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上讲肾藏精,主水,纳气,肾精匮乏 精门不受控造成早泄
对,予寿先生的“予 寿 强 肾 功”就是通过调理肾气来进行锻炼的。
2、那些食品可以补充肾精?
韭菜,山药,黑豆,山芝麻,,鸡蛋,海参,牡蛎,羊肉,狗肉,麻雀,这些都是食补肾虚的绝佳食品,搭配黑色的食物效果更佳养生不是一朝一夕需要坚持
3、肾精足的人记忆好吗,如果肾精不足会对记忆有影响吗?
有直接的影响,肾精不足 ,经常纵欲的人,总是丢三落四,精神恍惚,容易发火暴怒,因为肾精不仅仅是灌满脊髓上通于脑,维持脑部营养,还有平衡五脏供需的作用。肾精不足的人,基本上可以说是小毛病百病丛生
4、肾精亏损在身体上有什么表现?
什么是肾阴虚?肾阴虚是指肾脏阴液不足之症,多为过度劳累引起的。中医认为,肾阴中的精气是身体的物质基础,对各脏腑组织起着滋养和濡润的作用,是生命活动之本。患上肾阴虚,虽病在肾,却常涉及肺、心、肝等脏器,出现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全身无力、咽干燥咳、五心烦热等症状。
5、现在才20又怕冷又怕热,肾精亏虚怎么办。
1.肾虚的症状在意志方面表现为: 信心不足,缺乏自信,工作没热情,生活没激情,没有目标和方向。
2.肾虚的症状在性功能方面表现为:性功能降低,男子性兴趣降低,性欲降低,阳痿或阳物举而不坚,遗精,滑精,早泄,显微镜检查可见精子减少或精子活动力减低,不育。女子子宫发育不良,如幼稚子宫,卵巢早衰闭经,月经不调,性欲减退,不孕等。肾虚的症状在泌尿方面表现为: 尿频,尿等待,小便清长等症状。
3.肾虚的症状还可能有:早衰,健忘失眠,食欲不振,骨骼与关节疼痛,腰膝酸软,不耐疲劳,乏力,视力减退,听力衰减。 脱发白发、头发脱落或须发早白,牙齿松动易落等。 容颜早衰、眼袋、黑眼圈,肤色晦暗无光泽,肤质粗糙、干燥,出现皱纹,色斑,中年暗疮,肌肤缺乏弹性;嗓音逐渐粗哑,女性乳房开始下垂,腰、腹脂肪堆积,男性早秃等。
养肾纠虚的方法很多。如多晒太阳,多食热量高和温补肾阳的食品,选服补肾的药品,等等。但从“生命在于运动”这一养生的基本理论出发,通过运动养肾纠虚,是值得提倡的积极措施。这里,向读者介绍几种有助于养肾纠虚又简单易学的运动方法。
腰部按摩操
有两种做法。
一、两手掌对搓至手心热后,分别放至腰部,手掌向皮肤,上下按摩腰部,至有热感为止。可早晚各一遍,每遍约200次。此运动可补肾纳气。
二、两手握拳,手臂往后用两拇指的掌关节突出部位,自然按摩腰眼,向内做环形旋转按摩,逐渐用力,以至酸胀感为好,持续按摩10分钟左右,早、中、晚各一次。
腰为肾之府,常做腰眼按摩,可防治中老年人因肾亏所致的慢肌劳损、腰酸背痛等症。
脚心按摩法
中医认为,涌泉穴直通肾经,脚心的脚泉穴法是浊气下降的地方。经常按摩涌泉穴,可益精补肾,强身健康,防止早衰,并能舒肝明目,促进睡眠,对肾亏引起的眩晕、失眠、耳鸣、咯血、鼻塞、头痛等有一定的疗效。脚心按摩的方法是:每日临睡前用温水泡脚,再用手互相擦热后,用左手心按摩右脚心,右手心按摩左脚心,每次100下以上,以搓热双脚为宜。此法有强肾滋阴降火之功效,对中老年人常见的虚热症效果甚佳。
强肾健身操
1、端坐,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屈肘侧举,手指伸向上,与两耳平。然后,双手上举,以两肋部感觉有所牵动为度,随后复原。可连续做3至5次为一遍,每日可酌情做3至5遍。做动作前,全身宜放松。双手上举时吸气,复原时呼气,且力不宜过大、过猛。这种动作可活动筋骨、畅达经脉,同时使气归于丹田,对年老、体弱、气短者有缓解作用。
2、端坐,左臂屈肘放两腿上,右臂屈肘,手掌向上,做抛物动作3至5遍。做抛物动作时,手向上空抛,动作可略快,手上抛时吸气,复原时呼气。此动作的作用与第一动作相同。
3、端坐,两腿自然下垂,先缓缓左右转动身体3至5次。然后,两脚向前摆动10余次,可根据个人体力,酌情增减。做动作时全身放松,动作要自然、缓和,转动身体时,躯干要保持正直,不宜俯仰。此动作可活动腰膝,益肾强腰,常练此动作,腰、膝得以锻炼,对肾有益。
4、端坐,松开腰带,宽衣,将双手搓热,置于腰间,上下搓磨,直至腰部感觉发热为止。此法可温肾健腰,腰部有督脉之命门穴,以及足太阳膀胱经的肾俞、气海俞、大肠俞等穴,搓后感觉全身发热,具有温肾强腰、舒筋活血等作用。
5、双脚并拢,两手交叉上举过头,然后,弯腰,双手触地,继而下蹲,双手抱膝,默念“吹”但不发出声音。如此,可连续做10余遍。
常练上述功法,有补肾、固精、壮腰膝、通经络的作用。
6、怎么判断肾阳亏,肾阴亏和肾精亏虚
什么是虚呢?虚就是弱的意思。阳虚就是火弱,阴虚就是水弱。那在人体里,到底什么是阳,什么是阴呢?或者什么是火,什么是水呢?人们吃进东西,吸进氧气,通过肠胃的生物转换,就会产生能量,这种能量,就是人体之火,生命之火,这就是人体的阳气。那什么是人体的阴呢,或者人体的水呢?这个水就是血液、体液。就像烧水做饭一样,如果火烧的过大,水会烧干,饭会烧煳;同样,如果火不够的话,水烧不开,饭也做不熟。人体也一样,如果一个人的阳气不足,人就会运化不好,人就会湿重,身体发胖,舌头发胖,大便多不成形;反之,如果一个人阴气不足,人就会显得很瘦,并且容易口干和便秘。因此,一般而言,胖人多阳虚,而瘦人多阴虚。因此,只有阴阳平和之人,身材才会不胖不瘦,显得很匀称。 肾阴、肾阳的相互关系:肾阴与肾阳是肾脏生理的两个方面。滋养全身各个脏腑的作用,称为肾阴;推动全身各个脏腑的活动的作用,称为肾阳。两者的性质是不同的,阴阳、寒热,是对立的两个方面。但两者又共居于肾脏之中,是肾精和肾气的具体表现,又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阴液需要依靠阳气的推动,阳气需要阴液为基础。肾阳虚与肾阴虚同属肾虚,区别在于有无明显的寒象或热象。 肾阴:肾阴是肾精作用的体现,全身各个脏腑都要依靠肾阴的滋养;是人体阴液的根本,所以又称“元阴”。人体各个脏腑失去肾阴的滋养就会发生病变,如肝失滋养则肝阴虚,肝阳亢,甚至出现肝风;心失滋养则心阴虚、心火旺、心烦失眠;心神不安;脑失滋养则眩晕耳鸣。反过来,各个脏腑的阴液严重不足时,也会导致肾阴不足,如热邪侵犯灼伤胃、胃阴不足,进一步就会损伤肾阴,称为“肾阴涸”。 由于“阴虚则阳亢”、“阴虚生内热”,肾阴虚往往会出现潮热、升火颧红、舌红、口干咽燥、脉数无力等虚热证象。如果虚而无热象,则称为肾精亏损。肾阳:肾阳能推动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活动,是一身阳气的根本,也称“元阳”。 肾阳不足就会影响各个脏腑的生理活动而发生病变。如肺失肾阳的帮助则出现气急,吸气不足等症称为肾不纳气;脾失肾阳的推动则出现五更泄泻、完谷不化等症;心失肾阳的鼓动则出现心悸、气急;胸闷;唇舌青紫等心阳不足的症候;膀胱失去肾阳的气化则出现小便不利或失禁或余沥不尽或遗尿;津液的吸收、输布失去肾阳的气化则发生水肿;肾脏本身气化不足则出现阳痿、遗精、腰脊酸软等症;如果肾阳衰竭则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如油、脉微欲绝等危险的症候,称为亡阳。 “阳虚则阴盛”,“阳虚生外寒”。肾阳虚必然会产生寒象,如行寒肢冷、面色光、腰脊冷痛、喜热饮、小便清长、大便清稀、舌淡苔白等症。如果虚而寒象不明显,一般称为“肾气虚”。 肾气虚是指肾气不足,封藏固摄功能失职所表现的证候。常由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劳损,伤及肾气所引起。临床表现为: 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耳鸣,小便频数而清,或尿后余沥不尽,或夜尿多,或遗尿,或小便失禁;或男子滑精,早泄;或女子带下清稀,胎动易滑,舌淡脉沉弱。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及生殖。肾精不足则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经闭不孕,头昏眼花,视力减退,耳鸣耳聋,精神疲倦,骨酸疲惫,齿摇发落,肢体倦怠,遗精滑泄,色泽淡白,脉大虚软,舌体虚胖色淡。 肾精化为肾气,肾精不足,精不化气,可致肾气虚证;而肾气虚的表现以肾的功能虚弱为主,如果进一步发展加剧伴随有畏寒怕冷等寒象,则为肾阳虚,肾阳虚为肾气虚之甚。故肾的精气不足,久则可及肾阳而成肾阳虚。 此外,精血可以互相资生,肾精亏则血不足,精血亏虚则也可导致肾阴虚,肾阴虚则可引起阳亢,引起火旺,出现一派虚热证。 单纯肾精亏则不会出现虚热证或虚寒证,只是出现精气两亏的虚衰证,但肾精虚进一步发展,最终将导致肾阴虚或肾阳虚或肾阴阳两虚。
7、大人尿床什么原因啊
肾功能不好!
肾位于腰部,故《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腰者,肾之府”。由于肾藏有“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为“先天之本”。肾在五行属水,肾与膀胱互为表里,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肾开窍于耳及二阴,肾在体为骨,其华在发。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精有精华之意,指人体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肾所藏之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有赖于后天之精的不断充实壮大,”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精微,由脾胃化生,转输五脏六腑,成为脏腑之精。脏腑之精充盛,除供应本身生理活动所需外,其剩余部分则贮藏于肾,以备不时之需。当五脏六腑需要时,肾再把所藏的精气重新供给五脏六腑。故肾精的盛衰,对各脏腑的功能都有影响。
肾精的主要生理效应有:
1、肾藏精,主生长发育。肾所藏的精气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是禀受于父母的生死之精,是构成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即《素问•本神》所说的“生之来,谓之精”,所以称“肾为先天之本”。“后天之精”是指出生以后,来源于摄入的饮食物,通过脾胃运化功能而生成的水谷之精气,以及脏腑生理活动中化生的精气通过代谢平衡后的剩余部分,藏之于肾,故《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肾所藏之精化生为肾气,肾气的充盈与否与人体的生、长、壮、老、死的生命过程密切相关。例如,人在七、八岁时,由于肾气的逐渐充盛,所以有“齿更发长”的变化;发育到青春期,肾气充盛,产生了一种叫做“天癸”的物质,于是男子就能产生精子,女子开始排卵,出现月经,性机能也逐渐成熟而有生殖能力;待到老年,肾气渐衰,性机能和生殖能力随之逐渐减退而消失。
2、肾主水。肾主水是指肾具有主持全身水液代谢、维持体内水液平衡的作用。人体的水液代谢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来自水谷精微、具有濡养、滋润脏腑组织作用的津液输布全身;二是将各脏腑组织代谢后的浊液排出体外。而水液代谢过程的实现,主要依赖肾的“气化”功能。
肾有司开阖的作用。开,则水液得以排出;阖,则机体需要的水液得以在体内潴留。如果肾的气化正常,则开阖有度,尿液排泄也就正常。如果肾主水的功能失调,开阖失度,就会引起水液代谢紊乱。如阖多开少,可见尿少、水肿;开多阖少,则尿多、尿频。
3、肾主纳气。纳即收纳、摄纳的意思。肾主纳气,是指肾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从而保证体内外气体正常交换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一定的呼吸深度。故肾的纳气功能正常,则呼吸均匀和调。如肾虚不能纳气,可出现呼多吸少,吸气困难,动则喘甚等症,称为“肾不纳气”。
肾开窍于耳及二阴。耳的听觉功能依赖于肾精的充养。肾精充足,则听觉灵敏;肾精不足,则出现耳鸣、听力减退等。二阴是前阴与后阴的总称。前阴包括尿道和生殖器。尿液的贮存和排泄虽为膀胱的功能,但须依赖肾的气化作用才能完成。因此,凡尿频、遗尿或尿少、尿闭多与肾的功能失常有关。。后阴指肛门。粪便的排泄虽由大肠所主,但中医认为亦与肾有关。如肾阴不足可致肠液枯涸而便秘;肾阳虚衰,脾失温煦,水湿不运,可致大便泄泻;肾气不固,可致久泄、滑脱。
肾在体为骨,其华在发。肾藏精,精能生髓,髓藏于骨腔中以营养骨骼,称为”肾主骨”,”肾生骨髓”。肾精充足,则骨髓充盈,骨骼得到骨髓的充分滋养,则坚固有力。如果肾精虚少,骨髓的化源不足,不能营养骨骼,便会出现骨骼软弱无力,甚至发育不良,所以临床所见小儿囟门迟闭、骨软无力,常因肾精不足所致。牙齿与骨一样,也是由肾精所充养,称为”齿为骨之余”。故凡小儿牙齿生长迟缓、成人牙齿松动或早期脱落,中医认为均由肾精不足所致。
发的营养虽源于血,但其生机却根源于肾。因为肾藏精,精能化血,精血旺盛,则毛发多而润泽,即所谓”其华在发”。凡久病而见头发稀疏、枯槁、脱落,或未老先衰、早脱、早白者,多属肾精不足和血虚。
参考资料:http://fulong.yourblog.org/