联合化学治疗,不做骨髓移植的急性白血病,仅有10~15%的人存活到3年,平均生存期仅一年左右。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生存期平均3~4年,病程虽缓慢,但用目前化疗方法无根治的可能。因此,骨髓移植所取得的疗效较常规化疗为佳。对淋巴瘤及其他实体瘤应用自体骨髓移植亦可达到根治的目的。
8、白血病患者做骨髓移植后的治愈率有多少?
白血病俗称“血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血液病,白血病的自然病程只有三个月。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可以用化疗等方法遏制病变的细胞,延长病人的生命。但这种方法副作用大,复发率高,不但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对家庭、社会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国际上从七十年代起就将骨髓移植运用于白血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中国由于骨髓供者的缺乏,使许许多多的白血病患者延误了治疗时机,丧失了宝贵的生命。
1992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受国家卫生部的委托,在北京正式建立“中华骨髓库”,并在上海、北京等全国五个省市红十字会同时开展非血缘关系骨髓移植供者的征求工作。截止1997年底,有5000余名志愿者报名加入“中华骨髓库”,其中上海就有2300多名。但由于在非血缘关系的人群中,配型相符率只有万分之一,仅少数非常幸运的白血病人才可能在库中寻找到合适的供者。但它走出了家庭的小圈子,只要有足够的供者,就可以为大多数白血病患者提供帮助。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是目前国际上先进的根治白血病的医疗手段之一,与骨髓移植相比,具有时间短、见效快的特点,尤其是其干细胞采集的方法更安全,更易被供者接受。以前做骨髓移植,供者需要上局部麻醉,并在骼骨上钻洞多次抽取骨髓混合液;而目前采用的干细胞移植是从供者的外周血中(手臂上采血)采集造血干细胞,并通过机器聚集,将剩余的血液回输人体。只需总量为50毫升的干细胞,就可以使一位白血病患者重建正常的造血机制与免疫功能,并获得新生。
中国有十二亿人口,按每年万分之三的发病率,一年就新增加三万六千名白血病患者,这还不包括以前发病的,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同时,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人也迫切希望早日建成中华骨髓库,为所有的炎黄子孙提供帮助。捐献干细胞无碍健康,只需您付出小小的勇气,一条生命将因您而获得新生。这是一件多么友意义的壮举啊!您获得的不仅仅是病人及家属终生的感激和崇敬,还将得到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凡身体健康,年龄在18~45周岁,无论男女,符合献血条件的市民,欢迎您加入志愿捐献者的行列。
■ 中华骨髓库亟待十万捐献者
白血病又称“血癌”,是多发于青少年的恶性血液病,自然病程只有3个月。骨髓移植即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较有效的医疗手段,治愈率达65%~75%。上海市政协团青界别委员陈靖日前呼吁:应尽快动员10万名志愿者加入骨髓捐献队伍,“献上少许鲜血,为白血病患者点燃生命的希望”。
陈靖是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10日他代表团上海市委和上海市青联在当地政协会议上提出的这个建议,已引起上海市政协和当地青年的强烈关注。据陈靖介绍,我国目前白血病的发病率已达10万分之4,全国平均每年新增约4万白血病患者,主要发病年龄在30岁以下,儿童占50%以上,其中多数可作骨髓移植手术。但由于我国独生子女较多,同胞间寻找骨髓供者的可能性小,所以只有动员尽可能多的志愿者加入非血缘性骨髓移植事业,才能给患者带来再生的福音。
陈靖说,由于社会传统文化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不同地区的骨髓库规模相差很大,例如美国的联邦骨髓库中志愿捐髓者有300万人之多,中国台湾地区骨髓库中志愿捐髓者有近20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但是,目前中华骨髓库志愿捐髓者还不到2万人(包括中华上海骨髓库的志愿捐髓者约13800人),而一般来说,中华骨髓库的骨髓供者资料最低限度应具备10万人份以上才具有实际意义。配型数据的稀缺,导致了我国骨髓移植供者和受者的相配率很低。
陈靖认为,改变上述状况,需要进一步弘扬社会新风,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为此他提出了三条建议:一是要加大科普宣传力度,让公众了解和掌握有关骨髓移植的科学知识,克服惧怕心理;二是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类群众团体的积极性,组织动员公众尤其是青年志愿者加入骨髓捐献队伍;三是要鼓励和倡导社会各界为中华骨髓库建设捐赠,成立有关专项基金,提供必要资金保证。
目前,团上海市委和上海市青联正着手有关科普宣传,希望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首先在上海建成10万人规模的骨髓库。
■ 上海“中华骨髓库”
白血病,俗称“血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血液病。白血病的自然病程只有三个月。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可以用化疗、放疗等方法遏制病变的白细胞,延长病人的生命。但这种方法副作用大,复方率高,不但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对家庭、社会也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国际上从六十年代起就将骨髓移植运用于白血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八十年代起,运用同样原理的干细胞移植术在临床应用中获得了更为显著的疗效,是目前国际上先进的根治白血病的医疗手段。同时骨髓(干细胞)移植除了能根治白血病以外,还可以治疗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遗传性免疫缺陷症、重症放射病、某些恶性肿瘤等多种不治之症。
根据流行病学的统计,白血病的自然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三,全国每年新增4万名白血病患者,其主要发病年龄在30岁以下,儿童占50%以上,其中大多数需做移植手术。我国从60年代起就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在同胞间寻找供髓者的可能性很小,只能依靠非血缘关系的捐髓者提供骨髓。虽然无关人群中配对相符率只有五千至一万分之一,但是它毕竟走出了家庭的小圈子,只要有足够的志愿捐献者,还是能为大多数病人提供治愈的机会。
1992年,中国红十字会正式成立“中华骨髓库”,上海市红十字会也参与了骨髓移植供者的征求工作。96年10月,全国首例由上海市红十字会提供捐献者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在上海获得成功,挽救了一名有5年白血病史患儿的生命。上海市红十字会于1997年7月成立中华上海骨髓库(上海市骨髓捐献者资料检索中心),目前已有志愿捐献者7000名,现正在加快征求更多志愿者的工作。为需要进行移植的患者寻找健康的相配的骨髓,使血液病患者重燃生命之光!
■ 骨髓捐献的条件:
骨髓移植最理想的供者是同卵双生子,因为他们之间的遗传物质是完全相同的。他们之间的骨髓移植,效果好,排异反应少;但双胞胎毕竟少见。
子女的HLA分型来自于父母,如父亲为A和B,母亲为C和D,那么子女有AC、AD、BC、BD四种分型可能,所以同胞间的HLA相配率为25%,因此患者从同胞中寻找供髓者较容易。然而家庭范围正在缩小,绝大多数的患者还是非血缘关系的骨髓捐献者。
适合捐献骨髓的年龄为18~45岁,健康要求如同献血,即不能因献髓影响捐献者的健康,又不能因接受骨髓而使患者增加新的不利因素,重要的是捐献者必须无可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
■ 骨髓捐献的步骤:
填写中国血液在线骨髓捐献志愿者登记表;中国血液在线将把您的资料妥善保管并转交给有关组织机构。
有关组织机构将安排您在适当的时间验血(5毫升),并将化验后HLA分型储存在电脑资料库中,供患者寻找配对;
初步配型相同,骨髓库将通知您作进一步的检测;
如果配型完全相同,骨髓库的工作人员会向您详细介绍捐献过程,同时您必须接受全身检查;
捐献时您完全处于清醒状态,从您的手臂静脉中采集造血细胞(总量为50~100毫升),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富集,将剩余的血液回输人体,完全无碍健康。
■ 小资料:骨髓捐献不可怕
据统计,约有90%的公众对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移植方法、移植安全性和风险性等知识掌握不够,对其过程的了解还停留在对字面含义的简单理解上,普遍认为捐献骨髓需要直接从供者骨内或脊椎内抽取骨髓。正是这种惧怕心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加入志愿捐髓者行列,造成了供者的流失。
实际上,捐献骨髓与普通献血没有本质区别,现代医学的进步使得骨髓移植的技术越来越简单、安全和有效。目前采用的骨髓移植方法类似于一般献血,只需采集50~100毫升含有造血干细胞的血液输给患者。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造血干细胞本身就有50%处于静止状态,供者所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只占人体内造血干细胞总量的0.3%~0.5%,在完成采集后,供者的造血干细胞会迅速增殖,一两周内完全恢复,所以捐献骨髓对供者的健康不会产生不利影响。
骨髓库实质上是通过普通血检而建立的骨髓信息库,即建立骨髓捐献志愿者资料检索中心,而不是抽取志愿者的骨髓储存起来。
■ 小资料:上海骨髓捐献者突破万人
中华上海骨髓库,日前创下了骨髓捐献志愿者入库人数超过1万人的纪录。
根据流行病学的统计,白血病的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三,全国每年新增4万名白血病患者,其主要发病年龄在30岁以下,其中半数以上为儿童,而骨髓移植是目前根治白血病的有效的医疗手段。鉴于我国从六十年代起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在同胞间寻找供髓者的可能性很小,只能依靠非血缘关系的捐髓者提供骨髓,而在非血缘关系的人群中配对相符率只有五千至一万分之一。中华上海骨髓库志愿捐髓者入库人数突破1万人之后,将有望成为白血病患者的福地,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