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髓 > 骨髓捐赠排斥

骨髓捐赠排斥

发布时间:2020-09-23 11:53:22

1、无偿捐献骨髓的好处及意义都有哪些

现在很多人患病不是因为治不了,而是因为治他的病所需的骨髓难以找到,如果能更多人能够捐献自己的骨髓的话,那么这些人就可以在骨髓库里找到与自己相配的骨髓,这样的话,这些人就可以较早的得到好的治疗了!对这些病人的帮助是很大的!对自己的身体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不过听人家说好象很痛~~~我没有捐过,不太清楚到底痛不痛~

2、骨髓移植为什么会发生免疫排斥

异体骨髓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後,因病患年龄、移植物来源及配对吻合度、移植前治疗及急性移植物对抗宿主反应的预防药物不同,在移植三个月内,受赠者会有不同机率发生急性移植物对抗宿主反应(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acute GVHD)。发生的时间除上述的时间内,也和移植後免疫抑制药的剂量递减或是否输捐赠者淋巴球有关。

而急性移植物对宿主反应乃因捐赠者的T细胞(移植物)攻击移植病患(宿主)产生的反应,主要影响皮肤、肠胃道及肝脏,在皮肤会造成病患不等程度及面积的红疹,甚至出现水?;在肠胃道则会造成不等严重程度的腹泻,除了腹泻量及次数不一外,可能有严重腹痛及便血情形;而在肝脏,除一部分肝功能指数异常,可进一步造成黄疸,临床上会依这三个部位进行严重度的分级(共4级),并依此作出一整体严重度的判定(共4期),而严重度的差异,则直接影响病患的预後,及临床医师使用免疫抑制药的强度及种类。对第三、四期急性GVHD,其危险度极高,除使用许多甚至多种的免疫抑制剂外,须给予适当的感染预防、水分、电解质及营养的补充,须密切观察後续感染的并发情形,及後续慢性GVHD发生情形。

文中提及腹泻相关情形为急性GVHD常见情形,临床医师会依上述部分症状控制情形进行免疫抑制药的调整,而肠胃道症状从最严重的持续腹痛、便血、大量腹泻,到较缓解时的间断腹泻、腹痛,粪便颜色由红转绿转黄均可作为临床的判断,惟病患须与临床医师密切配合,包括调整饮食、GVHD相关症状纪录、免疫抑制药的规则服药及自我监测感染等情形。

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患而言,急性GVHD虽有致命危险,但仍可藉由药物有效控制,对部分罹患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尚有减少复发的情形。

3、捐献骨髓也就是造血干细胞有哪些危害

捐献造血干细胞是不会影响健康的。骨髓移植需要的是人体内的骨髓造血干细胞。一个成年人的骨髓重量为3公斤左右,一名供髓着提供不足十克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就能挽救一名白血病患者。因此,捐献骨髓造血干细胞不会减弱其免疫功能和造学血能力。骨髓是再生能力很强的组织,健康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后一般10天左右即可补足所捐献的干细胞量。

4、我想知道,骨髓相互排斥是不是治好希望小

病情分析:
你好,骨髓移殖出现排斥反应,可以用药物调和,但是在再生的同时也有可能发生变异(变异几率可能性很小)
指导意见:
必须在血型相同而且没有排异反映的情况下才可以移植。

5、骨髓移植的排异反应

骨髓移植是白血病唯一康复的办法!白血病骨髓移植的条件: 常规的骨髓移植前,只需HLA-A、B、DR(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同即可。由于HLA-AB的多样性最明显,一般对志愿者先做HLA-AB分型,待检索后供、受者HLA-AB相配后,再对供者作HLA-DR分型检测,看是否相配。如果供、受者的HLA完全相配,同时供者健康检查合格,就可以着手准备移植手术。先用化学药物和放射治疗,摧毁患者身上的癌细胞,这时患者的正常造血细胞也被杀死,人体的免疫力下降,易发生感染,必须在无菌病房(层流室)中接受移植。 植入方法如同输血,植入的造血细胞在人体繁殖,重建造血和免疫系统,病人逐渐恢复健康。骨髓移植对白血病的有效治愈率可达到75-80%。 移植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排异反应。因为,免疫系统对外来异物能分辨出“异己”,并对它进行攻击,将它排挤除去,这个过程就称之为“排斥反应”。如供、受者是亲属关系,排斥反应会弱些,如是非亲属关系,则反应会重一些。另一种排异反应是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简称GVHD)。即供者组织中的免疫细胞对受者(宿主)的作用,宿主组织抗原对供者免疫细胞来说也是异己物质,逐渐生长起来的供者免疫细胞对受者的“攻击”越来越重,并可产生“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的症状包括:发热、皮肤潮红、皮疹、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全血细胞减少、肝炎、严重腹泻、骨髓硬质和感染,严重时可并发致死性反应。在双胞胎中,GVHD发生率为1-5%,亲属中为36%,非血缘关系为50-70%。不过GVHD虽对患者有危险,但它具有抗白血病作用,减少移植后白血病的复发。在治疗中,可采取适当的免疫抑制措施,挽救患者的生命。 骨髓移植成败的关键之一是HLA(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问题,如果骨髓供者与患者(受者)的HLA不同,便会发生严重的排斥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6、为什么骨髓资助者和受捐人一年都内不能见面也不能知道对方身份和姓名?

在相关法律上这叫“互盲”,按照国际惯例和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明文规定,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中的供患者双方一年内不能见面,即使一年之后,他们想要见面,也必须在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国家管理中心即总库的安排下,才能谨慎地让双方接触。这是不能随意打破的原则。具体而言,就是避免在媒体上同时刊登供者和患者的照片,避免向供者或患者透露对方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等等。
有很多志愿者和患者对此提出了疑问:“我们既然在茫茫人海中有缘配型成功,为什么却不让我们见面呢?”这是因为,供患者双方见面所牵涉到的问题很多,涉及法律、道德、社会伦理等诸多因素。骨髓配对成功后,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供患者双方在欣喜之余,常常希望能够与对方见面,媒体出于宣传炒作的需要,也无孔不入地挖掘着新闻点。然而,看似简单的见面却有可能为供患双方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在我国,曾有极个别患者家属在第一次移植失败后,追踪至原供者的家中,希望供者能够再次捐献。甚至到供者的工作单位下跪恳求,严重影响了供者的正常生活。而且,医学报告显示,再次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意义不大。也有过极个别的供者,在得知患者的详细情况后,竟然和患者家属讨价还价,将无价的造血干细胞当成商品,开口索要高额报酬。这里只是举几个简单例子,实际的情况还要复杂得多。所以说,国际上认可供患者之间不见面的原则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理解供者想见到患者的心情,但是,对捐献骨髓者最大的鼓励和褒奖,恰恰在于充分保护他们应有的合法权益。供患者双方不得见面这一原则的确立,是为了保护供患者双方的隐私和权益,更是避免对供者的正常生活工作招致不必要的麻烦。
何况,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并不是一旦移植便万事大吉。目前,我国干细胞移植手术的成功率不到70%,术后,患者还要过免疫排斥和各种移植并发症关。一般而言,只有在术后一年到一年半之后基本情况稳定,相关检查正常,才能说患者已经脱离了危险,渡过了难关。因此,国际上设立了一年的限制时间,这也是为了等待患者病情相对稳定,且在供患双方对见面都无异议的情况下,双方才有机会被安排相见。

7、自愿捐献骨髓,为什么捐献者有没有权利反悔?

有权利反悔。保证捐献的“自愿”一直都是造血干细胞移植遵循的原则。对于捐献者是否有权拒绝捐献,以及什么时候可以拒绝的问题,美国国家骨髓捐献计划在其网页上如此回答:你有权在任何时候决定你是否捐献,骨髓捐献永远是自愿的。世界骨髓捐献组织也称“捐献者在‘任何时候’都可以退出”;“捐献者在被告知需要进行再次(多次)捐献时,患者有权拒绝捐献而不受到外部影响”。

不过,由于干细胞移植的特殊性——“清髓”之后受捐者的免疫造血系统被摧毁,因此如果捐献者在患者清髓后选择拒捐,必然会给患者带来巨大打击,使其“雪上加霜”。

(7)骨髓捐赠排斥扩展资料:

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骨髓移植手术是“清髓性骨髓移植”。顾名思义,在移植之前,受捐者要接受大剂量化疗和/或放疗及免疫抑制预处理,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异常克隆细胞,阻断发病机制(将“坏”细胞扫地出门),然后才能把捐献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给受捐者(将“好”细胞请进门),重建正常造血和免疫系统。

此方法对受捐者的健康打击是非常大的——在原有造血系统、免疫系统被摧毁而新的系统尚未建立时,患者对外界抵抗力极弱,稍有不慎就可能因为一次小小的感染而丧命,所以在这期间他们要住在无菌病房,依靠医疗干预来维持生命。如果捐献者在此时突然反悔,受捐者确实面临致命的危险。

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有其他备选的捐献者,医院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联系备选捐献者,争取其同意并尽快进行移植手术以挽救病人生命。如果没有备选的捐献者,患者只能住在无菌病房,在对症治疗(抗感染、补充相应血液成分等)的基础上,应用各类造血生长因子、细胞集落因子等促进造血、免疫功能的恢复。同时医院会继续寻找捐献者。只是对本身已患重病的受捐者而言,能否熬过这一关,是要打一个巨大的问号的。

参考链接:骨髓捐献-网络

8、捐献骨髓有什么坏处么

理论上是没有对身体有健康影响,但实际上是有副作用的。这个作用是存在手术和抽血过程中。根据国外对完成大约51,024例造血干细胞异源移植,其中27,770例是进行骨髓移植,23,254例进行了外周血移植。在这些51,024名捐赠者中,5名捐赠者死亡,其中1例是在骨髓捐赠后死亡,4例则在外周血捐赠中死亡,死亡几率约为0.98/1万人。共有37例严重不良反应,致病几率约为7.25/1万人,其中12名在骨髓移植后(4.32/1万人),25名在外周血移植后(10.76/1万人)。此外,大约有20名捐赠者出现恶性血液瘤(3.92/1万人),其中8名捐赠者在骨髓移植后,12名捐赠者在捐献外周血干细胞后。恶性血液瘤的出现几率并没有高出正常年龄和性别相关的致病几率普查结果。
结论:造血干细胞的捐赠可能存在致死或者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这个风险虽然小但是确实存在。人体是非常复杂和奇妙的有机体,目前的科学对许多功能和机制都不清楚。造血干细胞是最神秘的细胞,白血病的发作就是各种因素干扰它造成的后果。采集造血干细胞目前需要人为干扰,所以,除非以后科技发达,采集时静悄悄,一点也不会干扰造血功能,而从身上采集极小部分,这才会消除副作用。

9、接受骨髓捐献后会发生排异反应吗

你说的是骨髓移植吧?
骨髓移植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排异反应,一种为“排斥反应”
,另外一种为“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排斥反应

免疫系统对外来异物能分辨出“异己”,并对它进行攻击,
将它排挤除去,这个过程就称之为“排斥反应”。如供、受者是
亲属关系,排斥反应会弱些,如是非亲属关系,则反应会重一些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简称GVHD。即供者组织中的免疫细胞
对受者(宿主)的作用,宿主组织抗原对供者免疫细胞来说也是
异己物质,逐渐生长起来的供者免疫细胞对受者的“攻击”越来
越重,并可产生“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的症状包括:发热
、皮肤潮红、皮疹、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全血细胞减少、肝
炎、严重腹泻、骨髓硬质和感染,严重时可并发致死性反应。在
双胞胎中,GVHD发生率为1-5%,亲属中为36%,非血缘关系为
50-70%。不过GVHD虽对患者有危险,但它具有抗白血病作用,
卡减少移植后白血病的复发。在治疗中,可采取适当的免疫抑制
措施,挽救患者的生命。

去医院....................在治疗中,可采取适当的免疫抑制
措施,挽救患者的生命。

与骨髓捐赠排斥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