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专家帮我分析一下,这个骨髓报告说明了什么问题?谢谢了!
意见建议:考虑是骨髓炎或者骨结核,病情比较严重,建议立即住院治疗
2、麻烦帮忙看下骨髓穿刺结果
你好,怀孕52天,孕酮21.98大单位,HCG值271.47mlu/ml,不是很低,是太低了。不正常的如果是你月经正常的话,那么是有宫外孕等可能的,HCG太低了。具体情况咨询下给你检查的大夫吧
3、骨髓造血组织可见幼浆细胞灶增生,诊断什么病
骨髓穿刺是用穿刺针刺入骨髓腔抽取微量骨髓液,制成涂片,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计数各类骨髓细胞以作出疾病诊断的方法。各类血液病(血友病除外)和某些代谢病(如高雪氏病等)的确诊,某些传染病(如伤寒、疟疾和黑热病等)的病原学诊断、判断恶性肿瘤是否侵犯骨髓,用于血液病的疗效观察等,都离不开骨髓穿刺和对骨髓细胞的详细检查和分析。但因骨髓穿刺只能抽出某一局部的一点点骨髓成分,所以有时往往不能反映骨髓造血的全貌,因此必要时应多部位穿刺。另外少数病人因骨髓纤维化或细胞成分太多,即使多次多部位穿刺亦抽不出骨髓液而使穿刺失败,也可因穿刺技术不熟练而混有血液稀释骨髓液,这些问题则通过骨髓活检解决。
4、什么是老核幼浆
老核幼浆,即核老浆幼,即骨髓象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幼红细胞增多,红系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其体积小、核染色质密、胞质少,边缘不整齐,有血红蛋白形成不良表现。见于缺铁性贫血。
核老浆幼机制:Fe合成细胞浆,Fe缺乏导致胞浆发育迟缓,胞核相对发育成熟)。
(4)骨髓核老浆幼扩展资料:
当发生缺铁性贫血时,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贮存铁耗尽,继之红细胞内铁缺乏而无法合成足够的血红蛋白。此时,骨髓会代偿性合成大量的红细胞以补充外周红细胞的不足,表现为骨髓增生活跃。
此时以红系增生为主,其中又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中、晚幼红细胞体积小、核染色质密、胞质少,在光镜下呈现出“核老浆幼”的现象。
5、巨幼细胞性贫血为什么核右移
骨髓中的红细胞系统包括原始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成熟红细胞,巨幼细胞性贫血时骨髓中正常形态的未成熟红细胞(原始、早幼、中幼、晚幼)减少或不见,由各阶段的巨幼红细胞取而代之,巨幼红细胞胞核、胞质发育不平衡,细胞质较核更成熟,因此称为“核幼浆老”。巨幼红细胞贫血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低,中性粒细胞胞体偏大,分叶核中心粒细胞增多,因此出现“核右移”。简而言之,“核幼浆老”是指红细胞,“核右移”是指白细胞。你可能误认为“核幼浆老”和“核右移”指的是同一种细胞了。
6、骨髓象出现核老质幼的贫血是?
缺铁性贫血,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缺铁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良,血红蛋白是胞浆的成分,所以表现为胞浆发育不良
其骨髓象: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粒系、巨核系无明显异常;红系中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其体积小、核染色质致密、胞浆少、边缘不整齐,有血红蛋白形成不良表现(“核老浆幼”)。
7、为什么缺铁性贫血 幼红细胞细胞核落后于包浆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因为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使骨髓造血组织减少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引起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造血干细胞疾病。
特征是造血干细胞功能障碍和(或)造血微环境功能障碍,造血红髓被组织所替代(红髓变),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类贫血。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和感染(伴发热),罕有淋巴结核肝脾肿大。
缺铁性贫血(IDA):由于机体铁的需要量增加和(或)铁吸收减少,导致体内储存铁耗尽而缺乏,又不能得到足够的补充,致使用于合成血红蛋白的铁不足所引起的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
IDA至今仍是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贫血。在铁的摄入不足、铁的需要增加及失血等情况下,机体出现长期铁的负平衡而导致缺铁。铁缺乏包括:储铁缺乏(ID)、缺铁性红细胞生成(IDE)和缺铁性贫血(IDA)三个连续发展的阶段。
巨幼细胞贫血(MgA):是由于维生素B12或(和)叶酸缺乏,使细胞DNA合成障碍,导致细胞核发育障碍所致的骨髓三系细胞核浆发育不平衡及无效造血性贫血,也称脱氧核苷酸合成障碍性贫血。
特征:骨髓中粒、红巨核三系细胞出现巨幼变,外周血为大细胞性贫血。其发病原因主要是叶酸缺乏、维生素B12缺乏。在我国以缺乏叶酸导致的营养性MgA多见,因缺乏内因子导致的恶性贫血少见(北欧多见)。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MgA的突出特点是出现各种神经系统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