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髓 > 骨髓穿刺方法

骨髓穿刺方法

发布时间:2020-03-24 21:03:30

1、犬如何进行骨髓穿刺

大动物骨髓的采集:狗等大动物骨髓的采集可采取活体穿刺方法。 先将动物麻醉、固定、局部除毛、消毒皮肤,然后估计好皮肤到骨髓的距离,把骨髓穿刺针的长度固定好。操作人员用左手把穿刺点周围的皮肤绷紧,右手将穿刺针在穿刺点垂直刺入,穿入固定后,轻轻左右旋转将穿刺针钻入,当穿刺针进入骨髓腔时常有落空感。狗骨髓的采集,一般采用髂骨穿刺。
狗等大动物常用的骨髓穿刺点:胸骨:穿刺部位是胸骨体与胸骨柄连接处。肋骨:穿刺部位是第5~7肋骨各点的中点。胫骨:穿刺部位是股骨内侧、靠下端的凹面处。如果穿刺采用的是肋骨,穿刺结束后要用胶布封贴穿刺孔,防止发生气胸。

2、骨髓配对是用骨髓穿刺的方法吗?

你是献髓者吗?
你要是献髓者不用做骨穿,给你用点调动多能造血干细胞的药,然后你的多能造血干细胞就会出现在你的外周血里,只要再抽一次静脉血就可以化验出来了。抽静脉血就是单位体检时从胳膊上采出的血。不用注射麻醉针。
你的多能造血干细胞如果患者可以接受,那么就再给你用调动多能造血干细胞的药,然后从你的外周血中再次大量采集多能造血干细胞给患者回输就可以了。这个过程你也只是在胳膊上扎两次静脉血就可以了,就像输液一样,基本没什么痛苦,别害怕朋友。你做的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你救了一个人,血液病的患者在你的帮助下又获得了一次新生!
你的多能造血干细胞不会因抽出而减少,反而还会刺激他自行生长的。放心吧。
祝你一生平安!也祝患者早日康复!

3、为何要骨髓穿刺?有危险吗?

造血细胞或组织、血液细胞、止血系统异常的疾病叫作血液病。血液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来自于造血细胞及组织。在成人,造血细胞及组织主要存在于骨髓;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肝脏、脾脏也参与造血。骨髓检查是血液病的最重要检验方法之一。因为造血细胞主要存在于骨髓,很多血液病(尤其在早期),血液检查不能很反映疾病的状况。很多血液病的诊断、治疗效果及预后都要通过检查骨髓细胞来确定。抽取骨髓细胞或组织可进行形态学分析、血细胞化学染色、染色体核型检查、免疫学检查、基因分析、干细胞培养、电子显微镜检查、病理组织检查等,要取得骨髓细胞或组织、就要进行骨穿或活检。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是目前对造血系统疾病诊断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如: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观察疾病的疗效和预后;骨髓检查还用于诊断非造血系统疾病:如寄生虫感染(疟疾、黑热病)、代谢性疾病(Gaucher(高雪氏)病、Niemann-Pick(尼曼-匹克)病)、骨髓转移癌;临床对不明原因的发热、恶病质、不明原因肝、脾、淋巴结肿大、骨骼疼痛、外周血中出现幼稚细胞、可疑细胞及血细胞的单项或多项原因不明的减少及增多时,均可作骨髓检查;有时需活检及多部位骨髓检查。某些疾病骨髓中的病理变化呈局灶性改变,一次骨髓穿刺只能反映穿刺部位的骨髓功能或病理状况。不能反映骨髓的全面状况。某些疾病的诊断除骨髓细胞学改变外,尚需了解骨髓组织结构的变化等。此外,骨髓干抽等情况须结合骨髓活检进行病理学检查。结合骨髓活检进行病理学检查。骨髓穿刺或活检是一种非常简单安全的操作,即在突起的骨头如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胸骨柄等处,先局部麻醉后用骨髓穿刺针或活检针进针抽取一些骨髓血或取一小块组织进行检查,很快就能完成,如患者不需要住院治疗,穿刺后可立即回家。人体全身多处骨骼都可以造血,抽取少量骨髓血或一小块骨髓组织是微不足道的,对身体没有任何影响。本院在骨穿过程中无一例出现并发症。如果患者既往有出血不止的病史或家族史,或有药物过敏史,穿刺前要告诉医生。有人担心骨穿会伤身体,甚至危及生命;一些人把骨髓和脊髓当成同一器官,因此把骨髓穿刺当作脊髓穿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4、做骨髓穿刺对人体有多大伤害

骨髓穿刺是一种采取骨髓液常用的一种诊断技术,一般情况下像一些血液病的话,需要做骨髓穿刺来确诊。像骨髓穿刺对被检查者带来的创伤是非常小的,对身体不会有很大的伤,像一些血液病的诊断治疗,还有就是不明原因的一些血小板减少疾病需要通过骨髓穿刺来确诊。

5、骨穿怎么做`?

每当医生建议患者做“骨髓穿刺检查”时,大多数患者,包括家属都会感到迷茫和恐惧:“骨穿”是否会给自己带来伤害?是否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有的人甚至会联想到骨穿会不会引起半身不遂?更多的是害怕“穿透骨头的检查”会不会非常的痛苦..种种疑虑和恐惧,使患者或家属往往采取拒绝、躲避的态度,耽误了某些疾病的诊治,其根源在于人们缺乏对“骨穿”检查的了解和对其重要性的认识。
“骨髓穿刺检查”是诊断血液病的常用而且可靠的手段。通过“骨穿”抽取骨髓液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组织化学、细胞遗传学及超微结构检查、骨髓干细胞培养,细菌培养及寄生虫检查,对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对各类贫血、各种血液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瘤等具有决定性的诊断价值。有助于长期不明原因的发热性疾病,淋巴结肿大,多病因的检查,也用于各种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的疗效及预后的判断。
同其他一些创伤性检查相比较,骨髓穿刺术是相当安全的。“骨穿术”是将穿刺针插入人体表面数处突起的骨结节内,抽取少量的骨髓液做涂片等检查,基本不会伤及内脏及引起后遗症。穿刺的主要部位在人体骨盆的髂前上棘和髂后上棘,左右两侧均可。大多数人均可被轻易的触摸到。少数特殊的病例可能需要取胸骨部位的骨穿术。手术过程并不复杂,每一位医生接受专门的培训,均能够成功地完成骨穿操作过程。
“骨穿术”大多在专门的骨髓穿刺室内完成,少数特殊患者也可在病床边进行。其过程均采取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并用利多卡因作局部的麻醉,穿刺过程中大多无明显痛苦,主要有酸胀感,抽吸时有一过性的刺痛。一位熟练掌握“骨穿术”的医师,在3~5分钟内就可完成操作。

6、骨髓穿刺分为哪几个步骤

骨髓穿刺术(bone marrow puncture)是采取骨髓液的一种常用诊断技术,其检查内容包括细胞学、原虫和细菌学等几个方面。

一)适应证

1.各种血液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随访。

2.不明原因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增多或减少及形态学异常。

3.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可作骨髓培养,骨髓涂片找寄生虫等。

(二)操作方法

1.穿刺部位选择 ①髂前上棘:常取髂前上棘后上方1~2cm处作为穿刺点,此处骨面较平,容易固定,操作方便安全;②前后上棘:位于骶椎两侧、臀部上方骨性突出部位;③胸骨柄:此处骨髓含量丰富,当上述部位穿刺失败时,可作胸骨柄穿刺,但此处骨质较薄,其后有心房及大血管,严防穿透发生危险,较少选用;④腰椎棘突:位于腰椎棘突突出处,极少选用。

2.体位 胸骨及髂前上棘穿刺时取仰卧位。髂后上棘穿刺时应取侧卧位。腰椎棘突穿刺时取坐位或侧卧位。

3.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铺消毒洞巾,用2%利多卡因作局部浸润麻醉直至骨膜。

4.将骨髓穿刺针固定器固定在适当长度上(髂骨穿刺约1.5cm,肥胖者可适当放长,胸骨柄穿刺约1.0cm),以左手拇、示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针于骨面垂直刺入(若为胸骨柄穿刺,穿刺针与骨面成30~40°角斜行刺入),当穿刺针接触到骨质后则左右旋转,缓缓钻刺骨质,当感到阻力消失,且穿刺针已固定在骨内时,表示已进入骨髓腔。

5.用干燥的20ml注射器,将内栓退出1cm,拔出针芯,接上注射器,用适当力度缓慢抽吸,可见少量红色骨髓液进入注射器内,骨髓液抽吸量以0.1~0.2ml为宜,取下注射器,将骨髓液推于玻片上,由助手迅速制作涂片5~6张,送检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检查。

6.如需作骨髓培养,再接上注射器,抽吸骨髓液2~3ml注入培养液内。

7.如未能抽得骨髓液,可能是针腔被皮肤、皮下组织或骨片填塞,也可能是进针太深或太浅,针尖未在髓腔内,此时应重新插上针芯,稍加旋转或再钻入少许或再退出少许,拔出针芯,如见针芯上带有血迹,再行抽吸可望获得骨髓液。

8.抽吸完毕,插入针芯,轻微转动拔出穿刺针,随将消毒纱布盖在针孔上,稍加按压,用胶布加压固定。

(三)注意事项

1.穿刺针进入骨质后避免摆动过大,以免折断。

2.胸骨柄穿刺不可垂直进针,不可用力过猛,以防穿透内侧骨板。

3.抽吸骨髓液时,逐渐加大负压,作细胞形态学检查时,抽吸量不宜过多,否则使骨髓液稀释,但也不宜过少。

4.骨髓液抽取后应立即涂片。

5.多次干抽时应进行骨髓活检。

(四)禁忌证

血友病患者禁作骨髓穿刺。

7、骨髓穿刺怎么个做法

【操作方法】

1.选好部位:选择穿刺部位骼前上棘、髂后上棘、胸骨、腰椎棘突穿刺点。

2.消毒麻醉: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孔巾,用2%利多卡因行局部皮肤、皮下及骨膜麻醉。

3.进行穿刺:穿刺抽吸将骨髓穿刺针固定器固定在一定长度,右手持针向骨面垂直刺,当针尖接触骨质后则将穿刺针左右旋转,缓缓钻刺骨质,穿刺针进入骨髓腔后,拔出针芯,接上干燥的10ml或20ml注射器,用适当力量抽吸骨髓液0.1~0.2ml滴于载玻片上,如需作骨髓液细菌检查,再抽取1~2ml。

4.拔针抽吸完毕,重新插入针芯,用无菌纱布置于针孔处,拔出穿刺针,按压1~2分钟后,胶布固定纱布。

【护理要点】

1.术前注意:(1)化验及药物过敏试验:查出血及凝血时间。若用普鲁卡因作局部麻醉,病人需做皮试。(2)体位准备:根据穿刺部位协助病人采取适宜的体位,若于胸骨、骼前上棘作穿刺者取仰卧位,前者还需用枕头垫于背后,以使胸部稍突出;若于髂后上棘穿刺者取侧卧位或俯卧位;棘突穿刺点则取坐位,尽量弯腰,头俯屈于胸前使棘突暴露。

2.术后注意:(1)观察:注意观察穿刺处有无出血,如果有渗血,立即换无菌纱块,压迫伤口直至无渗血为止。(2)保护穿刺处:指导病人48~72小时内不要弄湿穿刺处,多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防止伤口感染。

8、骨髓穿刺术的术后

1.术后应嘱病人静卧休息,同时做好标记并送检骨髓片,清洁穿刺场所,做好穿刺记录。
2.抽取骨髓和涂片要迅速,以免凝固。需同时作周围血涂片,以作对照。 髓穿刺虽为有创性检查,但因操作简单、骨髓液抽取少、病人痛苦小,故对机体无大的损害,不需要特殊护理。对于体质弱、有出血倾向者,检查后应采取下列措施。1.止血:一般以压迫止血为主。2.卧床休息:检查后,穿刺局部会有轻微的疼痛。病人可卧床休息一天,限制肢体活动,即可恢复正常。3.防止感染:穿刺时,局部组织经过严格消毒。保持穿刺局部皮肤的清洁、干燥,覆盖的纱布被血或汗打湿后,要及时更换。针孔出现红、肿、热、痛时,可用2%碘酊或0.5%碘伏等涂搽局部,每天3-4次。若伴有全身发热,则应与医生联系,根据病情适当选用抗生素。

9、骨髓穿刺是怎么一回事?

骨髓穿刺术 1,目的 观察骨髓内细胞形态及分类,以协助诊断血液系统疾病;败血症或某些传染病需骨髓细菌培养及涂片检查某些寄生虫病;恶性肿瘤疑骨髓转移;用于骨髓移植等。 2.适应证 2.1 各类血液病的诊断。 2.2 败血症,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需行骨髓细菌培养或涂片寻找疟原虫及黑热病原虫者。 2.3 网状内皮系统疾病的诊断。 2.4 恶性肿瘤疑骨髓转移者。 3.禁忌证 血友病及穿刺部位有感染及皮肤病时不宜做穿刺。 4.用物 清洁盘,骨髓穿刺包,2%碘酒和75%酒精,5ml和20ml灭菌注射器,无菌手套,2%普鲁卡因,清洁干燥玻片,推片,如做骨髓培养,另需20ml灭菌注射器、含培养基的细菌培养瓶,酒精灯,火柴。 5. 病人准备 5.1 患者需洗澡,更换清洁衣服。 5.2 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配合。 5.3 使患者树立信心,消除其恐惧、紧张心理。 6.方法 6.1 髂前上棘穿刺术 6.1.1 患者仰卧,取髂前上棘向后1~1.5cm的一段较宽镕缘为穿刺点,局部常规消毒后铺洞巾,局部麻醉应达骨膜。 6.1.2 术者左手拇指及食指分别在髂前上棘内外因定皮肤,右手持穿刺针垂直刺入达骨膜后再进1cm即达骨髓腔。 6.1.3 刺人骨髓腔时有落空感,当即抽出针芯,接上20ml无菌干燥注射器,抽取骨髓约0.2ml左右作涂片检查;如作培养,取3~5ml骨髓。 6.1.4 术毕即插回针芯,拔出针头,局部敷以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 6.2 镕后上棘穿刺术 6.2.1 患者侧卧或俯卧,髂后上棘一般均突出于臀部之上,能骨的两侧;或取骸骨上缘下6~8cm与脊柱旁开2~4cm之交点为穿刺点。 6.2.2 穿刺针的方向几乎与背部垂直,稍向外侧倾斜。 6.3 胸骨柄穿刺术 6.3.1 患者仰卧治疗台上,肩背部垫枕使头尽量后仰,并转向左侧,以充分暴露胸骨上切迹。 6.3.2 术者立于患者头侧,先用左手揭指摸清胸骨上切迹,并紧贴胸骨柄上缘将皮肤向下压紧,右手持针由切迹中央沿胸骨柄水平方向进针,慢慢旋转刺入,达胸骨柄上缘骨板之正中深度约0.5~1.0cm。 6.4 脊椎棘突穿刺术 6.4.1 患者侧卧或反向坐于椅子上,两臂置于椅背,头枕臂上。 6.4.2 以上部腰椎棘突为穿刺点,左手拇指及食指在预定穿刺的棘突上下固定皮肤,右手持针由棘突之侧方或中央垂直刺入。 6.5 胫骨穿刺术(仅适用2岁以内的患儿) 6.5.1 患儿仰卧治疗台上,由助手固定下肢,选胫骨结节平面下约1cm(或肠骨上中l/3交界处)之前内侧面肠骨为穿刺点。 6.5.2 左手拇指及食指固定皮肤,右手持针,在骨面正中部与之成垂直方向刺入。 7.注意事项 7.1 术前应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与方法,以取得配合。 7.2 严格无菌操作,以防感染。 7.3 物品准备齐全。 7.4 穿刺针经皮肤达骨膜后,针应与骨面垂直,缓慢旋转进针,持针须稳妥,切忌用力过猛或针头在骨面上滑动。如已刺入骨髓腔,此时针头应固定不动。 7.5 抽取骨髓涂片检查时,应缓慢增加负压,当注射器内见血后应立即停止抽吸,以免骨髓稀释。同时要作涂片及培养者,应先抽骨髓少许涂片,再抽骨髓培养,不可并做一次抽出。取下注射器时,应迅速插回针芯,以防骨髓外溢。 7.6 胸骨柄穿刺时,要求穿刺角度一定要与胸骨柄平行,以防止针尖滑脱或刺穿胸骨柄后壁皮质。 8.护理 8.1 术中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脉搏、呼吸。 8.2 拔针时用力按压穿刺点,至不出血为止。 8.3 术后24小时内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血肿、出血及感染征象。 8.4 穿刺处换药1次/日。 8.5 嘱患者三日内勿洗浴。

与骨髓穿刺方法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